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公卫四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刘嘉琳,郭洪菊,王琴,陈梓萱,余雨珂,刘秀秀,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02-8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695
    摘要 (1629) PDF全文 (511) HTML (13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线索。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绵阳市示范点筛查的115 775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料、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0.60%,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0.27%和50.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χ 2 =370.1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79岁(OR=1.327,95%CI=1.292~1.363,P<0.001)、80岁及以上(OR=1.455,95%CI=1.386~1.527,P<0.001)、丧偶(OR=1.343,95%CI=1.296~1.392,P<0.001)、离婚(OR=1.255,95%CI=1.033~1.525,P=0.022)、超重(OR=1.431,95%CI=1.391~1.473,P<0.001)、肥胖(OR=2.171,95%CI=2.076~2.270,P<0.001)、腰围身高比值>0.5(OR=1.317,95%CI=1.281~1.354,P<0.001)以及有糖尿病史(OR=1.865,95%CI=1.791~1.941,P<0.001)、吸烟史(OR=1.107,95%CI=1.068~1.148,P<0.001)和饮酒史(OR=1.950,95%CI=1.894~2.009,P<0.001)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居住区域为城乡结合部(OR=0.628,95%CI=0.594~0.664,P<0.00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942,95%CI=0.912~0.974,P<0.001)、低体重(OR=0.785,95%CI=0.742~0.830,P<0.001)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超过半数的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具有高龄、丧偶、离婚、超重、肥胖、腰围身高比值>0.5、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的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 论著
    田璐,孙畅,叶睿雪,高洁,廖颖,郑莉,沈丽琴,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15-82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608
    摘要 (1687) PDF全文 (168) HTML (1351)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 论著
    于敏,平智广,宋晖,潘小民,郝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5): 822-8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589
    摘要 (1637) PDF全文 (199) HTML (1302)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生育出生缺陷患儿(既往生育1个或2个出生缺陷患儿)与自然流产史、遗传性家族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接近相同区域且距离更近,关系更密切。有自然流产史产妇(257/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135/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 异常生育史与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和遗传性家族史均相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关系更密切。

  • 综述
    孙悦,杨智豪,张若钰,王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4): 722-73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068
    摘要 (1630) PDF全文 (301) HTML (12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与评价欧洲生命质量五维度量表-儿童及青少年版(EQ-5D-Y)测量属性与效用积分体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EQ-5D-Y这两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8篇文献。总结发现EQ-5D-Y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可行性很高,并且在不同国家与人群中均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EQ-5D-Y的5水平EQ-5D-Y(Y-5L)版本相对于3水平EQ-5D-Y(Y-3L)版本的优势可能有限。关于EQ-5D-Y效用积分体系的构建,前期的研究证明了不能沿用EQ-5D的效用积分体系,并且目前已经有了Y-3L效用积分体系的标准化研究方案,各国据此已经或正在构建各国的Y-3L效用积分体系。结论 研究系统性阐明了关于EQ-5D-Y测量属性与效用积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今后在我国开展关于EQ-5D-Y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论著
    王雁茹,董继元,杨仁庆,刘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88-1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56
    摘要 (1628) PDF全文 (358) HTML (1104)   可视化   收藏
    CSCD(3)

    目的 探讨气温对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利用定西市2018至2019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以及农村居民每日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定西市气温与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暴露反应曲线近似一个倒“U”形,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暴露反应曲线形状基本类似,但气温阈值各不相同。低温(-7 ℃)和较低温(0 ℃)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存在累计滞后效应。低温(-7 ℃)累积滞后7 d时,RR值最大,为1.121(95% CI=1.002~1.255);较低温(0 ℃)累积滞后14 d时,RR值最大,为1.198(95% CI=1.123~1.278);较低温(0 ℃)在累积滞后14 d时对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RR值分别为1.034(95% CI=1.003~1.077)和1.039(95% CI=1.004~1.066);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缺血性心脏病均在当天RR值最大,分别为1.148(95% CI=1.092~1.206)和1.176(95% CI=1.096~1.261);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心律失常累积滞后效应均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71(95% CI=1.001~1.147)和1.112(95% CI=1.011~1.223);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脑血管疾病累积滞后效应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84(95% CI=1.025~1.145)和1.094(95%CI=1.013~1.182);未发现气温对心力衰竭住院人数的累积滞后效应。分层分析显示低温(-7 ℃)和较低温(0 ℃)对女性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有影响,但仅较低温(0 ℃)对男性有影响;高温对女性的累积效应高于男性,相比于男性,气温对女性的影响更大,<65岁人群较≥65岁人群对低温和高温更敏感。结论 气温变化会增加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温度对不同病因、性别及年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有差异,居民应注意气温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女性、<65岁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重点人群在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防范。

