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2-2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任翠,朱巧,陈雯,郎宁,袁慧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23-72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判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73例AS患者,根据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调查表、实验室检查结果将AS患者分为活动组43例和稳定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骶髂关节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检查,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独立测量骶髂关节面下病变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比较活动组及稳定组ADC值及rADC值的差异,分析ADC值及rADC值鉴别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效能,此外,分别计算ADC值、rADC值与BASDAI的相关系数。
    结果 活动组ADC值、rADC值分别为(0.667±0.122)×10 -3 mm 2/s、(1.715±0.343)×10 -3 mm 2/s,显著高于稳定组的(0.492±0.0651)×10 -3 mm 2/s、(1.289±0.209)×10 -3 mm 2/s(P<0.0001)。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81。ADC值、rADC值与BASDAI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0(P<0.0001)。ADC值、rADC值判断AS活动性的最佳阈值分别为0.545×10 -3 mm 2/s、1.467×10 -3 mm 2/s,特异度均为81.8%,敏感度分别为92.0%、88.0%。
    结论 DWI有助于定量评价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活动性。

  • 于军辉,李鑫宝,汪栋,姚宏伟,金岚,杨盈赤,李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30-7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ERAS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230例,年轻患者(<70岁)120例、老年患者(≥70岁)110例,比较两组患者ERAS方案依从率、吻合口瘘率、再手术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
    结果 老年组患者合并糖尿病(20.9%比10.8%,P=0.045)、心脏病(24.5%比11.7%,P=0.039)、呼吸系统疾病(20.0%比10.0%,P=0.041)、高血压病(26.4%比15.0%,P=0.035)均明显多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ERAS方案依从率(年轻组79%比老年组74%,P=0.574)、吻合口瘘率(年轻组2.5%比老年组1.8%,P=1.000)、再手术率(年轻组1.7%比老年组2.7%,P=0.672)、再住院率(年轻组2.5%比老年组4.5%,P=0.484)、术后30 d内死亡率(年轻组1.7%比老年组2.7%,P=0.6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日年轻组为5 d,老年组为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老年患者虽在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等一般状态显著劣于年轻组;但ERAS方案依从率、吻合口瘘率、再手术率、再住院率、术后30 d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ERAS方案对老年患者具有可行性且安全性可接受。

  • 郑克思,曾勇,陈聪,吴元肇,陈碧,应文兵,郑克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36-7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资料,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癌(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SEER数据库中共计31 017例PTMC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与PTMC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联性。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0.673,95%CI= 0.605~0.748,P=0.001)、年龄<55岁(OR=0.683,95%CI= 0.623~0.749,P=0.001)、肿瘤大小>5 mm(OR=1.172,95%CI=1.153~1.191,P=0.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641,95%CI= 0.574~0.716,P=0.001)、多灶性(OR=1.662,95%CI=1.516~1.821,P=0.001)和腺外侵犯(ETE)(包膜侵犯OR=1.232,95%CI=1.183~1.543,P=0.001,微小侵犯OR=2.119,95%CI=1.377~3.263,P=0.001,大体侵犯OR=2.546,95%CI=2.218~2.921,P=0.001)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5 mm(OR=1.112,95%CI =1.091~1.133,P=0.001)、男性(OR=0.36,95%CI=0.322~0.401,P=0.001)、年龄<55岁(OR=0.503,95%CI=0.453~0.559,P=0.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625,95%CI= 0.549~0.711,P=0.001)、多灶性(OR=2.265,95%CI =2.039~2.517,P=0.001)、ETE(包膜侵犯OR=2.105,95%CI=1.681~2.637,P=0.001;微小侵犯OR=4.601,95%CI=3.994~5.300,P=0.001;大体侵犯OR=7.093,95%CI=4.910~10.246,P=0.001)及远处转移(OR=11.948,95%CI=7.523~18.975,P=0.001)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结论 男性、年轻(<55岁)、肿瘤较大(>5 mm)、滤泡型PTMC、ETE和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远处转移也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对高风险的PTMC患者,推荐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 罗春材,唐田,李涛,杨立,李金峰,张兴华,张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44-7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CT双低技术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搭桥术后患者长期随诊提供有效方法。
    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6至11月冠脉搭桥术后复查的患者71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80 kVp管电压,300 mgI/ml对比剂以4 ml/s流速注射,IMR技术重建,B组采用100 kVp,370 mgI/ml对比剂以5 ml/s流速注射,高级混合迭代重建。以主动脉、左心室、动静脉桥作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射线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结果 A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静脉桥的信噪比(SNR)分别为19±5、20±5.7、19.1±4.9、37±34,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7±4.7、18±5、16±5.4、34±32,均高于B组SNR[分别为16±6(P=0.012)、15.6±5.5(P=0.002)、15±6(P=0.002)、24±8.3(P=0.035)]和CNR[分别为14±5.5(P=0.010)、13.8±5(P=0.002)、13±5.7(P=0.014)、21±7.8(P=0.031)],而动脉桥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射线剂量(2.3±0.4) mSv比B组(4.5±0.5) mSv降低了49%(P=0.000),A组碘用量(20±1.4)g比B组(29±1.6)g减少了31% (P=0.000)。
    结论 CT双低技术结合IMR迭代重建,在显著降低射线剂量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大血管、心腔及静脉桥的图像质量,且动脉桥的图像质量不劣于常规剂量组。

