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全社会的普通大众,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都能够了解安宁缓和医疗的核心理念,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甚至传播并服务给更多人,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于2021年成立了面向全社会的专业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本文对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的培训设计、内容、方式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平台的培训设计有理论依据,培训内容逻辑完整,培训方法适宜志愿者,培训结果优异。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建设具有极好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培训平台的有效性并拓展长期发展策略。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模式已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完善,本文将介绍该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缓和医疗了解不够深入、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不够深刻、临床诊疗团队对会诊意见落实不够全面、缓和医疗会诊团队提供服务的精力有限、缓和医疗的开展难以创造所谓的经济效益5个方面。同时,针对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和不足,提出工作改进的建议包括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缓和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水平、建立会诊团队与医护人员的新型合作模式、增强医院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建立健全缓和医疗相关法律政策等。结论 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和期望仍在提高。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目的 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 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目的 探讨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的可行性与培训效果。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16至2019年举办的4期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班的资料,对120名学员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6份,课程总体评分为8.09分,学员们反馈课程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信心。培训结束后79.6%学员开展了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其他学员主要因缺乏合适机会而未能实践。部分学员反馈建议增加实践课程并希望能够得到后续针对案例实践的指导。结论 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短期培训班是可行的,可丰富相关人员的安宁缓和医疗理论知识,增强其实践信心,但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后支持以增加学员进入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的比例。
安宁缓和医疗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改善生存期有限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一个成功的缓和医疗案例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缓和医疗理念,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本文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末期照护经历,总结末期患者安宁缓和医疗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目的 探究橙皮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细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RSV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橙皮苷组(18 mg/kg)、高剂量橙皮苷组(36 mg/kg)、高剂量橙皮苷(36 mg/kg)+Jagged1(1 mg/kg)组,每组12只,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分离肺泡巨噬细胞;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Jagged1和Notc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中IL-4、IL-6、TNF-α、M1型巨噬细胞比例、肺组织炎症评分和黏液分泌评分以及iNOS、Jagged1、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而IL-10、M2型巨噬细胞比例、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橙皮苷组小鼠BALF中IL-4、IL-6、TNF-α、M1型巨噬细胞比例、肺组织炎症评分和黏液分泌评分以及iNOS、Jagged1、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而IL-10、M2型巨噬细胞比例、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使用重组Jagged1蛋白激活Notch1信号通路可显著减弱高剂量橙皮苷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促进作用和对肺部炎症损伤的改善作用(P均<0.01)。结论 橙皮苷可减轻RSV诱导的细支气管炎小鼠肺部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gged1/Notch1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有关。
目的 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外泌体携带微小RNA-204(miR-20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小鼠模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hUC-MSC分离、培养并鉴定,检测成脂、成骨分化能力;超速离心法分离hUC-MSC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软件、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外泌体中CD81、CD63、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及钙联蛋白(Calnexin)的表达;将hUC-MSC分为hUC-MSC组、miR-204模拟物组及阴性对照组,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及其外泌体中miR-204的表达;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hUC-MSC外泌体组、阴性对照组和miR-204模拟物组,除假手术组外均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动脉构建I/R模型,超声心电图检测小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情况,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及IL-10水平;分离小鼠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11c和CD206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1β、TNF-α、Arg-1及IL-10水平。结果 hUC-MSC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外泌体鉴定成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204模拟物组hUC-MSC及其外泌体中miR-20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P<0.001)、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P<0.001)、心肌损伤评分(P<0.001)、IL-1β(P<0.001)、TNF-α(P<0.001)、CD11c(P<0.001)水平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0.001)、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P<0.001)、Arg-1(P<0.001)、IL-10(P<0.001)、CD206(P<0.001)水平显著降低;与I/R组比较,hUC-MSC外泌体组LVEDD(P<0.001)、LVESD(P<0.001)、心肌损伤评分(P<0.001)、IL-1β(P<0.001)、TNF-α(P=0.010)、CD11c(P<0.001)水平显著降低,LVEF(P<0.001)、LVFS(P<0.001)、Arg-1(P<0.001)、IL-10(P=0.028)、CD206(P=0.022)水平显著性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204模拟物组LVEDD(P<0.001)、LVESD(P<0.001)、心肌损伤评分(P=0.001)、IL-1β(P=0.048)、TNF-α(P<0.001)、CD11c(P=0.007)水平显著降低,LVEF(P<0.001)、LVFS(P<0.001)、Arg-1(P<0.001)、IL-10(P=0.001)、CD206(P=0.001)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miR-204过表达的hUC-MSC外泌体可抑制I/R小鼠模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
目的 探究异丹叶大黄素(IS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不同浓度ISO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200 ng/ml LPS诱导RAW264.7细胞,以ISO、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65、磷酸化P65(p-P65)、IκB、磷酸化IκB(p-IκB)、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P62的表达,DCFH-DA探针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采用腹腔注射LPS(15 mg/kg)方法构建小鼠ALI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中炎症介质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ROS的含量。结果 ISO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NOS、COX-2、HMGB1的表达,抑制ROS的产生,促进LC3Ⅱ/Ⅰ、Beclin1的表达,降低P62的表达,激活自噬通路(P均<0.05);当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干预后可显著增加p-P65/P65、p-IκB、iNOS、COX-2、HMGB1的表达且降低IκB的表达(P均<0.001),并促进ROS的产生。ISO能够改善LPS诱导的ALI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抑制肺组织中p-P65/P65、p-IκB、iNOS、COX-2、HMGB1的表达且促进IκB的表达(P均<0.001),减少BALF中ROS的含量,3-MA则会逆转ISO的保护作用。结论 ISO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SO激活巨噬细胞自噬有关。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线索。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绵阳市示范点筛查的115 775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料、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0.60%,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0.27%和50.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的 分析胸外科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为0.75%(79/10 543);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位住院天数19(12,37)d,中位住院费用109 929.11(80 549.46,173 491.87)元;22例(27.8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26例(32.91%)患者接受重症监护治疗;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例数最多。