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31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武磊,周文勤,袁琳楠,李洁,裴美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669-6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iR-145-5p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45-5p在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及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4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145-5p的靶基因,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基因验证报告实验、挽救实验等方法预测并验证miR-145-5p在卵巢癌细胞中发挥作用涉及的分子机制。结果 卵巢癌细胞中miR-145-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t=4.345,P=0.049)。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45-5p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t=-15.790,P<0.001),凋亡率明显增加(t=5.433,P=0.032)。TargetScan软件在线预测及双荧光素酶基因验证报告实验结果表明,ARK5是miR-145-5p的直接靶基因(t=4.583,P=0.010)。ARK5过表达细胞的增殖率明显升高(t=27.290,P<0.001),凋亡率明显下降(t=-8.241,P=0.001)。过表达miR-145-5p可在mRNA(t=-12.824,P<0.001)及蛋白水平(t=-4.792,P=0.001)明显下调ARK5的表达。ARK5的挽救性表达显著抵消了miR-145-5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t=15.580,P=0.004)和促细胞凋亡(t=-12.470,P=0.006)的效果。结论 miR-145-5p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ARK5来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

  • 吉磊,顾光超,陈思良,王威,任金锐,李方达,吴建强,杨丹,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677-6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菌群多样性差异。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集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新鲜粪便样本各20例,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丰度变化,分析α和β多样性差异,并确定显著性差异菌属。结果 两组间在菌群物种组成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两组间在某些菌群上仍有一定差异。LEfSe分析发现,腹主动脉瘤组明串珠菌科、瘤胃球菌科、魏斯氏菌属、粪杆菌属较动脉粥样硬化组为优势菌,而厚壁菌纲、Selenomonadales菌目、韦荣氏菌科含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差异仍有待扩大样本量并通过基础实验予以验证。

  • 郑菁,张轶雯,潘宗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685-69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UCEC)的干性特征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UCEC转录组测序数据。在R3.5.1环境下,采用edgeR包对基因表达谱进行标准化。基于一类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各UCEC样本的mRNA干性指数(mRNAsi)。采用survival包和survminer包计算mRNAsi和候选基因的预后意义。基于高频子通路挖掘算法(HiFreSP)对差异基因进行子通路预后识别。通过WGCNA包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关键基因模块。利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利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 UCEC样本mRNAsi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25.095,P<0.001),分化程度越低,mRNAsi越高,mRNAsi随肿瘤分期逐渐上调。预后分析表明,mRNAsi评分越高,UCEC患者总生存期越短(χ2=6.864,P=0.0088),mRNAsi高低组别之间存在570个特异变化差异基因。通过HiFreSP算法富集并识别出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子通路及细胞周期子通路具有显著预后意义。这些通路共包含MAD2L1、CAMK2A、PTTG1、PLK1、CCNE1、CCNE2、ESPL1、CDC20、CCNB1、CCNB2、SMC1B等11个差异基因,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RNAsi与3个基因模块密切相关,MAD2L1、CAMK2A、PTTG1也分别与上述模块高度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MAD2L1及PTTG1在UCEC组织中高表达,而CAMK2A在UCEC中下调,该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刻画了UCEC的干性特征,识别预后相关子通路,并发现MAD2L1、CAMK2A、PTTG1等基因簇与UCEC的干性特征密切相关,为揭示UCEC干性特征调控机制及发现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 柳江枫,杨晔宏,武乐,杨俊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696-70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取自然衰老C57BL/6J雄性小鼠肝脏的蛋白质组学与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标记定量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获取生理状况下2月龄与18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肝脏的蛋白质组学与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数据,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蛋白质组学共定量4712个蛋白质,其中,年轻、年老小鼠中有19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定量4818个位点,对应1367个蛋白质,其中,年轻、年老小鼠中有113个表达位点有差异,对应76个蛋白质。衰老相关的上调蛋白质主要与脂肪酸代谢、环氧合酶P450途径、药物分解代谢、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下调蛋白质主要与基因沉默、核小体组装、蛋白质异源四聚、干扰素反应、蛋白质-DNA复合物组装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伴随衰老上调的乙酰化修饰位点所在蛋白质主要与辅因子代谢、小分子分解代谢、磷酸核糖代谢、核糖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含下调乙酰化位点的蛋白质主要与含硫化合物代谢、未折叠蛋白反应、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结论 本研究客观展示了自然衰老C57BL/6J雄性小鼠肝脏的定量和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特征,为衰老相关机制探索和干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数据集。

