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封面和目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0-0.
    摘要 (6410) PDF全文 (152)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邱暑婷, 谭晓华, 邵诗涵, 李愉, 张盈盈, 曹月佳, 狄春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02-10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84
    摘要 (6101) PDF全文 (711) HTML (5863)   可视化   收藏

    铜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多种生理生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铜稳态的失调会导致铜代谢紊乱,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铜死亡是一种新提出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于已知的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癌症中存在铜稳态的失调,靶向铜进行疾病治疗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策略、新思路。本文将对铜的基本特性、铜紊乱相关疾病(门克斯综合征、威尔逊氏病、癌症)及其治疗、铜死亡进行系统综述。

  • 综述
    张敬石, 刘国韵, 石安琪, 杨泽秋, 玛木克·叶热巴克, 王军, 闫超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10-1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66
    摘要 (5912) PDF全文 (537) HTML (5652)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率逐年增高,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早期预防在降低AD发病率中起关键作用。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AD发展的早期窗口期,及时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或避免其进展为痴呆,进而减轻社会负担。脑白质高信号(WMH)能有效反映脑白质变化,并为识别SCD提供有力证据。本文综述了近期WMH与SCD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目前WMH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病理和认知功能方面解释WMH和SCD的相关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病例报告
    阮永春, 周宜庆, 张海旺, 周洁, 段金楠, 张晓静, 李明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46-1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97
    摘要 (4502) PDF全文 (187) HTML (4315)   可视化   收藏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日本斑点热病例,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血细胞中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经多西环素治疗好转,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齐艳, 张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50-1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29
    摘要 (4012) PDF全文 (155) HTML (3868)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期,病毒多潜伏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出现HHV-6的再激活。我国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群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 DNA,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发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HHV-6B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血液及脑脊液中高置信度的HHV-6B病原体。

  • 综述
    夏宁, 廖冬发, 李相位, 刘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18-1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35
    摘要 (3705) PDF全文 (395) HTML (3462)   可视化   收藏

    定量CT(QCT)是在临床CT扫描的基础上,经过QCT体模校准和专业软件分析,对人体骨组织进行骨密度测量的方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相比,QCT不仅能有效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且检测不受骨质增生及血管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骨量情况。近年来,QCT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其在OP诊断、评估椎体骨质条件、预测骨折风险及抗OP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OP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QCT在OP方面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岑威虎, 沈俊, 夏莎莎, 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24-13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38
    摘要 (2857) PDF全文 (548) HTML (2750)   可视化   收藏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机体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通过产生活性氧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导致尿液中草酸盐、尿酸、酸碱度及钙离子浓度的改变,最终影响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本文综述了代谢性疾病影响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可能途径与机制,为临床防治草酸钙结石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吴玮琦, 许存宝, 李尤佳, 苏春阳, 张峰顺, 陈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23-2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40
    摘要 (2354) PDF全文 (501) HTML (219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超声低估恶性风险的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 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收集54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683个结节的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资料,分析C-TI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特征。结果 甲状腺C-TIRADS 3类结节268个,其中良性病变236个,低风险肿瘤12个,恶性结节20个(7.46%);C-TIRADS 4a类结节221个,其中良性病变133个,低风险肿瘤7个,恶性结节81个(36.65%),C-TIRADS 3类与4a类结节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P<0.001),均高于C-TIRADS恶性危险分层指南推荐的恶性率(P均<0.001)。低估为C-TI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病理类型主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伴有桥本甲状腺炎者,低风险结节超声诊断结果和细胞学分类的对应关系不确定。结论 当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滤泡癌及髓样癌等术前超声图像的恶性特征不典型或缺乏时,会被低估为C-TIRADS 3类或4a类结节,应提高对此类病变细胞和组织病理特征的认识。

  • 运动医学论坛
    张冰颖, 张霄瀚, 钱驿, 唐文博,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828-8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73
    摘要 (2110) PDF全文 (1012) HTML (169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综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梳理了4个主要阶段(RICE原则、PRICE原则、POLICE原则、PEACE&LOVE原则)的理念保留和更新。传统的加压抬高和休息保护仍有保留的价值,但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早期主动康复在组织愈合过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冷疗仍有益处,因此无须完全放弃。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软组织急性疼痛、肿胀和改善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及医务人员使用偏好高,故临床应用利大于弊。最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开始融入更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同时引导个体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可加速康复进程,改善治疗效果。

