2012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8
  

  • 全选
    |
    论著
  • 江 凌, 刘晓光,姜 亮,崔立刚, 陈 文,贾建文,王金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99-10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减压效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0例明确诊断为胸椎管狭窄并需行胸椎管减压术患者,进行实时术中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并测量硬膜囊、脊髓腹侧减压前后的形态及径值变化,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位置及其性质。结果 术中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及受压段硬膜囊和脊髓的形态。10例患者14个胸髓节段的硬膜囊以及脊髓的前后径测量值及前后径/横径比值,在减压后显著增大(P=0.008P=0.007; P=0.002, P=0.002),硬膜囊及脊髓的横径测量值,在减压前后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270,P=0.195)。结论 术中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及受压段胸椎硬膜囊的形态学变化,帮助术者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位置及性质,提供硬膜囊减压完全与否的即刻影像学依据。
  • 刘梦雨,薛华丹,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04-1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卵巢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纤维瘤的CT征象,其中3例有增强检查。两名放射科大夫对图像进行诊断。结果 9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附件区的肿块,边界清晰。按其CT表现分为3型:单纯型、变性型和合并腹水型。单纯型4例,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无强化,2例影像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诊断为卵巢来源的良性肿瘤;变性型3例,肿块边界清晰,内有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无强化,影像诊断为恶性1例、盆腔占位2例;合并腹水型2例,肿块密度均匀,无强化,1例伴有腹盆腔积液,1例伴有右侧胸腔积液、腹盆腔积液,影像诊断均为恶性肿瘤,卵巢来源可能性大。 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多样化,多表现为一侧附件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无明显强化,若伴有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则可诊断为Meigs综合征。
  • 任 常,朱 兰,孙继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09-11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实验动物大耳白兔体内构建子宫术后盆腔黏连的动物模型,并观察黏连情况,以进一步评价防黏连材料对防止子宫创伤术后盆腔黏连的效果,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大耳白兔双子宫角创伤术后盆腔黏连模型,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黏连情况进行观察。分别于术后3、7、14、28、42 d处死并观察实验动物盆腔黏连情况并评分。结果 手术建模过程顺利,大耳白兔双子宫角模型可在三维状态下评价其盆腔黏连形成情况;纱布磨损、针持夹伤和直接损伤缝合均可引起大耳兔子宫手术后盆腔黏连,其中直接损伤大耳兔子宫更能模拟妇科术后盆腔情况。术后3 d是纤维蛋白吸收的关键时期,7 d是腹膜间皮修复所需要的时间,而胶原在术后14 d左右达峰值。术后28 d防黏连材料应已吸收,此时观察可以证实其防黏连效果以及防黏连材料的吸收。术后42 d能帮助了解防黏连材料消失后其防黏连效果是否能持续存在。结论 直接损伤大耳白兔双子宫角模型是理想的妇科术后黏连实验动物模型。术后3、7、14、28及42 d 5个观察时间点可以帮助全面了解盆腔黏连的形成过程。
  • 郭晓辰,张军平,朱亚萍,周亚男,吕仕超,肖 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16-12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预调查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方法 收集10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此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频数分布法、离散趋势法、t检验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从不同角度筛选量表的条目。结果 采用频数分布法从集中趋势的角度筛选出17个条目,采用离散趋势法从敏感性角度筛选出15个条目,采用t检验法从敏感性和体现区分度的角度筛选出16个条目,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法从内部一致性的角度筛选出16个条目,采用相关系数法从代表性和独立性角度筛选出12个条目,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条目的代表性角度筛选出18个条目。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筛选可以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统计方法较科学地进行。
  • 张兴权,代军朋,蔡柏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26-12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盐酸阿比朵尔体外对2009新型流感病毒A(H1N1)复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9新型流感病毒A(H1N1)感染MDCK细胞系统,检测盐酸阿比朵尔抗流感病毒的活性。血凝实验、细胞病变保护实验、RT-PCR 和定量RT-PCR实验用于病毒滴度确定。使用Chou软件系统计算药物50%抑制病毒浓度和50%毒性浓度。结果 盐酸阿比朵尔在MDCK 细胞培养内显示毒性低(50%毒性浓度>100 μmol/L),且明显抑制2009新型流感病毒A(H1N1)的复制。在血凝实验、细胞病变保护实验和定量RT-PCR检测中, 盐酸阿比朵尔50% 抑制病毒浓度分别为(5.5±0.9)、(3.4±0.8)和(1.5±0.2)μmol/L 。结论 盐酸阿比朵尔明显抑制2009新型流感病毒A(H1N1)复制活性,而且具有诱生干扰素和免疫激活活性,作为一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它是有价值的。
  • 左亚刚,刘 冰,李 丽,晋红中,孙秋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30-13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方法 对82例门诊(33例)和住院(49例)的未经任何治疗的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BP治疗所需激素量及治疗前后外周血EOS的数量,评价EOS水平与激素应用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82例初发BP患者中,EOS增高者69例(84.15%),与正常对照(1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01);44例BP患者住院后经激素治疗,病情控制前EOS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病情控制后EOS很快恢复正常,EOS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OS水平和激素治疗的最大剂量间具有直线相关性(r=0.496,P<0.001)。5例患者应用非激素疗法,治疗后EOS水平随病情好转亦随之下降。结论 EOS水平可作为激素应用剂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 田 晶,郭宏骞,孙西钊,孙则禹,鲁德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34-1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大鼠低摄钙相关性高草酸尿症模型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健康雄性 SD 大鼠24只,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低剂量钙组、中等剂量钙组及高剂量钙组,连续喂养3 d,各组大鼠在3 d内分别依次给予剂量递减的饮食钙。测量大鼠每天的24 h尿量、尿草酸浓度、尿肌酐浓度并计算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其中,尿草酸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肌酐浓度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F=7.893, P<0.01);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F=1.142, P>0.05);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随分组变化而变化(F=3.565, P<0.05)。3组大鼠第3天的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5)。结论 通过控制饮食钙摄入水平,成功建立了大鼠低摄钙相关性高草酸尿症模型。
