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论坛
    余卫, 张在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2): 285-2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33
    摘要 (11378) PDF全文 (5643) HTML (10231)   可视化   收藏
    CSCD(7)

    年龄作为人口的基本标识,是医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然而,医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年龄人群划分标准不一及相关术语应用不清等问题,本文就国内外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和术语使用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 综述
    邱暑婷, 谭晓华, 邵诗涵, 李愉, 张盈盈, 曹月佳, 狄春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02-10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84
    摘要 (5341) PDF全文 (535) HTML (5190)   可视化   收藏

    铜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多种生理生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铜稳态的失调会导致铜代谢紊乱,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铜死亡是一种新提出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于已知的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癌症中存在铜稳态的失调,靶向铜进行疾病治疗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策略、新思路。本文将对铜的基本特性、铜紊乱相关疾病(门克斯综合征、威尔逊氏病、癌症)及其治疗、铜死亡进行系统综述。

  • 封面和目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0-0.
    摘要 (4775) PDF全文 (133)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张敬石, 刘国韵, 石安琪, 杨泽秋, 玛木克·叶热巴克, 王军, 闫超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10-1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66
    摘要 (4712) PDF全文 (331) HTML (4533)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率逐年增高,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早期预防在降低AD发病率中起关键作用。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AD发展的早期窗口期,及时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或避免其进展为痴呆,进而减轻社会负担。脑白质高信号(WMH)能有效反映脑白质变化,并为识别SCD提供有力证据。本文综述了近期WMH与SCD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目前WMH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病理和认知功能方面解释WMH和SCD的相关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病例报告
    阮永春, 周宜庆, 张海旺, 周洁, 段金楠, 张晓静, 李明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46-1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97
    摘要 (4365) PDF全文 (146) HTML (4235)   可视化   收藏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日本斑点热病例,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血细胞中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经多西环素治疗好转,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齐艳, 张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50-1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29
    摘要 (3900) PDF全文 (115) HTML (3776)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期,病毒多潜伏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出现HHV-6的再激活。我国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群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 DNA,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发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HHV-6B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血液及脑脊液中高置信度的HHV-6B病原体。

  • 综述
    夏宁, 廖冬发, 李相位, 刘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18-1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35
    摘要 (3510) PDF全文 (299) HTML (3313)   可视化   收藏

    定量CT(QCT)是在临床CT扫描的基础上,经过QCT体模校准和专业软件分析,对人体骨组织进行骨密度测量的方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相比,QCT不仅能有效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且检测不受骨质增生及血管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骨量情况。近年来,QCT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其在OP诊断、评估椎体骨质条件、预测骨折风险及抗OP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OP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QCT在OP方面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论著
    樊子暄, 严梦瑶, 裴晨阳, 雷潜润, 马晶, 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33-3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43
    摘要 (2730) PDF全文 (535) HTML (243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CiteSpace 6.1.R6对中国妇女常见病筛查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年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词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发文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跨机构的合作网络较为成熟。研究热点主要涵盖妇女保健、妇女病患病率、生殖健康和乳腺疾病等。热点演化由最初关注生殖保健,转向为妇科疾病管理,最终又发展为生殖健康以及全方面的妇女保健。结论 未来应持续加强对妇女常见病筛查工作的关注,建议将妇女常见病筛查与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同步进行,提高筛查覆盖率,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全面保障女性健康。

  • 综述
    岑威虎, 沈俊, 夏莎莎, 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124-13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38
    摘要 (2706) PDF全文 (336) HTML (2626)   可视化   收藏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机体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通过产生活性氧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导致尿液中草酸盐、尿酸、酸碱度及钙离子浓度的改变,最终影响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本文综述了代谢性疾病影响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可能途径与机制,为临床防治草酸钙结石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杨华杰, 黄翔, 梁家斌, 贾至慧, 卫庆国, 王皓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2): 193-20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50
    摘要 (2499) PDF全文 (366) HTML (23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常住老年人养老需求、服务偏好及养老倾向的城乡差异,为科学规划和配置城乡养老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珠三角地区选取2个地级市的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到中心就诊的1919名60岁及以上的城乡常住老年人进行有关养老需求、服务偏好及养老倾向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珠三角地区城市老年人641人(33.4%),农村老年人1278人(66.6%);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情况(χ2=43.379,P<0.001)、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的购买意愿(χ2=104.141,P<0.001)和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χ2=65.63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老年人偏好家庭养老的比例(71.8%)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57.1%)(χ2=41.373,P<0.001);城市老年人明确表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62.2%)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44.0%)(χ2=57.007,P<0.001)。以家庭养老为参照,城市老年人中家庭月收入与支出有余和基本持平的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倾向均更低,城市男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需求的老年人更偏好社区居家养老;本地户籍的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非独生子女、对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更低。结论 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在养老需求、服务偏好及养老倾向存在的城乡差异,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城乡养老资源,结合城乡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