  • 论著
    杜艳,王庆志,叶睿雪,毛丹梅,蒋小勇,郑庆梅,甘霖,顾菁,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99-20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51
    摘要 (1527) PDF全文 (300) HTML (1111)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省级、市级、县(区)级CDC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自填问卷收集其基本特征、工作状况、培训情况、工作困难及工作单位的支持等,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分别测量CDC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DC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653名CDC工作人员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8.35%、50.0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5,95%CI=0.92~0.97)和工作单位提供精神支持(OR=0.61,95%CI=0.45~0.82)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保护因素;身体疲劳(OR=1.82,95%CI=1.20~2.74)、工作压力(OR=1.61,95%CI=1.21~2.12)、防护用品不足(OR=1.92,95%CI=1.06~3.49)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7,95%CI=0.94~0.99)、每天睡眠时长(OR=0.74,95%CI=0.56~0.96)和参与技术培训工作(OR=0.33,95%CI=0.12~0.95)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保护因素;精神疲劳(OR=1.68,95%CI=1.18~2.41)、工作压力(OR=2.94,95%CI=2.08~4.17)、加班激励制度不清(OR=1.99,95%CI=1.23~3.23)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CDC工作人员焦虑与抑郁状况堪忧,主要受年龄、睡眠、防护用品供应、激励制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论著
    周奕杉,杜艳,吴玉菊,叶睿雪,王庆志,孙畅,郑庆梅,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13-2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18
    摘要 (1573) PDF全文 (228) HTML (11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 论著
    王睿乾,杜艳,吴玉菊,叶睿雪,孙畅,张菊英,沈丽琴,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36-2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72
    摘要 (1490) PDF全文 (406) HTML (1166)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儿童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衡量家庭和个人膳食多样性的准则》计算儿童膳食多样性得分(DDS)。采用标准的人体学测量设备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计算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092名儿童,DDS为(4.8±1.7)分,低膳食多样性(DDS≤4)的儿童所占比例为45.3%。汉族儿童的DDS[(5.8±1.4)分]均高于藏族儿童[(4.9±1.6)分]和彝族儿童[(3.9±1.6)分](P均<0.001)。儿童生长迟缓(HAZ<-2)率、低体重(WAZ<-2)率以及消瘦(WHZ<-2)率分别为21.1%、4.9%、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是否早产、父母身高因素后,DDS与HAZ呈正相关(β=0.206,95%CI=0.158~0.254,P<0.001),进一步调整家庭固定资产、民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因素后,DDS与HAZ仍呈正相关(β=0.077,95%CI=0.026~0.128, P=0.003)。结论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的膳食多样性情况较差,且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其中彝族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儿童DDS与HAZ呈正相关。建议针对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的儿童膳食特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 论著
    王颖,张丽君,辛佳芮,陈莹琦,胡文胜,卢莎,徐贤荣,杨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1-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018
    摘要 (1569) PDF全文 (487) HTML (11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pBMI)异常与孕期高血脂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规律产检、孕前无血脂相关疾病并确诊为GDM的235例患者为GDM组,按照年龄采用1∶3个体匹配的方法纳入同期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的705名孕期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对pBMI-血脂与GDM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索,计算交叉验证一致性、均衡检验准确性及P值,以评估每个模型的交互作用。结果 GMDR模型分析表明,包含pBMI与孕期血脂两个因素的二阶模型为最佳模型(P=0.001),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均衡检验准确性为64.48%。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超重/肥胖合并高三酰甘油(TG)者的GDM发病风险最高(OR=14.349,95%CI=6.449~31.924,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TG水平组中超重/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的发病风险要高(OR=2.243,95%CI=1.173~4.290,P=0.015)。结论 pBMI异常及孕期高血脂水平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重/肥胖且高TG水平的孕妇更容易患GDM。

