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8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何铭,徐进,孙照勇,王士阗,李娟,王小奇,王家正,朱亮,薛华丹,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39-14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胰岛素瘤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相关参数和CT灌注参数及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怀疑胰岛素瘤且行IVIM和CT灌注扫描的患者共55例,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IVIM相关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M)]。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染色获得病理学指标(包括分级、ki-67指数和核分裂相)。比较正常胰腺不同解剖部位及正常胰腺与胰岛素瘤的IVIM相关参数差异。分析IVIM参数与CT灌注参数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胰尾ADC值及D值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胰岛素瘤及正常胰腺的所有IVIM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正常胰腺的ADC值、f值与BF呈正相关(r=0.437,P=0.003;r=0.357,P=0.010),余IVIM相关参数与CT灌注参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IVIM参数与胰岛素瘤病理学分级指标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正常胰腺的不同解剖部位的IVIM参数有差异,IVIM参数可区分正常胰腺实质及胰岛素瘤。ADC值与CT灌注参数BF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

  • 马明星,常谦,于存涛,舒畅,钱向阳,孙晓刚,魏波,胡晓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47-15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患者156例,ARF诊断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组织标准。依据是否发生术后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F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中男性111例(71.2%)、女性45例(28.8%),年龄19~65岁,平均(40.4±10.9)岁。其中主动脉夹层者130例(83.3%)、动脉瘤者22例(14.1%)、假性动脉瘤者4例(2.6%),合并马凡综合征58例(37.2%),Crawford Ⅰ型者6例(3.8%)、Crawford Ⅱ型者128例(82.1%)、Crawford Ⅲ型者20例(12.8%)、Crawford Ⅳ型者2例(1.3%),主动脉破裂者3例(1.9%),急诊手术6例(3.8%)。术后30 d死亡9例(5.8%),永久脊髓损伤8例(5.1%)。术后36例(23.1%)发生ARF,18例(11.5%)需要透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 =2.637,95%CI=1.113~6.250,P=0.028)、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6 U(OR =5.508,95%CI=2.144~11.930,P=0.000)和二开止血(OR=3.529,95%CI=1.298~9.590,P=0.013)为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6 U和二开止血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朋,张玉姣,郭宏兵,朱月香,崔书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54-16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治疗前不同时期布鲁斯菌脊柱炎(BS)与正常对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分数各向异性(FA)值差异,同时评价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DC值和FA值变化。方法 53例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疑似为BS患者,后经血清学实验确诊为BS患者。对BS患者进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后测量ADC值、FA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期BS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期BS组间ADC值和FA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测量时间点ADC值及FA值。结果 FA图显示BS彩码不同于正常对照组,BS治疗后FA图彩码信号增高。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及慢性期组ADC值分别为(1.45±0.02)×10 -3 mm 2/s、(1.35±0.03)×10 -3 mm 2/s、(1.26±0.05)×10 -3 mm 2/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0.09)×10 -3 mm 2/s(t=2.538,P=0.009;t=1.998,P=0.032;t=1.575,P=0.004),FA值分别为0.55±0.02、0.65±0.03、0.71±0.04,均低于对照组的0.78±0.02(t=2.440,P=0.012; t=1.847,P=0.041;t=2.102,P=0.003)。重复测量分析显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测量时间点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C值分别为:F=12.100,P<0.001;F=8.439,P=0.005;F=9.704,P=0.004。FA值分别为:F=7.080,P=0.002;F=6.607,P=0.003;F=8.868,P=0.001),治疗后不同测量时间点ADC值低于治疗前或治疗后前一个时间点(F=332.14,P<0.001),FA值高于治疗前或治疗后前一个时间点(F=134.26,P<0.001)。结论 FA图彩码能够直观显示BS和正常椎体差异,同时能够显示治疗前、后彩码变化情况,ADC值和FA值能量化不同时期BS与正常椎体的差异,亦能量化BS病变椎体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尤其在治疗后BS患者恢复情况下,能够评估常规MRI难以显示微观水肿变化情况,因此,扩散张量成像有望成为评价BS疗效的客观指标。

