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3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胡嫒, 陈唯韫,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39-4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在该动物模型中探究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创伤-失血-大量输血的方法建立TRALI动物模型,通过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伊文斯兰染液漏出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漏出量判断大鼠是否发生肺水肿以判断建模是否成功。检测大鼠红细胞储存前后及受血大鼠血浆中sCD40L含量以探讨sCD40L在TRALI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7 d浓缩红细胞(PRBC)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示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隔增厚及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7 d PRBC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漏出量(13.17±5.76)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0.66)mg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4.94±2.15)mg(F=17.605,P<0.001)。7 d PRBC组大鼠伊文斯兰染液漏出量(0.0109±0.0067)%/min显著高于NS对照组(0.0026±0.0006)%/min (t=2.998,P=0.03)。储存7 d PRBC中sCD40L含量(451.58±73.28)pg/ml显著高于0 d PRBC (277.94±98.18)pg/ml(t=2.834,P=0.03)。7 d PRBC组大鼠血浆sCD40L含量(878.21±125.3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9.78±62.60)pg/ml和NS对照组(418.07±47.68)pg/ml(F=78.715,P<0.001)。结论 采用创伤-失血-大量输血的方法成功建立大鼠TRALI模型,接受大量输血的TRALI大鼠血浆sCD40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NS对照组,提示sCD40L可能在TRALI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 谢霞, 白志勇, 刘悦, 张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44-4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CEUS及SMI评分标准(0、1、2分),评价SMI与CEUS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结果 SMI较常规超声能清楚显示斑块轮廓及形态。SMI显示75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CEUS显示76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SMI与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一致数共计90处,两种评分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0.748)。SMI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同样,CUES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8处斑块中有55处造成管腔狭窄,SMI显示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与斑块是否造成管腔狭窄无关(P=0.473)。结论 SMI能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轮廓、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可评估斑块的易损性。

  • 孟祥辰, 李骥, 吴东, 徐蕙, 董旭旸, 韩慧侨, 伍东升, 钱家鸣, 李景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50-45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并发耶氏肺孢子菌(PJP)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炎症性肠病且确诊罹患PJP肺炎的患者5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4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诊断为克罗恩病。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8±1.9)岁,从发病至罹患PJP肺炎的中位时间为46(2,288)个月。所有患者均处于疾病活动期,重度活动者3例、中度活动者2例。4例溃疡性结肠炎中3例为全结肠型、1例为左半结肠型。PJP肺炎表现方面,所有患者均有咳嗽、憋气,其中3例存在明显低氧血症,2例达Ⅰ型呼吸衰竭。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影。5例患者痰或支气管灌洗液耶氏肺孢子菌DNA阳性,4例G试验阳性。2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并需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接受足量复方磺胺甲噁唑及甲基泼尼松龙治疗,4例康复出院、1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后死亡。PJP肺炎确诊前都存在低白蛋白血症,3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小于0.6×109/L,4例行CD4+T细胞计数检测的患者中2例CD4+T细胞小于200×106/L。4例患者存在血清巨细胞病毒感染。所有患者感染PJP前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其中3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论 IBD患者如年龄>55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且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则罹患PJP肺炎的风险增加。

  • 杨芳芳, 高玉海, 葸慧荣, 李文苑, 马慧萍, 陈克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56-46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9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和白藜芦醇的复方药对青年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探索抗骨质疏松中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 1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参酮ⅡA组、白藜芦醇组、丹参酮ⅡA与白藜芦醇的复方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每两周称1次体重,每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骨密度;待用药组与对照组全身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测定右侧股骨和椎骨的离体骨密度;用AGX系列台式电子万能实验机检测股骨和椎骨生物力学性能;品红-苦味酸染色进行骨形态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和骨钙素的水平。结果 各组间大鼠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药1个月后全身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给药组全身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复方药物组大鼠全身骨密度(P=0.016)、股骨骨密度(P=0.001)和椎骨骨密度(P=0.034)、骨小梁数目(P=0.024)、骨小梁宽度(P=0.040)和面积(P=0.038)均显著提高,而骨小梁分离度显著降低(P=0.032);与对照组相比,复方药物组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骨钙素的含量(P=0.033),同时显著降低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含量(P=0.028)。结论 丹参酮ⅡA与白藜芦醇的复方灌胃可有效提高大鼠骨密度及骨质量,且效果优于丹参酮ⅡA单体及白藜芦醇单体。这些结果对探索抗骨质疏松中药复方有重要启示。

