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韩江娜;朱元珏;李舜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 26(1): 76-78.
    Baidu(49)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突出的呼吸困难主诉、但经过系统检查找不出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患,国际上称之为“医学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这类患者大约占呼吸困难患者的14%,但临床上常被忽视,诊断、治疗均很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专家论坛
    余卫, 张在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2): 285-2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33
    摘要 (9108) PDF全文 (3081) HTML (8263)   可视化   收藏
    CSCD(7)

    年龄作为人口的基本标识,是医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然而,医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年龄人群划分标准不一及相关术语应用不清等问题,本文就国内外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和术语使用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 论著摘要
    李金红,陶建瓴,李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5): 590-5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5.027
    摘要 (4613) PDF全文 (2729)   可视化   收藏
    Baidu(57) CSCD(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在终末期肾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关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人们早先关注的是肾脏系膜基质堆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近年来,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尤其是足细胞的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足细胞损伤可分为足细胞密度和数量减少、足细胞肥大变性及足突融合消失,损伤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特异蛋白结构及功能改变。足细胞损伤是多因素、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足细胞损伤时的常见表现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 论著
    许芳芳, 王楠, 李刚强, 郭文芳, 杨彩峰, 刘德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3): 324-32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7.03.005
    摘要 (6734) PDF全文 (2530) HTML (5354)   可视化   收藏
    CSCD(10)

    目的 通过高热量饮食与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30只雄性昆明种(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n=15),模型组小鼠饲喂高热量饲料1个月后,连续2~4 d腹腔注射30 mg/kg体重剂量的STZ;对照组则饲喂标准维持鼠料及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观测小鼠食水量、体重等一般情况,并于造模后第1、2、4、5、12、21周尾尖采血检测血糖值,在小鼠血糖趋于稳定时检测血清胰岛素(INS),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模型组小鼠存活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注射STZ后体重逐渐下降并于第4周降到最低,此后逐渐回升,直到第21周仍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0,P=0.006)。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造模前和对照组(P均<0.05);随着时间推移,血糖值也在不断上升,至21周,小鼠血糖值仍旧保持在较高水平的(26.38±1.34)mmol/L。造模后第4周,模型组小鼠的空腹血糖为(11.86±3.3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1.27)mmol/L(t=-3.830,P=0.002);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3±0.24)mU/L比(5.48±0.32)mU/L;t=-0.863,P=0.416];胰岛素敏感指数为0.0145±0.00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0267±0.0039(t=4.414,P=0.003)。造模后第6周,模型组小鼠在口服灌胃葡萄糖0、30、60、120 min后的血糖分别为(15.35±1.82)、(26.45±1.07)、(25.58±1.46)、(26.15±1.00)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1.75)(t=-8.203,P=0.000)、(17.65±2.94)(t=-6.884,P=0.000)、(13.18±2.04)(t=-12.110,P=0.000)、(7.37±3.40)mmol/L(t=-12.969,P=0.000)。造模后第8周,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和TG水平分别为(3.83±0.06)和(2.20±0.2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0.10)(t=11.000,P=0.000)和(0.90±0.10)mmol/L(t=10.070,P=0.000);HDL水平为(2.03±0.0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0.02)mmol/L(t=11.662,P=0.000);LDL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4±0.08)mmol/L 比(0.26±0.02)mmol/L;t=1.680,P=0.168];HbA1c含量为(7.30±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32)%(t=-11.587,P=0.000)。结论 采用高热量饮食与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的方法成功建立了2型糖尿病KM小鼠模型。

  • 论著
    苏艳丽,尚 红,刘 静,王树祥, 耿文清,崔华露, 姜拥军,王亚男,张子宁,王亚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5): 613-617.
    摘要 (3555) PDF全文 (2419)   可视化   收藏
    Baidu(3)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经性途径暴露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未感染者(ESN)的CD4+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抗HIV活性,探讨中国ESN的抗HIV感染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法分离培养HIV感染者的病毒株,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S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用MACS磁分选法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与HIV感染者的病毒分离株共培养,检测共培养上清的HIV-1复制动力(p24抗原)。结果 ESN组CD4+T淋巴细胞对M嗜性分离毒株的复制动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 ESN组CD4+T淋巴细胞对M嗜性分离毒株的复制动力显著低于T嗜性分离毒株(P<0.05); ESN组CD4+T淋巴细胞对T嗜性分离毒株及实验室毒株的感染能力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中国ESN的CD4+T淋巴细胞对M嗜性病毒分离株有一定抵抗作用,可能是经性接触暴露未感者抗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 院士述评
    许国旺, 路 鑫, 杨胜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6): 701-711.