  • 综述
    张爱雪, 毛竹欣, 王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4): 655-6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86
    摘要 (2448) PDF全文 (232) HTML (2070)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通过梳理和总结基于中国人群比较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六维健康调查简表(SF-6D)测量属性的研究,为中国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健康效用测量工具的选择、应用及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系统文献检索,筛选出在中国人群中同时使用EQ-5D和SF-6D进行测量的原创性研究,从测量属性方面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了12篇研究,包括关于疾病人群9篇研究和关于普通人群3篇研究。两类人群的研究普遍发现EQ-5D和SF-6D量表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两者的效用值不能互换使用。在疾病人群中EQ-5D和SF-6D量表和效用值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包括聚合效度与知组效度,而普通人群的研究发现两者类似维度的相关性较差。疾病人群的研究发现SF-6D相对于3水平EQ-5D有更小的天花板效应与更好的灵敏性,但与5水平EQ-5D的比较却有不一致的结果,同时,普通人群的研究发现SF-6D的灵敏性优于EQ-5D。此外,在两种人群中对于信度比如重测信度以及反应性的比较证据还很缺乏。结论 总结与归纳了中国人群中直接比较两者研究的特征,以及其使用的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尽管仅纳入了直接比较EQ-5D和SF-6D的研究,但发现的共性问题,为今后更好地比较两者提供了方向与依据。

  • 综述
    徐晓君, 钱佩谊, 刘昀, 汪海燕, 杨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3): 519-52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03
    摘要 (2350) PDF全文 (468) HTML (1944)   可视化   收藏
    CSCD(1)

    噪声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环境有害危险因素之一,暴露于噪声不仅会导致听觉损害,还会造成非听觉损伤。安全标准下的噪声可能不会对听觉系统造成影响,但会使应激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危害身体健康。然而目前关于噪声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听觉系统,缺乏对噪声与应激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归纳。故本文对噪声暴露与应激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加强对噪声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思路。

  • 综述
    李晗, 李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104-11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519
    摘要 (2329) PDF全文 (716) HTML (2057)   可视化   收藏
    CSCD(1)

    随着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新发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可以被视为对当前世界医疗保健系统的主要挑战。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深度赋能可应用于医疗的各个环节中,老年人认知与心理干预已经进入数字疗法时代。认知障碍存在就诊率低、漏诊率高的问题,显著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照顾护理成本,因此加强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和提升老年认知障碍电子化评估的普及度也势在必行。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老年认知障碍电子化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对推进智能化评估普及到社区,实现老年认知障碍早评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标有所帮助。

  • 论著
    李如然, 张扬, 沈菲, 葛许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2): 245-25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25
    摘要 (2307) PDF全文 (231) HTML (195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供需双方异同点,提出改善针对功能社区的全科医疗服务方案建议,引导功能社区人群高效利用社区全科医疗服务资源,纳入分级诊疗管理。方法 自行设计中青年、全科医生两份调查问卷,于2021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双方对未签约家庭医生的主要原因认知一致,分别是对全科医生不了解和面对面沟通机会少;服务形式双方认知一致,均对微信、门诊面诊、互联网医疗接受度高;服务内容双方认知有差异,中青年需求度排名前3名的是上级医院预约挂号及转诊,用药指导,中医推拿、针灸等,全科医生自评供给力最高的是个性化体检项目指导及报告解读,最低的是中医推拿、针灸等。结论 供需双方的需求和供给存在异同点,建议从鼓励全科医生走进功能社区、增进了解、精准服务形式、改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特色分步推进对功能社区的全科医疗服务。