  • 孙圆圆,刘小锦,彭友悦,余双彬,俞梦璐,陈曦,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50-7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红丝带青春校园行”举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高校的205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977人进行定量问卷调查,80人进行定性访谈。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结果 调查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总体为88.21%,其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大于90%,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知晓率最低(72.99%);参加过校园行活动(95.36%,P<0.001)、接受过新生防艾教育(92.22%,P<0.001)、曾经做过艾滋病知晓率问卷(91.42%,P<0.001)、参加过学校常规防艾教育(91.36%,P<0.001)的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均高于未参加的学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参加“校园行”活动(OR=2.973,95%CI=1.684~5.249,P<0.001)、接受新生防艾教育(OR=2.944,95%CI=2.073~4.181,P<0.001)、参加过学校常规防艾教育(OR=1.590,95%CI=1.141~2.217,P=0.006)、工科专业(OR=2.756,95%CI=1.846~4.114,P<0.001)、大三年级(OR=1.916,95%CI=1.216~3.020,P=0.005)、学校地处中部地区(OR=1.868,95%CI=1.085~3.218,P=0.024)和北方地区(OR=1.774,95%CI=1.159~2.716,P=0.008)为知晓艾滋病的促进性因素;定性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校园行”活动的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结论 开展“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及学校进行防艾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有关。

  • 张姝,王玲,王瞳,邢海群,霍力,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57-76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 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
    方法 纳入37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 99mTc-HYNIC-TOC SPECT显像结果阴性的TIO患者,回顾性分析致病肿瘤的 68Ga-DOTA-TATE PET/CT图像特点。
    结果 37例TIO患者致病肿瘤均为单发,术后病理包括35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和2例梭形细胞瘤。所有TIO致病肿瘤 68Ga-DOTA-TATE PET/CT 上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标准化摄取最大值和标准化摄取平均值分别为7.2±4.3和 4.3±2.4,平均最大径为(1.9±0.7) cm。37例TIO致病肿瘤,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下肢(19/37),其次为躯干(11/37)、上/下颌骨(5/37)及上肢(2/37)。24例位于骨组织病灶,最常位于下肢长骨(13/24),多呈偏心性生长(8/13),3例累及骨皮质,同机CT以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见(14/24),部分呈骨质硬化型改变(9/24),较少累及周围软组织。13例位于软组织病灶,多呈边界清楚等或低密度结节(10/13),1例位于胸膜病灶伴钙化。
    结论 68Ga-DOTA-TATE PET/CT能够检出 99mTc-HYNIC-TOC SPECT 漏诊的TIO病例。若生长抑素受体高度表达病灶局部见溶骨性或硬化型骨质改变、软组织内等或低密度结节,更倾向于TIO的诊断。