  • 运动医学论坛
    王翔一, 孙婧怡, 贺忱, 钱驿, 果森, 张霄瀚, 胥皞, 刘壮, 巩亚伟, 李磊, 刘铭泽,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797-80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59
    摘要 (1929) PDF全文 (571) HTML (137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2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本体感觉和运动表现的测试,评估ACL重建手术时机对运动表现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ACL重建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收集患者术后资料。最终纳入5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早期手术组(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28例,延迟手术组(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2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评估结果、本体感觉以及运动表现。结果 早期手术组ACL-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68.68±22.04)分 比 (55.82±24.87)分,P=0.045]。膝关节活动度,轴移试验阳性率以及Tegner、Marx、Lysholm、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手术组屈膝和伸膝受影响的比例有小于延迟手术组的趋势。运动表现(等速肌力测试、Y平衡测试、单腿跳测试)和本体感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行ACL重建术比延迟重建的患者有更好的心理、情绪及重返运动的信心,加速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行ACL重建手术的时机对患者术后短期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运动表现能力和本体感觉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建议早期重建ACL,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 综述
    莫淑婷, 田哲, 雷新, 韩超, 陈育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95-10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46
    摘要 (1596) PDF全文 (501) HTML (1499)   可视化   收藏

    肠-脑轴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双向通信通路,可能在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是肠道的一部分,与盲肠相连,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丰富的微生物群及大量的免疫细胞。研究证实,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在介绍阑尾的解剖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阑尾影响肠-脑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运动医学论坛
    刘铭泽, 张霄瀚, 李磊, 孙婧怡, 钱驿, 贺忱, 果森, 胥皞, 巩亚伟, 刘壮, 王翔一,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805-81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10
    摘要 (1477) PDF全文 (416) HTML (10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对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3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2年。使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患者双侧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进行评估,根据角速度为60°/s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值力矩肢体对称指数(LSI)是否达到85%为分组依据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值力矩LSI≥85%)26例,B组(患者股四头肌或腘绳肌峰值力矩LSI<85%)27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结果 膝关节主观功能方面:A、B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88.76±9.93)分比(81.08±12.57)分,P=0.017]和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86.27±8.96)分比(80.22±11.31)分,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ysholm[95.0(79.8,100.00) 分比 86.00(66.00,100.00)分,P=0.238]、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66.08±22.25)分比 (61.12±23.53)分,P=0.434]、Marx[6.00(4.75,7.00)分比6.00(4.00,7.00)分,P=0.805]和Tegner[8.00(4.00,12.00)分比4.00(2.00,12.00)分,P=0.5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运动表现方面:A、B两组患者单脚三级跳LSI(0.92±0.13 比0.81±0.18,P=0.016)和单脚交叉跳LSI(0.96±0.12 比0.84±0.22,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单脚跳LSI(0.90±0.18比 0.79±0.25,P=0.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本体感觉差异[30°:8.83±4.66比10.73±4.63,P=0.143;45°:6.94±3.82 比7.66±3.93,P=0.504;60°:4.10(3.20,4.72)比 3.90(2.30,5.20),P=0.493]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Y平衡测试[前向LSI:0.98(0.84,1.02)比0.94(0.86,0.98),P=0.328;后外侧向LSI:1.00±0.08比0.97±0.07,P=0.249;后内侧向LSI:1.00(0.97,1.03)比0.96(0.93,1.03),P=0.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对称性良好的患者相比于对称性不佳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主要体现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单脚三级跳和单脚交叉跳4个方面。