  • 感染与控制
    任艳丽, 陈彬, 蒋健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2): 178-1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972
    摘要 (2207) PDF全文 (590) HTML (1779)   可视化   收藏

    耐多药结核病(MDR-TB)已成为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挑战之一。尽管我国MDR-TB防治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治疗成功率提升缓慢,提示在防治工作质量上可能存在管理的不足。因此,基于患者路径来分析MDR-TB防治现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在诊疗路径中的MDR-TB患者脱失现状和在全路径中影响患者转归的因素,为MDR-TB防控提供参考。

  • 论著
    张玉, 曹曼, 韩雪燕, 关天嘉, 沈惠中, 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3): 382-3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92
    摘要 (2194) PDF全文 (200) HTML (17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及农村地区因燃料燃烧导致的家庭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总体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方法 通过检索并筛选纳入1991至2021年发表的中国家庭PM2.5污染的相关文献,对家庭PM2.5浓度平均值、城乡等数据进行提取,并对炉灶、燃料类型进行重新分类。计算不同区域的家庭PM2.5平均浓度,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家庭PM2.5平均浓度为(178.81±249.91)μg/m3。农村家庭PM2.5平均浓度高于城市[(206.08±279.40)μg/m3比(110.63±131.16)μg/m3;Z=-5.45,P<0.001];北方地区家庭PM2.5平均浓度高于南方[(224.27±301.66)μg/m3比(130.11±140.61)μg/m3;Z=-2.38,P=0.017];农村家庭PM2.5浓度的南北差异较城市更显著[(324.19±367.94)μg/m3比(141.20±151.05)μg/m3,χ2=-5.06,P<0.001]。城乡家庭使用不同燃料类型(χ2=92.85,P<0.001)、炉灶类型(χ2=74.42,P<0.001)以及是否取暖(Z=-4.43,P<0.001)的PM2.5污染水平存在差异,农村家庭主要使用固体燃料(粪便、木炭、煤炭),城市家庭主要使用清洁燃料(气体);农村家庭主要以传统炉灶和改良炉灶为主,城市家庭以清洁炉灶为主;城乡取暖家庭PM2.5浓度高于非取暖家庭(Z=-4.43,P<0.001)。结论 我国家庭燃料燃烧导致的室内PM2.5浓度整体水平仍然较高,城乡地区家庭PM2.5浓度差异显著,农村家庭PM2.5污染较为严重,北方地区家庭PM2.5浓度城乡差异较大。城乡家庭使用固体燃料、传统炉灶及取暖家庭的PM2.5污染严重,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控制城乡家庭PM2.5污染。

  • 综述
    郭燕青, 曹曼, 韩雪燕, 张玉, 关天嘉, 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119-1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529
    摘要 (2171) PDF全文 (259) HTML (1971)   可视化   收藏

    城市交通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交通微环境内的空气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多城市不同交通方式间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使用不同交通方式可能面临的各种污染物暴露水平差异,可为保护公众日常交通出行健康,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交通污染物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 论著
    吕晓燕, 李蓉, 李雨欣, 管祥云, 李黎, 李军莉, 曹英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4): 643-65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30
    摘要 (2153) PDF全文 (1638) HTML (1480)   可视化   收藏
    CSCD(4)

    目的 了解共病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共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8月11日收录的共病相关文献,使用BI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使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引文及关键词的突现分析。结果 共病相关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作者Mercer SW发文最多,被引最多的是作者Fortin M,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作者Barnett K 2012年发表在Lancet上的文章共被引最多。共提取75个高频主要主题词,归纳出7个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包括流行现状和趋势;用药相关研究,涉及多重用药、服药依从性等;医疗支出相关研究,包括疾病花费、医疗服务等;老龄化相关研究,包括老年患者、衰弱、失能等;心理相关研究,涉及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共病管理相关研究,包括共病治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整合照护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共病研究,涉及肥胖、卒中、糖尿病等。结论 共病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威胁和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单一疾病相比,共病管理更复杂,面临更多挑战,尚需研究者、医疗保健人员和决策者的关注。

