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王浩,司明玉,苏小游,黄依漫,肖伟军,王文军,顾晓芬,马莉,李静,张韶凯,任泽舫,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30-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44
    摘要 (1569) PDF全文 (583) HTML (12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 论著
    陈慧,周静,黄倩,司明玉,苏小游,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4): 545-55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53
    摘要 (1472) PDF全文 (219) HTML (106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西部地区高校不同专业(文科、理工科、医学类)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HPV健康教育及HPV疫苗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成都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81名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19名、女生462名,女生疫苗接种率为3.5%(16/462)。分别有59.1%、67.5%、56.3%的学生表示听说过HPV、HPV相关疾病和HPV疫苗。仅有10.4%、10.6%、27.8%的学生知晓“感染HPV通常不会引起症状”、“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多数可自愈”、“HPV感染非常普遍”。女生、医学生的认知合格率优于男生、非医学生(P=0.035,P=0.021)。有65.7%的学生表示愿意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接种费用昂贵(50.8%)、担心疫苗的副作用(46.3%)、没有性生活(43.4%)是学生不愿接种的主要原因。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二类疫苗接种史、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性行为史及HPV认知水平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结论 本研究大一女生预防性HPV疫苗接种率低,对HPV及其疫苗认知不足,亟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对HPV病毒感染,HPV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副作用等知识的宣教。同时应重视男生、非医学生的健康教育。

  • 论著
    田璐,孙畅,叶睿雪,高洁,廖颖,郑莉,沈丽琴,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15-82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608
    摘要 (1412) PDF全文 (68) HTML (12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成佳奇,杨微微,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41-74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46
    摘要 (1385) PDF全文 (202) HTML (1038)   可视化   收藏
    CSCD(1)

    为了让全社会的普通大众,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都能够了解安宁缓和医疗的核心理念,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甚至传播并服务给更多人,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于2021年成立了面向全社会的专业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本文对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的培训设计、内容、方式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平台的培训设计有理论依据,培训内容逻辑完整,培训方法适宜志愿者,培训结果优异。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建设具有极好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培训平台的有效性并拓展长期发展策略。

  • 论著
    王颖,张丽君,辛佳芮,陈莹琦,胡文胜,卢莎,徐贤荣,杨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1-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018
    摘要 (1358) PDF全文 (301) HTML (106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pBMI)异常与孕期高血脂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规律产检、孕前无血脂相关疾病并确诊为GDM的235例患者为GDM组,按照年龄采用1∶3个体匹配的方法纳入同期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的705名孕期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对pBMI-血脂与GDM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索,计算交叉验证一致性、均衡检验准确性及P值,以评估每个模型的交互作用。结果 GMDR模型分析表明,包含pBMI与孕期血脂两个因素的二阶模型为最佳模型(P=0.001),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均衡检验准确性为64.48%。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超重/肥胖合并高三酰甘油(TG)者的GDM发病风险最高(OR=14.349,95%CI=6.449~31.924,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TG水平组中超重/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的发病风险要高(OR=2.243,95%CI=1.173~4.290,P=0.015)。结论 pBMI异常及孕期高血脂水平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重/肥胖且高TG水平的孕妇更容易患GDM。

  • 论著
    刘嘉琳,郭洪菊,王琴,陈梓萱,余雨珂,刘秀秀,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02-8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695
    摘要 (1353) PDF全文 (129) HTML (116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线索。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绵阳市示范点筛查的115 775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料、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0.60%,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0.27%和50.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χ 2 =370.1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79岁(OR=1.327,95%CI=1.292~1.363,P<0.001)、80岁及以上(OR=1.455,95%CI=1.386~1.527,P<0.001)、丧偶(OR=1.343,95%CI=1.296~1.392,P<0.001)、离婚(OR=1.255,95%CI=1.033~1.525,P=0.022)、超重(OR=1.431,95%CI=1.391~1.473,P<0.001)、肥胖(OR=2.171,95%CI=2.076~2.270,P<0.001)、腰围身高比值>0.5(OR=1.317,95%CI=1.281~1.354,P<0.001)以及有糖尿病史(OR=1.865,95%CI=1.791~1.941,P<0.001)、吸烟史(OR=1.107,95%CI=1.068~1.148,P<0.001)和饮酒史(OR=1.950,95%CI=1.894~2.009,P<0.001)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居住区域为城乡结合部(OR=0.628,95%CI=0.594~0.664,P<0.00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942,95%CI=0.912~0.974,P<0.001)、低体重(OR=0.785,95%CI=0.742~0.830,P<0.001)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超过半数的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具有高龄、丧偶、离婚、超重、肥胖、腰围身高比值>0.5、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的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 论著
    于敏,平智广,宋晖,潘小民,郝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22-8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89
    摘要 (1327) PDF全文 (85) HTML (1189)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生育出生缺陷患儿(既往生育1个或2个出生缺陷患儿)与自然流产史、遗传性家族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接近相同区域且距离更近,关系更密切。有自然流产史产妇(257/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135/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 异常生育史与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和遗传性家族史均相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关系更密切。

