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2-28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董海涛,曹菁,韩超明,宿颖,张辛燕,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1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以不同浓度的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细胞,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地鼠颊囊异常增生模型,阴性对照为不做处理,阳性对照为左侧颊囊涂DMBA 3 周,实验组为涂DMBA 3 周后分别涂0.5、1.0 mmol/L 山竹醇或8-烯丙基山竹醇 2 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左侧颊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均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且呈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药物作用72 h,8-烯丙基山竹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13±2.55)μmol/L,明显低于山竹醇的(32.20±3.24)μmol/L(t=8.008,P=0.001);两种药物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以10(24 h:t=8.012,P=0.001;48 h:t=5.939,P=0.001;72 h:t=12.551,P=0.001)和20 μmol/L(24 h:t=8.887,P=0.001;48 h:t=9.324,P=0.002;72 h:t=5.361,P=0.002)浓度时差异最为显著。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用药组20 μmol/L浓度时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4.1±0.4)%和(23.6±0.6)%,明显低于10 μmol/L浓度时(55.6±2.8)%(t=6.894,P=0.019)和(31.0±0.6)%(t=15.556,P=0.001);10(t=14.682,P=0.003)和20 μmol/L(t=51.514,P=0.001)浓度时8-烯丙基山竹醇对CAL27 细胞菌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药12 h时,10和20 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00±4.55)%(t=3.139,P=0.026)和(3.00±3.16)%(t=6.608,P=0.001),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33±7.64)%;10和20 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25±3.86)%(t=3.245,P=0.023)和(6.00±2.65)%(t=5.214,P=0.006),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33±7.64)%。用药24 h时,10和20 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75±4.57)%(t=4.718,P=0.005)和(5.75±1.50)%(t=10.432,P=0.001),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33±7.64)%;10和20 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50±2.38)%(t=5.529,P=0.003)和(11.67±2.31)%(t=7.308,P=0.002),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33±7.64)%。20 μmol/L浓度作用24 h时,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明显低于8-烯丙基山竹醇(t=4.151,P=0.009)。凋亡实验结果显示,10 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5.00±0.1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57±0.21)%(F=70.950,P=0.001)。20 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为(5.90±0.78)%(t=39.384,P=0.001)和(9.73±1.67)%(t=10.101,P=0.001),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4.63±1.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4.511,P=0.041)。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较,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山竹醇(10 μmol/L:t=5.982,P=0.004;20 μmol/L:t=8.578,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546,P=0.031)、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485,P=0.008)、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4.556,P=0.001)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393,P=0.001)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面积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2.130,P=0.046)、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3.434,P=0.010)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518,P=0.004)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面积也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793,P=0.023)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997,P=0.001)均明显低于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t=7.563,P=0.001)、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862,P=0.029)、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693,P=0.002)、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5.071,P=0.002)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133,P=0.001)地鼠的BrdU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724,P=0.007)、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7.000,P=0.001)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413,P=0.003)均明显低于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结论 8-烯丙基山竹醇可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对DMBA诱导的地鼠口腔颊囊异常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与山竹醇存在一定差异。

