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体外动态分析生理流动条件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影响。方法 随机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样品并分别用20 μmol/L乙酰水杨酸(ASA)、50 μmol/L 5-磷酸-2-甲基硫代腺苷酸(2-MeSAMP)、20 μmol/L ASA+50 μmol/L 2-MeSAMP处理,以未处理血液样品作为对照组。将血液样品以1000 s-1动脉生理性相关剪切率流过Ⅰ型胶原蛋白修饰微通道300 s,同时采用显微镜动态拍摄荧光标记血小板在胶原蛋白表面黏附聚集的荧光图像,以血小板覆盖率作为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的量化指标。结果 在1000 s-1剪切率流动条件下,对照组血样在胶原蛋白表面可观察到符合体内预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动态行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独处理抑制流动后期(200~300 s)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则降低流动中前期(≤150 s)血小板黏附数量并降低流动后期(200~300 s)血小板聚集体稳定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对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抑制具有协同效应;12名志愿者在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响应上表现出异质性。结论 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为抗血小板药物效应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平台。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汇编数据集检索METTL3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METTL3在成体造血干/祖细胞髓系分化中的表达情况;在MOLM13细胞中利用慢病毒转导的方式抑制METTL3的内源表达,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总mRNA的N6-甲基腺苷(m6A)水平,采用基因特异的m6A RNA免疫共沉淀检测MYC mRNA上的m6A水平,并进一步检测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METTL3在AML-M5型患者中有上调趋势;幼稚细胞中的METTL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成熟的单核细胞(t=4.504,P=0.0098)。抑制内源METTL3的表达后,MOLM13细胞增殖减缓(P<0.001),MOLM13细胞总mRNA的m6A水平降低(t=3.606,P=0.042),MYC上特异的m6A水平显著降低(P<0.01),MYC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 METTL3在MOLM13细胞中可通过增加MYC的表达水平而发挥原癌基因的功能。
目的 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型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大鼠外周血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n=16)、模型对照组(n=18)、桂枝茯苓胶囊组(n=18)和氨基己酸片组(n=17)4组,分别给予正常饲养不处理,IUD建模后灌服0.9%生理盐水、桂枝茯苓流浸膏和氨基己酸片溶液处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表型标志物α-SMA和PC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TXB2和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 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和氨基己酸片组大鼠子宫内膜α-S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9 ±9.41)%、(26.93 ±6.80)%、(48.92±6.80)%和(34.63±7.26)%,其中,正常组(t=14.43,P=0.00)和桂枝茯苓胶囊组(t=11.37,P=0.00)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氨基己酸片组明显低于正常组(t=9.96,P=0.00)和桂枝茯苓胶囊组(t=8.23,P=0.00)。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和氨基己酸片组大鼠子宫内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6±7.24)%、(61.26±9.98)%、(28.36±9.17)%和(50.23±8.71)%,其中,正常组(t=20.86,P=0.00)和桂枝茯苓胶囊组(t=19.12,P=0.00)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氨基己酸片组明显高于正常组(t=17.82,P=0.00)和桂枝茯苓胶囊组(t=16.05,P=0.00)。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和氨基己酸片组大鼠的血清TXB2浓度分别为(445.86±24.43)、(508.78±12.42)、(448.11±9.63)和(498.11±13.63)ng/L,其中,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组(t=16.55,P=0.00)和氨基己酸片组(t=-4.12,P=0.00),桂枝茯苓胶囊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t=-15.23,P=0.00)和氨基己酸片组(t=-12.08,P=0.00)。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和氨基己酸片组大鼠的血清6-keto-PGF1α浓度分别为(23.17±1.93)、(18.09±0.93)、(22.70±1.61)和(20.70±1.41)ng/L,其中,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组(t=-13.98,P=0.00)和氨基己酸片组(t=5.26,P=0.00),桂枝茯苓胶囊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t=11.43,P=0.00)和氨基己酸片组(t=8.76,P=0.00)。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可调节IUD 模型大鼠子宫内膜α-SMA和PCNA 表达及血清TXB2和6-keto-PGF1α浓度。