  • 齐滋华,李传福,马祥兴,杨 辉,姜保东,张 凯,于德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38-14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动态强化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对肌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GE Signa Excite 3.0 T MR机对63例病理证实肌骨肿瘤同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b值分别为400 、600 、800 和1000 s/mm2,获得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b=600 s/mm2时在动态对比增强前后,应用相同条件分别进行弥散加权成像。采用三维快速采集多相位增强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对整个肿瘤进行多层面动态增强扫描,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强化参数最大上升斜率(MSI)、正性增强积分、 信号增强比率及峰值时间(Tpeak)。结果 b值分别为400、600、800和1000 s/mm2时,良恶性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值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肌肉比较病灶多呈灯泡样高信号,但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600 s/mm2时,动态增强前后的表现弥散系数值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C分为4型:Ⅰ型为快升快降型;Ⅱ型快升平坦型;Ⅲ型慢升型;Ⅳ型平坦型。Ⅰ型和Ⅱ型曲线多见于恶性肿瘤(41/47),Ⅲ型和Ⅳ型多见于良性肿瘤(14/38),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7.009,P=0.001),以Ⅰ、Ⅱ型为恶性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 87.23%,特异性为50.00%。MSI( F= 5.38,P=0.005)及Tpeak F= 6.15,P=0.001)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正性增强积分及信号增强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MSI 366.62±174.84为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8%和78.67%;Tpeak≤70s为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9%和85.78%。结论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TIC、MSI、Tpeak均有利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Tpeak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最高,TIC的敏感性最高。平均表现弥散系数值不能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 武瑶珉,张亚玺,史 娟,刘士廉,刘彦信,郑德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46-1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羟基脲(HU)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重组可溶性TRAIL(rsTRAIL)处理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来源的K562和SVT-35细胞,采用四唑氮盐/吩嗪硫酸甲酯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检测细胞对rsTRAIL的敏感性;化疗药物HU与rsTRAIL联合作用于对rsTRAIL不敏感的K562细胞,用四唑氮盐/吩嗪硫酸甲酯染色法检测细胞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激酶的活化水平,以及凋亡抑制蛋白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的表达。 结果 用1 μg/ml的rsTRAIL处理SVT-35细胞,其存活率达32%,而同样条件下K562细胞的存活率达93%;化疗药物HU和rsTRAIL联合处理K562细胞,与两者单独作用相比,细胞存活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药物和rsTRAIL联合处理K562细胞,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活化受到抑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磷酸化水平上升;HU和rsTRAIL联合处理抑制凋亡抑制蛋白c-FLIP和c-IAP1的表达。结论 HU促进rsTRAIL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Ras-MEK-ERK信号通路,激活JNK激酶,抑制c-FLIP和c-IAP1的表达。
  • 赵 静,李 航,张 力,钟 巍,李龙芸,文煜冰,王孟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53-15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4例使用贝伐单抗后出现明显肾损害而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性各2例;年龄43~67岁,平均(56.5±11.5)岁;非小细胞肺癌3例(75%)、胰腺癌1例(25%)。贝伐单抗治疗前肾功能正常3例(75%),存在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25%)。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并行肾脏活检时,贝伐单抗所使用的疗程数为2~14次。蛋白尿(4例,100%)是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均大于3.5g/d;镜下血尿2例(50%);恶性高血压1例(25%);血清肌酐升高1例(25%),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1例(25%)。肾活检病理类型:血栓性微血管病2例(5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25%)、良性肾小球动脉硬化 1例(25%)。肾损害后采取的治疗措施: 4例(100%)全部停止使用贝伐单抗;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使用血液透析治疗。预后良好,1例患者(25%)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75%)仍持续性蛋白尿,但程度减轻,肾功能正常。结论 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机制复杂,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马志强,于健春,康维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59-16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行保留贲门、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黏膜下肿物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胃黏膜下肿物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住院患者63例,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短期临床结局及长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均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成功保留了贲门及幽门,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14~78岁,平均(52.8±18.1)岁。63例手术中,61例由胃镜辅助完成,其中52例病灶浆膜面无法探及,需胃镜术中定位。除胃体外,胃底、胃窦部肿物51例,距贲门或幽门平均(2.9±1.1)cm,最近距离贲门1cm。病理结果显示,63例患者肿物直径0.8~8.2cm;其中44例(69.8%)肿物<2cm ,19例(30.2%)≥2cm 。病变分布:胃底45例(71.4%)、胃体12例(19.0%)和胃窦6例(9.6%)。术后病理确诊胃肠间质瘤54例、类癌3例、异位胰腺2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2例。平均随访35个月,无复发或死亡。