  • 范爽,武雪亮,薛军,徐丹丹,韩艳君,李源睿,屈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06-71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耐5-氟尿嘧啶(5-FU)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5-FU,初步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与结直肠癌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法建立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116/5-FU,CCK-8法检测5-FU对亲本株HCT-116及耐药株HCT-116/5-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TD);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亲本株HCT-116细胞及耐药株HCT-116/5-FU细胞中RUNX3、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耐药蛋白(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siRNA技术敲低HCT-116细胞中RUNX3的表达,分为RUNX3敲低组(si-RUNX3-1组、si-RUNX3-2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RUNX3的敲低效率;CCK-8法测定si-RUNX3组和si-NC组的IC50值,Western blot法测定两组中P-gp、MRP1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的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116/5-FU,耐药倍数为7.7倍;HCT-116/5-FU耐药细胞株群体TD较HCT-116亲本株明显延长(P<0.001),耐药细胞群体TD是亲本细胞的1.38倍(P=0.002),耐药株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耐药细胞HCT-116/5-FU的RUNX3 mRNA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株HCT-116明显降低(P=0.048),P-gp(P=0.008)、MRP1(P=0.001)和LRP mRNA(P=0.001)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株HCT-116明显升高;耐药细胞HCT-116/5-FU的RUNX3蛋白质相对表达量较亲本细胞株HCT-116明显降低(P<0.001),P-gp、MRP1、LR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亲本细胞株明显升高(P均<0.001)。成功构建了RUNX3低表达的HCT-116细胞模型,si-RUNX3-1组RUNX3 mRNA的表达与si-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si-RUNX3-2组明显低于si-NC组(P=0.034);si-RUNX3-1组和si-RUNX3-2组RUNX3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si-NC组(P均<0.001),si-RUNX3-2组的敲低效率更高。选用si-RUNX3-2组完成后续实验,si-RUNX3组的IC50值较si-NC组明显升高,下调RUNX3的表达能明显降低HCT-116细胞对5-FU的敏感性(P<0.001);si-RUNX3组的P-gp、MRP1和LR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i-NC组(P均<0.001)。结论 RUNX3表达下调能降低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可能与RUNX3表达的降低上调P-gp、MRP1和LRP等耐药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细胞的耐药性有关。

  • 吴一凡,黄贤仁,玉应香,郭成成,谢岚,常翠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16-7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季节糖电解质饮料对健康男性运动后体液恢复的影响效果,探讨季节适应性对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及其调节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设计,15名健康青年男性[年龄(24.4±0.5岁)]分别在冬夏两季以65%VO2max的中等强度完成循环间歇运动(运动20 min,休息10 min)诱导脱水2%体质量。后100%补充丢失体质量体积的白开水(饮水组)和糖电解质饮料(饮料组),观察补液后180 min的体液恢复状况。结果 夏季脱水2%体质量所需时间较冬季明显降低20min(t=3.045,P=0.004)。夏季饮料组在补液后120 min液体保留率显著高于饮水组[(83.7±2.8)% 比(73.7±3.7)%;F=5.312,P=0.028],180 min时也明显高于饮水组[(74.8±3.6)% 比(66.1±4.3)%;F=4.340,P=0.046];冬季饮料组在补液后180 min液体保留率显著高于饮水组[(74.9%±4.7)% 比(68.0±6.0)%;F=4.128,P=0.048]。饮料组在补液后10~180 min的夏季血糖和血清钠离子水平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冬季(P均<0.05);在补液后120、180 min,夏季滤过钠排泄分数均显著高于冬季(F120=4.972,P=0.034;F180=8.425,P=0.007),但血浆渗透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P均>0.05)。结论 季节适应对机体的水合状况及其调节因素存在影响,夏季运动脱水速度较冬季快,冬季水合状态相对稳定。在运动后补充糖电解质饮料,夏季机体对血糖和电解质的调节较冬季迅速灵敏,且渗透压和主观感受恢复快。在180 min的恢复期内,糖电解质饮料液在冬夏两季的体保留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在夏季的短期恢复效果更有优势。