目的 分析老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261例老年急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绞窄组(ESt组,n=139)和老年单纯组(ESi组,n=122)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及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肌卫(χ 2=102.331,P=0.000)、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χ 2=69.748,P=0.000)、白细胞增高(t=7.453,P=0.000)、C反应蛋白(t=2.128,P=0.034)、CT提示肠系膜积液(χ 2=78.655,P=0.000)、肠壁增厚(χ 2=100.806,P=0.000)、肠壁密度增高(χ 2=69.068,P=0.000)、腹水(χ 2=89.299,P=0.000)、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χ 2=80.255,P=0.000)、鸟嘴征(χ 2=84.451,P=0.000)和缆绳征(χ 2=98.635,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11个因素均为老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手术相关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T提示肠系膜积液(OR=3.576,95%CI:1.043~12.261,P=0.043)、ASA评分≥3(OR=3.463,95%CI:1.149~10.441,P=0.027)、肌卫(OR=3.288,95%CI:1.010~10.707,P=0.048)、CT提示肠壁增厚(OR=3.046,95%CI:1.074~8.638,P=0.036)和白细胞增高(OR=1.307,95%CI:1.170~1.458,P=0.000)是老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手术相关因素。结论 肌卫、ASA评分≥3、白细胞计数增高、CT提示肠系膜积液和肠壁增厚是老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手术相关因素。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旁胰腺炎(PP)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例和国内1988年以来报道的31例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PP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PP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数有长期饮酒史,常见症状为上腹痛、呕吐、体质量减少和波动性黄疸,血清胰酶正常或升高。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存在十二指肠肠壁增厚及管腔狭窄(88.9%,32/36),约半数可见十二指肠壁及沟槽区域囊肿(47.2%,17/36),少数存在胆管(36.1%,13/36)或胰管扩张(16.7%,6/36)。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胰腺炎,局部可伴急性炎症,炎症局限在胰沟-十二指肠。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少数需要手术。结论 PP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多数患者首选内科治疗。
目的 研究恙虫病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5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4个级别组,对各组患者的年龄、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及血清PC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58例患者中,Ⅰ、Ⅱ级均为17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各级别组患者在年龄(F=0.618,P=0.606)、出现症状至医院就诊时间(F=1.744,P=0.169)和住院天数(F=0.398,P=0.75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患者的中位PCT水平为2.60(1.33,61.08)ng/ml,明显高于Ⅰ级患者的0.24(0.10,0.33)ng/ml(Z=-4.63,P=0.000)、Ⅱ级患者的0.29(0.21,0.51)ng/ml(Z=-4.63,P=0.000)和Ⅲ级患者的1.33(0.89,2.41)ng/ml(Z=-2.09,P=0.040);Ⅲ级患者的PCT水平亦明显高于Ⅰ级患者(Z=-4.16,P=0.000)和Ⅱ级患者(Z=-3.83,P=0.000);Ⅰ级和Ⅱ级患者之间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P=0.170)。PCT水平与恙虫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04,P=0.000)。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恙虫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评估恙虫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之一。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人群中血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检测SUA水平,根据SUA四分位水平分组,分析不同性别患者SUA水平与冠心病患病率及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结果 在女性患者中,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5,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95%CI:1.12~1.58,P=0.002);1、2、3、4分位组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31.2%、52.6%、47.4%和59.7%(χ 2=13.652,P=0.003),2(P=0.007)、3(P=0.038)、4分位组(P=0.000)的冠心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1分位组;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4组在靶血管数(Z=4.627,P=0.008)、病变血管支数(χ 2=18.522,P=0.005)和Gensini积分(Z=3.683,P=0.029)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分位组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1(P=0.012)和2分位组(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的升高与SUA水平的升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B=1.105,SE=0.365,P=0.003)。在男性患者中,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1,P=0.205);1、2、3、4分位组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77.9%、69.0%、61.7%、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514,P=0.211)。结论 SUA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越高,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男性中未见这种相关性。
