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pBMI)异常与孕期高血脂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规律产检、孕前无血脂相关疾病并确诊为GDM的235例患者为GDM组,按照年龄采用1∶3个体匹配的方法纳入同期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的705名孕期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对pBMI-血脂与GDM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索,计算交叉验证一致性、均衡检验准确性及P值,以评估每个模型的交互作用。结果 GMDR模型分析表明,包含pBMI与孕期血脂两个因素的二阶模型为最佳模型(P=0.001),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均衡检验准确性为64.48%。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超重/肥胖合并高三酰甘油(TG)者的GDM发病风险最高(OR=14.349,95%CI=6.449~31.924,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TG水平组中超重/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的发病风险要高(OR=2.243,95%CI=1.173~4.290,P=0.015)。结论 pBMI异常及孕期高血脂水平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重/肥胖且高TG水平的孕妇更容易患GDM。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术后医疗相关感染(HAI)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两项随机对照试验(NCT02715076,ChiCTR-IPR-17011099)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行择期根治性切除术的进展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首次出现HAI。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基于迭代遮挡输入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特征筛选;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构建术后HAI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并评估比较模型性能;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模拟调整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尝试探索可降低HAI发生率的调节系统。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39例患者,其中112例(13.3%)术后30 d内出现HAI。筛选出的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新辅助化疗、肠外营养、手术部位(涉及食管、胃、结直肠、胰十二指肠和肝脏)、术中失血量>500 ml、麻醉时间>4 h。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显著性程度:心率>核心体温>收缩压>舒张压。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单纯纳入生命体征的LSTM模型相比,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术后HAI预测模型的表现最好(ACC=0.733,F1=0.237,AUC=0.728)。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出现HAI的患者进行3种不同条件的模拟,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HAI发生率,降低退火初始温度且取手术进程后20%效果更好。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融合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和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术后HAI预测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探索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的模拟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HAI发生率。
目的 探讨卵巢肿物合并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的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0~19岁卵巢肿物合并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治疗及预后,总结其诊疗思路。结果 卵巢肿物合并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患者共18例。7例(7/18,38.9%)青春期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其中5例表现为性早熟(幼年型颗粒细胞瘤2例,性腺母细胞瘤、卵巢滤泡囊肿、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良合并无性细胞瘤各1例),2例出现男性化表现(类固醇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各1例);11例(11/18,61.1%)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异常,其中8例月经初潮后出现男性化表现或月经异常(性索间质肿瘤7例,囊性颗粒细胞瘤1例),2例原发闭经(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合并睾丸支持细胞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生殖道畸形1例),1例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发育(46,XX性腺发育不全合并性腺浆液性囊腺瘤)。结论 青春期前第二性征过早出现、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异常(发育不全或发育欠佳)和/或月经失调时应积极检测性激素水平,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排除卵巢器质性病变,必要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女性出现相关症状时卵巢肿物诊断首先警惕性索间质肿瘤,青春期原发闭经者需积极排除是否合并生殖道畸形,青春期原发闭经和/或无第二性征发育者需行染色体检查排除性腺发育异常。
目的 总结分析西藏地区经病理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病种谱系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经病理诊断为CNS病变的病例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83例CNS病理诊断病例,男女比例为188∶195,平均年龄(40.03±17.39)岁(0~74岁)。其中,非肿瘤性疾病127例(33.2%),男女比例82∶45,平均年龄(31.99±19.29)岁;肿瘤性疾病256例(66.8%),男女比例为106∶150,平均年龄(44.01±14.87)岁。非肿瘤性疾病占比排名依次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脑(脊)膜膨出、脑囊肿和脑外伤,在感染性疾病中依次为脑脓肿、肉芽肿性炎症、囊虫病和包虫病。肿瘤性疾病占比排名依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神经鞘瘤、转移性肿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脑膜瘤中,95.4%(103/108)为Ⅰ级,3.7%(4/108)为Ⅱ级,0.9%(1/108)为Ⅲ级;神经上皮源性肿瘤中,前3位依次为胶质母细胞瘤、Ⅲ级弥漫型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结论 西藏地区经病理诊断的CNS疾病病种多样,其中非肿瘤性疾病占到全部病例的1/3,感染性和血管性病变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病变,结核病和寄生虫感染在当地相对常见。肿瘤性疾病类型和占比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脑膜瘤最常见,其占比高于神经上皮源性肿瘤。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目的 评价微血流成像(MFI)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常规超声、MFI和超声造影检查并获得明确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能力。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分和“S-W-C征”是预测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3.33%、80.0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662~0.899)。结论 MFI模式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假单胞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9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按照病原学分为PsP组和非PsP组。计算PsP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PsP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总结铜绿假单胞菌PDAP的治疗方案和PsP药敏情况。