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3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马拓,曹立秀,李会菊,任红亮,陈大鹏,高媛,李志东,赵新斌,董思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31-4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纵隔淋巴瘤与胸腺癌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22例和胸腺癌28例,经能谱CT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及病变部位的碘含量、水含量变化,比较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癌的差异。结果 胸腺癌动脉期和静脉期40~80 keV单能量CT值高于前纵隔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42,P=0.034,P=0.002;P=0.016,P=0.013,P=0.018,P=0.024,P=0.012);胸腺癌在90~110 keV单能量CT值与前纵隔淋巴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腺癌动脉期和静脉期水浓度低于前纵隔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37);碘浓度高于前纵隔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0)。结论 前纵隔淋巴瘤与胸腺癌在能谱CT检查40~80 keV单能量CT值及动脉期和静脉期水浓度、碘浓度上的差异显著,并可以此区分两者。

  • 周燕琳,杜晓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36-4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肾病综合征继发AKI并及早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185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51)和非AKI组(n=134)。比较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1例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AKI的患者中,发生AKI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29.4%)、IgA肾病(25.5%)、膜性肾病(17.6%),且肾脏病理中AKI组出现肾小管蛋白管型、上皮细胞空泡变显著高于非AKI组(P=0.004,P=0.030)。与女性相比,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AKI(P=0.000)。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15),随机尿蛋白、入院时血肌酐、尿酸、尿素氮、三酰甘油水平更高(P=0.030,P=0.000,P=0.000,P=0.000,P=0.006),且更易伴随多浆膜腔积液、少尿、高血压及感染(P=0.000,P=0.002,P=0.035,P=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白蛋白(<25 g/L)、血肌酐(>96 μmol/L)、尿素氮(≥6.8 mmol/L)、尿酸(≥400 μmol/L)、糖尿病、感染、肾小管蛋白管型是影响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AKI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糖尿病、感染、肾小管蛋白管型为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丹,徐婧梅,廖鸿帆,文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44-45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 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先将其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 mut)组和IDH野生(IDH wt)组,再将IDH mut组分为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IDH mut1p19q del)组和IDH突变不伴1p19q联合缺失(IDH mut1p19q int)组。其中IDH wt组14例、IDH mut1p19q int组19例、IDH mut1p19q del组22例。记录不同分子亚型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最小值、 ADC5%、ADC10%、 ADC25%、 ADC50%、 ADC75%、 ADC90%、ADC95%、最大值、众数、峰度、偏度、标准差、不均一性、极差、熵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WHO Ⅱ、Ⅲ级胶质瘤不同分子亚型的效能。结果 IDH mut组的 ADC75%(P=0.021)、 ADC90%(P=0.015)、ADC95%(P=0.014)、最大值(P=0.035)、标准差(P=0.001)、不均一性(P=0.001)和极差(P=0.009)均低于IDH wt组,而最小值(P=0.031)和峰度(P=0.020)则高于IDH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 mut1p19q del组的平均值(P=0.010)、ADC5%(P=0.016)、ADC10%(P=0.012)、 ADC25%(P=0.007)、 ADC50%(P=0.005)、ADC75%(P=0.015)及众数(P=0.002)均低于IDH mut1p19q int组。不均一性鉴别IDH wt组和IDH mut组的效能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以0.229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3.2%;众数鉴别IDH mut1p19q del组和IDH mut1p19q int组的效能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1448.75×10 -6mm 2/s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和90.9%。结论 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可以为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 张茜,周静,代雪梅,侯富壤,高瑜阳,闫柳清,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52-45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当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性教育的开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在四川省农村地区开展、推动幼儿性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农村地区2246名幼儿园学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幼儿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父母有1132名(52.33%),未进行过的有1031名(47.67%)。幼儿问过性相关问题(OR=1.536,95%CI=1.257~1.878)、父母认为幼儿性教育有必要(OR=3.691,95%CI=2.029~6.717)、想了解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OR=1.700,95%CI=1.274~2.269)、幼儿园进行过幼儿性教育(OR=3.316,95%CI=2.515~4.372)是父母开展幼儿性教育的促进性因素;家庭年总收入为中等水平(OR=0.664,95%CI=0.456~0.968)是父母开展幼儿性教育的阻碍性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父母对性教育的认知水平较差,从未对幼儿开展过性教育的父母比例较高。家庭年总收入、幼儿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父母对幼儿性教育的态度以及幼儿园是否开展过幼儿性教育等是影响幼儿家庭性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 周玮,胡红杰,沈博,沈伟强,陈浩,吴晓,严强,庞佩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59-4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探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肝胆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与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的相关性,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52例Child-Pugh A级患者和48例Child-Pugh B+C级患者,并分别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AK软件提取训练集患者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特征选择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特征选择和构建影像组学标签。根据影像组学标签创建预测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 B+C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分别应用于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定量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经过对利用AK软件提取的396个纹理特征参数进行降维筛选,最终得到7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根据以上特征建立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并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Child-Pugh A级和Child-Pugh B+C级的影像组学标签分数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 B+C级的诊断效能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和0.86。结论 根据不同肝脏储备功能的肝硬化患者影像组学标签创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作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较为准确可靠的辅助检测工具,为临床医生更加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一种新手段。