    摘要 (4427) PDF全文 (2299)   可视化   收藏
    Baidu(208)
    摘要:代谢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近年来, 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植物和微生物等领域发展迅速, 但在分析技术、方法学和应用等方面急需突破。
  • 综述
    陈厚早,张祝琴,韦玉生,刘德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3): 441-447.
    摘要 (4192) PDF全文 (2278)   可视化   收藏
    Baidu(51)
    摘要:去乙酰化酶Sir2基因家族对细胞的生存、凋亡、衰老等生理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寿命控制基因之一。去乙酰化酶(SIRT1)是SIR2的同源物,以许多非组蛋白和组蛋白为底物,与代谢综合征、基因稳定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能量限制可通过增加SIRT1活性来延长啮鼠动物的寿命。因此,SIRT1可作为治疗不同疾病的靶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 综述
    栾希英;张学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3): 448-452.
    摘要 (3408) PDF全文 (2209)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 论著
    陈雪芹,李灵兰,付国涛,韩莉欣,毋瑞朋,熊咏民,史传道,刘启玲,张荣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6): 950-9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779
    摘要 (607) PDF全文 (2124) HTML (28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噬相关基因(ATG)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调控和自噬机制。方法 从GSE55235和GSE55457中鉴定出R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结合人类自噬数据库,筛选出差异表达自噬相关基因(DE-ATG)。利用STRING 11.0和GeneMANIA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网络。此外,NetworkAnalyst和Cytoscape建立转录因子-基因-miRNA共表达网络。最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和DrugBank鉴定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效能和靶向药物的性能。GraphPad prism 8.2.1和R 4.0.3用于统计分析和图形制作。结果 485个DEG在T细胞激活、激素调节、破骨细胞分化、RA和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富集。11个DE-ATG通过hsa-mir-155-5p、RUNX1、TP53和SOX2等调控RA滑膜组织的表达,与四氯二苯二氧芑、二氧化硅有较强的环境因子调控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了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因,如MYC、MAPK8、CDKN1A和TNFSF10,可用于区分某些表型,这可能是RA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结论 DE-ATG在RA中表达下调可能会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和分解,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确立为诊断和治疗RA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转录因子-基因-miRNA网络的建立为解析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破坏提供直接证据。

  • 综述
    张赫,郑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5): 702-7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875
    摘要 (1705) PDF全文 (2074) HTML (935)   可视化   收藏
    CSCD(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衰退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AD发生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AD病程的上游分子。Aβ聚集及由此引发的细胞炎症反应等被认为是AD患者脑内提前于神经元变性的早期事件,但目前针对Aβ聚集这一环节的药物尚无一种通过临床3期试验,提示了AD发病过程的复杂性,也使Aβ级联假说面临挑战。本文总结了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学说—Aβ级联假说及与其相关的AD病理、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专家述评
    吴尚纯, 邱红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5): 479-48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5.001
    摘要 (4365) PDF全文 (2044)   可视化   收藏
    CSCD(18)
    通过文献汇总获得的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流产的形势严峻,具有人工流产数居高不下、年龄轻、未育妇女比例高、次数频、间隔时间短等特点。建议通过健康促进策略,提高群众,特别是未婚未育和流动人口的避孕意识,利用人工流产和分娩时机,指导其知情选择常规、有效的避孕方法,并坚持和正确使用,降低人工流产率。
  • 综述
    江怡,魏俊吉,王任直,任祖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6): 696-70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6.022
    摘要 (4696) PDF全文 (194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1) CSCD(1)
    低钠血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是临床医生争议颇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渗透性神经脱髓鞘综合征(ODS)与低钠血症密切关联。ODS常表现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脑桥外髓鞘溶解症或两者合并发生。本文讨论了神经系统疾病所致低钠血症患者发生OD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了ODS的治疗及预防策略。
  • 孙楠楠, 沙龙泽, 许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37(1): 8-1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5.01.002
    摘要 (8179) PDF全文 (1822) HTML (3511)   可视化   收藏
    Baidu(6) CSCD(5)
    目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CRS)建立C57BL/6J小鼠抑郁症模型。方法C57BL/6J小鼠经体重、糖水偏好、旷场实验初筛后从中选择20只小鼠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CRS组2组,每组10只。对CRS组小鼠进行连续21 d,每天4 h的束缚刺激,并最终进行糖水偏好检测和强迫游泳检测。结果CRS组小鼠在水中不动的时间为(131.70±21.65)s,明显长于NC组的(68.88±8.43)s(P=0.0304)。CRS组小鼠0~24 h和0~48 h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为(66.21±3.24)%和(73.25±1.50)%,均明显低于NC组的(79.46±3.85)%(P=0.0196)和(80.20±2.26)%(P=0.0248)。结论通过慢性束缚应激成功建立C57BL/6J小鼠抑郁症模型。
  • 专家述评
    顾东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2): 115-118.