  • 李文苑,田永辉,高玉海,朱保应,葸慧荣,陈克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1-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和比较50 Hz 0.6 mT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和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EMFs)防止尾吊大鼠骨量下降的效果,为失重引起的骨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尾吊模型大鼠在地面模拟微重力,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后肢悬吊(HLS)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4组,每组10只。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分别采用50 Hz 0.6 mT的PEMFs和50 Hz 1.8 mT的SEMFs两种电磁场进行治疗,每天干预90 min,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大鼠股骨和椎骨骨密度(BMD),AG-IS型生物力学仪检测生物力学强度,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浓度、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Micro-CT和HE染色观察骨组织微结构。结果 HLS组股骨(P=0.000)和椎骨(P=0.001)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股骨(P=0.001)和椎骨(P=0.039)的BMD显著高于HLS组;HLS+SEMFs组股骨的BMD明显高于HLS组(P=0.003),但椎骨的BMD与H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股骨(P=0.818)和椎骨(P=0.614)的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LS组股骨和椎骨的最大载荷(P=0.000,P=0.009)和弹性模量(P=0.015,P=0.009)显著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股骨(P=0.038)和椎骨(P=0.087)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HLS组,但弹性模量与HL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P=0.091);HLS+SEMFs组股骨和椎骨的最大值载荷(P=0.190,P=0.222)和弹性模量(P=0.512,P=0.437)与HL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股骨(P=0.585,P=0.948)和椎骨(P=0.668,P=0.349)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LS组的血清O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6)的OC水平显著高于HLS组。HLS组的血清Tracp 5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HLS+PEMFs组(P=0.459)和HLS+SEMFs组(P=0.46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S+PEMFs组(P=0.056)和HLS+SEMFs组(P=0.054)的血清Tracp 5b浓度与HL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S组的PTH(P=0.000)和cAMP浓度(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PTH(P=0.000,P=0.000)和cAMP浓度(P=0.000,P=0.000)显著高于HLS组。HLS组股骨松质骨与对照组相比非常稀疏,且体积较小。而对照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松质骨密度和体积很接近。与对照组相比,HLS组大鼠的BMD(P=0.000)、骨体积(BV)/组织体积(TV)(P=0.000)、骨小梁数量(Tb.N)(P=0.000)和骨小梁厚度(Tb.Th)(P=0.000)最低,骨小梁离散程度(Tb.Sp)(P=0.000)和骨表面积(BS)/BV(P=0.000)最大;与HLS组相比,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Tb.Sp(P=0.000,P=0.000)和BS/BV(P=0.000,P=0.000)显著降低,BMD(P=0.000,P=0.000)、BV/TV(P=0.001,P=0.004)、Tb.Th(P=0.000,P=0.001)和Tb.N(P=0.000,P=0.001)显著升高。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骨小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HLS组(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明显高于HLS组。HLS组骨内膜成骨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显著高于HLS组,HLS+PEMFs组又显著高于HLS+SEMFs组(P=0.041)。HLS组相比对照组骨髓腔中产生大量脂肪空洞,但治疗组中脂肪球明显减少,几乎与对照组没有差别。HLS组每mm 2骨髓中的脂肪细胞数目是对照组的4倍(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显著低于HLS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 结论 50 Hz 0.6 mT的PEMFs和50 Hz 1.8 mT的SEMFs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尾吊大鼠的BMD和生物力学值,促进大鼠血液中骨形成标记物的浓度,可能通过影响PTH含量激活cAMP通路,进一步提高成骨细胞含量,防止骨微结构的恶化,是良好的电磁场治疗方法。其中PEMFs治疗更显著,可防止约50%的BMD和最大载荷值的降低,通过促进骨形成更好地提高尾吊大鼠骨量。

  • 王媛媛,葸慧荣,石文贵,周建,陈克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21-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成骨细胞(ROBs)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新生Wistar大鼠颅骨,通过多次酶消化法获得ROBs并进行传代融合。采用50 Hz 0.6 mT PEMFs处理3、6、9 d后,检测ROBs内的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处理0、15、30、60、90、120 min后,检测ROBs内骨形成相关因子(RUNX2)和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蛋白表达,cAMP浓度,p-PKA、p-CREB和CREB蛋白表达。观察p-CREB核转位情况。采用RNA干扰法干扰IFT88后,检测ROBs内RUNX2、OSX、p-PKA和p-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EMFs处理ROBs 3、6、9 d后,ALP活性值分别为24.356±4.911、37.688±2.151和39.922±5.486,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的18.531±2.401(P=0.0121)、33.675±4.366(P=0.0324)和36.574±1.339(P=0.0134)。PEMFs处理30(P=0.0042和P=0.0058)、60(P=0.0097和P=0.0079)、90 min(P=0.0083和P=0.0098)时,ROBs内的RUNX2和OSX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EMFs处理30(P=0.0012) 和60 min(P=0.0035)时,ROBs内的cAMP浓度明显高于未处理时;PEMFs处理15(P=0.0018)、30(P=0.0087)、90(P=0.0250)和120 min(P=0.0350)时,ROBs内的p-PKA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EMFs处理15(P=0.0075)、30(P=0.0017)、60(P=0.0074)和90 min(P=0.0096)时,ROBs内的p-CREB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EMFs处理ROBs 15 min后,CREB发生磷酸化并聚集于细胞核内。将PKA、p-PKA与初级纤毛共定位染色,结果发现p-PKA定位于初级纤毛上。RNA 干扰去除初级纤毛后,干扰组的p-PKA(F=78.602,P=0.0270)和p-CREB(F=76.082,P=0.0089)蛋白表达量及RUNX2(F=41.064,P=0.0230)和OSX(F=57.524,P=0.0310)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未干扰组。结论 PEMFs可能是通过初级纤毛相关的cAMP/PKA/CREB信号通路促进ROBs骨形成。

