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4-20
  

  • 全选
    |
    院士述评
  • 卢世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35-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骨转移瘤是较常见的疾病,其中约5%~20%脊柱转移性瘤会侵犯脊髓而加重症状,近年来应用联合治疗措施已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常需必要的内固定器材重建以稳定脊柱手术,且必须在全身情况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脊柱融合内固定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的并发症逐步引起人们重视,力学检测证明,其与脊柱节段性融合后邻近节段关节活动加大有关。临床结果批判“脊柱内固定融合越坚固越好”的观点,避免脊柱固定器材的滥用。人工椎间盘的应用短期效果尚好,长期效果及长期并发症尚待观察。
  • 论著
  • 钱文伟; 邱贵兴; 吴志宏; 刘勇; 王以朋; 仉建国; 翁习生; 杨新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38-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 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 Western法比较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成骨细胞合成分泌Ⅰ型胶原的差异。结果 AIS患者顶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呈现退变征象,软骨下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顶椎凹侧关节突成骨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112.00±7.26)较凸侧(106.36±8.63)多(P<0.05)。结论
  • 孙天胜; 任继鑫; 史建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43-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EG)移植后在体内存活情况以及对大鼠脊髓损伤长期的修复作用。方法 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OEG培养,大量增殖并标记。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B、C组以250mm·g打击T13脊髓致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完全消失,A组在打击区中央用尖刀横行切断脊髓;D组仅做与A、B组相同节段的椎板减压,不挫伤脊髓。A、B组在脊髓远近断端距离挫伤区边缘1mm的脊髓中线上,深度分别为1.75、1.5、1.0、0.5mm处,各注入200000个OEG;C组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
  • 邱勇; 朱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48-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脊柱前后柱软骨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了解AIS和CS患者生长板组织学特征。方法 17例AIS患者,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3.6岁;均有累及胸段的脊柱侧凸,术前Cobb角65~115°,平均89.3°;Risser分级0~3。CS患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3岁;术前Cobb角30~75°,平均48.8°;Risser分级0~2。取材部位分别为椎体前方正中和棘突顶端软骨生长板。苏木素
  • 论著摘要
  • 束晓梅; 蔡方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52-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张嘉; 吕维加; 叶启彬;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53-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试长节段猪脊柱标本在完整、松解后及内固定后的刚度变化。方法 选择12节段猪脊柱标本12具,测定其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的刚度;切除椎间盘、小关节及前后纵韧带松解脊柱,测定其各向运动刚度;用钛合金材料的双棍PRSS系统进行内固定后重复测试各向运动刚度。结果 与完整脊柱的刚度[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刚度分别为52.89±15.98、105.43±56.38、42.09±14.73、(16.94±4.85)N·mm/°]相比,松解后脊柱各向运动的刚度[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刚度分别为44.04
  • 黄东生; 苏培强; 马若凡; 李春海; 彭焰; 刘尚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56-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使用瞄准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8具颈椎标本,经CT平扫测量C3~C7各椎弓根轴线的内偏角度及在关节突上的投射点,X线双斜位片测量椎弓根轴线的头/尾偏角度及在关节突上的投射点。将标本分为两组,用2.8mm×30mm的螺钉置入,第1组用手工按定位点及角度直接置入,第2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可三维调节角度并可术中矫正的颈椎椎弓根螺钉瞄准器置入螺钉。结果 第1组C3~C7共40枚螺钉,13枚螺钉位于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但未侵犯临近结构,18枚有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第
  • 金今; 赵振国; 翁习生; 杨新宇; 赵宇;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60-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8例,再次手术者43例(4.6%)。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3~84个月)。按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 优:11例(27.5%)、良:16(40%)、可:8例(20%)、差:5例(12.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间盘组织摘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粘连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前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论著摘要
  • 马传根; 牛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64-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贾连顺; 袁文; 陈雄生; 陈德玉; 叶晓健; 倪斌; 肖建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65-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 论著摘要
  • 尹毅青; 罗爱伦; 郭向阳; 任洪智; 叶铁虎;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69-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王岩; 张雪松; 张永刚;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70-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患者神经根性压迫的原因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9年7月~2002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27例DLSS患者, 术前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通过神经根性特定体表分部确定受压神经根序列和侧别。全部患者进行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和腰椎管造影,并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结果 27例患者中6例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13例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15例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9例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L3、L4神经根多在侧凸凹侧的神经根孔或神经根孔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