  • 论著
    王雁茹,董继元,杨仁庆,刘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88-1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56
    摘要 (1314) PDF全文 (223) HTML (1025)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探讨气温对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利用定西市2018至2019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以及农村居民每日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定西市气温与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暴露反应曲线近似一个倒“U”形,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暴露反应曲线形状基本类似,但气温阈值各不相同。低温(-7 ℃)和较低温(0 ℃)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存在累计滞后效应。低温(-7 ℃)累积滞后7 d时,RR值最大,为1.121(95% CI=1.002~1.255);较低温(0 ℃)累积滞后14 d时,RR值最大,为1.198(95% CI=1.123~1.278);较低温(0 ℃)在累积滞后14 d时对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RR值分别为1.034(95% CI=1.003~1.077)和1.039(95% CI=1.004~1.066);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缺血性心脏病均在当天RR值最大,分别为1.148(95% CI=1.092~1.206)和1.176(95% CI=1.096~1.261);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心律失常累积滞后效应均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71(95% CI=1.001~1.147)和1.112(95% CI=1.011~1.223);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脑血管疾病累积滞后效应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84(95% CI=1.025~1.145)和1.094(95%CI=1.013~1.182);未发现气温对心力衰竭住院人数的累积滞后效应。分层分析显示低温(-7 ℃)和较低温(0 ℃)对女性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有影响,但仅较低温(0 ℃)对男性有影响;高温对女性的累积效应高于男性,相比于男性,气温对女性的影响更大,<65岁人群较≥65岁人群对低温和高温更敏感。结论 气温变化会增加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温度对不同病因、性别及年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有差异,居民应注意气温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女性、<65岁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重点人群在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防范。

  • 综述
    王国杰,田烨,张慧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158-16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35
    摘要 (1312) PDF全文 (563) HTML (827)   可视化   收藏