  • 运动医学论坛
    张霄瀚, 钱驿, 贺忱, 高颀,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823-8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11
    摘要 (1405) PDF全文 (355) HTML (97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下使用3种不同股骨隧道位置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对术后5年主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外科收治的165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股骨隧道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位中心(LC)组、高位中心(HC)组和高位前内(HAM)组,对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Lysholm评分及术后的ACL-损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60.2±1.52)个月(57~64个月) 。术后5年LC、HC、HAM组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分别为(80.80±10.82)、(77.36±14.36)、(85.33±7.42)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均=0.002),术后5年HAM组显著高于LC组和HC组(P=0.022,P=0.008)。术后5年LC、HC和HAM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0.87±10.83)、(77.67±15.23)、(86.10±7.68)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02),术后5年HAM组显著高于LC组和HC组(P=0.020,P=0.022)。术后5年LC、HC和HAM组的ACL-损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分别为(70.39±17.26)、(73.58±16.81)、(83.73±11.10)分,HAM 组显著高于LC组和HC组(P=0.014,P=0.038)。结论 HAM点作为单束ACL股骨隧道重建位置,术后5年膝关节主观功能更好。因此,推荐HAM点做为ACL重建术的首选股骨隧道的定位点。

  • 运动医学论坛
    孙婧怡, 高奉, 钱驿, 赵盈绮, 贺忱, 果森,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814-82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41
    摘要 (1375) PDF全文 (397) HTML (9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次随访中术侧膝关节轴移试验(PST)结果进行分组。最终纳入66例参与随访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其中32例表现为PST阴性,组成稳定组;34例表现为PST阳性,组成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观功能评分以及重返运动表现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运动表现方面,单脚跳(P=0.028)、三连跳(P=0.024)和交叉跳(P=0.044)肢体对称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稳定组的前交叉韧带伤后重返运动心理评分[(70.44±22.82)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53.44±21.74)分](P=0.003)。稳定组健侧与患侧的KT-2000测试差值[(0.53±1.02)mm)]显著小于不稳定组[(2.06±2.31) mm](P=0.001)。而Lyshol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估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Tegner和Marx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43.8%,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14.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6.3%;而不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35.3%,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8.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2.9%。两组60°/s等速肌力、患侧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Y平衡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LR术后膝关节旋转不稳定会造成较差的单脚跳、三连跳及交叉跳的运动表现,更低的心理准备和更多的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在ACLR中短期随访中,无论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如何,重返运动率仍然较低,大部分人未达到安全重返运动标准。

  • 论著
    王婷婷, 姜超, 李宁, 孙露露, 田卢峰, 吴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48-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50
    摘要 (1180) PDF全文 (281) HTML (10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腹部CT联合血清学相关指标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输尿管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IRF患者的CT图像,包括病变累及部位及强化特点。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其中43例血清学资料完整的病例,根据IRF输尿管是否受累,分为输尿管受累组(n=29)和未受累组(n=1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RF输尿管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动脉期强化幅度、血清胱抑素C(CysC)对IRF输尿管受累的预测价值。结果 IRF CT影像通常表现为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输尿管及腹膜后组织的软组织密度病灶,分布范围广泛。IRF输尿管受累组和未受累组患者性别(P=0.031)、CT动脉期强化幅度(P=0.014)、CT静脉期强化幅度(P=0.032)、血清CysC(P=0.0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34)、CT动脉期强化幅度(P=0.046)、血清CysC(P=0.041)是IRF输尿管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CT动脉期强化幅度联合血清CysC预测IRF输尿管受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10例随访患者血沉(P<0.001)、C反应蛋白(P=0.021)及IgG4水平(P<0.001)均低于治疗前。结论 腹部CT联合血清学相关指标预测IRF发生输尿管受累的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运动医学论坛
    张志新, 郭琪, 陈小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191-19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91
    摘要 (1125) PDF全文 (252) HTML (1055)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因素造成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炎症与抑郁症存在关联,主要体现在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互作用,如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神经发生功能失调等。目前,运动作为抗抑郁的手段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总结运动通过发挥抗炎作用缓解神经炎症,从而改善与情绪相关途径治疗抑郁症,并探究不同运动处方对运动发挥抗炎作用的影响,旨在为与神经炎症相关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 综述
    张晨, 赵自霞, 吴私, 栾军军, 周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86-9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53
    摘要 (929) PDF全文 (202) HTML (850)   可视化   收藏