    摘要 (4243) PDF全文 (1798)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近年复杂性疾病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日益增多,已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Map)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的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设计研究、合理处理和解释大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基因与环境以及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减少关联研究的假阳性是对复杂性疾病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
  • 论著
    孙照勇, 张海波, 李烁, 王沄, 薛华丹,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37(1): 50-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5.01.009
    摘要 (3924) PDF全文 (1771) HTML (342)   可视化   收藏
    Baidu(14) CSCD(1)
    目的比较磁共振T1WI脂相、T1WI水相、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时的图像质量。方法对20例初诊或治疗后随诊的MM患者行冠状位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分段评价4个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的颅骨、脊柱、骨盆、肱骨、股骨、胫腓骨及肋骨处图像的信噪比(SNR)。选取20处MM的活动性病灶,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病变部位的强化噪声比(CNR)。结果所有图像质量均在可评价范围内。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以及DWI序列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9±0.70、4.16±0.73、3.89±0.70及3.76±0.68,T1WI脂相和水相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TIR序列(P=0.000和P=0.001)和DWI序列(P均=0.000),但T1WI脂相及水相之间(P=0.723)、STIR序列及DWI序列之间(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WI水相的SNR显著高于T1WI脂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P均=0.000),而后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WI序列的CNR均值虽略高于其他3个序列,但4个扫描序列CNR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成像各具优势,应联合应用诊断MM。
  • 论著
    甘少磊,冯庆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5): 710-713.
    摘要 (5084) PDF全文 (1769)   可视化   收藏
    Baidu(34)
    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新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Carr),并进行表征。方法 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微粒分散在卡拉胶中。 结果 nHAC/Carr与nHAC的X射线衍射谱无明显差别,可注射材料保持了nHAC的特性。nHAC/Carr的红外光谱显示卡拉胶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流变性能测试显示nHAC/Carr具有与卡拉胶相似的水凝胶特性。扫描电镜照片和孔隙率分析表明nHAC/Carr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在90%左右。结论 可注射材料nHAC/Carr有望被用作骨修复材料。
  • 论著
    骆飞, 孙昭, 韩钦, 薛春玲,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3): 312-3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7.03.003
    摘要 (893) PDF全文 (1737) HTML (30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肝癌HepG2细胞分泌的Exosome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在人脂肪MSC培养体系中加入HepG2细胞分泌的Exosome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F特征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已鉴定为CAF样条件培养基(CAF-CM)和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分别加至HepG2培养基中,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MTS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 HepG2细胞分泌的Exosome表达CD63、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将Exosome加入MSC培养体系后14 d,可检测到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β等CAF特征性蛋白的表达。MTS法检测CAF-CM组的细胞增殖OD值为1.075±0.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74±0.066(P=0.023)和MSC条件培养基组的0.649±0.034(P=0.0005)。CAF-CM组迁移的HepG2细胞数为(42.5±9.1)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3.1)个(P=0.001);CAF-CM组侵袭细胞数为(29.0±3.5)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3.7)个(P=0.009)。CAF-CM组Smad交互蛋白1(P=0.040)、β-catenin(P=0.038)、纤连蛋白(P=0.029)和Vimentin(P=0.0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而CAF-CM组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结论 肝癌HepG2细胞系分泌的Exosome可诱导脂肪组织来源的MSC分化为CAF,后者又可以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综述
    舒 畅, 潘 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2): 123-1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2.005
    摘要 (4955) PDF全文 (1735)   可视化   收藏
    Baidu(66) CSCD(6)
    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安全性总体较好,但也有少量不良反应出现,如水钠潴留、良性颅内高压、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继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升高、脊柱侧凸、股骨头滑脱等,但总体发生率较低。
  • 论著
    周 崎,刘玉琴,赵家良,张 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3): 394-397.
