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6-3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李墨琳, 朱亚琼, 丁雨菲, 易丹, 葛乃侨, 陈思明, 王月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07-31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源性外泌体(PRP-Exos)对肌腱干/祖细胞(TSP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沉淀结合超速离心法提取PRP-Exos,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鉴定其形态、浓度及粒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取并培养大鼠TSPC,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SPC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情况。CCK-8法及EdU实验评估PRP-Exos对TSPC增殖情况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PRP-Exos对TSPC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 提取的PRP-Exos呈典型茶托状结构,浓度为4.9×1011个/mL,平均粒径为(132.2±56.8)nm,PRP-Exos表面表达CD9、CD63及CD41。提取的TSPC表达CD44蛋白。PRP-Exos可被TSPC摄取,共培养48 h时,浓度为50、100 μg/mL的PRP-Exos可显著促进TSPC的增殖(P均<0.001),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共培养24 h后,浓度为50 μg/mL的PRP-Exos可显著促进TSPC的迁移(P<0.001)。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PRP-Exos对大鼠TSPC的增殖及迁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李晶, 张荣强, 张灵芝, 戚燕, 郝洁, 何傲月, 赵旭, 李秀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16-3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硒蛋白基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取数据集GSE177477,样本由有症状组(n=11)、无症状组(n=18)和健康对照组(n=18)构成。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筛选出与COVID-19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建立差异表达硒蛋白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硒蛋白基因对COVID-19患者是否出现症状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中GPX1、GPX4、GPX6、DIO2、TXNRD1、SELENOF、SELENOK、SELENOS、SELENOT、SELENOW基因表达均升高,TXNRD2、SELENON基因表达均下降(P均<0.05);无症状的COVID-19患者中GPX2、SELENOI、SELENOO、SELENOS、SELENOT、SELENOW基因表达均升高,SELP基因表达下降(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PX1(OR=0.067,95%CI=0.005~0.904,P=0.042)、SELENON(OR=56.663,95%CI=3.114~856.999,P=0.006)基因的异常高表达是有症状COVID-19患者的影响因素,SELP基因的异常高表达是无症状COVID-19患者的危险因素(OR=15.000,95%CI=2.537~88.701,P=0.003)。结论 硒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参与调控COVID-19疾病的发生发展,为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徐越瑶, 陈雯雯, 李玲, 袁莉, 黄梦贤, 屈媛圆, 宋欢, 朱建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24-32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自填法和访谈法对运动损伤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量表评估结果的影响。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532例,随机分为访谈组(n=270)和自填组(n=262),分别填写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比较两组患者量表得分和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的患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职业和手术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填组GAD-7、PHQ-9量表得分高于访谈组(P<0.001,P<0.001)。自填组报告轻、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比例高于访谈组(P<0.001,P=0.002)。两组患者中重度焦虑(GAD-7≥10分)、抑郁(PHQ-9≥10分)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1,P=0.086)。结论 自填组评估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相对较严重。

  • 郭艳平, 杨青, 王诗睿, 李思敏, 于博阳, 杨筱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29-33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OX1和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二次分流的价值。方法 采集122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SOX1/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 HPV联合TCT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检出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23.75%。结合SOX1/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二次分流后,对CIN2+检出灵敏度为83.33%,与HPV联合T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特异度为77.50%,明显高于HPV联合TCT检测(P<0.001)。CIN2+组SOX1/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1组(P<0.001)。SOX1、PAX1基因甲基化对CIN2+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11.81、-11.98。结论 SOX1/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二次分流后,CIN2+检出的效能和准确性明显提升。

  • 张霞, 贾慧宇, 宋维轩, 赵汉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34-34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微小RNA-155(miR-15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UC患者130例。按照改良Mayo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85)和缓解期组(n=45);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分型标准将UC活动期患者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30)和重度组(n=20)。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或结肠单发息肉切除术后复查结肠镜结果正常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共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UC患者病变显著的结肠段黏膜组织和对照组距肛门20 cm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组织中miR-155、SOCS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155、SOCS1 mRNA和改良Mayo评分的相关性,评价miR-155、SOCS1 mRNA表达水平对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比较,活动期组结肠黏膜组织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CS1 mRNA表达水平、SOCS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均<0.001)。轻、中、重度组UC活动期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155表达水平和改良Mayo评分依次升高,SOCS1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均<0.001)。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155与改良Mayo评分呈正相关,SOCS1 mRNA与改良Mayo评分呈负相关(P均<0.001)。miR-155高表达(OR=2.762,95%CI=1.284~5.944,P=0.009)、SOCS1 mRNA低表达(OR=2.617,95%CI=1.302~5.258,P=0.007)、改良Mayo评分≥12分(OR=3.232,95%CI=1.450~7.204,P=0.004)是影响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危险因素。miR-155和SOCS1 mRNA联合预测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结论 miR-155、SO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UC活动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对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预测效能较高。