结果 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腹膜透析患者1530例,其中439例患者发生664次PDAP。PsP发生率为0.007次/人年。与非PsP组相比,PsP组难治性腹膜炎比例高(41.38%比19.69%,P=0.005)、治愈率低(55.17%比80.79%,P=0.001)、拔管率高(24.14%比7.09%,P=0.003)。PsP组的技术生存率低于非PsP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PsP患者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HR=9.020,95%CI=1.141~71.279,P=0.037)。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PsP较非PsP的治疗效果差,铜绿假单胞菌是影响PsP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探讨基于CT纹理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s)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高危GISTs 204例,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53例,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51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62例)。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是否有肝脏转移分为肝转移组(76例)和无转移组(128例)。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高危GISTs三维容积感兴趣区,通过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筛选出有效特征,建立纹理特征标签。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病理模型、CT纹理特征模型、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分析评估模型对高危GISTs肝脏转移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验证曲线下面积(AUC)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高危GISTs肝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Ki-67、发生部位、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CT图像中共提取107个纹理特征,使用LASSO算法降维后筛选出13个平扫、7个增强图像的纹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其中,临床病理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为0.870、0.855;CT平扫和增强纹理特征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918、0.836和0.920、0.846;临床病理联合CT平扫纹理特征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为0.930、0.889。经Delong检验,CT平扫与CT增强纹理模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与临床病理模型、CT纹理特征模型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结论 CT平扫纹理特征可无创预测高危GISTs肝转移的风险,且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的预测效能更优。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分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腺癌的患者95例,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0、800 s/mm2,测量宫颈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比较ADC均值在宫颈腺癌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 宫颈腺癌低分化组ADC均值为(1.00±0.25)×10-3 mm2/s,中分化组ADC均值为(1.09±0.25)×10-3 mm2/s,高分化组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病灶ADC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组ADC均值为(1.04±0.24)×10-3 mm2/s,黏液腺癌组ADC均值为(1.21±0.26)×10-3 mm2/s,两组病灶的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宫颈腺癌分化程度越差,ADC均值越低。黏液腺癌的ADC均值高于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
目的 探讨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外科治疗且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对CLNM的诊断价值。结果 3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24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0例无转移。患者年龄(χ2=20.34,P<0.001)、原发灶大小(χ2=27.34,P<0.001)和颈侧区转移淋巴结最大径(χ2=4.30,P<0.001)在CLNM组与非CLNM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灵敏度(χ2=82.26,P<0.001;χ2=114.01,P<0.001;χ2=82.26,P<0.001)、准确度(χ2=20.27,P<0.001;χ2=15.56,P<0.001;χ2=44.00,P<0.001)均高于CT,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超声诊断中央区和颈侧区CLNM的特异度低于CT(χ2=17.01,P<0.001;χ2=21.2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CT(Z=2.99,P=0.003;Z=3.86,P<0.001;Z=4.47,P<0.001),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P=0.062;Z=1.68,P=0.093;Z=1.61,P=0.107)。结论 超声与CT在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诊断中各具优势,总体上,超声对于CLNM的诊断效能优于CT。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ECC)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癌症易感性候选物2(CASC2)和印记基因H19表达及其潜在的功能作用。方法 收集ECC患者样本4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lncRNA CASC2和H19的表达模式,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潜在功能。另取22例ECC组织样本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癌细胞株(RBE、QBC939、HuH-28、HuCCT1)进行验证,分别以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C)作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细胞系中lncRNA CASC2和H19的表达水平。汇总患者临床指标并结合目标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对E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ncRNA CASC2和H19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T-PCR结果显示,lncRNA CASC2在E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1.262,P=0.025),而lncRNA H19在E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1.285,P=0.005);细胞系QBC939(t=8.114,P=0.015)和HuH-28(t=9.202,P=0.012)中CASC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BE(t=-10.244,P<0.001)、QBC939(t=-10.476,P<0.001)、HuH-28(t=-19.798,P<0.001)和HuCCT1(t=-16.193,P=0.004)中H19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ASC2主要参与代谢过程,而H19参与多细胞生物发展等过程,两者均与催化活性功能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CASC2表达水平与病理中分化(χ2=6.222,P=0.022)、淋巴结转移(χ2=5.455,P=0.020)显著相关;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与病理中分化(χ2=1.174,P=0.029)、肿物大小(χ2=-0.507,P=0.037)显著相关。结论 ECC中lncRNA CASC2和H19均出现转录失调,其中lncRNA CASC2在癌组织中呈上调趋势,H19呈下调趋势,两者具有成为ECC新的分子标志物的潜力。