    摘要 (3444) PDF全文 (1723)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 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处理或直接用1 mmol/L的H2O2刺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梁细胞ELAM-1的表达。结果 H2O2处理的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中ELAM-1表达呈阳性,高浓度(180 μg/ml和600 μg/ml)拮抗剂IL-1rα预处理的猪眼小梁细胞ELAM-1表达呈阴性。结论 氧化应激可诱导猪眼小梁细胞表达ELAM-1。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高浓度的IL-1rα可拮抗氧化应激对ELAM-1表达的作用。
  • 综述
    刘 扬,吕万良,张 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4): 583-589.
    摘要 (3751) PDF全文 (1720)   可视化   收藏
    Baidu(76)
    摘要: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 论著
    李彦红, 张继刚, 徐艳峰, 韩云林, 江彬彬, 黄澜, 朱华, 徐玉环, 杨维玲, 秦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3): 301-30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7.03.001
    摘要 (944) PDF全文 (1696) HTML (682)   可视化   收藏
    Baidu(2) CSCD(1)

    目的 观察发光二极管(LED)630 nm红光和460 nm蓝光照射对日本大耳白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8只,建立兔背部皮肤创伤模型,每只兔子3个伤口,分别给予红、蓝光距离15 cm垂直照射(15 min/次)和自然愈合处理。照射至创伤后第21天,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数目、愈合面积,计算创伤愈合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种光源的治疗作用;HE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结构;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新生皮肤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3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炎性细胞因子(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 红光组、蓝光组和对照组的愈合率分别为50.0%(4/8)、25.0%(2/8)和12.5%(1/8)。自造模后第12天起,红光组伤口的愈合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蓝光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建模后第21天,红光组新生皮肤厚度为(2.95±0.34)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0.42)mm(F=3.182,P=0.016)。胶原纤维平均光密度为0.15±0.03,明显高于蓝光组的0.09±0.01(F=7.316,P=0.012)和对照组的0.07±0.01(F=7.316,P=0.00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红光组的EGF、FGF、CD31抗原、Ki-67表达较蓝光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CD68较蓝光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LED 红光照射可促进日本大耳白兔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是通过引起皮肤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纤维组织增生来促成的。

  • 病例报告
    单亚鑫, 李晶, 杨翔, 李林, 黄走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6): 1005-101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301
    摘要 (696) PDF全文 (1645) HTML (58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分析2例细胞形态提示异型淋巴细胞的病历资料,其中1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诊断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本文旨在强调仅凭细胞形态学判读的异型淋巴细胞可能有误,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细胞免疫表型、疾病转归等综合诊断。

  • 综述
    张阳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4): 579-582.
    摘要 (4020) PDF全文 (1629)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诊断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
  • 论著
    杨 毅;王友芳;郎景和;程雪梅;李彩娟;单 莹;俞 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3): 395-398.