  • 刘爱玲,汪红英,吕红,钱家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28-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衰老对于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青年(6~8周)和老年(56周)各10只,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共4组,每组5只),实验组予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水,对照组予自由饮用水7 d,第8天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电镜观察肠上皮细胞的结构,蛋白电泳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E-cadherin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年DSS小鼠体质量下降更明显(t=3.679,P=0.006),疾病活动指数更高(t=2.496,P=0.037),病理表现更严重(U=0.000,P=0.008)及IL-6表达增加(U=4.000,P=0.191)。电镜观察老年对照组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不连续,老年和青年DSS小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模糊,破坏明显。老年实验组小鼠结肠组织E-cadherin(t=0.184,P=0.863)和occludin表达(t=0.399,P=0.710)低于青年实验组。结论 衰老会加重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其机制可能与衰老相关的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黏附连接损伤,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有关。

  • 吴晓蓉,熊英琼,胡裕翔,许晓璇,程艺,晏立,吴雅俊,饶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37-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H-AChR) γ亚单位免疫HLA-DQ8转基因小鼠眼肌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oEAMG)模型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oEAMG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 HLA-DQ8转基因小鼠用乳化于完全弗氏佐剂(CFA)的重组H-AChR γ亚单位,或E. Coli提取物,或纯CFA分别免疫,分别于第0天、第30天和第60天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8 d,处死小鼠后取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6和IL-10水平。结果 H-AChR γ组小鼠淋巴结及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2(F=42.835,P<0.001;F=38.030,P<0.001)和INF-γ水平(F=76.332,P<0.001;F=34.865,P<0.001)均明显高于E. coli组和CFA免疫组;IL-6(F=1.325,P=0.284;F=1.935,P=0.166)和IL-10水平(F=0.908,P=0.417;F=1.189,P=0.322)与E. coli 组和C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细胞因子在重组H-AChR γ亚单位诱导HLA-DQ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oEAMG模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作用尚不十分明确。