  • 张静,石春蕊,廖蓓,韩磊,潘亚娟,骆志成,郗群,何林,王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27-7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 ℃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 ℃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 ℃和25.5 ℃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 ℃,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 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 陈婉淑,张梦露,韩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36-7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环孢素(CsA)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单用Cs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9例初治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CsA+ rhEPO治疗,34例仅采用CsA治疗。入选患者使用CsA至少1.5~2.0年,并随访至少1.0年。比较CsA+ rhEPO组和CsA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长期转归,分析可能的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 CsA+rhEPO组45例患者中,男14例,女31例,中位年龄43(19,73)岁;CsA使用的中位时间为26(12,38)个月,rhEPO使用的中位时间为4(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12,42)个月。CsA组34例患者中,男16例,女18例,中位年龄36(16,85)岁;CsA使用的中位时间为24(1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12,40)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CsA+rhEPO组患者的部分缓解(PR)(53.3%比25.0%;χ2=6.181,P=0.019)和总反应(OR)(55.6%比31.3%;χ2=4.456,P=0.040)均明显高于CsA组,两组的完全缓解(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比6.3%;χ2=0.810,P=0.567);CsA+rhEPO组和CsA组患者在治疗后3、12个月和随访期末的CR、PR及O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sA+rhEPO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 CsA组[(102.6±24.0)g/L比(90.3±29.1)g/L;t=2.017,P=0.047],在治疗3、12个月及随访期末与 Cs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rhEPO组11.1%(5/45)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两组患者在肌酐升高、胆红素轻度升高、转氨酶升高、牙龈轻中度增生、胃肠道反应和肌颤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克隆演变率相仿,均无死亡病例。未发现影响rhEPO疗效的临床预测因素。结论 与CsA单药治疗相比,CsA联合rhEPO治疗CAA在6个月时有更高的有效率及血红蛋白水平,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

  • 葛宪民,林玫,陈锦妹,朱金辉,蓝光华,颜愉,陈欢欢,罗柳红,李珊珊,李彬,黄光华,李嘉卫,邓月琴,温平镜,黄玉满,朱秋映,孟琴,刘帅凤,吴秀玲,黄精华,陆华湘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43-7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广西灵山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产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用药后对18月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改进PMTCT的ART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艾滋病疫情位居第1位的灵山县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1)病例组为灵山县2010至2017年实施了PMTCT ART用药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HIV阴性婴儿,通过国家PMTCT系统数据库,收集分析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的历史卡片和PMTCT资料;(2)对照组为灵山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健康孕产妇及其所生的健康婴儿,收集分析儿童生长发育资料。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定义为身高、体质量和头围3项主要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 病例组HIV阳性孕产妇数及其所生婴儿数分别为391例和368例,母亲和婴儿的ART用药比例分别为87.21%(341/391)和95.38%(351/368);18月龄儿童的HIV阳性率为1.36%(5/368),死亡率为4.35%(16/368),HIV母婴传播率为2.01%(5/249)。病例组和对照组18月龄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2.12%(155/368)和23.06%(10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0,P<0.001)。结论 广西灵山县HIV阳性孕产妇接受PMTCT ART用药后,18月龄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率增高。

  • 张扬,周崎,张顺华,李略,卞爱玲,刘丽英,姜茹欣,程钢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49-7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改良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两年随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8例(28只眼)药物治疗眼压失控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术前虹膜激光预处理的改良CLASS手术,记录术前及术后2年内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视野、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1、3、12、24个月行UBM检查。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0.61±10.5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3、6、12、24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15±5.87)、(12.56±3.24)、(13.15±2.73)、(13.75±2.55)、(13.75±2.4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术后12、24个月手术绝对成功率和相对成功率分别为60.71%、89.29%和53.57%、85.71%。成功CLASS术后UBM呈现海豚头征。术后1个月小梁狄氏膜窗厚度为(0.13±0.03)mm,与术后12(r=-0.278,P=0.144)、24个月(r=0.026,P=0.895)眼压无显著相关性;巩膜池面积缩小范围超过50%的病例在术后12个月有1只眼(3.57%),在术后24个月有3只眼(10.71%);术后巩膜池的大小与术后眼压无显著相关性。术后12、24个月分别有16(57.14%)、25只眼(89.28%)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24个月有2只眼(7.14%)发生严重周边虹膜前黏连,需手术干预。结论 UBM在改良CLASS术后随诊中可有效地观察巩膜池、房角及滤过泡的形态,早期提示并发症的发生;UBM监测下巩膜池的存在为保障CLASS手术的成功发挥重要作用。