  • 吴立飞, 来志超, 李天佳, 王子军, 邵磊, 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63-4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预警作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2年2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否监测到栓子脱落将患者分为栓子组和无栓子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明胶酶谱法检测CEA术前、颈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 min、术后12 h血清MMP-9浓度和活性。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栓子组8例、非栓子组32例。栓子组术后12 h MMP-9浓度显著高于术前[(904.27±369.47) ng/ml 比(333.88±126.32) ng/ml,t=4.132,P=0.001)],无栓子组术前、术后12 h 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83±194.36) ng/ml比(472.74±271.21) ng/ml,t=-1.643,P=0.081)]。明胶酶谱结果同样显示,栓子组术后12 h MMP-9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结论 CEA术后发生微栓子脱落者,其术后12 h血清MMP-9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提示MMP-9可能为CEA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潜在生化学标志物。

  • 闫非, 金鑫, 张兴华, 吴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68-47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52.1±13.3)岁,无合并内分泌症状患者。病理结果:中、低级别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高级别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CT表现:前纵隔肿块,平均大小6.6 cm,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可见明确坏死区,4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5例可见花环样明显强化,2例为边缘强化;周围组织侵犯:包绕血管5例,脂肪间隙受累4例,胸膜受累3例,心包受累2例,胸壁受累1例,肺部直接受累2例,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肾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转移(肺)1例。结论 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见于中年患者,CT表现特点为前纵隔较大肿块,多见钙化、坏死区,增强扫描呈花环样明显强化。CT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对于其术前诊断、评估及WHO分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丰建胜, 楼炳恒, 陈毓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73-48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9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院外心跳骤停患者进行连续胸外按压 (CCP)或间断胸外按压 (ICP),回顾性比较这两种胸外按压方式的临床疗效、生存预后。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院前急救当中,因非外伤性心跳骤停、需急诊医师心肺复苏(CPR)的患者114例,将进行CCP的患者纳入CCP组(70例),将进行ICP的患者纳入ICP组(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相比ICP组,CCP组患者的胸外按压分数更高(0.85±0.05比 0.75±0.06,t=9.868,P=0.000)、每分钟按压停顿次数更少[(3.5±1.6)次比(6.9±3.8)次,t=-10.669,P=0.000]。而两组患者到达急救点至CPR启动时间、CPR持续时间、电除颤次数、送往医院前气道建立人数、气管插管时间、各种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 ICP组,CCP组患者转移到医院的人数更少(42.8%比 56.8%,χ2=0.198,P=0.032)、自主循环恢复(ROSC)人数更少(28.5% 比47.7%,χ2=0.191,P=0.038)、复苏成功率更少(20.0% 比 38.6%,χ2=4.470,P=0.029)、出院存活人数更少(8.6% 比22.7%,χ2=0.487,P=0.041)。两组患者ROSC时间、1个月存活人数、半年存活人数、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活的患者中,2例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从心跳骤停到CPR时间每增加1 min,患者出院后180 d内死亡风险增加4.7%(HR=1.047,95%CI=1.003 ~1.093,P=0.034),从CPR到ROSC间隔的时间每增加1 min,患者出院后180 d内死亡风险增加2.1%(HR=1.021,95%CI=1.003~1.038,P=0.020),格拉斯哥评分等于1分的患者比格拉斯哥评分大于1分的患者出院后180 d内死亡风险增加55.1%(HR=1.551,95%CI=1.022~2.355,P=0.039)。结论 从心跳骤停到CPR的时间间隔越长、从CPR到ROSC的时间间隔越长、格拉斯哥评分等于1分是患者出院18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CP对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生存预后可能并不优于ICP。