出血(21.52%)、乳糜胸(17.72%)、肺漏气(16.46%)、肺不张(13.92%)及消化道瘘(11.39%)为胸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其中,非食管/贲门组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出血、肺漏气、肺不张及乳糜胸;食管/贲门组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瘘、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出血及乳糜胸。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死亡,17例好转,58例痊愈。结论 胸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出血、乳糜胸、肺漏气、肺不张及消化道瘘是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目的 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生育出生缺陷患儿(既往生育1个或2个出生缺陷患儿)与自然流产史、遗传性家族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接近相同区域且距离更近,关系更密切。有自然流产史产妇(257/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135/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 异常生育史与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和遗传性家族史均相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关系更密切。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其诊断依赖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过去的20年间,对于局限性或轻中度BP通常采用以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为主的治疗,而对于泛发性或重度BP则以系统使用激素及外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2021年法国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研究小组专家联合发布了最新的BP治疗指南,本指南基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为BP常见的临床类型提供应对策略,分别制定了泛发性BP、局限性BP和BP局限型的治疗方案,并对临床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如激素依赖性BP和药物诱发或药物相关性BP做了详细介绍。以泛发性BP为例,系统使用激素不再作为其一线治疗选择。本文通过解读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掌握BP的临床管理,促使诊疗进一步规范化。
“六才”理念涵盖人才工作的6个方面,贯彻人才养募全过程。实施人才培养“六才”理念,利于全面思考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举措,开创院校人才工作新局面。新百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谋发展、开新局,进行一系列人才工作相关举措,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院校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及核心基地建设与“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条件。
目的 为正向引导医学科技创新,突出标志性成果导向,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医学科技项目评价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了医学科技项目的分类评价体系;将建立的多元差异、分层分类的医学科技项目评价体系应用于医学创新工程72个重大项目的验收评价;并对相关人员就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项目分类评价结论与其代表性成果选取类型相关;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评价体系整体满意度为96.25%。结论 初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医学科技项目评价体系,为催生真正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奠定了基础。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分泌和气道重塑。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参与介导哮喘的免疫应答、抗原呈递、炎症反应和细胞迁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MS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详尽机制尚未被充分研究。MSC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靶点。本文就MSC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它与老年人跌倒、衰弱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全身健康的基础,对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和延长健康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口腔健康不良可能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老年人口腔健康和肌少症的相关研究状况,总结二者相关机制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为从口腔健康方面防治肌少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又称TDAG51,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PHLDA1的基因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乳腺癌、胃癌、肝癌、黑色素瘤和骨肉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综合地了解PHLDA1基因及其对肿瘤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PS)在真核生物蛋白质循环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出现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肿瘤患者体内均检测到高水平的泛素蛋白酶体活性。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影响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E3连接酶、去泛素化酶以及蛋白质降解活性位点能够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临床上已经将相关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但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对影响蛋白质泛素化降解不同阶段的抑制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总结,为研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疗法提供新思路。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临床常见且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评估、诊断SAE的流程尚不成熟。临床上,镇静治疗、机械通气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SAE的评估困难,而使用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评估或诊断SAE。本文对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技术监测SAE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评估、诊断SAE提供依据。
睡眠剥夺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正常睡眠部分或全部缺失的过程和状态,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研究已证实,血脑屏障损伤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过程。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提示睡眠剥夺可引起血脑屏障损伤,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总结了睡眠剥夺损伤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进展。
膈肌超声的评价指标包括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及膈肌厚度变化率。膈肌超声临床应用日渐增多,在麻醉管理方面,可用于评价术后肌松残余及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识别麻醉及手术所致膈肌麻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脊柱侧弯、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并指导术后拔管。此外,膈肌超声还可以在重症监护室预测和指导脱机拔管。
胃癌是世界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第四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胃腺癌,曲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等细胞毒化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在此基础上联合帕博丽珠单抗可以进一步提高总体应答率,现已获批HER2阳性胃癌为其标准一线治疗的适应证,但依然存在特定人群对曲妥珠单抗的先天耐药等问题。针对HER2靶点治疗的一系列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帮助。本文综述了HER2阳性胃癌晚期、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等重要研究以及新型靶向药研究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疾病,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单核苷酸多态性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可通过候选基因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方法进行检测。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个易感基因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按照基因功能对白癜风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归纳与介绍。
血脂紊乱可损伤多种器官,肾脏是受累器官之一,脂质诱导产生肾脏损伤的机制包括自噬功能缺陷、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研究发现,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可能受到昼夜节律基因的调控。昼夜更迭和光线刺激可调节昼夜节律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环路,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和中枢钟-子钟基因表达变化共同调节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从而调控心律失常。本文主要综述昼夜节律调控心律失常的分子基础、机制和表现。
既往认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相对少见,国内文献对其胸腔积液的特征鲜有报道。现总结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临床表现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伴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复习具有较完整临床和肺部影像学资料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其影像学表现以肺部实变为特点,胸腔积液并非少见,但多为少量,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病情更重,缺氧明显,有创通气风险增加。
膀胱破裂是指膀胱壁裂伤,尿液流入腹腔导致的系列疾病。本文回顾性总结2例经尿道逆行超声造影诊断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尿道逆行超声造影在膀胱破裂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