  • 张瑞涛,史惠蓉,任芳,刘哲颖,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43-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诱导G2/M期阻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DADS分别处理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裸鼠移植模型观察体内抑瘤效果。进而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2/M检验点相关信号通路、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DADS作用SK-OV-3(F=247.86,P=0.000)和OVCAR-3细胞(F=302.54,P=0.000)后,随着DADS浓度增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DADS处理24 h时SK-OV-3(F=335.12,P=0.000)和OVCAR-3细胞(F=347.43,P=0.000)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处理12 h和48 h时的细胞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DADS作用SK-OV-3、OVCAR-3细胞后,随着DADS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DADS处理24 h时SK-OV-3和OVCAR-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处理12 和48 h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5)。与空白处理组相比,腹腔注射DADS溶液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裸鼠移植瘤体积(F=548.23,P=0.000;F=311.84,P=0.000)。将30 mg/L的DADS作用于SK-OV-3和OVCAR-3细胞24 h后,与空白处理细胞相比,DADS处理后的SK-OV-3和OVCAR-3细胞中处于G2期的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F=375.11,P=0.000;F=256.48,P=0.000)。将30 mg/L DADS分别作用于SK-OV-3和OVCAR-3细胞24 h后,p-Chk1(ser345)(F=108.89,P=0.013;F=97.58,P=0.018)、p-CDC25C(ser216)(F=87.25,P=0.025;F=114.25,P=0.009)、p-P53(ser15)(F=112.41,P=0.011;F=255.87,P=0.000)、P21WAF1(F=246.38,P=0.001;F=141.36,P=0.005)和p-CDK1(Thr14/Tyr15)蛋白(F=298.12,P=0.000;F=233.15,P=0.000)的表达明显增加,CDK1(F=308.24,P=0.000;F=257.55,P=0.000)和CyclinB1蛋白(F=223.15,P=0.001;F=241.28,P=0.000)的表达明显减少,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PCNA(F=77.36,P=0.031;F=157.28,P=0.001)、Ki-67(F=205.64,P=0.007;F=315.22,P=0.000)和Survivin蛋白(F=122.13,P=0.013;F=188.24,P=0.000)表达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86.46,P=0.023;F=99.11,P=0.009)。结论 DADS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G2/M检验点Chk1-CDC25C和P53-P21WAF1通路激活、CDK1活性降低、CDK1和CyclinB1蛋白表达减少,最终导致卵巢癌细胞G2/M期阻滞有关。

  • 施新泽,许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53-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OpenBCI模块对小鼠癫痫放电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用8~12周龄C57BL/6J 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建立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模型,分别通过脑功能监护仪和OpenBCI模块监测其3周的脑电发作情况。结果 脑电图数据显示,OpenBCI模块可以同时监测8只小鼠的发作情况,对小鼠的静息放电、棘波放电、癫痫大发作放电及随后的抑制期都有良好的记录效果。结论 OpenBCI模块成本相对低廉,数据占用量小,在常规的脑电监测上基本可以替代临床脑功能监护仪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李芳,茅丹,代嫚嫚,张慧敏,马群,白露雨,何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57-6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经眼部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表现。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只SD 大鼠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组(n=45)、眼部给药组(n=45)和口服灌胃组(n=45)3组,眼部和静脉给药的剂量均为5.0 mg/kg,口服灌胃剂量为 10.0 mg/k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尼莫地平的浓度,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眼部给药组大鼠的Cmax为0.52 mg/ml,tmax为5.0 min,AUC0-t为21.10 mg/(ml·min);静脉给药组大鼠的Cmax为3.62 mg/ml,AUC0-t为52.58 mg/(ml·min);灌胃给药组大鼠的Cmax为0.20 mg/ml,tmax为5.0 min,AUC0-t为5.98 mg/(ml·min)。结论 尼莫地平经眼部给药后吸收迅速,相对于灌胃给药途径有着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尼莫地平眼部给药有望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 谷俊杰,孙昭,赵林,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63-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α-SM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29例(55.8%)为α-SMA高表达,α-SM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 2=0.113,P=0.730)、性别(χ 2=0.515,P=0.332)、肿瘤部位(χ 2=3.675,P=0.159)、组织分化程度(χ 2=1.852,P=0.604)均无显著相关性。α-SMA高表达者化疗耐药率为65.5%(19/29),显著高于α-SMA低表达者的13.0%(3/23)(χ 2=14.470,P=0.000)。α-SMA高表达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α-SMA低表达者[(6.4±1.0)个月比(16.0±3.5)个月; χ log ? rank 2 =5.985,P=0.018]。 结论 α-SMA高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耐药相关。