  • 樊丹君,李晨怡,陈进,叶子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65-76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浙江医院72例新发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77例同期住院体检者(对照组)的CYP2C19基因rs4244285、rs4986893两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YP2C19基因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 脑梗死组及对照组rs4244285 GG型(45.83%比63.64%,χ 2=4.766,P=0.029)、rs4244285 A等位基因(34.03%比22.73%,χ 2=4.695,P=0.030)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s4986893 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及rs4244285 GA型、AA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总胆固醇等传统脑血管危险因素后,rs4244285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患脑梗死风险增加(加性模型AA比GG OR=2.564,95%CI=1.181~5.566,P=0.017;显性模型AA/AG比GG OR=2.763,95%CI=1.343~5.685,P=0.006)。
    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梗死患病风险增加有关,但仍需大样本人群进一步研究。

  • 崔戈,冯文明,张婷,朱国良,石麒麟,张晓岚,夏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69-77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高血糖状态结直肠癌相关基因表达并评估其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09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及外周血样本、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样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癌胚抗原相关的细胞黏附分子5(CEACAM5)、热休克蛋白60(HSP60)、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联;采用诊断试验方法计算上述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预测性、正确指数、似然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多基因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结果 GRP78 (P=0.001)、NOX1(P=0.022)、CEACAM5(P=0.000)、HSP60(P=0.044)、HDAC1(P=0.047)基因mRNA表达分别与空腹血糖状态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血糖状态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血清相比,高血糖状态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血清中的NOX1(P=0.000,P=0.008)及HDAC1 (P=0.000,P=0.037)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NOX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13),HDAC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病部位(P=0.049)、原发灶浸润深度(P=0.025)、TNM分期(P=0.042)均呈显著正相关;NOX1、CEACAM5、HDAC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852、0.860(P均=0.000);NOX1、HDAC1 mRNA在高血糖状态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联合检测NOX1、CEACAM5、HDAC1表达的灵敏度为98.82%,特异度为99.93%。
    结论 联合检测高血糖状态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可提高高血糖人群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

  • 许莹,田虎,于剑,程佳林,赵玉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78-7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发现和证实ApoE基因敲除小鼠重要器官内存在异质性间质细胞来源的特洛细胞,为进一步研究ApoE基因敲除小鼠疾病模型在相关疾病中发生发展的特异性改变提供实验基础证据。
    方法 选取成年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解剖切取心脏组织、肝脏组织和肾脏组织,通过选取不同免疫生物学指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特洛细胞普遍存在于上述小鼠重要组织器官中,因器官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生物标记蛋白,如心脏组织中特洛细胞对CD34、CD117和CD28免疫标记物阳性表达;肝脏组织中特洛细胞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免疫标记物阴性表达;肾脏组织中特洛细胞对CD117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免疫标记物阴性表达,而且特洛细胞在同一组织中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结论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了特洛细胞存在于ApoE -/-小鼠体内重要器官的证据,并初步分析了特洛细胞免疫生物学指标的差异性表达。

  • 谢江,李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85-7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夜间发生间歇性低氧血症的概率。
    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睡眠呼吸检测和超声心动图的854例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EF)将心力衰竭患者(n=216)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EF≥50%)(n=112)组和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EF<50%)(n=104)组。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设备记录呼吸事件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计算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T90SaO2)。
    结果 HFpEF和HFrEF组均比非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事件多[18(6,36)/h和21(8,45)/h比13(5,29)/h,P<0.001],minSaO2显著偏低[82(77,86)%和83(78,87)%比85(80,87)%,P<0.001],T90SaO2占比高[6.0(1.5,24.8)%和6.7(1.3,14.4)%比3.0(0.4,15.5)%,P<0.001]。与非心力衰竭患者相比,HFpEF组患者发生中-重度低氧血症(minSaO2<85%)的可能性大(OR=2.02,95%CI=1.34~3.11,P<0.001);这一差异在矫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仍具有显著性(OR=1.85,95%CI=1.20~2.90,P=0.006)。
    结论 HFpEF患者易发生睡眠间歇低氧血症,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纠正夜间低氧能否改善此类患者的长期预后。