  • 李萌,李鸥,孙金,郑雪,马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64-17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ZNF77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状态及其mRNA、蛋白的表达,分析ZNF772基因DNA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例宫颈鳞癌组织(SCC)和年龄相匹配的3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联合RNA测序技术筛选DNA高甲基化和低表达的转录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亚硫酸盐化测序PCR(BSP)方法在40例SCC患者宫颈组织和4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检测ZNF772的DNA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量。在SCC组中分析ZNF77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及其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联合WGBS和 RNA测序技术检测显示,异常DNA甲基化基因ZNF772与其mRNA表达关联;RT-qPCR方法验证,与对照组相比,SCC组中ZNF772 mRNA的表达下调(t=8.351,P=0.016);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SCC组中ZNF772蛋白的阳性表达下调(t=3.802,P=0.005);BSP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SCC组中ZNF772基因启动子区(-420、-422位点)DNA甲基化率显著升高(χ 2=8.566,P=0.038;χ 2=6.332,P=0.04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CC组ZNF772启动子DNA甲基化和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1,P=0.045;r=-0.349,P=0.032),且与HPV16/18型感染、肿瘤大小、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级及国际妇产科联合会临床分期相关(P=0.018,P=0.012,P=0.009,P=0.035)。结论 ZNF772基因启动子区DNA高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孙朋涛,都雪朝,王若顿,孙莹,孙小丽,赵桐,魏海亮,王仁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72-17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浸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因胸痛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CCT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轻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在腹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及脾脏的CT 值,并计算CT密度指数[胰腺与脾脏的密度差值(P-S)和胰腺与脾脏密度比值(P/S)]。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相关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S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共纳入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冠状动脉正常组27例(15.6%)、轻中度狭窄组124例(71.7%)、重度狭窄组22例(12.7%)。3组胰腺CT值(Z=11.543,P=0.003)、P-S(Z=11.152,P=0.004)及P/S(Z=11.327,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胰头、胰体及胰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737,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S(OR=0.062,95%CI=0.008~0.487,P=0.008)与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仍具有相关性。P/S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1,最佳截断点为0.66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CT值、CT密度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提示胰腺脂肪浸润可作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因子之一。

  • 姜迪,白晨晓,陈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78-1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益生菌对哮喘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上益生菌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2月的所有相关文献,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 益生菌对哮喘预防作用的系统评价纳入12项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对哮喘(RR=0.95,95%CI=0.82~1.11)及喘息(RR=0.99,95%CI=0.88~1.11)的发生无预防作用。针对各干预细节进行亚组分析后结果无差异。益生菌对哮喘治疗作用的系统评价纳入6项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水平有改善作用,但尚需更多研究对此进行证实;益生菌对哮喘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及哮喘药物使用等的影响尚需更多研究进行探讨。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本研究显示益生菌对哮喘及喘息的发生无预防作用;益生菌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水平可能有改善作用,但未来还需更多研究证实。

  • 朱亚琼,金壮,陈思明,任玲,王月香,田晓琦,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90-1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定量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挤压伤2、4、8周组和对照组(无挤压伤)。应用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手术侧坐骨神经及小腿三头肌,分别得到不同时间点损伤神经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厚度、硬度变化指标,并与组织病理学参数进行比较。应用组内相关系数比较测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损伤神经内径在术后2周较对照组明显增厚[(1.65±0.34) mm 比(0.97±0.15) mm,P=0.00],在术后8周恢复接近正常水平[(1.12±0.18) mm 比(0.97±0.15) mm,P=0.06],但神经弹性模量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高[2周:(14.77±2.53) kPa;4周:(19.12±3.46) kPa;8周:(28.39±5.26) kPa],各时间点较对照组[(8.75±1.02)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病理表现为神经组织内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失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厚度逐渐减小,弹性模量于术后2周内减低,2周后逐渐增加,术后8周显著增加(P均=0.00);病理学表现为肌内胶原大量增生并伴有脂肪细胞浸润,肌肉湿重比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测试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为挤压伤神经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形态学及力学性能提供定量评价信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盖晓磊,李思哲,左亚刚,杜伟,何春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197-20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例结节性类天疱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住院部6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结节性类天疱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8±16)岁。4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例进行了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均升高,平均(530±672) KU/L。直接免疫荧光均提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示抗基底膜带IgG抗体阳性,滴度1:40~1:320。5例患者抗BP180阳性[(24~85)U/ml,平均 (43±26) U/ml],未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例患者中1例失访,5例可随访的患者中3例出现复发,2例仍口服激素维持治疗。结论 结节性类天疱疮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升高,抗BP180抗体滴度低,容易复发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较少。