  • 论著
    吴玮琦, 许存宝, 李尤佳, 苏春阳, 张峰顺, 陈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 47(1): 23-2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40
    摘要 (2135) PDF全文 (369) HTML (203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超声低估恶性风险的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 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收集54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683个结节的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资料,分析C-TI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特征。结果 甲状腺C-TIRADS 3类结节268个,其中良性病变236个,低风险肿瘤12个,恶性结节20个(7.46%);C-TIRADS 4a类结节221个,其中良性病变133个,低风险肿瘤7个,恶性结节81个(36.65%),C-TIRADS 3类与4a类结节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P<0.001),均高于C-TIRADS恶性危险分层指南推荐的恶性率(P均<0.001)。低估为C-TI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病理类型主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伴有桥本甲状腺炎者,低风险结节超声诊断结果和细胞学分类的对应关系不确定。结论 当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滤泡癌及髓样癌等术前超声图像的恶性特征不典型或缺乏时,会被低估为C-TIRADS 3类或4a类结节,应提高对此类病变细胞和组织病理特征的认识。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曾耀鑫, 宁晓红, 郑莹, 张志媛, 王奕又, 张雨, 康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2): 210-21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53
    摘要 (2092) PDF全文 (295) HTML (195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8名从事安宁缓和医疗及医护联合门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最终构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形成人员构成、工作结构、效果评价共3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延续性,可为安宁缓和医护联合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

  • 论著
    冷芳群, 周奕杉, 廖晨帆, 杜艳, 吴玉菊, 王睿乾, 蔡正杰,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2): 193-19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58
    摘要 (2088) PDF全文 (233) HTML (174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现状,并探索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就医延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本研究以过去1年在家居住半年以上且最近1个月有就医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42名,就医延迟发生率为13.45%(46/3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65岁人群相比,≥65岁人群更可能发生就医延迟(OR=2.187,95%CI=1.074~4.457,P=0.031),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评分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就医延迟(OR=0.854,95%CI=0.735~0.992,P=0.039)。结论 四川省农村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行为的发生情况较低,农村居民的年龄和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均不同程度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就医延迟的发生,建议重点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意识,并通过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能力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总体水平,引导居民及时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就医延迟的发生。

  • 论著
    廖晨帆, 蔡正杰, 冷芳群, 王睿乾, 廖颖, 吴玉菊,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4): 541-5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375
    摘要 (1996) PDF全文 (187) HTML (1684)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纯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现状,探讨母亲负性情绪与婴儿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用于收集母婴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评估母亲负性情绪,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行为的信心程度。结果 共纳入723对婴儿及其母亲,纯母乳喂养率为34.16%(247/723)、奶瓶喂养率为57.54%(416/723)。有抑郁倾向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更小(OR=0.532,95%CI=0.291~0.974,P=0.041),奶瓶喂养的风险更高(OR=1.877,95%CI=1.054~3.344,P=0.033)。进一步对不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母乳自我效能的母亲中,有抑郁倾向的母亲比无抑郁倾向的母亲纯母乳喂养可能性更小(OR=0.461,95%CI=0.236~0.902,P=0.024),奶瓶喂养的可能性更大(OR=1.968,95%CI=1.047~3.701,P=0.036);在高母乳自我效能的母亲中,母亲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与婴儿喂养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的纯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母亲抑郁倾向越强,纯母乳喂养可能性越小,奶瓶喂养可能性越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对母亲抑郁与纯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之间的关联有影响。

  • 感染与控制
    邓乐乐, 李桂莲, 陈涛, 韩雅俊, 王金龙, 张慧, 成君, 何广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2): 171-17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11
    摘要 (1987) PDF全文 (175) HTML (1746)   可视化   收藏
    CSCD(1)