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6758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hsa_circ_0067582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hsa_circ_0067582过表达(Oe-circ_0067582)质粒分别转染人胃癌AGS和SGC-7901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情况,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及上皮间质转换(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异种移植瘤实验观察Oe-circ_0067582对裸鼠体内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_circ_0067582结合的微小RNA(miRNA),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对miRNA靶基因进行功能学分析。结果 与pLO-ciR组相比,Oe-circ_0067582组的AGS和SGC-7901的细胞活力(t=7.883,P=0.001;t=5.679,P=0.005)、增殖(t=6.709,P=0.003;t=5.857,P=0.003)及侵袭能力(t=7.782,P=0.002;t=6.342,P=0.003)均明显降低,并诱导细胞凋亡(t=7.225,P=0.002;t=11.509,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circ_0067582组的AGS和SGC-7901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t=6.863,P=0.002;t=7.024,P=0.001)、Caspase 7(t=3.295,P=0.04;t=6.008,P=0.004)、Caspase 9(t=4.408,P=0.012;t=6.278,P=0.004)和E-钙黏蛋白(t=12.453,P=0.002;t=10.867,P=0.00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波形蛋白(t=7.242,P=0.002;t=5.694,P=0.004)和N-钙黏蛋白(t=6.480,P=0.003;t=7.446,P=0.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Oe-circ_0067582抑制SGC-7901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t=3.526,P=0.017)。根据TargetScan及miRnada数据库获知hsa_circ_0067582可竞争性地结合hsa-miR-181b-3p、hsa-miR-337-3p、hsa-miR-421和hsa-miR-548d-3p。功能富集结果表明miRNA靶基因涉及癌症相关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凋亡负调控、基因表达、癌症中的转录失调、转化生长因子-β、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Oe-circ_0067582抑制胃癌AGS和SGC-7901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减弱EMT进程降低胃癌细胞侵袭能力,为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目的 研究葛根素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IR);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490和E3泛素连接酶(DTL)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miR-490过表达对照组、miR-490过表达模拟物组、miR-490沉默阴性对照组、miR-490沉默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490和DTL的靶向关系。将20 μmol/L葛根素处理过的细胞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进程标志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随着葛根素浓度升高,细胞抑制率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75,P<0.001);且miR-490表达逐步升高(F=32.919,P<0.001),DTL表达逐步降低(F=116.120,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显示,与miR-490过表达对照组相比,miR-490过表达模拟物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t=7.762,P=0.016),miR-490 mRNA表达显著升高(t=13.319,P<0.001),DTL mRNA表达显著降低(t=7.415,P=0.002);与miR-490沉默阴性对照组相比,miR-490沉默组细胞中miR-490表达显著降低(t=9.523,P=0.001),DTL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t=11.305,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miR-490过表达对照组相比,miR-490过表达模拟物组的DT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7.953,P=0.001);与miR-490沉默阴性对照组相比,miR-490沉默组细胞中的DTL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10.552,P<0.001)。经葛根素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细胞miR-490表达显著升高(t=10.255,P=0.001),DTL mRNA表达显著降低(t=6.682,P=0.003);与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细胞中miR-490表达显著降低(t=10.995,P<0.001),DTL mRNA表达显著升高(t=12.478,P<0.001);与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细胞miR-49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1,P=0.341),DTL mRNA表达显著降低(t=14.321,P<0.001)。与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DT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11.423,P<0.001);与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细胞的DT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12.080,P<0.001)。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F=129.27,P<0.001);与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F=75.12,P<0.001);与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F=52.59,P<0.001)。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8.963,P=0.001);与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升高(t=12.117,P<0.001);与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12.934,P<0.001)。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t=4.710,P=0.009);与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升高(t=13.264,P<0.001);与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t=13.476,P<0.001)。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7.137,P=0.002),N-cadherin(t=8.828,P=0.001)和Vimentin蛋白表达(t=6.594,P=0.003)显著降低;与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12.376,P<0.001),N-cadherin(t=13.436,P<0.001)和Vimentin蛋白表达(t=11.467,P<0.001)显著升高;与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阴性对照组相比,葛根素+miR-490沉默模拟物+DTL沉默质粒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13.081,P<0.001),N-cadherin(t=10.835,P<0.001)和Vimentin蛋白表达(t=11.862,P<0.001)显著降低。结论 葛根素可能是通过上调miR-490表达,降低其靶基因DTL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侵袭和迁移。