  • 黎李俊,杨国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68-4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更符合临床脓毒症生理机制的盲肠结扎穿孔动物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n=24)、置管组(n=24)、盲肠结扎穿刺(CLP)组(n=24)、CLP+置管组(n=24),观察造模后24 h各组病死率,造模后24 h开腹观察腹腔状况,观察大鼠心、肺、肝、肾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及各组织损伤病理积分。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值;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肌酐(CREA)、尿素氮(BUN)水平。取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和置管组大鼠24 h无病死率,CLP组大鼠24 h病死率20.8%,CLP+置管组大鼠24 h病死率54.2%。CLP+置管组心、肺、肝、肾组织均呈现以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学改变,CLP组多数出现单个脏器炎性细胞浸润,假手术组和置管组各脏器未出现明显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肾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假手术组和置管组均低于CLP组及CLP+置管组(P均=0.000);大鼠肝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假手术组均低于置管组、CLP组及CLP+置管组(P均=0.000);TNF-α水平、PaO2水平、CK-MB含量、cTnT含量、AST含量、TBIL含量、BUN含量、CREA含量等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分别与置管组、CLP组、CLP+置管组比较,置管组分别与CLP组、CLP+置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H水平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分别与置管组、CLP组比较,置管组分别与CLP组、CLP+置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虽然CLP组和CLP+置管组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但CLP+置管组出现明显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运用CLP+置管组可复制出更接近临床实际的腹腔感染诱发的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

  • 陶雪敏,方瑞,吴重重,张弛,张荣国,于朋鑫,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77-4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深度学习对CT上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肺腺癌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对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19例(共24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且胸部CT上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与病理资料,根据病理分型,将其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以及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组。首先对pGGN进行勾画与标记,然后将标记好的数据随机分为学习训练组(80%)及验证测试组(20%),其中验证测试组中的结果需与两位胸部影像专家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深度学习模型对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测取得了较高的性能。深度学习模型对pGGN判断的准确率为0.8330,95%CI为0.7016~0.9157,专家1对pGGN诊断的准确率为0.5000,95%CI为0.3639~0.6361,专家2对pGGN诊断的准确率为0.5625,95%CI为0.4227~0.6931,两位专家联合对pGGN诊断的准确率为0.5417,95%CI为0.4029~0.6743,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专家个人及专家组(P=0.002)。专家个人前后两次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9和0.799,专家个人前后两次的诊断一致性为良好;专家间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67,专家间的诊断一致性为中等(P=0.000)。结论 深度学习模型能相对准确地判别pGGN的病理类型,诊断效能优于专家组判断。