    呼吸道传染病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感染控制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阻断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收集我国自2018年1月1日起有关感染控制的文献和资料,从组织管理、管理控制、环境与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分析感染控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感染控制组织管理、管理控制、环境与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不同地区、层级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工作开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感染控制工作有待加强,亟需加大感染控制工作的执行力度,把感染控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一是科学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感染控制产品;二是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发高效、便捷的感染控制新工具;三是创建数字化/智慧化感染控制监测与研发应用平台,以更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 综述
    汤蕊, 陈微, 李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3): 493-49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328
    摘要 (1978) PDF全文 (554) HTML (1612)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遗传易感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常伴有皮肤干燥和瘙痒的慢性湿疹样皮疹。因疾病可反复发作,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准确掌握疾病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评估方法非常重要,有助于避免误诊或漏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反应和病情控制情况酌情调整方案。本文对AD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的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论著
    郭润雪, 季欣颖, 李麟华, 冷芳群, 刘沁欣, 吴玉菊,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19-2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48
    摘要 (1942) PDF全文 (237) HTML (169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和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究婴幼儿膳食多样化与看护人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喂养情况和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膳食多样化与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770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最低膳食多样化合格率为61.56%(474/770),其中,6~11、12~17、18~23月龄婴幼儿最低膳食多样化合格率分别为45.00%(108/240)、69.16%(287/415)、68.70%(79/11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是婴幼儿膳食喂养多样化合格的促进因素(OR=1.42,95%CI=1.17~1.73,P<0.001)。结论 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喂养情况有待改善,具有较高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婴幼儿看护人给其孩子提供多样化辅食喂养的可能性更高。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阎格,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6): 955-9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12
    摘要 (1907) PDF全文 (287) HTML (1808)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是指缓和医疗团队在患者病程早期进行缓和医学干预,与患者的主治团队共同给予照护。通过阅读文献,结合国外医疗机构共管经验,笔者认为共管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给予患者原治疗团队缓和医疗技术上的支持,为患者带来更高的生命质量。各医疗单位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共同照护模式,而缓和医疗团队需要与各科室建立长久持续的合作关系,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医疗体验。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成佳奇,杨微微,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741-74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146
    摘要 (1901) PDF全文 (678) HTML (1263)   可视化   收藏
    CSCD(1)

    为了让全社会的普通大众,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都能够了解安宁缓和医疗的核心理念,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甚至传播并服务给更多人,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于2021年成立了面向全社会的专业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本文对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的培训设计、内容、方式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平台的培训设计有理论依据,培训内容逻辑完整,培训方法适宜志愿者,培训结果优异。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建设具有极好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培训平台的有效性并拓展长期发展策略。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张晓天, 王梓丹, 王明辉, 吴玲玲, 岳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68-7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05
    摘要 (1896) PDF全文 (313) HTML (1740)   可视化   收藏

    临终患者在居家照顾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而居家安宁疗护秉承全人、全家、全队、全程的照顾理念,能够满足居家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全方位需求。本文报道1例乳腺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照顾历程和居家安宁疗护过程,并总结居家安宁疗护工作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居家安宁疗护工作提供参考。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宁晓红,王友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1): 71-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210
    摘要 (1867) PDF全文 (191) HTML (1541)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是否接触到缓和医疗及临终前诊治细节,如是否接受有创抢救措施、是否进行症状控制及是否进行心理、社会、灵性照顾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住院总死亡人数244例,其中,男135例,女109例,平均年龄(65.9±16.4)岁(1 d~105岁)。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12例(45.9%),非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32例(54.1%)。有61例(25.0%)患者死亡前接触到缓和医疗,大多数分布于内科科室,以肾内科(100.0%)、消化内科(80.0%)、老年医学科(72.7%)为主;29例患者得到完善的缓和医疗照护,症状均得到控制,死亡前均未采用有创救治措施,有26例接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与未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相比,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的死亡患者心肺复苏(0比20.2%;χ2 =13.009,P<0.001)、气管插管(3.3%比48.6%;χ2 =38.327,P<0.001)、有创机械通气比例(4.9%比47.5%;χ2 =33.895,P<0.001)明显下降,心理、社会及灵性照顾比例明显提高(54.1%比2.4%;χ2 =91.486,P<0.001)。结论 缓和医疗理念对终末期患者的死亡有正向影响,缓和医疗服务可以使终末期患者更能获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有创救治的使用明显减少。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余佳文,刘红菊,宁晓红,戴晓艳,江伟,李妍,刘茜,沙蕊,郑莹,赵小萱,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1): 64-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453
    摘要 (1855) PDF全文 (304) HTML (1537)   可视化   收藏
    CSCD(2)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前提,反复详尽的病情评估、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是规范实施缓和镇静的必要条件。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以1例因顽固性谵妄接受缓和镇静的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展示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

