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术前经鼻雾化给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醚EC50的影响。方法 将41例年龄3~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级,择期全麻下行整形手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D1组,n=21)、右美托咪定2 μg/kg组(D2组,n=20)。进入手术室前30 min所有患儿经鼻雾化喷入观察药物。进入手术室后所有患儿经面罩行七氟醚吸入诱导,七氟醚浓度为8%,氧气流量为6 L/min。患儿瞳孔固定中位后七氟醚浓度降为5%,氧气流量为3 L/min。静脉置管成功后根据Dixon’s 序贯法调整患儿喉罩置入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维持10 min后置入喉罩,序贯法实施的初始浓度为2%,相邻浓度比值为1∶1.2,根据上一例患儿喉罩置入的情况调整下一例患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观察患儿入室时的脑电双频指数、对吸入诱导时面罩的接受程度、置入喉罩时的反应情况,记录喉罩置入时呼气末七氟醚气体浓度。结果 患儿入手术室时的脑电双频指数值D2组为77.4±3.6,显著低于D1组的87.4±1.9(P<0.05);患儿对面罩的接受程度D1组为76.2%,D2组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置入时七氟醚EC50 D1组为1.59% (95% CI=1.41%~1.78%),D2组为1.09%(95% CI=0.89%~1.28%),D2组显著低于D1组(P<0.05)。结论 较右美托咪定1 μg/kg相比,麻醉前30 min经鼻雾化喷入右美托咪定2 μg/kg,可显著降低喉罩置入时七氟醚的EC50。
目的 评价术前麻醉教育手册对全麻患者麻醉知识获取、术前焦虑、对麻醉医生的信任及对麻醉前访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择期行全麻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手册组68例于麻醉访视前发放麻醉教育手册,对照组66例不发放,访视后完成麻醉知识获取、术前焦虑及信任程度的问卷,术后第2天完成对麻醉前访视满意度评分。结果 手册组患者知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1.8 比 5.2±2.1, P<0.001),对麻醉前访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5.0±3.4 比 22.7±3.1,P<0.001),两组焦虑及信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麻醉宣传手册辅助教育可提高患者麻醉知识和对麻醉前访视的满意度,但不能改变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对医生的信任。
目的 比较Air-Q和Ambu Aura-i气管插管型喉罩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OB)用于耳畸形儿童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0例全麻下行外耳再造手术患儿,根据体重随机分为Air-Q喉罩组(Air-Q组)和Ambu Aura-i喉罩组(Aura-i组),喉罩置入到位后,经Air-Q和Ambu Aura-i插管型喉罩联合FOB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喉罩置入、喉罩退出及FOB引导气管插管时间及次数;测量喉罩的套囊压、密封压;观察记录FOB在喉罩开口处的声门暴露分级、喉罩和气管插管操作过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全部完成喉罩置入、气管插管和喉罩退出,Air-Q组和Aura-i组的喉罩置入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喉罩退出时间分别为(14.1±7.2) s和(10.8±5.2) s(P<0.05)、(39.8±9.5) s 和(24.1±8.2) s (P<0.05)、(18.2±5.1) s 和 (14.7±3.7) s (P<0.05);Air-Q组和Aura-i组在喉罩开口处FOB观察的声门暴露分级相近,声门直视率分别为80.0%和86.7%; Air-Q组和Aura-i组的平均漏气压分别为(20.5±4.8) cmH2O和(22.2±5.0) cmH2O(P<0.05),平均套囊压分别为(22.9±11.5) cmH2O和(33.9±15.9) cmH2O(P<0.05)。两种插管方式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2 h Air-Q组和Aura-i组分别有4例和3例发生咽痛,并发症较低。结论 Air-Q 和Ambu Aura-i插管型喉罩联合FOB用于耳畸形儿童气管插管均有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中Ambu Aura-i 插管型喉罩的优点更为突出。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 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man水解探针。然后,以包含EML4-ALK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的假病毒颗粒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其中包含3例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样本。结果 在无背景RNA干扰情况下,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达10拷贝/ml。在500 拷贝/m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1%,在5000 拷贝/m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0.5%。对于检测特异性,以正常人白细胞及血浆RNA为研究对象,均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47例阴性标本检测均为阴性,3例ALK-FISH(+)标本2例检测阳性,1例未检出,未检出原因与标本RNA提取失败有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以及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微创封堵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40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男47例、女93例,年龄3~63岁,房间隔缺损直径6~36 mm。患者均于静吸复合全麻下,经右前胸第4肋间小切口进胸,在术中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行房缺封堵术。结果 134例患者经封堵器封堵成功。6例患者因封堵不成功,改行体外循环下ASD修补术。封堵失败原因包括:术后封堵伞脱落2例,均为中央型大ASD,以及术中封堵不成功4例,其中术中TEE发现残余分流2例、筛孔状ASD 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1例。术后规律随访,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ASD封堵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一定推广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对心肌供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心前区不适、疼痛症状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为左前降支单发MB,1周内又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的74例(男40例、女34例)患者影像资料,将其分为不完全与完全两型,测量MB长度,计算MCA收缩期狭窄率,并依据Noble分级,比较MPI正常组与缺血组MB类型、长度及MCA收缩期狭窄Noble分级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及吸烟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PI正常组与缺血组不完全、完全MB分别为38、13例与5、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4,P=0.000);MB长度分别为(14.7±3.7)mm和(15.5±4.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424);MCA收缩期狭窄Nob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9,P=0.000)。所选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及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类型、MCA收缩期狭窄程度均可影响心肌供血,完全MB及MCA收缩期狭窄2、3级者更易引发心肌缺血,临床应高度重视。而MB长度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目的 在水蚤中建立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方法 3种浓度四氧嘧啶 (3、5和10 mmol/L) 处理30 min后分别记录水蚤血糖和生存率在72 h内的动态变化。根据最大似然法对水蚤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进化树。通过荧光定量PCR观察5 mmol/L四氧嘧啶造模后12 h时的GLU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5和10 mmol/L 四氧嘧啶组血糖均先降低约15%:3 mmol/L组持续2 h, 5 mmol/L组和10 mmol/L组持续12 h。5 mmol/L组和10 mmol/L组在建模24 h后血糖持续性增高约150%。3、5和10 mmol/L组在造模72 h时的生存率依次为90%、75%和25%。7个水蚤GLUT基因在水蚤中预测并通过PCR确定其转录水平的表达。2个GLUT基因在5 mmol/L四氧嘧啶诱导的水蚤糖尿病中下调。结论 采用水蚤成功建立了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表明糖尿病相关研究可以在无脊椎动物水蚤上进行。