目的 评估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ESWT)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关节外二科治疗的40例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rESWT(rESWT组)和使用封闭药物进行局部痛点注射(封闭组)治疗1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1年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rESWT组和封闭组患者的平均CMS评分分别为(66.7±0.9)和(65.7±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10);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平均CMS评分分别为(86.9±1.0)和(86.4±1.1)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0);治疗后1年,rESWT组的平均CMS评分为(89.7±0.7)分,明显高于封闭组的(85.3±0.8)分(t=3.56,P=0.002)。rESWT组的末次随访改善率为95%,封闭组则为75%。治疗前,rESWT组和封闭组患者的中位VAS评分分别为5.00(5.00,6.00)和5.00(4.00,5.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3,P=0.29);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中位VAS评分分别为2.00(1.00,2.75)和2.00(1.00,2.00)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u=0.04,P=0.85);治疗后1年,rESWT组的中位VAS评分为1.00(0.00,1.00)分,明显低于封闭组的2.00(1.00,2.00)分(u=5.09,P=0.02)。结论 与针刺封闭治疗相比,rESWT治疗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疼痛改善率较高,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目的 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98例因脓毒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扩容液体分为NS组(n=100)和LR组(n=9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前3 d的试验液体量、其他液体量、血制品量、平均总液体量;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O2/Fi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浆脑钠肽(BNP);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8、24 h复苏达标率,EGDT复苏达标所需时间,28 d死亡人数;其他次要临床结果:包括出血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肾损伤(AKI)人数,肾脏替代治疗(RRT)人数、电解质情况、ICU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28 d时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入ICU前各科室患者数、降钙素原水平、脓毒症来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KI人数、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组患者治疗第1天的血制品用量[(782±357)ml比(606±273)ml;t=2.044,P=0.046]和前3 d平均总液体量[(5470±1078)ml比(5092±929)ml;t=2.640,P=0.009]明显多于LR组;两组患者在试验液体量和其他液体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2/FiO2、MAP、CVP及BNP水平均较补液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PO2/FiO2、MAP、CVP及BNP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组患者高乳酸血症(86.0%比71.4%,OR:2.457,95%CI:1.202~5.023,P=0.012)和高氯血症(25.0%比13.2%,OR:2.179,95%CI:1.041~4.562,P=0.03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R组患者;两组患者在EGDT8、24 h复苏达标率,EGDT复苏达标所需时间,28 d病死率,AKI比率,RRT人数、高钾血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log-rank=0.012,P=0.911)。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使用NS复苏的首日血制品用量和前3 d平均总液体用量明显多于使用LR复苏,高乳酸血症和高氯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LR复苏。使用NS复苏和LR复苏的28 d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目的 评估络合碘鼻腔消毒对经蝶窦入路鼻腔定植菌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经蝶窦手术的133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消毒前采用咽拭子采集下鼻甲根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络合碘鼻腔消毒后再采用咽拭子对相同部位取样并行细菌培养,比较消毒前后鼻腔定植菌菌谱变化情况;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颅内感染/菌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鼻腔定植菌的相关性。结果 133例患者中,45例(33.8%)络合碘消毒前细菌培养发现定植菌,6例(4.5%)消毒后再培养发现同类型定植菌,消毒前后鼻腔定植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4.5,P=0.000);络合碘消毒能消灭86.7%(39/45)的鼻腔定植菌。鼻腔最常见的定植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4%,11/45)、肺炎克雷伯菌 ESBL(-)(24.4%,11/45)、表皮葡萄球菌(13.3%,6/45)。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发生高热寒战,但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经三代头孢治疗2 d后症状消失,临床诊断为菌血症。结论 鼻腔中存在定植菌,络合碘消毒鼻腔能有效杀灭大部分鼻腔定植菌,经蝶窦入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菌血症的可能性小。