    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编码δ6去饱和酶(D6D),是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中的一员。D6D催化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转化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是LC-PUF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LC-PUFAs在调节生物体的糖脂代谢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6D活性及FAD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成为研究糖脂代谢的热点。本文就FADS2基因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综述
    孙悦,杨智豪,张若钰,王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4): 722-73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068
    摘要 (1311) PDF全文 (148) HTML (109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与评价欧洲生命质量五维度量表-儿童及青少年版(EQ-5D-Y)测量属性与效用积分体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EQ-5D-Y这两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8篇文献。总结发现EQ-5D-Y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可行性很高,并且在不同国家与人群中均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EQ-5D-Y的5水平EQ-5D-Y(Y-5L)版本相对于3水平EQ-5D-Y(Y-3L)版本的优势可能有限。关于EQ-5D-Y效用积分体系的构建,前期的研究证明了不能沿用EQ-5D的效用积分体系,并且目前已经有了Y-3L效用积分体系的标准化研究方案,各国据此已经或正在构建各国的Y-3L效用积分体系。结论 研究系统性阐明了关于EQ-5D-Y测量属性与效用积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今后在我国开展关于EQ-5D-Y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论著
    杜艳,王庆志,叶睿雪,毛丹梅,蒋小勇,郑庆梅,甘霖,顾菁,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99-20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51
    摘要 (1298) PDF全文 (197) HTML (1023)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省级、市级、县(区)级CDC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自填问卷收集其基本特征、工作状况、培训情况、工作困难及工作单位的支持等,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分别测量CDC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DC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653名CDC工作人员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8.35%、50.0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5,95%CI=0.92~0.97)和工作单位提供精神支持(OR=0.61,95%CI=0.45~0.82)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保护因素;身体疲劳(OR=1.82,95%CI=1.20~2.74)、工作压力(OR=1.61,95%CI=1.21~2.12)、防护用品不足(OR=1.92,95%CI=1.06~3.49)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7,95%CI=0.94~0.99)、每天睡眠时长(OR=0.74,95%CI=0.56~0.96)和参与技术培训工作(OR=0.33,95%CI=0.12~0.95)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保护因素;精神疲劳(OR=1.68,95%CI=1.18~2.41)、工作压力(OR=2.94,95%CI=2.08~4.17)、加班激励制度不清(OR=1.99,95%CI=1.23~3.23)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CDC工作人员焦虑与抑郁状况堪忧,主要受年龄、睡眠、防护用品供应、激励制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论著
    周奕杉,杜艳,吴玉菊,叶睿雪,王庆志,孙畅,郑庆梅,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13-2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18
    摘要 (1289) PDF全文 (137) HTML (104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 论著
    王睿乾,杜艳,吴玉菊,叶睿雪,孙畅,张菊英,沈丽琴,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36-2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72
    摘要 (1280) PDF全文 (212) HTML (1062)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儿童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衡量家庭和个人膳食多样性的准则》计算儿童膳食多样性得分(DDS)。采用标准的人体学测量设备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计算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092名儿童,DDS为(4.8±1.7)分,低膳食多样性(DDS≤4)的儿童所占比例为45.3%。汉族儿童的DDS[(5.8±1.4)分]均高于藏族儿童[(4.9±1.6)分]和彝族儿童[(3.9±1.6)分](P均<0.001)。儿童生长迟缓(HAZ<-2)率、低体重(WAZ<-2)率以及消瘦(WHZ<-2)率分别为21.1%、4.9%、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是否早产、父母身高因素后,DDS与HAZ呈正相关(β=0.206,95%CI=0.158~0.254,P<0.001),进一步调整家庭固定资产、民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因素后,DDS与HAZ仍呈正相关(β=0.077,95%CI=0.026~0.128, P=0.003)。结论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的膳食多样性情况较差,且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其中彝族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儿童DDS与HAZ呈正相关。建议针对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的儿童膳食特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余佳文,刘红菊,宁晓红,戴晓艳,江伟,李妍,刘茜,沙蕊,郑莹,赵小萱,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1): 64-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453
    摘要 (1260) PDF全文 (150) HTML (1113)   可视化   收藏
    CSCD(2)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前提,反复详尽的病情评估、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是规范实施缓和镇静的必要条件。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以1例因顽固性谵妄接受缓和镇静的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展示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

  • 论著
    刘玉荣,董继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382-39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01
    摘要 (1208) PDF全文 (114) HTML (101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为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兰州市3家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急诊量数据,以及同时间段兰州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和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急诊量的关系,及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结果 2013至2017年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总量为124 871人次,日均69人次(1~367人次/d)。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兰州市6种常规空气监测污染物中,PM2.5、PM10、NO2、SO2、O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存在滞后效应,PM2.5(lag02:t=4.792,P=0.001)、PM10(lag2:t=3.421,P<0.001)、NO2(lag6:t=3.654,P=0.003)、SO2(lag06:t=4.712,P<0.001)和O38h(lag07:t=3.021,P=0.012)浓度每增加10 μg/m 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0.900%(95%CI:0.573%~1.249%)、0.083%(95%CI:0.012%~0.153%)、1.293%(95%CI:0.867%~1.720%)、3.851%(95%CI:2.675%~5.041%)和0.737%(95%CI:0.129%~1.348%);CO(lag0;t=3.564,P<0.001)每增加1 mg/m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2.556%(95%CI:1.493%~3.629%)。性别分层中,冬季时PM2.5(男:t=3.124,P=0.019;女:t=3.418,P=0.007)、PM10(男:t=2.980,P=0.160;女:t=2.997,P=0.013)、CO(男:t=4.117,P=0.001;女:t=4.629,P<0.001)对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男性,NO2(男:t=3.020,P=0.107;女:t=3.006,P=0.128)、SO2(男:t=4.101,P<0.001;女:t=3.820,P<0.001)、O38h(男:t=3.660,P=0.022;女:t=3.517,P=0.018)对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女性。年龄分层中,冬季时PM2.5(0~14岁:t=3.520,P=0.008)、PM10(0~14岁:t=3.840,P<0.001)、SO2(0~14岁:t=4.570,P<0.001)、CO(0~14岁:t=4.102,P=0.002)日均浓度的增加均可导致0~14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夏季时O38h(0~14岁:t=4.210,P<0.001;15~64岁:t=3.807,P=0.001)的日均浓度对0~14岁和15~64岁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各空气污染物对≥65岁年龄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无明显影响。双污染物分析结果显示,当分别引入其他5种污染物后,PM2.5、PM10、NO2、SO2和CO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引入PM2.5、NO2、SO2和CO后,O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较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有所上升。结论 兰州市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且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和季节的影响模式不同。