  • 李友,张树桐,余梦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55-7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二维磁化准备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MP-TrueFISP)序列在颅脑肿瘤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行头部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颅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增强前后行2D-MP-TrueFISP/2D-SPGR扫描,比较病灶在2D-MP-TrueFISP和2D-SPGR增强后的评分,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同一层面分别测量病灶、白质、脑脊液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SI),计算病灶的对比率(CR),比较病灶分别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增强前后的CR及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增强后的CR差异。结果 病灶在2D-MP-TrueFISP增强后的累积评分为9.0(9.0,9.0)分,明显高于2D-SPGR的7.0(6.0,7.0)分(Z=-6.86,P=0.00)。病灶在2D-SPGR和2D-MP-TrueFISP增强前后的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灶在2D-MP-TrueFISP 序列增强后的CR值,与白质比较和与脑脊液比较分别为1.58±0.46和8.50±2.47,均明显高于2D-SPGR的0.57±0.29(t=-17.38,P=0.00)和2.64±0.85(t=-19.71,P=0.00)。结论 相较于2D-SPGR,2D-MP-TrueFISP的增强程度及均匀性更好,轮廓更加清晰,且对病灶周围的水肿显示得更好。

  • 罗含欢,霍真,肖雨,尼玛卓玛,王倩,达珍,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61-76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西藏地区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P504s、E-cadherin、促红细胞转化特异性相关基因(ERG)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6版WHO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和预后分组标准分级分组,全部病例均行P504s、E-cadherin、ERG和ER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5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61~86岁,其中,12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3例<20 ng/ml;穿刺活检1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1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3例。前列腺腺癌预后分组结果显示:≤3级组5例,4级组4例,5级组6例。15例(100%)P504s、E-cadherin和P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阳性,1例1/15(7%)ERG阳性,所有病例P63、ER和CK34βE12均为阴性。13例患者有随访资料,随访2~48个月,2例采取手术全前列腺切除,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均健在;2例失访。结论 前列腺腺癌在西藏地区相对少见,联合应用多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现有病理确诊的病例中,西藏地区4、5级组病例相对多见。P504s和 E-cadherin在西藏地区前列腺腺癌中高表达,ERG低表达,ER不表达。

  • 张羽冠,申乐,张圣洁,王惠珍,张秀华,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67-77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方法 通过匿名在线回答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问卷分2次发放。第1次为疫情全国爆发阶段,共回收问卷153份。第2次为北京市防控响应级别降为三级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共回收问卷101份。98%被调查人员在疫情工作期间均使用过任何一种形式的头面部防护用具。其中,麻醉医师在挂耳式防溅面屏式口罩的使用率最高(93.0%)。在疫情期间,对发热患者的诊疗,被调查人员主要以护目镜(71.2%)进行防护为主;对非发热患者的诊疗,被调查人员主要以挂耳式防溅面屏式口罩(56.2%)进行防护为主。在两次调查问卷中,43%及68%被调查人员仍持续进行头面部防护,其中以防溅面屏(50.0%及56.5%)及防溅面屏式口罩(56.1%及68.1%)为主。结论 此次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对头面部防护的认识水平可达90%以上,手术室内不同医务人员对头面部防护的选择各有不同,40%以上的人员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继续进行头面部防护。