目的 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M)循环微小RNA(miRNA)的表达谱特征及其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 通过微阵列分析检测循环miRNA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miRNA表达水平,通过KEGG通路分析循环miRNA在FM中的关键作用,对FM患者的miRNA与心功能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循环miRNA表达在FM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M患者组血浆中miR-29b(t=18.925,P<0.001)和miR-125b(t=5.981,P=0.029)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FM患者miR-29b(t=12.943,P<0.001)和miR-125b(t=14.016,P<0.00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miR-29b靶点参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显示,与miR-125b模拟物相比,转染miR-29b模拟物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更加明显(χ2=6.168,P=0.047),而两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2,P=0.417)。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iR-29b和miR-125b表达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7,P=0.071;r=-0.49,P=0.003),与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r=0.61,P=0.019;r=0.52,P=0.016)、干扰素β(IFN-β)浓度(r=0.42,P=0.014;r=0.36,P=0.021)以及心肌水肿面积(r=0.86,P=0.005;r=0.73,P=0.013)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与miR-125b相比,miR-29b诊断F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3.6%比89.2%;t=0.896,P=0.795)和特异度(72.4%比59.6%;t=9.478,P=0.002)。结论 循环miR-29b可作为FM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骨肉瘤潜在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免疫浸润模式。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与骨肉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GSE16088和GSE12865,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骨肉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骨肉瘤潜在的关键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验证关键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08个DEGs。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整合素结合、细胞外基质(ECM)结构成分、ECM受体相互作用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巨噬细胞是骨肉瘤最主要的免疫浸润细胞。分泌型磷蛋白1(SPP1)、基质金属肽酶2(MMP2)、赖氨酰氧化酶(LOX)、V型胶原蛋白α(II)链(COL5A2)、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CAM)5个关键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 SPP1、MMP2、LOX、COL5A2、MCAM在骨肉瘤中均上调,可能是骨肉瘤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巨噬细胞是骨肉瘤最主要的免疫浸润细胞,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BR55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可用于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诊断准确率。国外已有学者应用BR55进行人体超声分子成像,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从BR55组成及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BR55在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和定量的图像特征,挖掘与肿瘤病理生理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临床决策并提高诊断和预测效能。目前,影像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级、侵袭性评估、疗效预测和预后分析中均显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相关分子机制仍在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右美托咪定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目前已有研究总结右美托咪定的心脏保护机制,并综述右美托咪定在心血管手术围手术期的相关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发现更多的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迁移以及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靶向FGFR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Aurora激酶A(AURKA)是Aurora激酶家族成员,其参与有丝分裂进入、中心体成熟和分离、双极纺锤体组装和稳定以及染色体的凝集和分离。AURK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有丝分裂类似,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从AURKA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定位与活化,及其在调控纺锤体形成、纺锤体组装检查点活化以及动粒-微管附着纠错等方面进行综述,对比AURKA在有丝分裂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异同,为今后进一步揭示细胞分裂调控机制以及癌症和生殖等相关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是重要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具有配体及电压双重门控离子通道特性,组成及功能复杂,分布广泛,在多种疾病或应激状态的病理生理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可通过线粒体及内质网损伤、活性氧与过氧亚硝酸盐生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钙蛋白酶激活等不同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本文就NMDAR的结构分布、生物特性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编码δ6去饱和酶(D6D),是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中的一员。D6D催化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转化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是LC-PUF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LC-PUFAs在调节生物体的糖脂代谢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6D活性及FAD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成为研究糖脂代谢的热点。本文就FADS2基因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力学刺激对心血管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心内膜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机械感受器可介导机械信号转导,诱导细胞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将分子水平的事件转化为组织水平的结构改变,从而引导胚胎心脏发育与成熟。本文综述了机械信号在胚胎早期心脏发育各阶段,如心管形成、心袢形成、瓣膜及间隔形态发生、心室发育与成熟等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了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复合物、初级纤毛、离子通道等机械传感器的潜在机械转导机制,阐释了机械信号对部分心脏发育畸形的影响。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伴双侧盆腔内睾丸恶变的病例非常罕见,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清学表现、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病理表现才能确定诊断。现报告1例发生于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的完全型AIS病例,该病例从发现子宫先天性缺如到双侧盆腔肿物切除历时17年,病理证实双侧盆腔内占位为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伴精原细胞瘤和支持细胞腺瘤样结节形成。本文总结此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急性闭塞,诊治不及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因此,快速、正确的处理对于肾动脉血栓形成尤为重要。然而肾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易被漏诊或误诊,临床早期诊断率低。现报告急性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