  • 刘亚飞,沈彦军,杨阳,晁岚,杨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85-49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测DNA损伤前后早期有丝分裂抑制物1(Emi1)在RPE1 E7及RPE1 Vector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利用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多倍体的比例变化。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多倍体比例显著增高(t=6.397,P=0.0031);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Emi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8.241,P=0.0012);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应用2条独立的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多倍体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t=2.916,P=0.0434;t=3.452,P=0.0260)。结论 DNA损伤后HPV-16 E7可通过 Emi1介导DNA重复复制。

  • 李展展,梁琰,张永强,杜娟,刘昊喆,阮成伟,王昀璐,顾光超,孙昊,陈钰,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91-4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体瘤术中出血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诊断颈动脉体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500 ml组与出血量≥500 ml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hamblin分型、病灶轴位最大径、上下最大径、平扫及增强动脉期CT值的差别。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头颈CTA单一参数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以及包含多项单参数预测概率的联合参数。对头颈CTA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结果 颈动脉体瘤术中出血量<500 ml组与出血量≥500 ml组患者年龄(P=0.019)、肿瘤的上下最大径(P=0.004)、轴位最大径(P=0.003)、Shamblin分型(P=0.012)、供血动脉数量(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供血动脉数量、轴位最大径、上下最大径、Shamblin分型以及联合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81、0.806、0.766和0.927。联合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临界值取0.408时,具有最大Youden指数为0.794,对应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0.919、0.909、0.923。结论 颈动脉体瘤术前在头颈部CTA图像上显示的肿瘤径线、Shamblin分型以及供血动脉数量,可评估术中出血情况,相比单一参数,联合参数的诊断效能更高。

  • 沈俊,宋志强,沈海山,李春峰,阮英卯,李胜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97-50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求一种理想的肠代膀胱重建的方法,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膀胱重建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麻下行回肠浆肌层腔外直接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重建手术(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在麻醉下行膀胱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予安乐处死动物,取出膀胱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将6只猪进行手术实验,6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无1只死亡,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腹膜-回肠浆肌复合游离瓣膜均全部成活,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与术前对比无差异。术后膀胱形态及功能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病理学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结论 在动物(猪)腔外回肠浆肌剥离与自体腹膜移植替代肠黏膜扩大重建原位新膀胱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克服了肠代膀胱术后与肠黏膜分泌、吸收相关的并发症,但对于是否可以在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 路遥,刘巧玲,鲁涛,庞钧译,霍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04-5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分析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及IgG和IgG4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以加深对FDC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部病理确诊为FDCS病例9例,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并查阅临床相关病历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9例病例男女比例4∶5,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8.2±9.7)岁。临床表现为体检发现肿物、淋巴结肿大、皮疹和发热。9例肿瘤部位分别为淋巴结、腹膜后、肾上腺、颈部肿物、腋下肿物和肝脏。超声显示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肿瘤直径1.5~15.0 cm。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以实片状、席纹状排列为主,胞质丰富淡染,可见空泡状核和小核仁,核分裂像1~3个/10倍视野,5例可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CD21(6/9)、CD35(6/9)、CD23(7/9)阳性表达。结论 FDCS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易漏诊误诊,免疫组织化学CD21、CD35、CD23联合应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殖症可能为FDCS的前驱病变,FDCS中可以有少量IgG4阳性浆细胞。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 毛锦龙,徐永革,罗永春,张国珍,梁明,胡野风,沈春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13-5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KAES)与立体定向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SAU)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患者(KAES组63例、SAU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长。评估术后超早期、早期和短期的残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估术后30 d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两组术前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ES组较SAU组手术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多、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P均<0.001);术后超早期KAES组血肿清除率更高(P<0.001);而术后早期及短期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超早期和早期,两组GCS和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SAU组NIHSS优于KAES组(P=0.034)。术后30 d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mRS≤3分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安全有效,KAES术后超早期血肿清除率及残留血量占优,随后SAU组快速追赶并与KAES组相当,SAU组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不亚于KAES。