  • 杜瑶, 徐凯, 王沄, 陈钰,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81-48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技术对固定义齿植入产生伪影的抑制和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有义齿植入患者头颈部平扫图像,测量并计算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V图像中义齿产生伪影处的CT值、噪声(SD值)、金属伪影指数(AI),比较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V图像质量。结果 常规图像CT1(义齿根部伪影暗区)[-336.50(-1024.00,-77.00)]与单能谱110 keV图像[-195.00(-700.40,4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常规图像CT2(受义齿伪影干扰的口腔中部舌部软组织)[102.80(4.60,210.20)]与单能谱110 keV[46.10(-0.20,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常规图像CT3(后颈部竖脊肌)[51.80(38.10,60.50)]与单能谱110 keV图像[50.40(42.70,5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单能谱110 keV图像│CT2-CT3│[14.55(0.00,44.00)]明显小于常规图像[51.30(0.30,168.30)](P=0.00)。单能谱110 keV图像的SD2值[14.75(7.80,35.00)]显著小于常规图像[23.25(7.60,56.00)](P=0.00)。单能谱110 keV图像的AI值[12.76(3.53,34.14)]显著小于常规图像[19.00(2.43,54.32)](P=0.00)。结论 对于义齿植入术后患者,与常规图像相比较,单能谱110 keV图像能有效减少伪影,进一步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

  • 井静, 葛淼, 杨子祁, 李鹏, 韦德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87-4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健康成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参考值与心率和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一种新的获取LVEF参考值的模型。方法 收集2006至2016年中国3502例健康成年男性LVEF和心率(X1)。采用相关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分别提取相关地理环境因子预测LVEF参考值。为揭示LVEF参考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地统计分析的Kriging插值。结果 LVEF与心率(X1)及5项地理环境因子具有相关性。LVEF与心率(X1)、纬度(X3)、气温年较差(X9)呈负相关;与年平均气温(X6)、年平均相对湿度(X7)、年降水量(X8)呈正相关。LVEF参考值与心率呈负相关。LVEF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岭回归方程为Y=68.464-0.0949X3-0.0619X6-0.00128X7+0.00069X8-0.0199X9±3.329。LVEF参考值与心率和地理环境因子的方程为Y=75.923-0.1035X1-0.0958X3-0.0741X6+0.00094X7+0.00081X8-0.0211X9±3.288。结论 中国健康成年男性LVEF参考值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若已知某一地区有关地理环境因子值,则可通过建立模型得到该地健康成年男性LVEF的参考值。新模型能够为医学制定LVEF参考值标准提供地域性依据。

  • 崔豹, 孙兴旺, 祝玉芬, 杜昱平, 崔进国, 马露, 蔡剑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493-50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状态、管壁形态及临床症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行颈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单侧颈内动脉斑块为独立样本,最终纳入最大厚度≥1.5 mm颈内动脉斑块75例。据ACE插入(I)或缺失(D)基因多态性,分为ACE Ⅱ基因型37例、ACE ID/DD基因型38例。统计分析2组斑块内容物、管壁形态及临床症状差异,以及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各组管壁形态的影响。结果 与ACE Ⅱ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相比,ACE ID/DD基因型患者较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48)。2组颈内动脉斑块内容物及管壁形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ACE ID/DD基因型患者中,21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物患者比17例未服用者的颈动脉重构指数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0.60 比 2.48±0.40;t=3.854,P=0.001)。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 ID/DD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