患者无烧心、嗳气等症状,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是胃黏膜下肿物的优选治疗方式,胃镜实时定位及支撑作用为保留贲门和幽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 黄文慧,赵永亮,王宏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64-1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健康人群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面部红色荧光物质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治及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皮肤分析仪拍摄健康人和脂溢性皮炎患者面部的紫外光图像,计算红色荧光物质在健康人和脂溢性皮炎患者中的检出率。 结果 61名健康人和64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面部红色荧光物质的检出率分别为36.06%和70.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8,P<0.005)。两组红色荧光物质在皮脂分泌量高的T区检出率分别较皮脂分泌量低的U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9,P<0.05;χ2=23.757,P<0.05)。 结论 红色荧光物质不仅出现于痤疮患者面部,在健康人及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面部均可检出;脂溢性皮炎患者红色荧光物质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红色荧光物质可能与皮脂的分泌有关。
  • 综述
  • 贾泽军,,吴飞翔,黄清海,刘建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68-17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LR4)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诱导促炎因子、神经活性物质等的释放,参与NP的形成和维持及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成为潜在的NP治疗靶标。靶向抑制TLR4的生物学效应在NP模型中已取得初步疗效,其中TLR4信号通路抑制剂—异丁司特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本文主要综述TLR4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靶向药物研发现状等。
  • 张婷婷,卢朝辉,陈 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74-17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群,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和形成肿瘤中各种组分的多向分化潜能,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的互补配对调控基因表达,广泛参与多种肿瘤的进程。本文主要综述微小RNA在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
  • 林 娜,姚晓光,李南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78-18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分子,为SOCS 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参与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途径的负反馈调节,不仅参与炎症反应,同时与氧化应激、细胞损伤、凋亡等密切相关。SOCS-3作为SOCS家族中的一员,与动脉硬化、肥胖、糖代谢、胰岛素抵抗、瘦素、肿瘤、哮喘、风湿性疾病等关系密切, SOCS-3有可能成为这类疾病的一个治疗性靶标。
  • 张忠玲,毛静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83-1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型利钠肽(BNP)是左室功能障碍和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血浆标志物,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血管领域。 BNP是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内在调控子,BNP减少可增加细胞凋亡的速度,N端脑钠肽前体-BNP的抗原表位最稳定。BNP1-32是所有BNP中生物活性最强的,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水平较低。血浆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再入院和死亡的预测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以指导和用于心力衰竭治疗。心力衰竭患者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的缺乏导致未能裂解的脑钠肽激素前体-BNP升高。BNP也可以为其他人群和疾病提供诊断和预后信息,对BNP及其受体的基因水平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和改善BNP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重要作用,目前,由利钠肽合成的促尿钠排泄肽、中性内肽酶抑制剂、血管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心血管功能紊乱。BNP和N端脑钠肽前体-BNP的检测手段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技术与方法
  • 沈 景,宋利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90-1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是肿瘤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体外实验,可用于筛选转化细胞、评价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等。有研究表明,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筛选的肿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2],有更强的致瘤性和转移能力[3]。因而肿瘤细胞琼脂克隆的基因表达分析,对研究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分子标志及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但提取的琼脂克隆RNA被琼脂糖严重污染,琼脂糖又阻碍逆转录反应的进行[4-5],使所提RNA难以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本实验将F9细胞与琼脂糖凝胶混合以模拟琼脂克隆,以建立有效去除琼脂糖污染、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并通过提取M5076琼脂克隆的RNA进行验证。材料和方法 材料F9小鼠畸胎瘤细胞株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中心;
  • 徐文莉,佟世义,邓晓明,王 磊,刘孝文,王 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93-19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cGrath系列5型喉镜是一种全便携式视频喉镜,能够自我供电、自我照明,提供喉部清晰视野,一次性镜片避免交叉感染,是目前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工具。
  • 临床经验交流
  • 马璐璐,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2): 195-1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类罕见的严重心肌病变,是指在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出现心衰、栓塞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不清,炎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均可导致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为探讨妊娠合并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总结此类患者围产期处理经验,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妊娠合并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资料和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妊娠合并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妊娠时的年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分娩及麻醉方式、围产期抗凝药的使用、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信息。结果共有19例孕产妇符合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