  • 尹秀平,朱榕嘉,庄晨,王烁,赵春华,宋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90-7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患者AM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方法 将3例患者的AMSCs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抑炎及促炎因子情况。
    结果 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单培养组[(1.0±0.1)%]比较,健康人AMSCs促进Treg细胞[(3.2±0.5)%]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AMSCs有促进Treg细胞[(1.3±0.2)%]增殖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患者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Treg细胞叉头转录因子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能力和健康人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比较下降( P=0.00,P=0.03),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10 mRNA的表达有促进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和健康人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156.9±41.8)ng/μl]和TGF-β[(2774.1±526.4)ng/μl]比较,患者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抑炎细胞因子IL-10[(90.4±28.8)ng/μl]和TGF-β[(1597.9±55.7)ng/μl]的能力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患者AMSCs共培养组Th17细胞[(0.8±0.3)%]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单培养组中Th17细胞[(1.1±0.1)%]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相比较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患者AMSCs共培养组Th17细胞比例与健康人AMSCs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患者和健康人AMSCs可能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Th17转录因子维A酸相关孤独受体γt及促炎因子IL-17、IL-23的作用不明显,且两组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AMSCs调控外周血Treg淋巴细胞免疫抑炎功能的能力明显减弱,而对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的免疫促炎功能无影响。

  • 白晨晓,王丽雯,姜迪,陈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797-80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影响哮喘发病的因素。
    方法 采用开放式队列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建立的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动态开放式队列中的74 492名20岁以上、未患过支气管哮喘及类似气道慢性疾病、且近10年未搬离原地的健康人群为队列成员,随访至2016年,观察其哮喘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哮喘发病的因素。基线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状况、既往病史、家族疾病史等。采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40~50岁)(RR=3.3,95%CI=1.8~6.0)、女性(RR=1.6,95%CI=1.1~2.3)、鼻息肉(RR=9.5,95%CI=2.3~39.6)、肺炎(RR=6.5,95%CI=3.7~11.2)、气管炎(RR=8.7,95%CI=5.1~14.7)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R=6.6,95%CI=3.1~13.8)均增加了哮喘的发病风险。
    结论 年龄、性别、气道既往病史与哮喘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

  • 谢朝云,陈东,陈应强,熊芸,孙静,杨忠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03-8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并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21例临床资料,对细菌培养是否检出多重耐药菌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Lund-Kennedy评分(高)、病程(>5年)、出现急性感染期频次(≥3次/年)、急性感染期持续时间(>7 d)、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次/年)、慢性中耳炎、吸烟史、变态反应性鼻炎、引流不畅、抗菌药物使用频次(≥3次/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等8个变量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P均<0.05);调整其他因素后,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出现急性感染期频次(≥3次/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次/年)、吸烟史、变态反应性鼻炎、引流不畅、抗菌药物使用频次(≥3次/年)等仍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 慢性鼻窦炎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采用从主要危险因素入手的综合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疗效。