    RNA甲基化修饰是基因表达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关键过程。5-甲基胞嘧啶(m5C)是RNA甲基化修饰的一种类型,是真核生物mRNA和其他非编码RNA中常见的转录后修饰,主要调控转运RNA稳定性,核糖体RNA组装和mRNA成熟、稳定性与翻译等生物学过程。m5C RNA甲基化修饰是动态可逆的,受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识别蛋白的调控。研究证实,m5C RNA甲基化修饰异常与非肿瘤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相关。本文总结了m5C RNA甲基化相关酶与非肿瘤性急慢性肾脏疾病之间的研究进展,有望为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陈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63-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82
    摘要 (838) PDF全文 (418) HTML (754)   可视化   收藏

    生前预嘱是患者在意识清楚时自主选择病危或临终阶段所希望接受医疗护理方案的意愿记录。由于受传统伦理观念、政策法律、医疗服务供给等因素的影响,生前预嘱的社会实施存在着较大的现实阻力。因此,应加强公民的生命观、死亡观教育,完善生前预嘱具体操作程序,建立缓和医疗国家保障制度,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 论著
    王先涛, 白瑞婷, 次旦旺久, 索朗尼玛, 尼玛卓嘎, 苏佰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29-3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68
    摘要 (819) PDF全文 (184) HTML (72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Ⅴ)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儿童患者,根据扫描条件分为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并进行ASiR-Ⅴ 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kV,分别进行ASiR-Ⅴ 0(B1组)和ASiR-Ⅴ 50%(B2组)重建,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和B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2.33±0.62)、(0.86±0.01)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65.01±25.12)、(23.55±3.38)mGy·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窗B2组双上肺、双中肺噪声值低于B1组,但均高于A组(P均<0.001);各组肺窗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纵隔窗A组、B1组和B2组升主动脉(P=0.538)和肝脏CT值(P=0.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组升主动脉和肝脏信噪比(P均<0.001)、对比噪声比(P均<0.001)均高于B1组,且低于A组(P均<0.05);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A组高于B2组,且均高于B1组(P均<0.001)。结论 ASiR-Ⅴ联合低管电压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障高原地区儿童胸部CT的图像质量。

  • 综述
    张天宇, 杨佳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31-1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55
    摘要 (757) PDF全文 (417) HTML (674)   可视化   收藏

    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由于对化疗高度敏感,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化疗耐药和疾病进展而死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多种实体肿瘤的预后,但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复发及难治性生殖细胞肿瘤是否能获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需进一步评估。本文通过总结生殖细胞肿瘤中免疫相关机制、免疫治疗病例报道及临床试验结果,评估免疫治疗疗效,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综述
    杨瑞凤, 伍雯, 张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77-8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98
    摘要 (692) PDF全文 (453) HTML (518)   可视化   收藏
    CSCD(1)

    肥胖相关肾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脂代谢紊乱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针对肥胖相关肾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减重手术及粪菌移植等。深入理解肥胖相关肾疾病的危害和明确其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未来开发个性化、精准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一体化方案。

  • 运动医学论坛
    宋云峰, 徐驰, 李凯欣, 谭思洁, 齐玉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155-16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02
    摘要 (674) PDF全文 (581) HTML (6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大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CRF)的积累效应,为提升大学生CRF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2023年5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23名18~24岁大学生进行24 h活动行为调查及CRF测试。采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与CRF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后对CRF产生的影响。结果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正相关(β=6.40,P=0.002),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负相关(β=-3.02,P=0.004),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睡眠时间占比与CRF无相关性(β=-1.06,P=0.504)。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MVPA替代其他活动行为后,大学生CRF 均显著提高[久坐行为:1.72 mL/(kg·min),95%CI=0.94~2.51;LPA:1.82 mL/(kg·min),95%CI=0.95~2.68;睡眠:1.64 mL/(kg·min),95%CI=0.84~2.45]。在从-30 min到 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从其他行为重新分配时间到 MVPA 对CRF的不利影响大于将 MVPA 重新分配到其他行为的益处;在所有替代中,MVPA替代LPA对提高CRF的效应最佳。此外,5 min的增量被认为是 MVPA 替代其他活动的最佳转折点。结论 强调参与 MVPA 对改善大学生CRF的重要性。等时替代模型为这些行为的时间分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未来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制定。