  • 葛挺, 胡佰文, 肖进, 张峭霖, 吴小川, 夏冬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41-34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定模型(M2~M4)和1个6钉固定模型(M5)。分析不同内固定条件下融合节段和整体活动度以及上终板、融合器、后路钉棒所受应力峰值的变化。结果 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下,与M1模型比较,M2模型L3/4和M3模型L4/5节段活动度增加,M4和M5模型L3/4、L4/5节段活动度明显下降。在不同运动下,M2模型L4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L4及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模型L3/4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4/5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各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M5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峰值较为接近。结论 在两节段OLIF手术中,4钉固定可以有效替代6钉固定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 李姝莹, 陈睿, 唐玮婷, 马晓杰, 蔡华彬, 游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48-35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 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计算屏气指数。屏气指数≥0.69为 CVR 正常,屏气指数<0.69为 CVR 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RD患者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 CVR异常组总胆固醇(P=0.010)、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6)和抑郁状态发生率(P=0.012)高于正常组。抑郁组较无抑郁组的病程更长(P=0.039)、体重指数更低(P=0.048)、HAMA评分更高(P=0.001)、焦虑状态发生率更高(P<0.001)、屏气指数更低(P=0.015)、CVR异常发生率更高(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22.915,95%CI=2.653~197.956,P=0.004)和CVR异常(OR=0.074,95%CI=0.008~0.730,P=0.026)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CVR异常可能是ESRD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 张昱, 任瑞平, 万鹏, 贺晓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54-3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整合胰腺导管腺癌(PDAC)分子亚型和免疫相关基因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以GSE71729数据集(n=145)为训练集,整合PDAC鳞状和非鳞状亚型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免疫相关基因构建调控网络,筛选发挥主调控鳞状亚型的5个免疫标志基因。基于患者生存信息和免疫标志基因构建整合免疫评分(IIS)模型来预测PDAC患者的临床预后,并在5个验证集(n=758)中检验其预测效能。结果 根据IIS将PDAC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高危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均短于低危组(P均<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IIS是PDAC的独立预后因子(HR=2.16,95%CI=1.50~3.10,P<0.001)。结论 IIS可用于PDAC患者的危险分层,并可能成为PDAC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 李璨, 王菲, 何苑, 石春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61-36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 NO2、PM2.5、PM10、SO2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在滞后当天(Lag0)最显著,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也在Lag0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 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R)值为0.05%(95% CI=0~0.10%,P=0.049);O3在累积滞后第7天(Lag07)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 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7.40%(95% CI=5.31%~9.53%,P<0.001)。年龄分层显示,0~3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CO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 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0.09%(95% CI=0.04%~0.15%,P<0.001);7~14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O3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 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8.26%(95% CI=4.99%~11.64%,P<0.001)。季节分层显示,CO在夏季和秋季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较强,ER值分别为0.45%和0.16%(P均<0.001);而O3在冬季对门诊人次影响明显,ER值为20.48%(P<0.001)。结论 兰州市空气污染物CO、O3日平均浓度的升高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门诊人次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和年龄分层敏感性。

  • 李旭, 林宇, 成一鸣, 赵晓宇, 苟涛华,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70-3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轮辐状血流表现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血流呈轮辐状表现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结节灰阶超声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和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及联合特异指标对甲状腺轮辐状血流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64例,其中恶性结节47例,良性结节17例。除一般超声特征外,中央瘢痕多见于恶性结节(χ2=5.968,P=0.015),而中央区粗钙化多见于良性结节(χ2=10.899,P=0.001)。联合中央瘢痕和中央区粗钙化,ACR-TIRADS和C-TIRADS诊断甲状腺轮辐状血流结节的效能均明显提高(P均<0.001)。结论 甲状腺结节超声呈轮辐状血流表现时应警惕恶性的可能,联合中央瘢痕及中央区粗钙化可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 卢涛, 陆政阳, 蒙延海, 朱昌盛, 吴子宁, 王水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77-38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至2022年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话题。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6355篇文献,平均被引频次7次,2021年出版文献最多,为1406篇。VOSviewer软件分析显示,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猝死研究,特别是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是目前的热点话题,此外基因检测和新药mavacamten研究也成为一大热点。美国是目前肥厚型心肌病发文量和文献被引频次最多的国家,中国学者发文量位居第2位,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结论 猝死危险分层和预防仍是目前肥厚型心肌病领域重要和热点研究内容。国内学者应开展多中心合作,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

  • 综述
  • 杨森林, 向杨, 杨毅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84-3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90%以上。早期HCC以手术切除为主,且预后较好,然而因HCC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而非手术治疗方式因为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大,肿瘤选择性低等问题,疗效也不理想,所以目前中晚期HCC治疗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纳米粒(NP)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成为输送药物、基因及细胞活性因子等治疗剂的潜在载体。纳米递送系统以NP为载体,通过功能化修饰,从时间、空间及剂量上调控药物、基因及细胞活性因子等在体内的代谢及转化,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纳米递送系统,包括有机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外泌体等在HCC治疗中的现状和优势,总结了基于NP的纳米载体治疗HCC的机制,为新型纳米递送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 李志恒, 傅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393-40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冠心病(CHD)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康复(CR)是专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提升身体机能水平,更快回归社会,其中运动疗法是CR的主要内容。积极进行CR不仅可以降低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身体活动水平对CHD患者的影响、目前运动疗法在CR中的具体应用模式和CR中不同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以期为运动疗法更好地应用于CHD患者提供参考。