  • 杨帅, 王小宜, 廖伟华, 肖海清, 周高峰, 胡平, 彭娴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01-50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桥本脑病(HE)的常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基于功能MRI表现初步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30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常规及功能影像,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MRI,16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8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2例行氢质子波谱成像,1例同时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7例有临床和MRI随访资料。观察病变的分布、信号及功能影像特点。结果 颅脑MRI检查正常者8 例(8/30),异常者22 例(22/30);异常病例中,脑小血管病样改变9 例(9/22),非特异性改变13 例(13/22),非特异性改变以大脑半球白质区(12/13)、多发(11/13)病灶为主,少数病例合并小脑萎缩(2/13);病变为局灶性或融合性的斑点状或小片状长或等T1长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大多数不强化(12/15)。7例患者(7/16)出现DWI 异常,其中3例急性发病者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减低,4 例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者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升高。3 例颅内动脉局限性狭窄(3/8)。2 例氢质子波谱成像中,病变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降低,胆碱峰升高,出现乳酸峰或脂质峰。7 例随访资料的患者中,3 例前后无变化,4 例出现变化,其中2 例病灶软化(2/4),1 例出现复发缓解表现(1/4),1 例首次MRI阴性表现、随后出现快速进展的脑萎缩(1/4)。结论 常规MRI结合功能成像能从多角度反应HE的影像特点,HE常规MRI主要特点为累及白质为主的多灶融合性病变,多无强化,功能成像则提示HE急慢性期缺血及脱髓鞘改变的病理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 陈芸, 罗至, 曾韡, 赖飞呀, 陈秋宏, 吕湛, 宋永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10-51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miR-143/145基因rs353292和rs4705343多态性与冠心病(CHD)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380例CHD患者和163例对照者进行rs353292和rs4705343多态性分型。在对照组及CHD组中,比较不同基因型者之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在CHD组中,比较不同基因型者之间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结果 在对照组中,rs353292位点TT基因型者血清三酰甘油(F=3.00,P=0.05)和血糖(F=9.91,P<0.001)水平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rs4705343位点TT基因型者患高血压的比例(χ2=6.35,P=0.04)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CHD组中,rs353292位点TT基因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F=8.43,P<0.001)水平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同时TT基因型患者MI的发生率(χ2=5.29,P=0.02)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s353292多态性T等位基因与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相关,可能通过miR-143/145调控hs-CRP基因表达,从而影响MI的发生和发展。rs4705343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及严重程度不相关。

  • 吴朋, 张玉姣, 秦芳, 刘兰, 崔书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19-5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各项异性分数(FA)和弥散系数(ADC)对布氏杆菌脊柱炎(BS)椎间盘改变早期诊断价值,并评估BS椎间盘改变治疗后的价值,进一步探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BS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例)及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40例)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60例经血清学实验或病理确诊的BS患者。BS患者进行CT、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DTI Fiber Trak 软件包进行椎间盘FA值、ADC值测量。比较各期及治疗后FA值、ADC值特点。结果 不同时期ADC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FA值普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期治疗后6个月AD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FA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治疗后12个月ADC值以及各期治疗后12个月FA值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仅ADC值在慢性期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 FA值和ADC值对诊断BS椎间盘改变较常规MRI 序列更加敏感,能够早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同时为BS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闫超, 张连海, 陕飞, 李双喜, 贾永宁, 李子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28-53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微小RNA (miR)-199在胃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的表达,探讨miR-199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miR-199在51例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建立miR-199过表达或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株,采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迁移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结果 miR-199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635±0.0303比1.6700±0.9613,t=13.95,P<0.001);在胃癌细胞株AGS(0.81,t=9.13,P<0.001)、SGC-7901(0.83,t=8.88,P<0.001)、MKN28(0.58,t=10.80,P<0.001)、KATO-Ⅲ(0.60,t=10.31,P<0.001)、MKN-45(0.27,t=13.10,P<0.001)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高表达miR-199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较对照组胃癌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1±13比345±18,t=24.90,P<0.001);在胃癌细胞KATO-Ⅲ中,低表达miR-199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较对照组胃癌细胞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16比657±8,t=32.59,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199可以直接作用于TBL1XR1的3’非翻译区,调控TBL1XR1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表达miR-199后,TBL1XR1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miR-199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miR-199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BL1XR1实现的。