  • 论著
    李旭, 万文博, 高天, 苟涛华,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6-2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20
    摘要 (673) PDF全文 (437) HTML (57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经淋巴管超声造影(LCEUS)与传统静脉超声造影(VCEUS)在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怀疑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VCEUS及L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VCEUS及LCEUS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结果 纳入44例患者,共52枚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8枚,未转移14枚。LCEUS诊断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37%、71.43%、90.38%,VCEU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11%、35.71%、76.92%,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21.43%、75.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CEUS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VCEUS(P=0.020)及常规超声(P<0.001)。结论 LCEUS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充足依据。

  • 论著
    殷丽霞, 杨晶晶,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97
    摘要 (608) PDF全文 (320) HTML (53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 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 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 运动医学论坛
    彭俊歌, 张梦莹, 肖绛, 李凯欣, 赵越, 李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175-18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275
    摘要 (585) PDF全文 (135) HTML (50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睡眠拖延行为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以及有氧操运动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睡眠拖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988名学生,采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和错失焦虑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探索错失焦虑与睡眠拖延的关系,随后在988名学生群体中招募运动干预的参与者,共有36名同学参加,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运动组进行12周的有氧操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比较干预前后参与者睡眠拖延行为和错失焦虑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 高校学生的错失焦虑与睡眠拖延呈显著正相关(r =0.214,P<0.001),错失焦虑是睡眠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β = 0.241,P<0.001)。干预后,运动组的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2.277,P=0.036),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42)。结论 错失焦虑水平越高睡眠拖延行为越严重,12周的运动干预能够减轻睡眠拖延程度。

  • 论著
    王曼, 王沄, 张竹花, 苏童, 陈钰,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42-4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69
    摘要 (555) PDF全文 (187) HTML (4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四维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PHPT手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甲状旁腺四维CT(4D-CT)图像。结合本院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将甲状旁腺病灶分为甲状腺上极周围、甲状腺中部后方、甲状腺下极后方及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极下方及胸骨上窝、胸骨后方前纵隔和其他罕见位置6个解剖区域。所有图像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进行图像分析,意见不一致时由另1名高年资医师主持讨论后确定。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4D-CT诊断PHPT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 术前4D-CT与手术定位诊断在甲状腺上极周围(χ2=0.500,P=0.480)、甲状腺中部后方(χ2<0.001,P>0.999)、甲状腺下极后方及气管食管沟(χ2=0.571,P=0.450)、甲状腺下极下方及胸骨上窝(χ2<0.001,P>0.999)、胸骨后方前纵隔(χ2<0.001,P>0.999)和其他罕见位置(χ2<0.001,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诊断PHPT病灶的灵敏度为82.09%、特异度为97.43%、阳性预测值为87.30%、阴性预测值为96.19%、准确率为94.71%、Youden指数为79.52%、阳性似然比为31.94、阴性似然比为0.18。结论 甲状旁腺4D-CT在PHPT术前定位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综述
    傅佳敏, 郭琪, 陈小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274-28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42
    摘要 (527) PDF全文 (326) HTML (394)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睾酮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合成并分泌,在男性心理健康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低睾酮水平、临床性腺功能减退症、雄激素剥夺治疗引起的睾酮缺乏症与男性抑郁症显著相关,但对其影响机制仍存在许多不确定。鉴于低睾酮水平可能作为男性抑郁风险的特征生物标志物,睾酮替代治疗对男性抑郁症可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评估睾酮水平及相关临床治疗在男性中的情绪调节作用。

  • 病例报告
    徐源, 刘群, 郭超, 王译擘, 邬晓芳, 马晨曦, 王桂阁, 刘千舒,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37-14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98
    摘要 (527) PDF全文 (393) HTML (343)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CT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患者顺利出院。

  • 综述
    崔相宜, 支玉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924-9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15
    摘要 (505) PDF全文 (518) HTML (428)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一种罕见的、不可预测的、以反复发作的皮肤和黏膜下水肿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HAE相关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不断被更新与阐明,HAE致病变异除了涉及编码补体1酯酶抑制剂基因外,在凝血因子Ⅻ基因、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基因、血管生成素-1基因、激肽原基因、硫酸乙酰肝素3-O-磺基转移酶6基因、肌纤维蛋白基因中发现了新的致病性变异,而且发现不同的致病变异导致水肿的机制也不同。此外,仍有部分患者的致病基因不明。本文对HAE的分类、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进行更新与总结,旨在为HAE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提供思路。