  • 论著摘要
  • 韩曙; 张晓明; 袁张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73-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杨惠林; 顾晓晖; 陈亮; 陆俭; 毛海青; 孟斌; 牛国旗; 赵刘军; 唐天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74-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选择性与手术的个体化。方法 选取2002年4月~2004年6月术前核磁共振各序列存在信号改变的17例22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并根据X线片及CT分析各病例骨折的特点,个体化地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两枚可扩张球囊于塌陷终板下方,扩张球囊抬升终板以恢复椎体高度,并在持续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17例
  • 郭卫; 艾克拜尔; 汤小东; 李南; 唐顺; 李大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79-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椎体塌陷、脊髓压迫或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997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经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93例,包括胸椎转移53例,腰椎转移33例,颈椎转移7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肾癌13例、前列腺癌8例、肝癌5例、乳腺癌13例、甲状腺癌5例、结肠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者17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3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54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6例,不完全瘫痪者38例。病变累及1个脊椎节段者69例
  • 论著摘要
  • 孙西钊; 王影; 张志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84-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于胜吉; 邱贵兴; 辛大江; 陈晓峰; 郑裕东; 王迎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85-1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观察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能力。结果 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新生骨形成时间早:术后2周,植入材料内部有骨小粱形成,术后8周移植材料四周及内部均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骨修复完成时间早
  • 梅林; 孙洪范; 唐丽娜; 杨菁; 常津;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90-1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血管内微弹簧圈应用于基因运载体系的研究。方法 将抗腺病毒单克隆抗体用共价键结合于白金微弹簧圈的胶原涂层表面,从而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固定在弹簧圈上。细胞培养试验观察弹簧圈上或其附近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A10)的转染。Ad-GFP修饰的弹簧圈植入动物模型的颈总动脉(CCA)中。7d后,取出弹簧圈,用于免疫组化和GFP表达,聚合酶链反应评价病毒的分布。结果 细胞培养试验显示大量的GFP活性细胞集中在弹簧圈的表面,证明了局部定位基因运载效果。携带Ad-GFP的弹簧圈植入动脉瘤
  • 陈等; 张俊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94-1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别和克隆与小鼠衰老相关的新基因。方法 采用改进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技术分析正常老化和年轻BALB/C小鼠大脑皮层mRNA的差异表达,差异显示的新表达序列标签(EST)经Northern杂交验证后,作为出发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引物,以小鼠大脑皮层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通过PCR克隆全长cDNA。结果 差异显示分析共获得表达差异明显的EST 42条,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29条为已知基因cDNA片段,13条可能为新EST。对新EST进行Northern杂交验
  • 冯义; 肖志坚; 徐世才; 卢士红; 刘斌; 刘津华;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99-2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组群(CD34+、CD41a+、CD61+、CD34++CD41a+和CD41a++CD6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1a)和透射电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 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非肥胖
  • 院士述评
  • 王忠民; 卢永科; 韩莹; 姜继勇; 袁晓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05-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二肽肽酶IV(DPP IV)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利用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试验鉴定A2780、SKOV-3、HO-8910、HO-8910 PM卵巢癌细胞系的恶性行为差异;应用酶活性测定、流式细胞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DPP IV基因在A2780、SKOV-3、HO-8910和HO-8910 PM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结果 4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HO-8910 PM、
  • 论著
  • 孔建新; 宋千; 刘延鹏; 王成伟; 张庆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1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胶质瘤耐药细胞系C6/adr中MDR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胶质瘤细胞株C6/adr作为胶质瘤体外耐药模型,针对MDR1基因mRNA的AUG起始区-9~+6序列合成反义和相应的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均经硫代磷酸化修饰。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MDR1-AS)序列为5'-CTCCATCACCACCTC-3',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MDR1-S)序列为5'-GAGGTGGTGATGGAG-3'。在脂质体介导下MDR1-AS、MDR1-S转染C6/adr细胞,