  • 论著
    王浩,司明玉,苏小游,黄依漫,肖伟军,王文军,顾晓芬,马莉,李静,张韶凯,任泽舫,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1): 30-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44
    摘要 (1889) PDF全文 (806) HTML (1393)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 论著
    陈慧,周静,黄倩,司明玉,苏小游,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4): 545-55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53
    摘要 (1740) PDF全文 (341) HTML (1182)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对西部地区高校不同专业(文科、理工科、医学类)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HPV健康教育及HPV疫苗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成都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81名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19名、女生462名,女生疫苗接种率为3.5%(16/462)。分别有59.1%、67.5%、56.3%的学生表示听说过HPV、HPV相关疾病和HPV疫苗。仅有10.4%、10.6%、27.8%的学生知晓“感染HPV通常不会引起症状”、“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多数可自愈”、“HPV感染非常普遍”。女生、医学生的认知合格率优于男生、非医学生(P=0.035,P=0.021)。有65.7%的学生表示愿意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接种费用昂贵(50.8%)、担心疫苗的副作用(46.3%)、没有性生活(43.4%)是学生不愿接种的主要原因。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二类疫苗接种史、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性行为史及HPV认知水平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结论 本研究大一女生预防性HPV疫苗接种率低,对HPV及其疫苗认知不足,亟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对HPV病毒感染,HPV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副作用等知识的宣教。同时应重视男生、非医学生的健康教育。

  • 论著
    刘玉荣,董继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3): 382-39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01
    摘要 (1302) PDF全文 (182) HTML (1081)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探讨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为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兰州市3家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急诊量数据,以及同时间段兰州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和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急诊量的关系,及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结果 2013至2017年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总量为124 871人次,日均69人次(1~367人次/d)。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兰州市6种常规空气监测污染物中,PM2.5、PM10、NO2、SO2、O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存在滞后效应,PM2.5(lag02:t=4.792,P=0.001)、PM10(lag2:t=3.421,P<0.001)、NO2(lag6:t=3.654,P=0.003)、SO2(lag06:t=4.712,P<0.001)和O38h(lag07:t=3.021,P=0.012)浓度每增加10 μg/m 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0.900%(95%CI:0.573%~1.249%)、0.083%(95%CI:0.012%~0.153%)、1.293%(95%CI:0.867%~1.720%)、3.851%(95%CI:2.675%~5.041%)和0.737%(95%CI:0.129%~1.348%);CO(lag0;t=3.564,P<0.001)每增加1 mg/m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2.556%(95%CI:1.493%~3.629%)。性别分层中,冬季时PM2.5(男:t=3.124,P=0.019;女:t=3.418,P=0.007)、PM10(男:t=2.980,P=0.160;女:t=2.997,P=0.013)、CO(男:t=4.117,P=0.001;女:t=4.629,P<0.001)对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男性,NO2(男:t=3.020,P=0.107;女:t=3.006,P=0.128)、SO2(男:t=4.101,P<0.001;女:t=3.820,P<0.001)、O38h(男:t=3.660,P=0.022;女:t=3.517,P=0.018)对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女性。年龄分层中,冬季时PM2.5(0~14岁:t=3.520,P=0.008)、PM10(0~14岁:t=3.840,P<0.001)、SO2(0~14岁:t=4.570,P<0.001)、CO(0~14岁:t=4.102,P=0.002)日均浓度的增加均可导致0~14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夏季时O38h(0~14岁:t=4.210,P<0.001;15~64岁:t=3.807,P=0.001)的日均浓度对0~14岁和15~64岁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各空气污染物对≥65岁年龄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无明显影响。双污染物分析结果显示,当分别引入其他5种污染物后,PM2.5、PM10、NO2、SO2和CO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引入PM2.5、NO2、SO2和CO后,O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较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有所上升。结论 兰州市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且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和季节的影响模式不同。