目的 评估联合特殊染色技术在观察血管壁疾病病理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病理科接收的病历资料完整、病情诊断明确、年龄≥18岁的999例血管壁标本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行HE、Verhoeff-Van Gieson、AB/PAS及Masson染色,对HE染色与Verhoeff-Van Gieson、AB/PAS和Masson特殊染色的联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仅能显示少量弹力纤维断裂;Verhoeff-Van Gieson、AB/PAS和Masson联合特殊染色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弹力纤维断裂、减少,黏液样基质细胞外聚集。999 例患者中,主动脉窦瘤(SVA)3 例,主动脉根部瘤(ARA)177 例,胸主动脉瘤(TAA)78 例,腹主动脉瘤(AAA)17 例,全胸腹主动脉瘤(tTAAA)32 例,主动脉夹层(AD)692 例;SVA(Z=3.857,P=0.040)、ARA(Z=14.307,P=0.000)、TAA(Z=26.939,P=0.000)、AAA(Z=22.412,P=0.000)、tTAAA(Z=15.926,P=0.000)和AD组(Z=39.213,P=0.000)的联合特殊染色中位评分均明显高于HE染色。结论 使用Verhoeff-Van Gieson、AB/PAS和Masson联合特殊染色技术能更好地观察血管壁病变中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及黏液等成分的病理改变,可应用于血管壁病变的观测。
目的 比较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与非ASD患者全身麻醉围手术期管理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全身麻醉的10例ASD患者及同期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相匹配的10例非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式、术前用药方式、麻醉药物使用、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围手术期生命体征进行比较。结果 ASD患者多采用静吸复合麻醉(CIIA)诱导方式(6/10),非ASD患者多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诱导方式(10/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571,P=0.003)。ASD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为(36.0±10.7)min,明显长于非ASD患者的(22.7±6.6)min(t=18.000,P=0.005)。ASD患者获得第1个生命体征所需时间为(12.7±6.7)min,明显长于非ASD患者的(6.7±3.3)min(t=23.000,P=0.038);两组患者在首次收缩压(t=15.500,P=0.007)、诱导前收缩压(t=24.000,P=0.048)和心率(t=22.000,P=0.03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ASD患者相比,ASD患者更易选择CIIA为麻醉诱导方式,术后苏醒时间更长,生命体征监测开始时间更晚,更容易出现诱导期循环、呼吸等生命体征异常或波动。
目的 评估吗啡静脉镇痛泵中加入昂丹司琼在预防女性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全麻术后使用吗啡静脉镇痛泵的169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加入昂丹司琼分为试验组(n=834)和对照组(n=856),收集两组患者术毕48 h之内吗啡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评分、干呕和呕吐总次数,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47.9±18.4)岁比(47.5±19.6)岁;t=0.432,P=0.665],术后第1天[(25.7±9.0)mg比(25.4±11.4)mg;t=0.599,P=0.548]、第2天吗啡消耗量[(38.5±15.5)mg比(38.3±19.1)mg;t=0.236,P=0.813],术后第1天活动后[3(2,4)分比3(2,5)分;Z=1.850,P=0.064]、术后第2天静息时[0(0,1)分比0(0,1)分;Z=1.511,P=0.131]VAS最大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1天静息时[0(0,2)分比0(0,2)分;Z=2.435,P=0.015],第2天活动后[3(1,3)分比3(2,4)分;Z=3.445,P=0.001]VAS最大值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试验组的恶心评分(χ 2=9.810,P=0.020)和干呕、呕吐次数(Z=3.726,P=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5.017,P=0.170;Z=0.000,P=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静脉吗啡镇痛泵中加入昂丹司琼是减少术后恶心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试验组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的概率是对照组的0.781倍(P=0.015),术后第2天出现恶心的概率是对照组的0.736倍(P=0.030)。结论 吗啡静脉镇痛泵中加入昂丹司琼可能会减轻女性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目的 探讨17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检出情况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经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17 MHz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对微钙化检出率,对比分析声像图上与病理显微镜下微钙化表现。结果 93个甲状腺结节中,17 MHz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检出率为74.2%(69/9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59.1%(55/93)(χ 2=4.742,P=0.029)。常规超声和17 MHz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6%和98.1%、60.0%和57.5%、67.7%和80.6%、70.9%和75.4%、63.1%和95.8%。病理显微镜下观察发现53个结节有钙化,其中10个结节发现砂粒体;砂粒体均存在于细胞团中,而不规则钙盐沉积几乎都存在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中。结论 17 MHz高频超声扫描对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声像图上微钙化并不完全对应于病理显微镜下砂粒体,还有纤维条索上的不规则钙盐沉积。
舒缓医学是一门为患有致命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全面维护生活质量的学科。自舒缓医学的理念引入中国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慢性疾病与终末期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我国舒缓医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之相应的舒缓医学教育却相对滞后,尤其是面向医学生的舒缓医学教育。本文总结了英国、美国、日本的医学生舒缓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中国台湾地区舒缓医学教育进程,对我国未来医学生舒缓医学教育的发展展开思考。