  • 徐佳,王萱,游燕,薛华丹,王勤,王士阗,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09-81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灌注参数与多期肝胆期参数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四氯化碳溶液腹腔注射构建不同分期的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n=45)、对照组(n=15)]。磁共振包括平扫、快速动态增强(3 min内连续扫描60期)与肝胆期多期成像(每5分钟1期,共60 min)。取病理进行肝纤维化分期。获得定量及半定量灌注参数[容量转运常量(K 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达峰时间(Tmax)等]、多期肝胆期参数[各时间点相对强化率(RE)、RE减半的时间(TRE1/2)、60 min RE下降程度(RE下降=RE3 min-RE60 mi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的上述参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各参数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加重,K trans、iAUC、Ve减低(r=-0.631, P=0.002;r=-0.503,P=0.017;r=-0.446,P=0.037)。K trans、V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11,P=0.005;F=4.656,P=0.023),重度肝纤维化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P=0.009)。Tmax、TRE1/2和RE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33,P=0.005;F=5.493,P=0.010;F=5.343,P=0.014),相较于正常组与轻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的Tmax、TRE1/2显著延长(P=0.005,P=0.004;P=0.008,P=0.008),RE下降显著减低(P=0.007,P=0.012)。
    结论 Gd-EOB-DTPA增强磁共振灌注与多期肝胆期强化参数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张睿,周艳丽,窦亚玲,孔令君,叶阿里,吴洁,徐英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17-82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在患者中的感染现状。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患者的870份样本(尿液、尿道拭子和宫颈拭子),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HPV-DNA;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UU-RNA、CT-RNA和NG-RNA,分别计算各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性别间阳性检出率。按HPV-DNA结果将上述样本分成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两组中UU-RNA、CT-RNA、NG-RNA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检出率最高是UU-RNA,为53.68%(467/870),其次是HPV-DNA,总检出率为32.41%(282/870),最低是NG-RNA,为2.18%(19/870);高危型(HR)HPV-DNA(型别: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女性检出率[31.52%(209/663)]明显高于男性[17.39%(36/207)],UU-RNA女性总检出率[60.93%(404/663)]明显高于男性[30.34%(6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HR-HPV阳性组男性CT检出率[22.58%(7/31)]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4.54%(8/176)](P<0.001);HR-HPV阳性组女性CT检出率[10.5%(21/200)]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5.61%(26/463)](P=0.024)。女性在低危型(LR)-HPV(型别6、11)阳性组中,UU检出率[70.83%(34/48)]明显高于LR-HPV阴性组[2.11%(13/615)](P<0.001)。妇科门诊和皮肤性病门诊检出率最高均为UU-RNA,分别为60.61%和46.28%。
    结论 相较于男性,HR-HPV和UU在女性中普遍易感。在HR-HPV阳性患者中,较易联合感染CT。在L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中联合感染UU较为常见。

  • 综述
  • 林晓莹,汪虹,谭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22-8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HGF在创面修复中主要介导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存活,调节血管新生、基质沉积和降解,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并减少瘢痕形成。本文旨在总结在创面修复中HGF的作用及其与其他生长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尤其是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提供新的启示。

  • 贡歌,殷建,杨翔,张兴虎,张瑗,万文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27-8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具有较低的编码潜力的RNA。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生命现象,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老化过程中清除多余或损伤细胞器,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lncRNA作为细胞代谢的关键调节器,通过调节自噬参与相关疾病治疗。本文就lncRNA在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细菌的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中lncRNA调节自噬的分子机制,同时对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刘超,汪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32-8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是由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形成的一种直径40~100 nm的囊泡小体,可由多种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间隙。外泌体内含蛋白质、mRNA、微小RNA等活性遗传物质,将内容物转移到受体细胞而发挥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甚至已经应用于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研究显示外泌体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其可能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载体对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潜在的诊疗价值。

  • 刘佳,王莹,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38-8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低,但恶性风险高,在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评估方法、细针穿刺活检指征及治疗原则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以往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结节的评估、治疗和随访遵循成人指南,但不完全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本文参照最新国际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管理指南,就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评估方法、治疗、随访等进行论述。

  • 于佳女,沙悦,郭树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43-84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大数据分析是新兴的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心力衰竭研究,能够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目前心力衰竭的大数据研究主要涉及诊断、分类、预测预后等方面。本文回顾总结了相关文献,显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心力衰竭研究的有效性。

  • 病例报告
  • 王波涛,刘有,王昆,许欢,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47-8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幕上脑外实性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1例,因肿瘤组织结构致其磁共振成像信号特征存在特殊性,为今后提高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积累经验。

  • 谢晓红,刘梦琦,李白鸽,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6): 850-8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可表现为神经出入征,但椎管内神经鞘瘤表现为神经出入征罕见。本文报道具有神经出入征表现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