  • 宋兰,杜华阳,陈茹萱,隋昕,宋伟,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02-2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肺部受累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的影像学分型,提高对RA肺部受累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161例确诊RA伴肺部受累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史、肺部活检病理、肺泡灌洗或肺功能检查等将RA相关肺部病变(RA-LD)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161例RA-LD患者男56例、女105例,确诊RA-LD时平均年龄(60.7±12.8)岁(14~85岁),包括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改变87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改变44例、机化性肺炎样改变10例、淋巴细胞性肺炎样改变7例、小气道病变(SAD)9例、其他表现4例。UIP样改变组平均年龄最大[(63.3±12.1)岁]、吸烟比率最高(41.4%),SAD及其他组平均年龄最小[(54.7±15.1)岁]且均无吸烟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70例(43.5%)RA-LD患者合并胸膜病变。结论 RA累及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最主要的表现是间质性改变,以UIP和NSIP样改变为主;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以了解肺部受累与否及相关类型。

  • 聂婧,张盛宇,孙琳,仇琦,房圆,刘翔,李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09-21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所致大鼠抑郁行为与前额叶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100β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大鼠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应激组及药物应激组,使用CUMS方案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S100β和BDNF的表达。结果 安慰剂应激组小鼠糖水偏爱率(52.48±13.14)%、基本动作(845.8±371.4) s、精细动作(565.6±211.9) s、静止时间(282.6±11.8) s,与安慰剂对照组(84.30±6.15)% (t=7.49,P=0.000)、(1239.1±281.6) s (t=2.83,P=0.008)、(801.8±150.9) s (t=3.05,P=0.003)、(268.2±12.8) s (t=2.72,P=0.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和药物应激组相比,糖水偏爱率(80.55±11.31)%(t=5.39,P=0.000)、基本动作(1156.4±314.7) s (t=2.13,P=0.031)、精细动作(736.1±150.0) s (t=2.21,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慰剂应激组大鼠前额叶与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量与药物应激组及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慰剂应激组大鼠前额叶内S100β的表达量(13.22±2.23) ng/g与药物应激组(10.55±2.72) ng/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P=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鼠前额叶及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水平与S100β表达呈正相关(r=0.35,P=0.034;r=0.36,P=0.034),行为学上新物体识别指数与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21),精细动作与前额叶内S100β表达呈负相关(r=-0.36,P=0.037)。结论 慢性应激导致大鼠出现的不同抑郁行为选择性地与不同脑区中S100β与BDNF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S100β及BDNF蛋白独立参与调节抑郁症的病理过程。

  • 代静文,曹剑,林路,李潇,王怡宁,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16-22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共纳入36例志愿者及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3.0T磁共振行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将其分为图像质量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对比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率、呼吸末膈肌位移及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结果 冠状动脉3支血管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在2分以上,左前降支近中段图像质量高于其远段(P=0.000),左回旋支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0),右冠状动脉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1)。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为38例(64.4%)。图像质量合格组的BMI[(24.72±3.33) kg/m 2]、心率[(66.35±9.39) 次/min]均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的BMI[(27.82±3.61) kg/m 2](P=0.002)、心率[(75.32±11.67) 次/min](P=0.002)。图像质量合格组的呼吸末膈肌位移[(4.43±2.07) mm]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9.26±7.62) mm](P=0.013)。图像质量合格组的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21.35±6.02) mm]低于不合格组[(30.68±14.20) mm](P=0.012)。结论 在成像质量方面,3.0T磁共振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可适用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未来可以通过控制心率及呼吸因素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

  • 刘杰蕊,刘延晴,李慧,梁军,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22-2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动态评估中高危无远处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风险的变化,为后续治疗及随访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184例中高危无远处转移患者(中危111例、高危73例),根据动态危险度评估体系评估初始治疗后早期(6~12个月)的治疗疗效反应,将患者分为2组:早期疗效良好(ER)组(n=113)和早期疗效欠佳组(n=71),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观察所有患者以及亚组分析中危和高危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早期和随访期末的动态危险度变化。结果 与早期ER组患者相比,早期疗效欠佳组肿瘤直径较大(U=2771.500,P=0.000)、易于腺外侵犯(χ 2=4.070,P=0.044)以及 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更高(U=1367.500,P=0.000);早期疗效欠佳组患者中31%仅经过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在随访期末转变为疗效良好[其中63.6%为中危患者尤以疗效不确切(IDR)患者居多,高危患者占36.4%];有6例(5.2%)早期ER患者在随访期末转变为IDR、血清学疗效欠佳甚至结构学疗效欠佳(1例中危患者经病理学证实颈部淋巴结复发),这些患者初始治疗后随访中TSH在0.56~10.35 μIU/ml且未及时随诊纠正。结论 部分早期评估未达ER的中高危无远处转移DTC患者,可能在后续TSH抑制治疗下逐渐转归达到ER,而TSH未规范抑制时可能使ER患者转变为疗效欠佳,实时动态危险度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疾病复发风险并调整后续的治疗及随访方案。