    摘要 (3730) PDF全文 (1605)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HC2)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3月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TCT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中, 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 70.7%(94/133)、88.9%(249/280)和90.9%(90/99),均明显高于TCT正常组的55.5%(117/211)(P= 0.005,P<0.001,P<0.001)。在TCT、HC2和阴道镜加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中,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组和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2)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8.9%(72/81)和96.3%(52/54),均明显高于病理学结果正常组的77.7%(153/197)(P=0.03,P=0.002);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CIN 3)组和子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和100.0%(6/6),也呈明显升高趋势。在三联检查TCT为ASC的患者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9.3%(69/8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发生CIN2-3的比率为38.0%,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的5.9%(P=0.04)。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 论著
    吴巍巍,刘昌伟,刘暴,叶炜,陈宇,姜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3): 324-3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3.018
    摘要 (5122) PDF全文 (1605)   可视化   收藏
    Baidu(35) CSCD(1)
    目的 评估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建立透析通路的通畅率,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7±17.6)个月(8~7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1年初级通畅率为70.0%,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0.0%;2年初级通畅率为56.7%,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0.0%。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血管初期闭塞13例(43.3%),静脉端吻合口狭窄1例(3.3%),人工血管感染2例(6.7%),肢体肿胀10例(33.3%)。共行修复手术24例次,包括单纯取栓术12例次,取栓加人工血管补片静脉端吻合口成型4例次,同时行动静脉端吻合口成型2例次,吻合口球囊扩张2例次,取栓失败后再次于对侧肢体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例次,人工血管取出3例次。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的透析备选途经,针对不同病因治疗人工血管闭塞可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 综述
    沈振乾, 孙斐, 王瑶, 王勇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6): 980-98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443
    摘要 (623) PDF全文 (1593) HTML (540)   可视化   收藏

    视觉诱发晕动病(VIMS)是目前虚拟现实(VR)技术发展最需解决的壁垒,严重影响着VR产业的发展,因此对VIMS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估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主要从脑电、姿势摇摆、眼动、心率变异性、皮肤电信号这几个生理指标出发,对VR应用中VIMS的生理评估方式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归纳晕动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展望VIMS的未来研究方向。

  • 论著
    李军,王林娜,郑和义,刘永鑫,刘秀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3): 336-3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3.021
    摘要 (4547) PDF全文 (1587)   可视化   收藏
    Baidu(21) CSCD(2)
    目的 总结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血清学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诊治的60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174例,晚期潜伏梅毒170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257例;男256例,女345例,男∶女为0.74∶1;20~39岁高发,主要传染来源为非婚性接触;46例(7.65%)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251例(41.76%)因其他性病或疑有性病进行检查时确诊。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和不能确定病期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大于1∶8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99%(127/174)、52.94%(90/170)和60.31%(155/257)。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治疗l2个月后的RPR阴转率明显低于早期显性梅毒患者(P=0.044)。结论 应加强梅毒宣传力度,多渠道筛查以控制梅毒。
  • 论著
    付俊,缪时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6): 629-6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6.009
    摘要 (4167) PDF全文 (1575)   可视化   收藏
    Baidu(3) CSCD(3)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可行的研究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质定位的方法。 方法 将新鲜的小鼠睾丸去除白膜,通过胶原酶Ⅰ及DNA酶Ⅰ的作用分离各种细胞。细胞经简单处理后以合适的浓度铺片,进行荧光染色,并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通过分析特异的染料对顶体和细胞核染色的结果,可以分辨出各个阶段的生精细胞。 结论 建立了一种研究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质定位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 短篇论著
    李雪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5): 588-5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5.026
    摘要 (3879) PDF全文 (1554)   可视化   收藏
    Baidu(7)
  • 论著
    付必莽;何晓顺;余 思;胡安斌;马 毅;黄洁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4): 430-435.
    摘要 (3722) PDF全文 (1553)   可视化   收藏