  • 论著
    杜铁宽,宁晓红,朱华栋,史迪,李佳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4): 563-5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594
    摘要 (1153) PDF全文 (103) HTML (827)   可视化   收藏
    CSCD(2)

    目的 了解国内急诊医师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和相关能力现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中国115名三级医院急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面对终末期患者/家属的感受、态度;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个人缓和医疗能力。结果 对缓和医疗认知程度自评为“不了解”、“部分了解”和“充分了解”的急诊医师占比分别为25.2%、59.1%、15.7%。参加过缓和医疗相关讲座的医师32人(27.8%),其自评认知程度更高(P=0.002)。微信(39.1%)、媒体(36.5%)、口口相传(33.0%)是急诊医师获得缓和医疗知识的前3位途径。68.7%的急诊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有“无力感”,60.9%和59.1%的医生感到纠结和担心死亡引发纠纷。急诊医师在缓解患者撤除呼吸机后的呼吸困难[3(2,4)]、消除临终恐惧心理[3(3,4)]等方面的能力自评指数较低。急诊医师对缓和医疗的认知程度(自评)与大部分的缓和医疗能力自评指数项呈正相关。结论 讲座对急诊医师的缓和医疗认知程度有显著影响;在自评中,多数缓和医疗能力项与缓和医疗认知程度呈正相关。面对终末期患者时,多数急诊医师存在无力、纠结、担心纠纷等情绪,在缓解患者撤除呼吸机后的呼吸困难、消除临终恐惧心理等方面的能力自评指数较低,相关培训可作为重点。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刘汝金,王明辉,余玥蓂,刘宏,沙蕊,刘茜,刘艳新,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46-7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37
    摘要 (1060) PDF全文 (131) HTML (915)   可视化   收藏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模式已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完善,本文将介绍该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王明辉,余玥蓂,刘汝金,刘宏,沙蕊,刘茜,刘艳新,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57-76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30
    摘要 (1050) PDF全文 (68) HTML (83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 医学人工智能
    陈柯羽,刘纾羽,吉祥,张华,李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5): 773-7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926
    摘要 (1034) PDF全文 (294) HTML (385)   可视化   收藏
    CSCD(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康复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并予以评述。通过分析得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有机器人、脑机接口、人机交互和运动想象等;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研究的5类主题,分别是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康复训练系统、人机交互和辅助诊断与远程康复,大多数研究隶属于这些范畴;研究趋势方面,机器人、人机交互等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研究热点,脑机接口、运动想象、远程康复等是该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通过对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讨论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宁晓红,李佳颐,戴晓艳,刘茜,史迪,赵小萱,李杰,王磊,葛楠,曲璇,杜铁宽,朱华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63-7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44
    摘要 (992) PDF全文 (110) HTML (848)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 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路菲,刘锦涵,宁晓红,金爽,刘晓红,孙晓红,闫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73-7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75
    摘要 (966) PDF全文 (103) HTML (836)   可视化   收藏
    CSCD(1)

    安宁缓和医疗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改善生存期有限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一个成功的缓和医疗案例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缓和医疗理念,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本文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末期照护经历,总结末期患者安宁缓和医疗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论著
    吕晓燕, 李蓉, 李雨欣, 管祥云, 李黎, 李军莉, 曹英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4): 643-65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30
    摘要 (957) PDF全文 (862) HTML (524)   可视化   收藏
    CSCD(3)