  • 吴海婷,李航,叶葳,蔡建芳,文煜冰,陈丽萌,李明喜,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68-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003,P=0.015),24 h尿蛋白(24 hUP)(t=-2.394,P=0.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049,P=0.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6,P=0.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7%比 79.3%;χ 2=6.591,P=0.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UP(t=6.222,P=0.017)、eGFR0(t=3.727,P=0.046)及病理分型(χ 2=7.654,P=0.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63,95%CI:2.217~191.973,P=0.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271,95%CI:0.062~1.179,P=0.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3%,10/32)(P=0.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t=1.912,P=0.049)、基线BVAS(t=-3.360,P=0.001)、是否GC冲击治疗(χ 2=6.249,P=0.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089倍(OR=1.089,95%CI:1.006~1.179,P=0.034)。 结论 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郭涛,王强,吴晰,李晓青,李玥,费贵军,舒慧君,李景南,钱家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75-7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含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作为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疗效、复发情况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经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的102例Hp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铋剂四联方案(艾司奥美拉唑镁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疗程14 d)作为初次Hp根除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8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复查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疗效和复发情况,同时对根除治疗前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患者评估其症状缓解情况。在整个治疗和随访期间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安全性。 结果 102例患者中,1例因皮肤过敏反应停药,101例按方案完成治疗,其中65例患者根除治疗前存在消化不良相关症状。Hp根除治疗结束后4周按意向原则(ITT)数据分析的根除率为88.2%,按符合方案(PP)数据分析的根除率为89.1%;根除治疗后8周的复发率为2.4%,根除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均为0,根除治疗后1年的总体复发率为2.4%。根除治疗结束后4周、8周、6个月和12个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1.5%、75.4%、71.2%和70.2%。101例患者中有11例(10.9%)患者服药过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自行逐渐消失。结论 含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1年复发率<3%,安全性高,可推荐作为Hp初次根除治疗的标准方案。

  • 陆俊秀,赖春华,杨冰岩,王维琼,罗世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80-8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50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根据胸片成像再分为Ⅰ、Ⅱ、Ⅲ、Ⅳ级;以同期住院的158例早产儿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生后第1、3、7天检测血清NT-proBNP及IL-6水平,同时监测他们的肺动脉压(PAP)。结果 研究组生后第1(t=-91.04,P=0.000;t=-11.03,P=0.000)、3(t=-89.10,P=0.000;t=-9.909,P=0.000)及7天(t=-87.91,P=0.000;t=-8.548,P=0.000)的NT-proBN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RDS患儿生后第1(F=50.89,P=0.000)、3(F=49.16,P=0.000)、7天(F=45.45,P=0.000)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逐级升高的趋势。各级RDS患儿生后第1(F=0.89,P=0.448)、3(F=0.76,P=0.518)、7天(F=0.85,P=0.469)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生后第1、3、7天的PAP分别为(49.3±3.7)、(40.1±5.4)、(39.0±2.6)mmHg(1 mmHg=0.133 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2.7)(t=-90.01,P=0.000)、(30.0±3.1)(t=-81.90,P=0.000)、(26.0±3.0)mmHg(t=-88.89,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与IL-6(r=0.876,P=0.000)和PAP(r=0.916,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有助于RDS早产儿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

  • 马红丽,吕富荣,肖智博,杜金超,盛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86-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快速平衡稳态采集(FIESTA)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在产前诊断胎盘植入中的价值,为产前诊断的序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胎盘植入的121例孕妇的MRI资料,评价FIESTA序列和SSFSE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两序列对胎盘植入征象的显示能力,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这两个序列中各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FIESTA序列的图像优良率为74.38%,明显高于SSFSE序列的39.67%(χ 2=29.74,P=0.000)。FIESTA序列对子宫肌层不连续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SSFSE序列(χ 2=6.750,P=0.006),对胎盘内异常血管影(χ 2=8.471,P=0.020)、胎盘信号不均匀(χ 2=13.885,P=0.000)、T2W低信号带(χ 2=4.267,P=0.035)的显示能力明显低于SSFSE序列;两者在子宫局部膨隆(χ 2=0.250,P=0.625)、胎盘局部凹陷征(χ 2=0.167,P=0.687)、胎盘穿透及宫旁植入(χ 2=0.800,P=0.375)、胎盘组织突入宫颈管内(χ 2=0.081,P=0.776)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序列中,胎盘局部凹陷、胎盘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组织突入宫颈管诊断胎盘植入的特异度均为100%。 结论 FIESTA序列对胎盘子宫的轮廓和分界显示效能较高,SSFSE序列对胎盘内信号改变显示较好,在FIESTA中观察胎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是否有植入周围组织,在SSFSE中观察胎盘内信号改变的征象,结合两个序列观察血管,有望提高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能力。