  • 论著
    代雪梅,张茜,周静,段晓霞,廖宇婷,闫柳清,高瑜阳,侯富壤,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69-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22
    摘要 (1368) PDF全文 (253) HTML (1070)   可视化   收藏
    CSCD(3)

    目的 了解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至9月抽取成都市832名提供快食简餐类外卖餐厅的厨师和配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7.28%,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成人每日油的用量、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和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7.43%、22.60%和25.36%。具备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能力、调味品估量能力、营养标签解读能力的商家比例分别为8.77%、8.77%和15.02%。≤25岁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最低,为71.47%,26~39岁最高,为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419,P=0.001);汉族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78.45%)明显高于少数民族(57.14%)(χ 2=10.346,P=0.001);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20.458,P<0.001);从事餐饮行业时间越长,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8.503,P=0.00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从业时间、工作岗位、证书持有情况的调查对象间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和调味品估量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8.69%)明显高于女性(9.86%)(χ 2=12.335,P<0.001);≥40岁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最低,为9.91%,26~39岁最高,为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28,P=0.044);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越高( χ 趋势 2 =36.514,P<0.001);厨师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7.86%)高于配餐员(12.82%)(χ 2=4.068,P=0.044)。结论 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仍不容乐观,营养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应重点加强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膳食指南和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知识培训,全面加强营养相关技能培训。

  • 论著
    段晓霞,廖宇婷,黄金城,张茜,代雪梅,周静,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77-8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30
    摘要 (1440) PDF全文 (190) HTML (1097)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分析成都市外卖平台商家中热销外卖套餐的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情况,调查厨师和配餐员的营养素养水平,了解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主城区的100家外卖平台商家,对其店内销量最高的快食简餐类外卖套餐进行实验室检测,对其厨师和配餐员进行营养素养水平问卷调查,并对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合理性与营养素养、套餐价位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都市外卖平台快食简餐类商家的厨师/配餐员的营养素养知识总及格率为61.0%,套餐中仅2.0%总能量供给合理,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合理率分别为3.0%、62.0%、21.0%,供能过剩分别为97.0%、26.0%、73.0%,其余为供能不足。不同价位套餐与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合理性之间无相关性,配餐员营养素养水平与蛋白质供能合理性之间呈正相关(r=0.414,P=0.003)。结论 成都市外卖平台快食简餐类商家厨师/配餐员营养素养水平一般。热销快食简餐类外卖套餐的各种营养素供能过剩问题突出。营养素养知识不能有效指导合理营养搭配,厨师和配餐员的营养素养水平与其所制作套餐的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合理性之间无相关性。

  • 论著
    张茜,周静,代雪梅,侯富壤,高瑜阳,闫柳清,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4): 452-45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874
    摘要 (1745) PDF全文 (315) HTML (1171)   可视化   收藏
    CSCD(1)

    目的 了解当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性教育的开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在四川省农村地区开展、推动幼儿性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农村地区2246名幼儿园学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幼儿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父母有1132名(52.33%),未进行过的有1031名(47.67%)。幼儿问过性相关问题(OR=1.536,95%CI=1.257~1.878)、父母认为幼儿性教育有必要(OR=3.691,95%CI=2.029~6.717)、想了解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OR=1.700,95%CI=1.274~2.269)、幼儿园进行过幼儿性教育(OR=3.316,95%CI=2.515~4.372)是父母开展幼儿性教育的促进性因素;家庭年总收入为中等水平(OR=0.664,95%CI=0.456~0.968)是父母开展幼儿性教育的阻碍性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父母对性教育的认知水平较差,从未对幼儿开展过性教育的父母比例较高。家庭年总收入、幼儿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父母对幼儿性教育的态度以及幼儿园是否开展过幼儿性教育等是影响幼儿家庭性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