    Baidu(36)
    摘要:目的 探索培养与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的可行方法。方法 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2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20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4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9d;再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0ng/ml)刺激24h获得smDC,同时以脂多糖(1μg/ml)刺激和不加刺激培养24h获得成熟DC(mDC)和未成熟DC(iDC)。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iDC、smDC和mDC的形态、细胞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sm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 smDC的体积介于iDC和mDC之间、多呈类圆形或圆形,胞体直径约为15μm,树突长度多在5~10μm。smDC、iDC与mDC均高表达CD11c,smDC表达CD40、CD80、CD86及MHC-Ⅱ介于iDC和mDC之间。smDC分泌IL-1β、IL-6和IL-12显著低于mDC(P<0.01)、分泌IL-12显著低于iDC(P<0.05),分泌IL-1β、IL-6与iD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mDC、iDC与mDC分泌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sm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激活作用显著低于mDC和阳性对照(P<0.01),而与阴性对照和iDC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smDC可能是一个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独立的DC亚群,体外利用GM-CSF、IL-4和TNF-α诱导骨髓单核细胞是获得smDC的有效方法。
  • 综述
    戴飘钰, 袁琼婧, 彭张哲, 谢艳云, 陶立坚, 黄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6): 987-9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469
    摘要 (614) PDF全文 (1549) HTML (512)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攀升,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脏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给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CKD,人们对CKD的认识率较低,对糖尿病合并CKD也缺乏合理的评估。糖尿病合并CKD的治疗主要是干预各种危险因素。临床诊断的糖尿病肾脏病可能并非由糖尿病所导致,一部分非糖尿病肾脏病也可能被误诊为糖尿病肾脏病,而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本综述旨在讨论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在评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 论著
    俞梅,刘欣燕,戴 晴,崔全才,金征宇,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5): 501-50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5.006
    摘要 (4200) PDF全文 (1538)   可视化   收藏
    Baidu(53) CSCD(4)
    目的 总结中孕期胎盘植入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31例中孕期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诊断经过及治疗选择和方法。 结果31例患者中,1例(3.2%)在分娩前经B超提示可疑胎盘植入,30例(96.8%)分娩前B超未发现异常;12例(38.7%)于分娩后随诊期间发现。14例患者分娩后再次行刮宫术,其中6例(42.9%)有效,8例无效后转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3例患者直接行UAE,共21例患者行UAE,其中19例(90.5%)治疗有效,1例栓塞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5个月未正常行开腹病灶切除术,1例β-HCG轻微上升后失访。3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2例在宫腔镜下行病灶清除术,1例直接行宫腔镜检查确诊后行病灶切除术,均治疗有效。1例患者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出血性休克,急诊行开腹小剖宫术。31例患者中,13例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其中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3例次发生产后出血,行UAE后可确切止血。无1例切除子宫。结论中孕期胎盘植入通常在胎儿娩出后诊断,存在滞后性,应重视引产后的随诊以及时发现胎盘植入的可能。中孕期胎盘植入的治疗应以保守性治疗为主,UAE是一种有效的止血及治疗方法。
  • 论著
    孔令燕;金征宇;王怡宁;宋 兰;张竹花;张立仁;张抒扬;林松柏;王 沄;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1): 32-35.
    摘要 (3701) PDF全文 (1534)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 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 综述
    刘 阳,常永生,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3): 430-435.
    摘要 (5568) PDF全文 (1529)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肝X受体(LXRs) 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能被氧化的胆固醇衍生物结合并激活,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肝细胞中,胰岛素能诱导LXRα表达,抑制糖异生关键酶[包括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果糖1,6-2磷酸酶(FBP1)],故LXRs可作为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另外,LXRα还可激活SREBP1c的表达,从而在脂肪酸代谢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LXRs在糖代谢和脂代谢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 综述
    卢文艺, 赵明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1): 90-9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2.01.017
    摘要 (6596) PDF全文 (1505)   可视化   收藏
    Baidu(27) CSC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及免疫调节特性,对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及应用于干细胞治疗方面意义重大。氧化应激是指因活性氧增多而引起的机体氧化还原水平失调的状态。氧化应激是影响骨髓MSCs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p53等途径诱导MSCs的衰老及凋亡,通过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 (APE/REF-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RK)途径抑制MSCs的增殖及分化;抗氧化应激预处理可增强MSCs的功能。研究氧化应激对MSCs的影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如何增强骨髓MSCs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对更好地治疗造血系统疾病及利用MSCs的再生修复功能进行细胞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刘秀, 刘新农, 李天佳, 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5): 727-7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7.05.021
