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CSCD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述评
    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5): 575-578.
    摘要 (4409) PDF全文 (1236)   可视化   收藏
    Baidu(390)
    摘要: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 发病呈年轻化和上升化趋势。筛查是防治之始, 中国拟行最佳、一般及基本3种方案。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系癌前病变, 可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组织学明确病变级别, 并给予规范化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引发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HPV检测可用于筛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ASC-US/LSIL)分流及治疗后随诊。对HPV感染的现代对策是“治病——治疗CIN, 即治毒——HPV”。HPV疫苗的问世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事件, 可形成一级预防。但早诊早治仍是最基本的防治策略。
  • 论著
    胡尚英,郑荣寿,赵方辉,张思维,陈万青,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19-12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1
    摘要 (5203) PDF全文 (1365)   可视化   收藏
    Baidu(246) CSCD(51)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在1989至2008年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制定和评价我国子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989至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城市和农村子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以及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全国子宫颈癌粗发病率由1989至1990年的3.06/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11.87/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4.96/10万上升到11.98/10万,农村地区由2.39/10万上升到11.77/10万。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由1989至1990年的2.19/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3.20/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3.21/10万到2.56/10万,农村地区由1.82/10万上升到3.75/10万。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的粗发病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后以平均每年14.4%和22.5%的速度递增;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后,城市地区增速变化不大,农村地区小幅降低。虽然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1989至2008年总体无变化,但在1999年后粗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8.1%;城市地区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2001年后均以平均每年7.3%的速度递增;而农村地区的粗死亡率在1989至2008年平均每年上升3.9%,世界人口标化率无变化。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子宫颈癌筛查和疫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 院士述评
    许国旺, 路 鑫, 杨胜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6): 701-711.
    摘要 (4360) PDF全文 (2146)   可视化   收藏
    Baidu(208)
    摘要:代谢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近年来, 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植物和微生物等领域发展迅速, 但在分析技术、方法学和应用等方面急需突破。
  • 论著
    陈晓梅,肖盛元,郭顺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4): 524-529.
    摘要 (4033) PDF全文 (91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94)
    摘要:目的 比较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别。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比较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氨性氯仿提取物中各成分的色谱峰相对积分面积和含量。结果 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中电喷雾电离质谱质量数为偶数的色谱峰的相对积分面积和分别为2.34%和41.87%。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中共有的25个相同的化学成分,相对积分面积和分别为97.12%和50.09%,其中有23个成分在铁皮石斛中的含量高于金钗石斛。结论 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在生物碱类成分的数量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别,但就所含的相同化学成分而言,铁皮石斛的质量好于金钗石斛。
  • 专家述评
    盛树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 26(2): 101-103.
    Baidu(162)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60岁以上发病率约为5%,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4方面论述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药物治疗的策略。
  • 专家述评
    戴 晴, 姜玉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1): 1-4.
    摘要 (3810) PDF全文 (924)   可视化   收藏
    Baidu(161)
    摘要: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已经在临床中得以应用,超声造影也已广泛用于肝脏及肝脏以外器官的显像,如肾脏、胰腺、脾脏、前列腺、卵巢、子宫和腹部外伤,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声造影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 论著
    顾晴; 陈纪林; 阮英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1): 87-91.
    Baidu(158)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药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4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模型对照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及合用组(n=10)。后4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血清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斑块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血清
  • 论著
    连小兰; 白耀; 孙梅励; 郭芝生; 戴为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 26(6): 677-681.
    Baidu(155)
    目的 了解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Ab)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测定389例患有各种甲状腺疾病及其相关疾病(包括经病理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结节性或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其他内分泌疾病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的anti-TgAb和anti-TPOAb水平,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 不同疾病患
  • 综述
    罗葆明, 欧 冰, 智 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1): 112-115.
    摘要 (4633) PDF全文 (109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54)
    摘要:超声弹性成像(UE)是近年来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的一种新技术,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UE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必须正确认识UE原理, 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 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造成误诊; 进一步研究UE表现的相应病理基础; 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于超声检查不典型的乳腺病灶仍有必要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 综述
    林景超, , 李后开, , 周明眉 , 贾 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6): 818-822.
    摘要 (4149) PDF全文 (118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46)
    摘要: 在探讨复杂生命现象时, 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传统中医药学的思维方法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果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 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将能够深化中药的整体疗效评价、证候的内在本质及辨证施治研究, 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 院士论坛
    刘振兴, 陈运泰, 曾庆存, 赵忠贤, 吴国雄, 黄荣辉, 朱日祥, 王佛松, 陈翰馥, 张广学, 陆启铿, 梁敬魁, 朱邦芬, 杨福愉, 张仁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6): 657-658.