  • 郝孟楠, 梁小丽, 张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02-4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腹侧被盖区(VTA)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之间存在相互神经投射,并形成环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环路在睡眠与全身麻醉的觉醒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VTA与mPFC的解剖结构、二者中的各种神经元及投射通路在觉醒调控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为睡眠觉醒与全身麻醉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李旭,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09-41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多数呈惰性,淋巴转移是其常见的转移方式,决定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预后。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将从淋巴管分子标志物及在新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淋巴管新生机制及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淋巴管引流示踪前哨淋巴结及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尤其对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经淋巴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 刘晋阳, 陈峥宏, 马牧溪, 林永帅, 谭伟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14-42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和黏液中,与胃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等相关淋巴瘤有关。研究表明Hp可诱发或加重某些胃外疾病,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有关,因此Hp可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因子或发生交叉免疫反应,间接或直接地参与胃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Hp还可进入念珠菌内,持续释放毒素,且发挥躲避免疫系统识别和药物杀菌作用。本文总结近年国内外对Hp相关胃外疾病的研究报道,旨在引起临床工作者对Hp相关胃外疾病的重视,积极地掌握Hp的感染相关学科知识,从而科学制订避免Hp加重或诱发其他疾病的对策。

  • 龚奕, 肖星洋, 胡有生, 谢义炜, 伍知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25-43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又称为前炎症细胞因子,是人类先天免疫干扰素刺激因子之一。在AD发生和发展中,PKR表达上调并持续激活,一方面引发脑组织细胞发生整合应激反应,另一方面间接上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表达,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的积累,而Aβ的积累又可以激活PKR,进一步促进Aβ的积累,形成一个Aβ持续积累的循环。PKR还可以促进Tau蛋白磷酸化,降低神经细胞微管稳定性。脑组织炎症反应、Aβ的积累所引起神经毒性和微管稳定性的破坏会导致AD发生发展,引起患者记忆和认知的下降,因此PKR是AD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分子。有效进行PKR检测可以预测AD进展,为临床治疗AD提供先机。目前PKR已成为研发治疗AD药物的靶点,因此靶向PKR的抑制剂有望控制PKR的活性,从而有效控制AD发生发展。

  • 孟阳, 马毓阳, 陈明聪, 张阳, 赵明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35-4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质谱技术、组学技术、抗体技术等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译后修饰(PTM)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潜力日益凸显。PTM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修饰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疾病的新视角,其中琥珀酰化修饰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修饰方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目前,针对琥珀酰化修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种名为沉默信息调节蛋白5的去琥珀酰化酶上,这种酶在修饰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已经对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将归纳整理琥珀酰化修饰的影响因素、调控作用以及与其他PTM之间的联系,并总结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以期深入认识这种修饰的重要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 陈至鑫, 张弋, 夏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44-4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大部分都是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针对儿童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已经成为了儿童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总结了目前儿童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并对未来治疗方式进行展望。

  • 刘虎, 赵宏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49-45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贫血治疗使用的频繁输血和静脉注射铁剂方法会增加肝脏铁过载和肝脂肪变性的风险,铁的病理性累积也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不仅增加了患者发展为进行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还可能加快肝脂肪变性的进程。铁过载和脂肪变性的这种双重影响可能相互作用,加剧肝损伤,导致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情进一步恶化。现代MRI技术具有无创性和高重复性的特点,能够同时定量评估肝脏铁和脂肪含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肝脏疾病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现代MRI技术在肝脏疾病诊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可以准确反映患者肝脏铁过载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并预测肝脏疾病发生风险。本文综述了使用现代MRI技术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肝脏铁过载和肝脂肪变性状况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展望,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病例报告
  • 卢振如, 王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58-46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套细胞淋巴瘤合并肠套叠在国内外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和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需要与结直肠癌、克罗恩病及淋巴瘤的其他病理亚型相鉴别,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本文报道1例成人肠道套细胞淋巴瘤合并回盲型肠套叠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潘政松, 张洋, 宋兰,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62-4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椎管内转移瘤是一种少见的从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椎管内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椎管内转移瘤多位于硬膜外,原发灶多为肺脏、前列腺等,原发灶为胸腺癌的髓外硬膜下转移瘤十分罕见,既往报道的病例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也存在一定重叠性,非常容易误诊。现报道胸腺癌椎管内转移瘤1例,主要诊断线索包括:(1)胸腺癌病史;(2)生长速度快;(3)形态不规则。

  • 张莉, 孙慧,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3): 466-4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确诊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PACNS,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