目的 评价氯氮平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方法 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关于氯氮平合并其他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半随机及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协作网RevMan 5.3版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研究质量和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47个研究进入Meta分析,分别是与利培酮、阿立哌唑、舒必利、齐拉西酮、无抽搐电休克、丙戊酸盐、碳酸锂合用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氯氮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大多优于单用氯氮平组(P均<0.05),仅与碳酸锂合用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 RR=1.27,95%CI=0.82~1.97,P=0.28;12周: RR=1.53,95% CI=0.45~5.13,P=0.49)。结论 氯氮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简单的作用相加,合用可能使神经受体功能甚至生化方面发生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学变化,从而使精神功能恢复正常,病情得以控制。故针对具体患者对所用的药物做合理配伍,有可能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可作为难治性分裂症治疗的策略之一。
目的 采用多参数增强型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动脉成像(e-pCASL)获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血流量(CBF)图,并与传统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及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pCASL)进行比较,使用DSC PWI为金标准,对比3种灌注方式测量CBF比值的差异性与相关性。方法 纳入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39例,同时行e-pCASL、pCASL和 DSC PWI成像,根据狭窄动脉责任供血区域,经验性手工勾勒感兴趣区进行测量,获得CBF值,使用镜像法获得对侧CBF比值,对3种灌注方式的CBF比值进行SNK方差分析。同时基于e-pCASL获取动脉通过时间(ATT),基于DSC PWI获取最大达峰时间(TTP)。使用ATT和TTP进行分层分析,对e-pCASL CBF比值、pCASL CBF比值与DSC PWI 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进行析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e-pCASL CBF比值及pCASL CBF比值与DSC PWI rCBF比值一致性良好(P=0.476)。使用TTP分层数据显示,TTP及灌注方法的选择在重度动脉狭窄患者患侧与健侧的CBF比值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ATT分组显示,e-pCASL CBF与DSC PWI rCBF比值的相关性不随ATT时间改变而变化。结论 e-pCASL和pCASL在重度动脉狭窄患者中与DSC PWI 在CBF定量测量中一致性良好,且e-pCASL与DSC PWI相关性不受ATT因素变化的影响,具有准确、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的特点。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中医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6个研究中心将27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入组,分为替米沙坦+中药模拟剂组、中药+替米沙坦模拟剂组和替米沙坦+中药组,除基础治疗外,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中药模拟剂、中药和替米沙坦模拟剂、替米沙坦和中药,6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纳入的270例患者脱落30例,3组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均衡。替米沙坦+中药模拟剂组各访视点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中医临床症候得分均大于中药+替米沙坦模拟剂组和替米沙坦+中药组(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中药+替米沙坦模拟剂组的脾气虚证和湿热内蕴证中医临床症候总得分下降趋势与替米沙坦+中药组相近,异于替米沙坦+中药模拟剂组。治疗后患者肌酐异常率降低(P=0.003),3种治疗手段及其与各访视点的交互作用对血清尿素氮值的变化无影响(P=0.270,P=0.520),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3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值均出现了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钾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健脾清化方或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安全有效。健脾清化方能够改善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单用健脾清化方或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其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替米沙坦。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72.00%(36/50)、78.00%(39/5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4.00%(12/50)、28.00%(14/50)(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MVD值为17.22±2.0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36±2.17(P=0.000);Id-1、MMP-9和MVD均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癌胚抗原(+)、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癌组织中Id-1和MMP-9阳性表达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Id-1与MMP-9呈明显正相关性(r=0.429,P=0.000);生存分析显示:Id-1与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二者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Id-1、MMP-9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演进高度相关,并与MVD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肿瘤的浸润及血行转移。