  • 竟晓慧,李凌雪,韩涛涛,史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28-2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 (PVT1)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中的作用。方法 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VT1的表达;通过瞬时转染小干扰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敲低PVT1,然后与HP共培养,用qRT-PCR检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及IL-8的表达情况;在敲低PVT1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VT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RNA下拉联合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能够与PVT1相互结合的蛋白,并用RNA下拉实验联合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PVT1明显上调(t=7.160,P=0.019)。在胃癌细胞中敲低PVT1,再用HP感染,发现炎症因子TNF-α(t=3.899,P=0.011)、IL-1β(t=14.610,P=0.000)、IL-8(t=6.557,P=0.00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VT1敲低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但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VT1可能与RPS8蛋白相互作用。结论 PVT1可能作为促炎因子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在HP感染相关的胃癌中发挥调节作用。

  • 薛小伟,李俊来,薛少伟,张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36-24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9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拟获得肿瘤生长过程中热层析与超声图像,对比分析热层析检出乳腺癌的能力,探讨乳腺癌产热的血管病理基础。方法 分别用NOD/SCID小鼠及SD大鼠乳腺癌模型动物进行热层析、超声、超声造影检查。随后对肿瘤组织进行CD34染色,研究肿瘤产热与微观血管的关系。结果 热层析成像可以早于超声检查2~4 d发现肿瘤,肿瘤组织内CD34表达增高且血管增粗、增多、不规则。结论 热层析成像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组织,具有早期筛查乳腺癌的潜力。

  • 综述
  • 李媛,张恩龙,李文娟,郎宁,袁慧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42-24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AI)已成为计算机革命的新浪潮,被认为是包括医疗保健领域在内的许多行业的革命性技术。近年AI被推到了医学成像研究的前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计算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数据的挖掘以及神经网络体系结构的创新和改进有关。AI在医学影像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影像诊断医生工作效率,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还能进行疾病风险预测。本文主要归纳总结近年来AI在骨肌系统影像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现实意义及未来展望。

  • 刘鑫,汤红燕,骆志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47-25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近年发现一些皮肤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胰岛素抵抗是否参与这些皮肤病的发病过程,已有文献报道。本文主要从胰岛素抵抗参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阐述。

  • 张维宇,周建华,王焕瑞,穆青,王起,许克新,徐涛,胡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51-2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泛素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泛素结合到目的蛋白的过程称为泛素化,其逆过程为去泛素化,泛素化后激发下游信号复合体组装、蛋白质构象和活性的改变、蛋白水解、自噬、内呑、染色质重塑和DNA修复等过程。真核生物超过80%的蛋白降解由泛素化系统介导,泛素依赖性蛋白水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参与众多生物分子学过程。通过调节蛋白稳态,泛素化还能调节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这些都与肿瘤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目前公认多种雄激素受体(AR)异常与前列腺癌进展关系密切,包括AR基因扩增、突变、剪切变异、AR活性增强等。多项研究证实泛素化/去泛素化过程调节AR表达水平和活性,影响AR信号途径,调节前列腺癌进展。本文主要综述泛素化/去泛素化与前列腺癌及AR的研究进展。

  • 张慧,徐放,崔立强,杨丹,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57-26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枢纽。AS导致的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然而对其新兴治疗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为预防和治疗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成功构建AS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高脂饲喂及球囊损伤方法建立的中小型AS动物模型相对成熟,但针对治疗相关研究的大型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构建一个理想的外周AS疾病中大型动物模型,为AS治疗研究的临床转化提供基础。

  • 王飞,秦彩朋,杨文博,刘士军,徐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63-26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膀胱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威胁全世界人类生命的主要肿瘤之一,其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的发病也逐年增长,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是治疗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术式,但PLND的最佳清扫范围仍是争论的热点问题,相关的淋巴结因素的预后意义也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PLND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张泰,李瑞玮,杨丽菁,郭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70-2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影响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和经济损失。近年来,非编码RNA在诊治反复植入失败方面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获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综述非编码RNA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 病例报告
  • 王雪,樊文萍,许欢,华思屹,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75-27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增强扫描通常呈明显均匀强化,但环形强化尚无报告。现报告桥小脑角区环形强化的纤维型脑膜瘤1例。

  • 何雪颖,刘兆会,张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2): 279-28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睾丸核蛋白中线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位于上段气管、纵隔中线及旁中线区,而发生于鼻腔鼻窦的睾丸核蛋白中线癌影像表现报道罕见。通过回顾1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中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总结其CT、磁共振表现,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