  • 运动医学论坛
    宋云峰, 徐驰, 谭思洁, 齐玉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164-1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362
    摘要 (494) PDF全文 (342) HTML (42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成分等时替代法探索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久坐行为(SB)、睡眠之间重新分配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形圆度指数(BRI)、锥削指数(CI)和相对脂肪量(RFM)的替代效应,为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2023年4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10名18~22岁大学生(男111名、女99名)。采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收集大学生的MVPA、LPA、SB、睡眠;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ABSI、BRI、CI和RFM;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15 min后对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并以5 min为间隔,探讨-30~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MVPA与ABSI(β=-0.03,P=0.001)、BRI(β=-0.27,P=0.049)、CI(β=-0.10,P=0.001)和RFM(β=-9.95,P=0.004)均呈显著负相关,LPA与CI(β=-0.05,P=0.011)和RFM(β=-8.74,P=0.007)均呈显著负相关,SB与睡眠和ABSI、BRI、CI、RFM均无相关性。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增加MVPA活动时间时,ABSI值减少0.006~0.008个单位、BRI值减少0.306~0.393个单位、CI值减少0.162~0.205个单位、RFM值减少2.468~2.897个单位;减少MVPA活动时间时,ABSI值增加0.012~0.014个单位、BRI值增加0.548~0.632个单位、CI值增加0.286~0.328个单位、RFM值增加4.358~4.748个单位。在-30 min~ 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MVPA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他活动行为替代MVPA产生的负向效益远大于MVPA替代其他行为产生的正向效益。结论 未来研究应着眼于24 h活动行为整体,其中通过增加MVPA、LPA和降低SB是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 论著
    张煜涵, 王征, 陆俊良, 赵大春, 霍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35-4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32
    摘要 (491) PDF全文 (254) HTML (38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原位杂交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2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17例病理确诊为MP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染色。同时选取16例脊髓室管膜瘤病例作为对照,与17例MPE病例制成组织芯片,行HOTAIR原位杂交检测并半定量评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两组评分差异。结果 17例MPE患者年龄14~64岁,平均(37.48±16.10)岁,男女比例0.7∶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下肢疼痛。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排列,伴多量黏液样物质,部分病例可见疏松网状结构。17例(100.00%)肿瘤细胞表达GFAP,10例(58.82%)表达EMA,8例(47.06%)表达D2-40,2例(11.76%)H3K27me3蛋白表达缺失。17例(100.00%)AB-PAS染色均可见蓝色黏液。MPE组与脊髓室管膜瘤组均表达HOTAIR,且MPE组HOTAIR半定量评分高于脊髓室管膜瘤组(P=0.004)。随访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5.50个月,3例复发。结论 MPE具有典型的病理形态学表现,结合GFAP、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B-PAS染色易于诊断。少数病例H3K27me3表达缺失。MPE中HOTAIR呈高表达,但其辅助诊断价值有限。MPE预后相对较好,但少数病例可出现术后复发。

  • 综述
    夏莎莎, 沈俊, 申开文, 王强, 岑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918-9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87
    摘要 (485) PDF全文 (288) HTML (361)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肾结石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其病因不明、结石成分复杂、复发率高、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肾结石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已逐渐成为泌尿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肾结石可能的形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溶石治疗和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临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高天, 张勇, 张丹, 曾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958-96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14
    摘要 (479) PDF全文 (785) HTML (382)   可视化   收藏

    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和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肌少症患者易跌倒、骨折、增加住院率,严重降低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骨骼肌干细胞,也称为肌卫星细胞,对于骨骼肌再生和稳态维持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骨骼肌微环境信号对骨骼肌干细胞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中,骨骼肌纤维作为骨骼肌干细胞的直接微环境,调控骨骼肌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和自我更新。本文主要综述骨骼肌干细胞及其微环境调控肌少症的研究进展,为深入探讨通过改善骨骼肌微环境进而调控骨骼肌干细胞功能靶向治疗肌少症提供理论支持。