目的 分析学龄前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的学龄前(1~6岁)患儿124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中小出血组(BL/EBV≤0.15)和大出血组(BL/EBV>0.15)两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术中容量治疗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住院天数等一系列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BL/EBV≤0.15的中小出血组患儿57例,术中BL/EBV>0.15大出血组患儿67例。与中小出血组患儿比较,大出血组患儿体重偏小(P<0.05)、身高偏矮(P<0.05),且大出血组患儿麻醉时间更长(P<0.05);大出血组患儿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和异体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均显著增加(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儿体重≤15 kg(OR=0.435,95% CI=0.197~0.962)是术中大量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学龄前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约为54%,患儿术前体重≤15 kg是导致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不同的组织器官活检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的阳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94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活检结果。结果 受累器官活检是阳性率最高的活检部位,其中肾脏、心脏和肝脏的阳性率分别为97.4%、95.0%和87.5%。而在微创性活检部位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舌体75%、齿龈57%、腹壁脂肪57%、直肠16%和骨髓8%。联合舌体与腹壁脂肪活检可使阳性率提高到93.1%。结论 受累器官活检仍然是阳性率最高的活检方式,联合多部位的微创活检可能达到与受累器官活检相近的阳性率,且更为方便安全。
目的 评估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微孔板检测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培养板接种细胞,加入FDA孵育一定时间,多功能微板分析仪测定荧光值。评价FDA孵育时间、浓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在H2O2损伤及细胞数量的检测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荧光值与细胞数的相关系数随之增加,27~30 min时可达到0.99。FDA终浓度在10~30 μg/ml时,荧光值与细胞数的相关系数较高。在H2O2损伤模型检测中,与四甲基偶氮唑盐相比,FDA在H2O2高浓度时相关性更强。结论 FDA法检测细胞活力稳定可靠,适用于多种条件下的细胞活力检测及药理学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125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5例,临床数据包括发病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 12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共植入支架135枚。13例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16例重建左侧锁骨下动脉、10例行内脏动脉重建。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主要并发症包括单侧肾梗死1例;肾动脉出血2例;脑梗死2例;心肌梗死1例;肾功能障碍2例,其中1例导致永久透析;切口和穿刺部位并发症5例。全组平均住院花费(112 657±58 921)元,其中复杂性夹层的住院花费显著高于非复杂性夹层的患者[(171 623±93 635)元比(92 531±48 721)元,P<0.001]。全组患者除14例(11.2%)失访,其余患者随访3~120个月,平均(23.5±11.2)个月,随访期内共有3例死亡,其中1例在术后1年死于夹层破裂,2例分别因脑血管意外和肿瘤死亡。随访中无再次干预病例。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尽管治疗费用更高,复杂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手术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目的 探讨CD44、CD47和c-met在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6例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D44、CD47和c-met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其与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D44、CD47和c-met呈过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91.9%、94.2%,CD44、CD47的强阳性表达均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分期晚、化疗耐药及预后不良相关(P均<0.05),c-met的强阳性表达均与化疗耐药及预后不良相关(P<0.05),CD44、CD47的强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COX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晚及CD44、CD47和c-met高表达是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独立风险因素(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44与CD47、c-met及CD47与c-met间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83、0.776、0.835,P均<0.01)。结论 CD44、CD47和c-met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两两相关,是其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胰腺恶性肿瘤或弥漫性病变、重度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全胰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此类人群术后出现胰源性糖尿病,血糖波动大,易出现反复低血糖。术后并发症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既往对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的血糖情况,我国仅有少数或个案报道。本文主要阐述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的血糖特点、相关并发症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伴有胰腺肿大及胰管不规则狭窄,病理特征主要为胰管纤维化及伴有IgG4阳性的淋巴浆细胞浸润。不同分型的AIP病情特征不尽相同,对其认识尚在起步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不同分型AIP的历史、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相关治疗等进展,为诊治提供新依据。
库欣病(CD)主要是由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或增生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皮质醇病理性升高的一种少见疾病。除典型临床症状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CD患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下降。本文主要阐述CD患者的认知状态概况、高皮质醇水平引起认知障碍可能的机制及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CD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胃癌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每年的死亡人数在各类癌症中排名第3。化疗仍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由于不敏感和多药耐药的发展,胃癌的化疗疗效一直较差。虽然近年发现许多新的分子及机制与胃癌多药耐药的发展相关,但对其如何发生多药耐药的详细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胃癌多药耐药相关分子的鉴定及多药耐药机制,以便更加深入了解胃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可能为克服胃癌多药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是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基因家族,CMTM8是该家族成员,其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潜在的4次跨膜蛋白结构,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CMTM8在多数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不表达,过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CMTM8抗肿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参与多个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对CMTM8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