    摘要 (2771) PDF全文 (135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45)
  • 院士述评
    吴孟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4): 363-365.
    摘要 (3161) PDF全文 (101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39)

    摘要: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仍有不少问题需深入研究;而肝癌基础研究方面进展可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 综述
    李瑾瑾,刘欣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09-21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9
    摘要 (2937) PDF全文 (794)   可视化   收藏
    Baidu(132) CSCD(2)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面临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瘢痕妊娠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率较低,尚无规范的统一治疗指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预防大出血、保护子宫的生育功能、维护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期待治疗并不被推荐,早期诊断并尽早予以单纯或联合药物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治疗、及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可避免子宫破裂及大出血,从而保护子宫的生育功能。

  • 论著
    边 学,唐平章, 徐震纲,温树信,王建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4): 530-533.
    摘要 (3778) PDF全文 (84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29)
    摘要:目的 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55侧)术前颈部触诊阴性,由彩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的患者(研究组)与57例(64侧)术前颈部触诊阳性由查体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2组患者均接受过改良性颈清扫术,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前彩超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彩超诊断颈转移的51例(55侧)患者术后病理49侧为颈转移,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89.1%;彩超检查可以发现41.2%的临床触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彩超发现65.5%的患者为多分区转移,以中颈最高(70.9%);病理发现75.5%的患者为多分区转移,以Ⅲ区最高(65.3%),彩超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术前彩超可以提高颈转移的诊断率;可以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定位,为颈清扫的范围提供依据。
  • 院士述评
    王正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4): 455-458.
    摘要 (3114) PDF全文 (832)   可视化   收藏
    Baidu(127)
    摘要:本文概述了道路交通伤的发生情况, 从饮酒/醉酒驾车、事故倾向性、疲劳驾车、超速行车和车体质量等方面分析了事故的原因, 介绍了安全防护、急救、基础研究等交通伤研究情况, 指出交通安全是公共卫生问题, 交通伤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人员的因素是关键, 而建立准确全面的交通事故数据库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并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论著
    贾连顺; 袁文; 陈雄生; 陈德玉; 叶晓健; 倪斌; 肖建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165-169.
    Baidu(125)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 论著
    贾户亮;刑戌健;叶青海;钦伦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4): 440-443.
    摘要 (3620) PDF全文 (71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23)
    摘要:目的 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方法 分析290例HCC、48例肝硬化及4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P水平,AFP水平与HCC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及国际抗癌联合会肝癌TNM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不同诊断阈值下AFP水平在HCC及肝硬化人群中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 结果 HC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274)和健康体检者(P=0.0001)。290例HCC患者中,95例(32.8%)血清AFP<20μg/L,195例(67.2%)血清AFP≥20μg/L。AFP诊断阈值设定为20μ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为67.2%,特异性为29.2%,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2%,阴性预测准确率为12.8%。AFP诊断阈值设定为400μ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太低(42.8%)而无法为临床使用。不同肿瘤大小(P=0.0009)、TNM分期[TNMⅠ期vs. TNM Ⅲ~Ⅳ期(P=0.0001);TNM Ⅱ期vs. TNM Ⅲ~Ⅳ期(P=0.0003)]及肿瘤数目(P=0.0001)HCC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不同。 结论 AFP升高对HCC诊断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结合其他影像学诊断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及对于AFP阳性患者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 论著
    陈莉;赵明;韩少梅;李仲铭;朱广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 26(4): 463-466.
    Baidu(118)
    目的 探讨河北省正常人群肺功能的生理预计值及其不同生活环境、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2002年8~10月对进行过基础体检并确定为正常的1587名不同年龄段人群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进行肺容量及肺通气量检测,分析不同地域、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检测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多数肺功能指标在男12~16岁、女12~14岁为肺功能增长突增期,肺活量(V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一秒量(F
  • 专家述评
    姚咏明, 徐 珊, 盛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4): 459-465.
    摘要 (3324) PDF全文 (104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14)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严重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重要晚期介质, 参与了包括肺脏、肝脏、肠道在内的多器官损害过程。采用HMGB1中和抗体或特异性拮抗剂抑制其分泌(丙酮酸乙酯、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或下调其基因表达(正丁酸钠、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组织损伤效应, 并可能为严重脓毒症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 论著
    梁 峰,王韫芳,南 雪,岳慧敏,徐迎新,施双双,李 荣,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6): 665-669.
    摘要 (3942) PDF全文 (935)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9)
    摘要: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 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 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 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 论著
    刘欣燕, 边旭明, 韩京秀, 曹兆进, 范光升, 张 超, 张文丽, 张淑珍, 孙晓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5): 661-664.