    目的 了解共病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共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8月11日收录的共病相关文献,使用BI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使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引文及关键词的突现分析。结果 共病相关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作者Mercer SW发文最多,被引最多的是作者Fortin M,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作者Barnett K 2012年发表在Lancet上的文章共被引最多。共提取75个高频主要主题词,归纳出7个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包括流行现状和趋势;用药相关研究,涉及多重用药、服药依从性等;医疗支出相关研究,包括疾病花费、医疗服务等;老龄化相关研究,包括老年患者、衰弱、失能等;心理相关研究,涉及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共病管理相关研究,包括共病治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整合照护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共病研究,涉及肥胖、卒中、糖尿病等。结论 共病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威胁和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单一疾病相比,共病管理更复杂,面临更多挑战,尚需研究者、医疗保健人员和决策者的关注。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宁晓红,张雨,沙蕊,杜铁宽,李杰,戴晓艳,刘薇,刘茜,赵小萱,邹海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50-7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34
    摘要 (912) PDF全文 (84) HTML (7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缓和医疗了解不够深入、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不够深刻、临床诊疗团队对会诊意见落实不够全面、缓和医疗会诊团队提供服务的精力有限、缓和医疗的开展难以创造所谓的经济效益5个方面。同时,针对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和不足,提出工作改进的建议包括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缓和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水平、建立会诊团队与医护人员的新型合作模式、增强医院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建立健全缓和医疗相关法律政策等。结论 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和期望仍在提高。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刘娜,沙蕊,戴晓艳,刘红菊,余立江,徐天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1): 77-7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65
    摘要 (912) PDF全文 (118) HTML (800)   可视化   收藏

    为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在缓和医疗理念下的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让患者在临终阶段能以更舒适、有尊严的方式离去,让患者家属减少遗憾,减轻哀伤。

  •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专栏
    田艳, 席雪华, 马姣姣, 汤珈嘉, 李惠霖, 朱琪,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3): 355-3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14
    摘要 (885) PDF全文 (117) HTML (6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列线图模型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手术病理确诊的DTC患者的临床及颈部超声检查资料,分为训练组(n=444)和验证组(n=125)。采用Lasso回归筛选组间差异的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Lasso回归分析中选择的特征,建立预测模型。采用C指数、校准图来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 淋巴结短径≥0.5 cm、长短径比值<2、淋巴结门消失、囊性变、高回声、钙化及异常血流(P均<0.001)是建立模型的预测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训练组C指数为0.938(95%CI=0.926~0.961)。结论 基于DTC颈部淋巴结超声声像图特征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可以准确评估D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

  • 论著
    陈嘉敏, 李莹, 吴会会, 刘鹏, 郑燕, 苏国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4): 545-5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10
    摘要 (852) PDF全文 (689) HTML (3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GEO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心肌病的mRNA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关键基因。方法 使用GEO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工具GEO2R对数据集GSE4745和GSE5606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后,在R中绘制差异表达基因火山图,利用在线韦恩图绘制工具分析两个数据集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在R中利用clusterProfile包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GSEA软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同时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的插件Cytohubba中最大集团中心算法计算出排名前10的基因,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中观察比较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在正常组和高糖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Pdk4、Ucp3、Hmgcs2、Asl6、Slc2a4与芯片分析结果相符,Pdk4、Ucp3、Hmgcs2在高糖(25 mmol/L)刺激72 h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Acsl6、Slc2a4在高糖刺激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下降。结论 Pdk4、Ucp3、Hmgcs2、Asl6、Slc2a4可能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论著
    阎琳,宋青,肖静,张颖,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4): 584-5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277
    摘要 (846) PDF全文 (104) HTML (427)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探讨粗针穿刺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行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90例,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其中女性142例、男性48例,年龄20~74岁,肿瘤平均体积(106.29±96.15)mm3。RFA术后1、3、6、12个月及随后每半年行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消融灶体积、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实质情况。于术后第3或6个月对消融灶中心部、周边部及周围正常甲状腺实质分别行粗针穿刺(CNB)评价消融疗效。结果 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0.04±12.41)个月,体积由(106.29±96.15)mm3缩小至(1.47±8.00)mm3,体积缩小率为(99.08±4.32)%。术后两枚消融灶病理阳性,均出现在消融灶周边部,随即进行补充消融。随访过程中,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所有患者的手术及CNB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NB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评价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消融有效性的检查方法,可在消融术后早期发现残留肿瘤。