  • 医学人工智能
  • 陈柯羽,刘纾羽,吉祥,张华,李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73-7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康复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并予以评述。通过分析得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有机器人、脑机接口、人机交互和运动想象等;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研究的5类主题,分别是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康复训练系统、人机交互和辅助诊断与远程康复,大多数研究隶属于这些范畴;研究趋势方面,机器人、人机交互等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研究热点,脑机接口、运动想象、远程康复等是该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通过对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讨论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 李明穗,王卓然,蒋慧莉,杨俊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85-78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国家医学科技战略支撑力量,中国医学科学院积极履行“国家队”使命担当,以科技支撑为重点,全方位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取得丰硕成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中国医学科学院将继续贯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国家队”使命担当,统筹医学科技综合优势,持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综述
  • 冯芸颖,陈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88-79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原因至今未明。聚集在大脑内部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然而靶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药物均未能治愈疾病。固有免疫应答与神经炎症在AD的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参与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内tau蛋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损伤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AD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提示该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AD的新靶点。本文总结了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调节在AD中的作用机制及以该通路为靶标治疗AD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黄慧,施凌,李思瑜,吴娜,饶杰,吴雅俊,吴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96-80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当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典型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缺血刺激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因此抗VEGF药物已逐渐成为治疗DR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的主流方式之一。近年来发现抗VEGF药物对DR患者的眼部血管及血流具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总结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DR患者眼部血管及血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 宋子衿,赖顺凯,钟舒明,贾艳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01-80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杀是在死亡意愿下,由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文从影像遗传学角度,对5-羟色胺系统、电压门控Ca2+通道α-1C亚通道、γ-氨基丁酸、纺锤体和着丝粒复合体亚基2等基因及其相关脑区进行综述,期待为自杀行为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自杀干预提供参考。

  • 张恩龙,李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08-81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像组学可对医学影像进行定量分析处理来指导临床实践。近年来,基于CT、MRI的影像组学逐渐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精准诊疗,如肿瘤精准检测和分割、与其他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原发肿瘤的判别、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等。本文就脑转移瘤影像组学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孙艳美,王喜艳,吴迪,王雪楠,潘晓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15-82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们已在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细胞中均检测到小RNA(miRNAs)的存在,并在成熟卵泡的卵泡液中也发现外泌体miRNAs。miRNAs不仅参与调控正常的卵泡发育过程,其异常调控也可导致一些卵巢疾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系统阐明miRNAs对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寻找可以预测卵母细胞发育质量的外泌体miRNAs,本文从颗粒细胞发育、卵母细胞发育和激素合成等方面总结了miRNAs对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

  • 杨逸成,熊长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22-8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以及仪器精密度和人员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但是否需要积极抗凝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缺少高级别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总结了小腿CMVT的抗凝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CMVT治疗提供参考。

  • 陈洁,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27-83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不干预可能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细胞癌。目前评估NAFLD肝脏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肝活检病理,但有创性限制了其成为大面积筛查的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相关检查被作为仅次于肝活检的金标准,但仍存在无法大规模应用的缺点。超声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对身体无伤害等优势,有望成为评估NAFLD的重要检查手段。本文总结了受控衰减参数、声衰减成像、超声肝/肾强度比与肝衰减率、背向散射技术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田娇,徐勇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33-8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喘息是哮喘发作的重要症状,早期无明显征兆,发现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肺功能检测技术能有效监测上下气道异常,是目前监测哮喘发生发展的主要手段,然而其检查准确性高度依赖患者配合,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更因难以配合导致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长期呼吸音监测与自动喘息检测功能的新技术来弥补现有临床的不足。呼吸音分析是医疗人工智能时代的产物,通过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呼吸音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形成特征性的信号参数,建立参数与疾病间的关系。在哮喘患儿中,呼吸音与气道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检测并分析呼吸音可为哮喘的病情进展和控制评估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本文总结了呼吸音分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 徐红燕,吴波,董千铜,陈赛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40-84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胃、十二指肠、空肠3个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鲜有报道,多发GIST合并 Ⅰ 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更是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有NF-Ⅰ家族史的GIST病例。患者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肿物,入院腹部增强CT提示上腹多发占位性病变伴腹壁皮下多发小结节,不排除神经纤维瘤病、肠道间质瘤。手术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腹腔内多发肿物为GIST,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野生型GIST。患者术后至今近1年,恢复良好。关注家庭史和现病史,通过胃肠镜检查并行组织活检,是诊断此类少见病的有效方法,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可以精准指导后续治疗。

  • 符海秋,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845-8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松果体区乳头状瘤1例,CT主要表现为稍高密度影,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短T1信号及囊性变,增强扫描显著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