  • 王莹,赖兴建,杨筱,邓笑伟,姜树强,杨晓巍,唐世琪,王君,马春梅,李玲,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93-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中心健康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 月至2017年12月在5个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的607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及甲状腺超声检查,所有筛查人员均经过认证培训,其中课题组超声医生均参加了大型流调课题前的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评估培训,并考核通过。结果 6070名体检者中,5773人(95.1%)来自华北地区,其中2833人共有4274个结节;297人(4.9%)来自华中地区,其中158人共有183个结节;两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χ 2=1.923,P=0.092)。2991例(49.3%,2991/4557)有结节的患者中,1479例(49.4%)为单发结节,1512例(50.6%)为多发结节;398例(13.3%)结节>1 cm,2593例(86.7%)结节≤1 cm。结节组女性比例(χ 2=156.36,P=0.000)、年龄(t=-18.768,P=0.000)和空腹血糖(FBG)水平(t=-3.808,P=0.000)均明显高于无结节组。在所有检出的4457个结节中,良性、极低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5%、6.6%、85.0%、0.1%和3.7%。其中,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共有4291个,高风险结节共有166个。与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患者相比,高风险结节患者低BMI比例明显较高(χ 2=25.161,P=0.000),FBG水平明显较低(t=3.357,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BMI(OR=2.900,95%CI:1.461~5.783,P=0.002)和高FBG水平(OR=0.803,95%CI:0.675~0.955,P=0.013)是结节为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质量人群中高风险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人群和超重及肥胖人群(χ 2=25.16,P=0.000)。在≥55岁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中高风险结节的比例明显升高(χ 2=44.868,P=0.000)。 结论 低体质量和年龄≥55岁与罹患高风险甲状腺结节存在关联。

  • 赵博,江凌,崔立刚,蒋洁,李志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99-10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可清晰显示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便捷有效的超声扫查方法和技巧。方法 分别采用高频超声直接法和间接法扫查40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共80条肱二头肌远端肌腱,记录扫查时间,调查受检者的主观舒适度,评估肱二头肌远端肌腱主干及止点的显示清晰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体志愿者、男性志愿者及女性志愿者中超声间接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时间均较直接法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时间左侧均大于右侧,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左侧直接法男女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27,P=0.213),女性左侧间接法(t=-2.33,P=0.025)、右侧直接法(t=-3.35,P=0.002)和右侧间接法(t=-2.67,P=0.011)所用时间均明显小于男性。全体志愿者、男性志愿者和女性志愿者中超声直接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受检者主观舒适度评分与间接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哪种方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受检者主观舒适度均为右侧大于左侧,其中,在女性间接法(t=2.52,P=0.021)、全体直接法(t=2.32,P=0.026)和间接法(t=3.08,P=0.004)中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志愿者总体主观舒适度评分高于男性志愿者,其中,右侧直接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25),右侧间接法(t=2.00,P=0.053)、左侧直接法(t=0.34,P=0.739)和左侧间接法(t=-0.15,P=0.8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法检查右侧和左侧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止点的显示清晰率分别为100.0%和95.0%,均明显高于直接法的85.0%(P=0.026)和60.0%(P=0.000),检查右侧和左侧肱二头肌远端肌腱主干的显示清晰率分别100.0%和92.5%,与直接法的95.0%(P=0.494)和87.5%(P=0.7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时所用时间和受检者主观舒适度相似,间接法对止点的显示清晰率更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直接法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 马林,张洁,侯雪莹,景泉,万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06-11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口服咪达唑仑复合笑气吸入镇静治疗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就诊、Frankl量表评分为1分的7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咪达唑仑组)进行了78人次的口服咪达唑仑(0.50~0.75 mg·kg -1)镇静下治疗,36例(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进行了 73 人次的口服咪达唑仑(0.40 mg·kg -1)复合30%~40%笑气吸入下镇静治疗。记录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内容等。采用Frankl量表评估患儿治疗中的行为,Houpt量表评估患儿治疗完成情况,Ramsay量表评估治疗中儿童的镇静状态,治疗结束24 h后电话回访不良反应。结果 77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安全,Ramsay评分为2分或3分。咪达唑仑组78人次治疗中,52人次(66.7%)的行为为合作,26人次(33.3%)的行为为不合作,62人次(79.5%)完成了既定治疗,16人次(20.5%)镇静效果不理想,仅完成部分治疗;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73人次治疗中,56人次(76.7%)的行为为合作,17人次(23.3%)的行为为不合作,64人次(87.7%)完成了既定治疗,9人次(12.3%)仅完成部分治疗;两组患儿的镇静成功率(χ 2=1.87,P= 0.17)和治疗成功率(χ 2=1.83,P= 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的中位Frankl分值[3(3,4)分]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3(2,4)分](Z=2.647,P=0.008)。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的中位Houpt分值[5(4,6)分]也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5(3,5)分](Z=2.236,P=0.026)。咪达唑仑组78人次治疗中,烦躁不安7人次,复视3人次,呃逆2人次;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73人次治疗中,烦躁不安5人次,复视5人次,呃逆1人次,呕吐2人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4%和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0,P=0.6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04,P=0.174)、剂量(OR=1.289,P=0.516)和治疗内容(OR=0.555,P=0.143)对治疗成功率均无明显影响;年龄是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3岁以上儿童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儿童(OR=3.372,P=0.011)。 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治疗牙科恐惧症儿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口服咪达唑仑复合笑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行为。3岁以上儿童效果较好。