  • 超声新技术应用论坛
    兰雨,张明博,张艳,宋青,阎琳,肖静,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328-3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334
    摘要 (782) PDF全文 (158) HTML (52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接受随访的149例PTMC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A)组(n=80)、甲状腺腺叶切除(HT)组(n=34)及甲状腺全切除(TT)组(n=35)。所有患者均完成以下3个量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甲状腺癌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THYCA-QoL)及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比较3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SF-36量表中,RFA组及HT组患者的躯体健康(PCS)(P=0.006,P=0.033)及生理职能(RP)(P=0.003,P=0.001)均显著高于TT组,但RFA组与HT组之间在PCS(P=1.000)及RP(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患者精神健康(MCS)评分明显高于TT组患者(P=0.034)。THYCA-QoL量表中,TT组患者的瘢痕问题评分显著高于HT组(P=0.003)及RFA组(P<0.001),RFA组患者体质量增加的抱怨显著低于HT组(P=0.028)及TT组(P<0.001)。FoP-Q-SF量表中,3组患者对疾病进展担忧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RFA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PTMC开放手术治疗的替代选择。

  • 病例报告
    谢林涧,周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494-50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811
    摘要 (776) PDF全文 (197) HTML (81)   可视化   收藏

    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MPMN)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呼吸道疾病,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需经支气管或经皮肺穿刺活检进行诊断。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胸部CT发现右肺上叶后段块影提示肿瘤性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MPMN合并肺组织感染。同时对34例国内外关于MPMN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总结。

  • 论著
    宋青,康林立,兰雨,阎琳,李文,任玲,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40-4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909
    摘要 (767) PDF全文 (234) HTML (471)   可视化   收藏
    CSCD(2)

    目的 评价微血流成像(MFI)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常规超声、MFI和超声造影检查并获得明确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能力。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分和“S-W-C征”是预测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3.33%、80.0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662~0.899)。结论 MFI模式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超声新技术应用论坛
    何红莹,罗渝昆,张艳,宋青,李文,赵佳航,李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322-3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813
    摘要 (750) PDF全文 (142) HTML (448)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建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短期疗效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科初次行RFA治疗的159例PTMC患者的术前及随访资料,以RFA术后12个月内消融灶存在状态为终点事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消融灶未完全消失影响因素,建立评分模型。结果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17)、年龄(P=0.047)和钙化灶大小(P=0.049)是建立模型的最强预测因素,肿瘤最大径和RFA消耗总能量是建立模型的次要相关因素。在建模中确认了模型的准确性(AUC=0.762),在验证组中确定了模型的良好预测效能(AUC=0.740)。结论 基于PTMC患者RFA术后1年内消融灶未完全消失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量化模型,可以准确预测PTMC患者RFA术后短期疗效,为临床准确评估RFA短期疗效及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予以解释提供依据。

  • 综述
    王万伦,肖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6): 1069-10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728
    摘要 (742) PDF全文 (496) HTML (92)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同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受体进入人体细胞。由于ACE2在人类多个器官系统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SARS-CoV-2除感染呼吸系统外,同样可以感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睾丸为富含ACE2的器官之一,部分男性COVID-19患者精液中检出SARS-CoV-2,SARS-CoV-2可能损伤生殖系统。但SARS-CoV-2参与男性生殖系统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SARS-CoV-2对男性生殖的短期影响,并越来越重视其长期影响。本文总结了SARS-CoV-2介导男性COVID-19患者的生殖细胞损伤、性腺功能减退、睾丸炎症的可能机制,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男性COVID-19患者生殖系统损伤的机制研究扩宽思路。

  • 综述
    顾芯源, 唐文娇, 李燕, 张丽, 郑宇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3): 512-51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88
    摘要 (741) PDF全文 (214) HTML (491)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随着其小鼠模型的不断优化创新,相关基础研究发展迅猛。基于人源细胞与免疫缺陷鼠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在评估药物疗效、探索耐药机制与观察肿瘤-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近年来,基于鼠源细胞或基因编辑技术的同源小鼠模型在MM发病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方面也开始被广泛应用;此外,建立稳定的靶向脏器损伤模型正在成为MM小鼠模型未来发展的重要攻坚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各类MM小鼠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 论著
    李帅, 郑振中, 张宇鹏, 刘子群, 肖什朋, 欧阳正晓, 王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110-1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06
    摘要 (734) PDF全文 (762) HTML (2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骨肉瘤潜在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免疫浸润模式。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与骨肉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GSE16088和GSE12865,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骨肉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骨肉瘤潜在的关键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验证关键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08个DEGs。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整合素结合、细胞外基质(ECM)结构成分、ECM受体相互作用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巨噬细胞是骨肉瘤最主要的免疫浸润细胞。分泌型磷蛋白1(SPP1)、基质金属肽酶2(MMP2)、赖氨酰氧化酶(LOX)、V型胶原蛋白α(II)链(COL5A2)、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CAM)5个关键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 SPP1、MMP2、LOX、COL5A2、MCAM在骨肉瘤中均上调,可能是骨肉瘤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巨噬细胞是骨肉瘤最主要的免疫浸润细胞,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综述
    白冰,田园,于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32-3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42
    摘要 (732) PDF全文 (543) HTML (308)   可视化   收藏