    摘要 (2380) PDF全文 (1501) HTML (1504)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脂肪代谢性疾病的增多,有关脂肪细胞的体外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3T3-L1前脂肪细胞系是建立成熟脂肪细胞模型最为常用的细胞系之一,但经典的脂肪细胞诱导方案存在转化率低、转化不均匀等问题。近年来,诸多学者通过改变诱导剂作用时间、增加新的诱导药物等方法,即改良诱导法,进行脂肪细胞模型的建立。本文主要从传统诱导法和改良诱导法两方面,总结了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 论著
    何蒙娜, 吕珂, 朱庆莉, 张青, 李文波, 唐鹤文, 赵婧, 张睿, 姜玉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3): 401-40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7.03.017
    摘要 (582) PDF全文 (1496) HTML (8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声脉冲辐射成像技术(ARFI)在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8)和高脂饲料组(n=24),分别于4、8、12、16周末从高脂饲料组及普通饲料组随机抽取6只及2只行体质量、血生化、常规超声及ARFI检测,处死后取大鼠肝脏行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果 32只大鼠均未出现肝纤维化,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1组[轻中度单纯性脂肪肝(SS)]、M2组(重度SS)、M3组(重度SS合并早期NASH)和C组(正常对照)4组,早期NASH仅出现在重度脂肪肝组,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常规超声诊断脂肪肝程度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34.4%(11/32)。M3组的ARFI值为(1.16±0.04)m/s,明显低于M2组的(1.22±0.05)m/s(t=2.301,P=0.04);M3组的LDL-C为(1.53±0.07)mmol/L,明显高于M2组的(1.21±0.22)mmol/L(t=3.075,P=0.01);两组大鼠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体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NASH的出现与脂肪肝程度相关。ARFI值可为重度SS患者是否合并早期NASH提供重要信息。

  • 论著
    周建华,康宁,崔莲仙,何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6): 644-6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6.012
    摘要 (4020) PDF全文 (14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选择适于过继免疫治疗用γδT细胞大量制备的培养基。 方法 采用不同培养基(RPMI-1640、AIM-V和OpTmizer,分别添加或者不添加自体血清)对γδT细胞进行培养,比较细胞存活率、纯度、扩增效率和生物学功能。 结果 仅未添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扩增的细胞存活率随培养时间增加略有下降。不论添加血清与否,AIM-V和OpTmizer培养基扩增的细胞纯度都始终高于RPMI-1640。第2周时,未添加血清的OpTmizer培养基扩增的细胞纯度和扩增效率都显著高于RPMI-1640培养基和AIM-V培养基(P均0.05),但RPMI-1640培养的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效率显著低于OpTmizer和AIM-V培养的细胞(P均<0.05)。 结论 OpTmizer培养基因其低血清依赖性、高扩增效率和扩增细胞良好的生物学功能,更适用于临床过继免疫治疗用γδT细胞的大量培养。
  • 论著
    陈聪,侯波,有慧,吕悦雷,徐雁,冯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4): 432-43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4.015
    摘要 (3831) PDF全文 (1492)   可视化   收藏
    Baidu(5) CSCD(1)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灰质体积,探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 入组16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及1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三维结构成像,应用基于统计参数图8软件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8 Toolbox工具箱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组及对照组的数据,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视神经脊髓炎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边缘叶、视束、尾状核、丘脑、小脑的多个区域灰质体积减小(P均<0.005)。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局部脑区灰质萎缩,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可以灵敏的反应脑体积变化。
  • 论著
    薛瑜, 胡莹莹, 王鸥, 王春艳, 韩桂艳, 沈蔷, 邓红月, 姜艳, 李梅, 夏维波, 邢小平, 徐苓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3): 345-35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7.03.008
    摘要 (880) PDF全文 (1486) HTML (335)   可视化   收藏
    CSCD(2)

    目的 观察强化运动、不同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补充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肌力及骨折的影响。方法 纳入北京市东城区绝经后女性614名,具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随机分为4组:(1)A组(n=173):对照组;(2)B组(n=171):强化运动组;(3)C组(n=139):给予元素钙600 mg/d+普通维生素D 800 U/d;(4)D组(n=131):给予元素钙600 mg/d+25羟基维生素D(25OHD)0.25 μg/d。随访2年,测定基线、随访1年及2年肌力,测定基线及随访2年骨转换指标;记录跌倒及新发骨折次数。结果 92.6%的受试者基线血清25OHD<50 nmol/L。与基线水平比较,A组在随访2年时左手握力(t=-3.252,P=0.001)较基线显著降低,B组1年时右手握力明显下降(t=2.460,P=0.015),C组1年时左手握力显著升高(t=-2.051,P=0.043),D组2年随访中双手握力均无统计学变化(P>0.05)。随访2年时,A(t=-2.962,P=0.004)、B(t=-2.888,P=0.005)、C组(t=-2.441,P=0.016))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水平显著高于基线,B(t=2.285,P=0.024)、D组(t=2.596,P=0.011)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水平显著低于基线。结论 强化运动及补充钙和25OHD可能有利于维持改善绝经后女性肌力,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能短期内改善绝经后女性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