  • 综述
  • 常健博,吴昊,魏俊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11-1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隐球菌脑膜炎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问题。颅内压增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作为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监测、治疗此类疾病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由于隐球菌脑膜炎病理生理机制的特点,药物等内科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通常需要有创操作的干预。本文总结了隐球菌脑膜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相关诊治进展。

  • 张欣,申乐,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18-1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一组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c-Jun氨基端激酶1/2/3、p38亚型(α,β,γ和δ)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介导增殖、分化、凋亡、免疫、炎症等一系列细胞活动。痛觉敏化是一种中枢和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重塑机制。大量研究显示,MAPKs在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广泛激活,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药物也可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MAPKs的激活来缓解DNP。本文主要总结了MAPKs在DNP中枢和外周敏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周平,闫超群,王丽琼,张帅,孙宁,侯雅泉,石广霞,刘存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24-12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一种临床状态,表现为个体主观感觉自身认知功能持续减退,但客观认知测试指标正常。研究SCD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识别老年期痴呆高危个体并探索有效预防和干预途径,以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总结了SCD干预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SCD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病例报告
  • 陈伽,陈丹,李玥,沈航,李骥,钱家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29-13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Wernicke脑病(WE)是一种因维生素B1(VitB1)缺乏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脑病,临床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意识障碍“三主征”为典型表现。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1名青年男性患者,以腹痛、发热起病,长期营养不良,诊治后期并发WE,主要表现为四肢抽搐、共济失调、谵妄等精神神经症状,给予VitB1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消失。初期患者原发病诊断未明,后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腹膜间皮瘤。

  • 廉慧,阳洪波,郭潇潇,袁涛,柴晓峰,邢小平,连小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34-13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可造成心、肝等多个器官损伤,并可危及生命。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1名青年女性,因未规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出现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严重的肝功能损伤。收住院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原发病,并积极纠正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病程中患者出现胆红素重度升高,给予激素及保肝治疗后症状改善。定期随访,临床表现良好。

  • 刘梦琦,刘有,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1): 139-1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室管膜瘤为起源于脑室内的室管膜细胞及脑室外白质的室管膜细胞巢,发病部位可以在脑室内、外,按解剖学又可分为幕上及幕下室管膜瘤。幕上室管膜瘤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脑室外及脑室内,发生于鞍区的室管膜瘤极为罕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经病理学确诊了1例鞍区室管膜瘤,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塑形性生长、结节样钙化及流空血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