目的 通过对2016年全国舒缓医学培训班的分析,展示当前舒缓医学关注人群的现状及需求。方法 对协和老年安宁缓和医疗培训班(2016年度)的14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学员对舒缓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目标、学习收获、未来计划。结果 学员来自19个省市,构成比:医生66.0%,护士17.0%,康复师1.4%,心理师5.0%,社工2.1%,志愿者6.4%,医院管理者2.1%;其中,医生的专业为:老年医学科56.0%,肿瘤内科11.8%,其他专科32.2%。141名学员中,有111人(78.7%)未参与过舒缓医学相关的学习班,134人(95.0%)表示听说过舒缓医学,131人(92.9%)在面对末期患者时需要他人的帮助。141名学员在症状控制和沟通技巧方面的中位得分分别为3.0(2.0,4.0)分和1.0(0.0,2.0)分。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舒缓医学试卷考核,内容包括案例分析和症状控制的医学知识点,平均成绩为(59.1±18.0)分。136名(96.5%)学员计划接受进一步舒缓医学教育。结论 应增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加强其对舒缓医学的认知和实施能力。症状控制、沟通技巧和死亡品质评价标准是未来培训的核心内容。
目的 调查北京协和医院安宁志愿者的陪伴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10位安宁志愿者在床旁志愿服务、对志愿者个人服务体验的认知与期望话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10位志愿者在安宁服务中的体验可以归纳为3个主题:志愿者个人认知、志愿者需求和家庭支持、志愿者对医院及社会期望。其中包括志愿者的个人认知与感受的6个次主题:未知性、敌视、疑虑、无奈、角色定位、传递病情消息时机。志愿者个人需求与家庭支持的3个次主题:自我激励、家庭纽带、家庭支持。志愿者对医院及社会期望的5个次主题:混淆概念、安宁理念缺失、延伸服务、人文关怀、安宁理念渗透。结论 安宁缓和医疗团队应广泛传播安宁缓和医疗理念,获得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的支持,强大志愿者力量,建立志愿者服务模式,规范志愿者准入、培训、督导制度。尤其在医院加强安宁志愿者团队的督导培训,规范相关的志愿者团队制度,有利于医院安宁缓和医疗服务在病房中持续有效的开展。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缓和医疗的定义是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早期识别、评估和处理疼痛及其他问题,包括身、心、社和灵4个方面的问题,采取多学科团队主动的全面照护,来预防和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一例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诊治照顾过程,对临床工作中缓和医疗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解析。
超重、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首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电子医疗应运而生,其为体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多项研究显示,“互联网+”的应用对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风险因素的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总结了体质量管理中“互联网+”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效果、效率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正迅速发展,其中CIMAvax-EGF疫苗是一种古巴独立研制开发的治疗性肺癌疫苗,其机制是通过疫苗接种而形成抗表皮生长因子(EGF)抗体,从而阻断EGF与其受体的结合而发挥抗癌作用。目前Ⅱ期和Ⅲ期试验已经证明了该疫苗的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新的Ⅲ期和Ⅳ期试验正在进行中。了解CIMAvax-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加速肺癌的免疫治疗进程,本文总结了CIMAvax-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进展。
作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一部分,横连对内固定的稳定性作用存在争议。本文从横连的起源和发展、设计和种类,以及临床相关应用等方面,客观评价了横连在整个内固定生物力学方面的作用。
以往观点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升糖素不适当分泌增多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其后的血糖调控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延伸出相关的治疗选择。本文总结了胰升糖素不适当分泌增多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治疗相关进展。
鞍区恶性肿瘤较罕见,常发生于乳腺癌或肺癌转移。梭形细胞癌(SCC)是罕见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肺、肾脏及肝胆胰系统等,鞍区尚未见报道。北京协和医院于2015年9月9日至10月16日收治了1例孤立性鞍区SCC,着重描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为鞍区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认识。
通过回顾1例先后罹患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Ⅱ型林奇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复习林奇综合征筛查和管理指南及相关妇科肿瘤文献,简单介绍林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相关妇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高危个体的筛查方案及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方案。希望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管理手段,降低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报道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1例。磁共振成像下钻孔样生长及扇贝样改变是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特征性表现,灶周点状强化血管影的正确辨认有助于与血管母细胞瘤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