    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时监测血压、便于频繁的动脉血气分析,是麻醉、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临床技术之一。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 综述
    孙斌, 张明博,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4): 672-6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073
    摘要 (721) PDF全文 (197) HTML (637)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所有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占比高达90%,多为惰性肿瘤,但仍有少数具有侵袭性,颈部淋巴结转移(LNM)就是其侵袭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术前准确预测颈部LNM的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新技术是一种无创、便捷、无辐射的检查方式,对于预测PTC的颈部LNM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超声新技术预测PTC颈部LNM的研究现状进行相关综述和展望。

  • 超声新技术应用论坛
    张艳,马冰,赵佳航,张颖,朱嘉宁,赵萍,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338-3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891
    摘要 (709) PDF全文 (201) HTML (446)   可视化   收藏
    CSCD(3)

    目的 探讨经淋巴管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怀疑为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经淋巴管CE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及CEUS特征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0例甲状腺癌中,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未转移。经淋巴管CEUS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91.7%比75.0%)及准确度(90.0% 比80.0%)均高于常规超声。正常淋巴结经淋巴管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转移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及无增强。结论 经淋巴管CEUS可有效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

  • 超声新技术应用论坛
    李文,张艳,宋青,兰雨,何红莹,马骏,赵佳航,李怡,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343-3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828
    摘要 (707) PDF全文 (119) HTML (392)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与肿瘤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7例患者共287个PTC病灶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2015 美国甲状腺协会复发风险分层,评估患者复发风险;比较不同复发风险PTC超声造影的差异。结果 低复发风险组中57.6%的病灶呈现低增强,中复发风险组中62.3%的病灶呈现等增强,高复发风险组中48.2%的病灶呈现高增强(P<0.0001)。PTC复发风险与造影增强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Spearman 秩相关系数为0.442(P<0.0001),且两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χ 2=55.292,P<0.0001),表现为随增强强度增加PTC复发风险加大。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高增强、等增强与低增强相比,PTC复发风险明显升高(P<0.0001),OR值分别为17.5(8.4~36.2)、3.4(2.0~5.8)。结论 PTC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肿瘤复发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高增强灶多呈高复发风险,等增强灶多呈中复发风险,低增强灶多呈低复发风险。

  •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专栏
    刘如玉, 姜玉新, 赵瑞娜, 赖兴建, 逯川英子, 高璐滢, 王莹, 席雪华,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3): 361-3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35
    摘要 (680) PDF全文 (76) HTML (57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维断层超声成像(3D-TUI)在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腺体外侵犯(ETE)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7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97个结节,由2名超声科医师采用盲法评估二维超声(2D-US)及3D-TUI甲状腺结节与被膜的关系,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为ETE诊断金标准,比较2D-US和3D-TUI评估ETE的诊断效能。结果 97个结节中,54个(55.7%)伴有ETE。3D-TUI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ETE的敏感度(68.5%比37.0%;χ2=10.737,P=0.002)、准确率(74.5%比56.7%;χ2=6.686,P=0.015)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0.761(95%CI=0.677~0.845)比0.592(95%CI=0.504~0.680);Z=3.500,P<0.001]高于2D-US,而特异度(84.1%比81.4%;χ2=0.081,P=0.776)、阴性预测值(67.9%比50.7%;χ2=3.645,P=0.066)、阳性预测值(84.1%比71.4%;χ2=1.663,P=0.2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TUI较2D-US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ETE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 论著
    李盈盈,孙文轩,廖献东,张明博,谢芳,陈东浩,张艳,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6): 911-91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823
    摘要 (670) PDF全文 (204) HTML (463)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基于甲状腺超声图像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人工智能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切除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30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病例被分为训练集(265例)、测试集(44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甲状腺超声图像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测试集中评估该系统的诊断性能。结果 在测试集中,本模型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可达80%、76%、83%、0.794。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可用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