  • 病例报告
    毕娅, 吴丹丹, 余方颖, 方圳鸿, 黄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325-33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77
    摘要 (477) PDF全文 (279) HTML (430)   可视化   收藏

    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CD1a+、CD207+树突状细胞在组织中大量积累为特征的肿瘤属性罕见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1~4岁,发病率为(4~6)/100万,成人发病率为(1~2)/100万。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为该类肿瘤的明确诊断及早期治疗带来挑战。本文报道8例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同时回顾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高晓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68-7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93
    摘要 (470) PDF全文 (212) HTML (363)   可视化   收藏

    预设医疗指示允许患者在具备决策能力时预先规划其在不可治愈疾病末期或临终时的医疗决策。这一制度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医疗决策模式,实现了患者跨时空的自主决策,更彰显了法律对患者自主决定权及其生命尊严的尊重与保护。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23年底将预设医疗指示相关法案提交立法会审议,并于2024年11月20日通过《维持生命治疗的预作决定条例草案》,这一举措对于规范医疗决策中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香港地区预设医疗指示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思考,旨在为未来内地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 病例报告
    元建华, 谢宗宙, 于伟玲, 崔荣花, 李建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42-14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75
    摘要 (468) PDF全文 (287) HTML (398)   可视化   收藏

    肺脏是肺外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而支气管内转移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延误病情。支气管内转移最常见的肿瘤是肾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本文报道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支气管内和双肺转移,给予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灼、化疗、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而获缓解的病例,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综述
    丁聪聪, 黄晓, 鲍慧慧, 程晓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281-28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12
    摘要 (467) PDF全文 (284) HTML (418)   可视化   收藏

    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约85%的终末期CKD患者因肾功能受损而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目前,尚未完全确定HHcy是仅作为CKD的生物标志还是参与其致病过程。尽管补充叶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B6与B12)被证实可以降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其对于延缓CKD进展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仍有待确定。本文主要综述HHcy与CKD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CKD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 论著
    高雨菡, 李思源, 党悦, 李剑, 张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0-1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35
    摘要 (466) PDF全文 (391) HTML (39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具有完整基线血常规结果的iM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线实验室检查将具有贫血表现的iMCD分为AIHA组和非AIHA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iMCD患者341例,277例(81.2%)在基线时存在贫血表现。5例(1.8%)患者诊断为iMCD合并AIHA,且均为iMCD-非特指型合并温抗体型AIHA,其中2例同时诊断为Evans综合征。在发病顺序方面,AIHA首次发作与iMCD诊断的时间关系各异,2例患者首次溶血发作早于iMCD诊断。治疗方面,针对iMCD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AIHA。与非AIHA贫血患者相比,合并AIHA的iMCD患者预后更差(HR=4.61,95% CI=1.08~19.80,P=0.040),5年生存率更低(90%比60%,P=0.024)。结论 iMCD合并AIHA临床较为罕见,AIHA可在iMCD的不同阶段出现。虽然整体治疗原则仍是针对iMCD的治疗,但应高度关注AIHA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加剧及可能带来的不良预后。

  • 综述
    吴凡, 毛译, 李春宝, 闫龙涛, 张明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2): 289-29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95
    摘要 (460) PDF全文 (204) HTML (394)   可视化   收藏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TPS)是一种由股骨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和滑囊等结构的病变而导致的疾病。GTPS导致髋关节外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操作便携、无辐射、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在GTPS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超声在GTPS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的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学科建设
    陈思, 刘子嘉, 张园, 徐庆, 申乐,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74-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139
    摘要 (452) PDF全文 (347) HTML (339)   可视化   收藏

    麻醉科门诊服务诞生于不断构建、调整的现代麻醉医疗事业。近年来,应国家要求及人民就医需求,组建、优化、加强麻醉学科门诊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门诊为例,从组建路径、现阶段运行概况、管理模式等几方面,分享、探讨现代麻醉学科门诊工作经验,强调“以人为本、发扬优势、持续改进”的理念,旨在为兄弟单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