  • 论著
    朱俊志, 卢伟焰, 刘映芬, 唐丹丹, 杜丽诗, 王皓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5): 752-75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442
    摘要 (1811) PDF全文 (224) HTML (16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比较合并与未合并肾病糖尿病患者的功能状态,探索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哪些类目发生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3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与未合并肾病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理生化指标,基于ICF-RS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两组间有统计差异因素的干扰,分析合并肾病与糖尿病患者ICF-RS类目发生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结果 合并肾病组糖尿病患者ICF-RS(P<0.001)及身体功能(P=0.003)、活动(P<0.001)和参与(P<0.001)3个维度存在功能障碍的类目个数均明显高于未合并肾病组。合并肾病组5个身体功能维度类目(能量和驱力功能、睡眠功能、性功能、运动耐受能力、肌肉力量功能)、10个活动维度类目(移动自身、步行、利用设备到处移动、到处移动、盥洗自身、护理身体各部、如厕、穿着、做家务、照顾个人的健康)、4个参与维度类目(利用交通工具、帮助别人、基本的人际交往、娱乐和休闲)功能障碍程度高于未合并肾病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未合并肾病组比较,合并肾病组患者身体功能维度类目中能量和驱力功能(aOR=4.35,95%CI=1.28~14.79,P=0.019)、情感功能(aOR=1.88,95%CI=1.06~3.34,P=0.031)、性功能(aOR=3.39,95%CI=1.82~6.34,P<0.001),活动维度类目中到处移动(aOR=3.11,95%CI=1.76~5.52,P<0.001)、做家务(aOR=17.48,95%CI=3.57~85.60,P<0.001)、照顾个人的健康(aOR=1.97,95%CI=1.13~3.43,P=0.017),参与维度类目中利用交通工具(aOR=2.59,95%CI=1.38~4.88,P=0.003)、娱乐和休闲(aOR=2.52,95%CI=1.46~4.35,P<0.001)发生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与未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功能障碍的ICF-RS类目数量更多,3个维度都有类目发生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增高。

  • 论著
    陈嘉敏, 李莹, 吴会会, 刘鹏, 郑燕, 苏国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4): 545-5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10
    摘要 (1805) PDF全文 (1163) HTML (108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GEO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心肌病的mRNA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关键基因。方法 使用GEO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工具GEO2R对数据集GSE4745和GSE5606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后,在R中绘制差异表达基因火山图,利用在线韦恩图绘制工具分析两个数据集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在R中利用clusterProfile包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GSEA软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同时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的插件Cytohubba中最大集团中心算法计算出排名前10的基因,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中观察比较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在正常组和高糖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Pdk4、Ucp3、Hmgcs2、Asl6、Slc2a4与芯片分析结果相符,Pdk4、Ucp3、Hmgcs2在高糖(25 mmol/L)刺激72 h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Acsl6、Slc2a4在高糖刺激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下降。结论 Pdk4、Ucp3、Hmgcs2、Asl6、Slc2a4可能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运动医学论坛
    王翔一, 孙婧怡, 贺忱, 钱驿, 果森, 张霄瀚, 胥皞, 刘壮, 巩亚伟, 李磊, 刘铭泽,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797-80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59
    摘要 (1804) PDF全文 (429) HTML (127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2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本体感觉和运动表现的测试,评估ACL重建手术时机对运动表现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ACL重建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收集患者术后资料。最终纳入5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早期手术组(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28例,延迟手术组(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2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评估结果、本体感觉以及运动表现。结果 早期手术组ACL-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68.68±22.04)分 比 (55.82±24.87)分,P=0.045]。膝关节活动度,轴移试验阳性率以及Tegner、Marx、Lysholm、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手术组屈膝和伸膝受影响的比例有小于延迟手术组的趋势。运动表现(等速肌力测试、Y平衡测试、单腿跳测试)和本体感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行ACL重建术比延迟重建的患者有更好的心理、情绪及重返运动的信心,加速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行ACL重建手术的时机对患者术后短期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运动表现能力和本体感觉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建议早期重建ACL,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 运动医学论坛
    张冰颖, 张霄瀚, 钱驿, 唐文博,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6): 828-8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6073
    摘要 (1786) PDF全文 (613) HTML (1399)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综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梳理了4个主要阶段(RICE原则、PRICE原则、POLICE原则、PEACE&LOVE原则)的理念保留和更新。传统的加压抬高和休息保护仍有保留的价值,但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早期主动康复在组织愈合过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冷疗仍有益处,因此无须完全放弃。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软组织急性疼痛、肿胀和改善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及医务人员使用偏好高,故临床应用利大于弊。最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开始融入更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同时引导个体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可加速康复进程,改善治疗效果。