  • 费贵军, 张丽帆, 舒慧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34-53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不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男性82例(50.3%)、女性81例(49.7%);年龄15~84岁,平均(50±17)岁;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27例(16.6%),排除结核性腹膜炎136例(83.4%)。腹腔积液的抗酸染色、腹腔积液分枝杆菌培养、腹腔积液实时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腹腔积液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免疫斑点法)和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免疫斑点法)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分别为0、21.74%、18.52%、95.24%和76.19%,特异性分别为100%、100%、100%、61.90%和80.18%。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相对困难,实验室检查方法多种多样但各有不足,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谢志强, 傅君舟, 陈敢, 关昌杰, 刘文虎, 王丽妍, 森竹贞宜, 吴雯婷, 川岛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39-5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每日自我评价日间及夜间的瘙痒状态,连续记录两周。采用患者在第2周的记录,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V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组134例病例,其中128例有效病例数据纳入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评价)与VAS呈正相关(基于日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810~0.851,P<0.01;基于夜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48,95%可信区间为0.828~ 0.865,P<0.01);此外,基于年龄或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呈现相似的相关性。结论 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与VAS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受患者的年龄或性别影响,可应用于临床诊疗或研究时瘙痒严重度的测评或补充测评工具。

  • 综述
  • 周平, 闫超群, 张帅, 霍建伟, 刘存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43-5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失眠患者的大脑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失眠异常脑区和潜在神经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失眠患者脑区改变的原因将为进一步探索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 陈振杰, 李超,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49-55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9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是肾脏病变中常见的一个病理改变,可因原发性因素或多种继发性因素导致,其形成机制一直是肾脏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FSGS样病理改变在IgA肾病中发挥重要的预后作用,既往对其形成机制有假说考虑或与血流动力学及足细胞损伤等有关,但是有待研究证实,本文主要综述FSGS发病机制及其在IgA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

  • 余晓玲, 吴超, 晋红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56-56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9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常合并代谢性疾病,且银屑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研究显示在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脂肪因子在心血管疾病及银屑病患者中也存在表达水平的异常,脂肪因子可能在诱发加重银屑病及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影响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与银屑病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网膜素、内脂素、趋化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其中脂联素、网膜素在银屑病患者中的水平较正常对照者下降,可能在银屑病中充当保护角色。同样,脂联素在心血管疾病中充当保护角色,而网膜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有争议。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趋化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银屑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较正常对照者升高,可能是银屑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其中脂联素缺乏、瘦素、内脂素、趋化素已在体外实验或动物模型中证实可通过激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等而诱发加重银屑病。但内脂素在体外实验中对心肌细胞发挥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 尹跃霏, 李赟, 陈亚丽, 张德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63-5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幽门螺杆菌(Hp)是已被证实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致病菌,与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故Hp准确和及时的诊断至关重要,除了目前熟知13C或者14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实验等Hp诊断方法外,一些新的内镜检查技术可用于Hp感染的诊断,如放大内镜检查、窄带成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智能分光比色、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等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Hp感染胃的微细结构,甚至观察到Hp活体菌的存在,直接判断有无Hp感染,本文主要综述目前消化内镜在诊断Hp感染中的应用及进展。

  • 徐继明, 丁浩然, 李质馨, 王弘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68-57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姜黄素是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近年来,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姜黄素在肿瘤细胞自噬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通过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转录因子EB、Beclin-1/Bcl-2、内质网应激等信号通路调控自噬。由于自噬与凋亡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深入探讨姜黄素诱导自噬的机制以及姜黄素诱导自噬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将为姜黄素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 病例报告
  • 许欢, 张晓欢, 王昆, 樊文萍, 王雪, 云捷,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4): 573-5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9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脾血管瘤影像学诊断标准为动态增强CT或动态增强磁共振T1加权成像病变延迟强化,检查时间较长,影响检查效率。磁共振增强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是一项评价血管瘤内部特征的新技术,但目前尚无诊断脾血管瘤的相关报道,现报道行增强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诊断脾血管瘤1例,有效减少扫描时间,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