  •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栏
  • 张安,李延萍,邱敏,刘华宝,陈中沛,万鹏,陶杨,王辉,魏大荣,李群堂,秦娅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21-53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9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3 d以内(包括第3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早期干预组,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7 d以后(包括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入组第14天,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为292.5(252.0,35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46.0(170.0,292.5)mmHg(P=0.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时间[(18.56±1.11)d比(24.87±1.64)d,P=0.001]、住ICU时间[(14.12±0.91)d比(20.00±1.53)d,P=0.000]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6.77±1.04)d比(22.48±1.66)d,P=0.001]均明显短于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气管插管率(7.3%)较晚期干预组(30.4%)更低(P=0.028)。结论 初次诊断为重症COVID-19后3 d以内(早期)予以中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并降低插管率。

  • 范靖,林洪义,秦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31-53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远程医学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五大支柱之一,具备高速、实时、低成本、传播范围广的特性,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极为适用。本文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利用“无门槛”的远程医学网络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解决医院间、部门间沟通壁垒的实践经验。总结疫情前、中、后的远程工作部署,探讨如何构建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远程医学防控体系,以期更好地发挥远程医学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 综述
  • 余艳琴,郝金奇,徐慧芳,韦梦娜,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35-5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中宫颈癌疾病负担较重的是中低收入国家,不仅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带来极大的痛苦,并给社会发展及全球健康产生巨大的损失。但是,宫颈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肿瘤,发达国家的宫颈癌防治经验证实,筛查和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接种可以大幅度降低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达到防治效果。目前基于各国的经济、卫生状况,不同国家的综合防控方案略有差异,总的原则是在小年龄组人群进行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接种,大年龄组人群通过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接种及筛查早诊早治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为消除宫颈癌打下坚实的基础。

  • 牛梓涵,赵辰阳,姜玉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40-54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超声造影剂微泡联合低频超声可对深处肿瘤进行治疗,即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高效、无创的抗肿瘤方式,其通过物理生物效应可以提高药物转运效率、破坏肿瘤新生血管,从而增强化学、基因、免疫、抗血管治疗。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声动力治疗,并且在复合纳米颗粒的基础上实现协同治疗,增强抗肿瘤效率,为以后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 杨冰,马天宇,马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46-55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骨折的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仍有10%的骨折患者存在骨折愈合不良或骨不连等情况。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本文就NGF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NGF能促进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和神经纤维长入,对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有重要作用,新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NGF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骨折愈合过程是复杂的,NGF促进骨折愈合可能是通过多种机制,不应仅局限于单方面的机制研究。对NGF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尤其是治疗骨不连提供新思路。

  • 李腾,许莹,姜秋燕,赵玉成,吴志正,田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52-55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特洛细胞是一种新型间质细胞,其胞体较小呈椭圆或三角形,有细长而薄的突起,细胞突起可与同种细胞或其他类型细胞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复杂的3D网络,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特洛细胞的结构特点、鉴定方法及其功能和作用,证明其作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新靶点的潜力,以期为特洛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汤红燕,肖斌,刘鑫,杨桂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59-56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炎症疾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85%,发病机制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嗜脂性微生物感染、免疫-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本文从炎症信号通路、皮脂分泌通路方面,综述与痤疮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 刘秀梅,都丽萍,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62-5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服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其治疗窗窄,需频繁监测而调整剂量等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直接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然而,近期直接口服抗凝药的个体化差异研究多集中在血药浓度方面。直接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关于直接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 闫石,冯红卫,曹立秋,冯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66-56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髓质。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好发于颈椎和胸腰椎,以手术治疗为主。河北省沧州市人民院收治1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术前行胸椎核磁检查,手术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术,经病理诊断为位于胸3~4左侧椎间孔区、椎管内的神经节细胞瘤,HE染色可见基质内散在生长的成熟的神经节细胞,无核分裂像。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 王志强,开金云,陈华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570-57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中肾管附件肿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以及治疗方案,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