  • 刘晓; 李嘉琦; 熊新宇; 陈瑜娜; 彭梅; 代青; 文喻玲; 陈元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16-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重组表达的轮状病毒(RV)抗原表位疫苗的小鼠体内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以Flock House virus病毒外壳蛋白为载体的外源抗原表位呈递系统(FHV-RNA2系统)中构建和重组表达RV Vp4蛋白上第223~262位抗原表位(REABC);在原核系统质粒pET,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REABC免疫小鼠用细胞培养适应的参照RVWa(G1PA型)和SA11(G3P2型)经口腔灌胃攻击,对RV攻击后的免疫小鼠和对照小鼠的感染症状、排毒情况、血清抗体中和病毒感染性效价进行测定
  • 朱波; 李兰英; 薛玉良;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23-2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原代培养人脑神经元缺氧模型,探讨纳洛酮对神经元缺氧损伤中谷氨酸释放的影响。方法 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人胚胎大脑神经细胞,经神经微丝染色证实可获得富含神经元的混合培养细胞。将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给药组(纳洛酮终浓度分别为0.25、5、10μg/ml)。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缺氧组和给药组细胞进行缺氧结合无糖处理(氧糖剥夺)1h并继续复氧培养24h。于复氧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细胞存活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
  • 赵丽云; 叶铁虎; 张银中; 赵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28-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中加用小剂量纳洛酮对镇痛效果、吗啡用药量及其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59例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和纳洛酮组接受术后静脉PCA治疗。吗啡组为150ml盐水中加入60mg吗啡(PCA剂量为吗啡1mg),纳洛酮组为在吗啡组的基础上加入6μg/kg纳洛酮。记录启动PCA泵后0、2、4、6、8、12、24 h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 在启动PCA泵2h时,吗啡组和纳洛酮组的VAS评分差异
  • 徐红; 陈丽萌;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32-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 所有肾功
  • 刘冬妍; 文煜冰;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37-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血压、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血管损害加重(P<0.01)。结论 蛋白尿能够间接反映紫癜性肾炎肾脏病变的轻重,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脏的各项病理改变加重、肾小球损
  • 门保忠; 周定标; 张笑明; 石怀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41-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Bcl-2/Bax凋亡调控基因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探讨该基因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取人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42例,根据病理学分为稳定型(19例)和不稳定型(23例)两组,8例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作为对照组。Bcl-2/Bax抗凋亡基因表达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Bcl-2在不稳定型斑块中分别表达20和9例,在稳定型斑块中表达11和4例(P<0.05);在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均有表达。Bax在不稳
  • 王明栋; 马文斌; 郭梅; 史彦芳; 王洪; 王任直; 杨堤; 方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45-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经内分泌学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8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12个月;临床症状依次为头痛、面部改变、手足变大、身材高大、月经不调、闭经、泌乳、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鼻蝶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经口鼻蝶显微术后患者生长激素泌乳素高分泌状态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头痛不同程度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有5例恢复正常,4例视力下降及泌乳消失。结论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确诊
  • 综述
  • 邱贵兴; 徐宏光; 翁习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49-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柱固定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用手段,但固定融合的同时会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发生相应地变化,由于应力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出现邻近节段病。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继发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获得性脊椎滑脱、不稳等,一些患者不得不因此而再次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防治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寻求相应的防治方法。
  • 胥少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54-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胸椎脊髓损伤电生理检查主要集中在颅磁刺激器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有小鱼际肌群MEP、立干肌MEP、肋间肌MEP和腹内斜肌MEP,检查完全和不完全脊髓损伤病例损伤平面上及下方的立干肌,可检出损伤平面以下临床上尚无恢复迹象、而有电生理恢复的立干肌,同时显示同侧立干肌、腹内斜肌受同侧未交叉纤维的皮质脊髓束支配情况。临床感觉检查中的皮肤电刺激感知阈检查比2点鉴别试验准确,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损伤平面上及下行定量感觉检查包括震动感阈值、轻触觉、温觉检查,疼痛和皮肤轴突感觉反射,在完全和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
  • 徐海珊; 戴顺龄; 孙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58-2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雌激素的分类和来源,从植物雌激素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效应阐述其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对血脂代谢、动脉血管、细胞因子和凝血纤溶系统的调节,阐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