  • 论著
    郑楠, 唐均, 任晓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25-3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01
    摘要 (1768) PDF全文 (531) HTML (147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国家制订精准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死亡、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2020至2030年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卵巢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增幅最高(0.78%)。2019年宫颈癌、子宫癌的高发年龄均为55~59岁,卵巢癌为70~74岁。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各年龄段的DALY、YLL、YL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显示,2020至2030年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3种肿瘤的高发年龄段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1990至2019年中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疾病负担整体上升,2020年以后宫颈癌的疾病负担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防控工作。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张硕, 胡蓉蓉, 朱文博, 夏京华, 陈丽萌, 秦岩,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6): 961-9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680
    摘要 (1758) PDF全文 (707) HTML (1632)   可视化   收藏

    终末期肾病因其带来患者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及精神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缓和医疗整合安宁缓和治疗的理念,是有计划的、全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其目标是在整个病程中关注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减少痛苦,包括但不限于生命末期的照护。本文报道1例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安宁缓和医疗实践,总结终末期肾病的安宁缓和医疗现状。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宁晓红, 闫静, 王友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5(6): 949-95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707
    摘要 (1737) PDF全文 (252) HTML (159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缓和医疗开展前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状况的变化。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384例)及2019年(244例)全年死亡病例信息,记录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终前诊治细节。结果 2013及2019年死亡人数最多的都集中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和国际医疗部4个科室,累积构成比分别为67.7%和62.7%。2019年涉及或实施安宁缓和医疗的临床科室数由2013年的7个增加至14个。与2013年相比,2019年死亡患者中接触到安宁缓和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P<0.001),更多的患者得到符合缓和医疗基本标准的人文关怀照顾(P<0.001);2019年离世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0.006)、实施心肺复苏(P=0.002)、接受气管插管(P=0.002)、接受有创机械通气(P<0.001)、接受侵入性操作(P<0.001)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 缓和医疗的理念和实践使临终患者接受创伤性治疗的比例明显下降。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余佳文, 刘红菊, 彭劲民, 戴晓艳, 郑莹, 史迪, 宁晓红,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1): 62-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861
    摘要 (1731) PDF全文 (210) HTML (159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 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实施镇静的经历。85.2%和75.7%的医生认为使用镇静药物可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大部分医生因为担心缺乏法律支持(86.1%)和患者或家属不理解(59.1%)而对镇静治疗存在顾虑。90.4%的医生愿意接受缓和镇静培训。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医生认同通过镇静治疗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但因缺乏法律法规支持而对镇静治疗的实施存在顾虑,需要加强缓和镇静培训。

  • 论著
    田璐,孙畅,叶睿雪,高洁,廖颖,郑莉,沈丽琴,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15-82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608
    摘要 (1704) PDF全文 (184) HTML (1361)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 安宁缓和医疗专栏
    张珊, 张晓天, 岳鹏, 杨晶, 尹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 46(2): 217-22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5964
    摘要 (1683) PDF全文 (243) HTML (15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入了解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动机、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的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根据主题饱和原则,最终纳入11例患者和15位家属。访谈资料经整理和分析后归纳为6大主题:决策前提、决策模式、家庭支持、转出医院方医疗团队支持、转诊通道状况、志愿者团队的介入及社会支持,在此基础上,构建终末期患者转诊的家庭决策流程图。结论 深度剖析了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多方面因素,结果突显了内外在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决策模式、家庭支持、医疗团队支持、转诊通道状况以及志愿者团队的介入和社会支持的综合影响,为改善终末期患者转诊流程和提升家庭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深刻的理解,为未来改进医疗服务和决策支持提供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