    摘要 (3797) PDF全文 (81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7)
    摘要:目的 探讨早孕期生活环境中可能会引发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分析比较了200例在我院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的妇女(病例组)和200例生育正常婴儿的妇女(对照组)早孕期间的生活环境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病例组平均每周看电视在10 h以上, 使用电脑在45 h以上, 经常使用复印机、微波炉和手机, 生活环境附近有高压线等电磁辐射装置, 有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 有持续10个月以上噪音, 孕期或孕前半年家庭或工作场所采用挥发异味材料进行过装修, 有胚胎停育史和孕期情绪紧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其中, 病例组随装修异味时间的延长, 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度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 经常使用微波炉、手机, 接触装修材料异味3个月以上, 情绪紧张, 有早期自然流产史等5种因素可显著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对危险性(P均<0.05)。结论 经常使用微波炉、手机, 接触装修材料, 情绪紧张, 有早期自然流产史等5种因素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 论著
    李六亿,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贾会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5): 546-54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08.05.008
    摘要 (5602) PDF全文 (808)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7) CSCD(5)
    摘要: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一定数量的门诊和病房,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表格调查其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30.2%,且随科室、岗位和工作区域不同而异。病房医师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门诊(P<0.01),但两区域护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医务人员操作后手卫生的依从性为40.4%,明显高于操作前的19.6% (P<0.01)。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 论著
    赵林,应红艳,管梅,程月鹃,王毓洲,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12-41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1
    摘要 (4866) PDF全文 (1182)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6) CSCD(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52例胃癌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占36.0%。老年组男:女=3.74∶1,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20)。腹胀腹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但老年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43.3% 比61.7%, P=0.005)[老年组消瘦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5.6%比6.2%)(P=0.015)。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第二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2.2% 比2.5%)(P=0.002)。老年组贲门胃底癌最常见,占36.7%,非老年组胃窦癌最常见,占34.6%。老年组2.2%的患者胃癌为多起源,而非老年组均为单中心起源。总体77.8%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0.9%,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例相近。98%的患者接受了化疗,老年组接受三线及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比例仅为非老年组的1/3(3.3% 比 9.3%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方案选择方面,老年组更多的患者选择了FOLFOX/XELOX的两药联合方案(73.3%)。中位生存时间老年组26.5个月,非老年组28.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按分期分层比较,Ⅳ期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22.7个月)有较非老年组(16.1个月)延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易以消瘦起病,贲门胃底癌最常见,多中心起源及合并第二肿瘤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升高[治疗方面,老年胃癌患者可以耐受规范的手术及化疗,手术比例与非老年组相近,更多患者选择了两药而非三药的联合化疗方案[老年胃癌整体预后与非老年患者相似。
  • 综述
    王 鹤,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5): 678-684.
    摘要 (3705) PDF全文 (103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4)
    摘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 、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 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HPV与喉癌有一定病因学联系, 然而与食管癌和肺癌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 论著
    杨 帆, 白祥军, 唐朝晖, 李占飞, 刘开俊, 宋先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4): 471-477.
    摘要 (3423) PDF全文 (82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3)
    摘要: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19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情况、并发症、死亡原因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多发伤后致伤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410例, 53.33%)、暴力伤(747例, 16.53%)、坠落伤(575例, 12.72%); 主要受伤部位颅脑(2247例, 18.71%)、腹部和骨盆损伤(2118例, 17.64%)、胸部损伤(1853例, 15.43%); 主要并发症为休克(1497例, 33.13%); 后期主要致死原因为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28例, 82.35%), 显著高于同时段其他致死原因(P<0.01)。结论 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 临床病情、急救与诊断有其特点,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一体化救治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 论著
    杨璐,宋美情,张秋玲,寿岚,臧淑妃,杨燕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3): 309-3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3.015
    摘要 (3422) PDF全文 (797)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2) CSCD(1)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前、后12周测定患者血生化指标、血清RBP-4和AP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吡格列酮组RBP-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二甲双胍组RBP-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的RBP-4、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BMI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对于T2DM合并NAFLD的患者,吡格列酮在降低脂肪炎症因子RBP-4、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 论著
    霍霏霏;张丽帆;刘晓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 31(4): 449-4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09.04.013
    摘要 (4535) PDF全文 (107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0) CSCD(5)
    摘要:目的 评价γ干扰素释放分析T-SPOT.TB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根据细菌学或/和组织学诊断的肺外结核患者31例,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和10kD培养滤过蛋白肽段库刺激后外周血中释放γ-干扰素的特异性T 细胞。结果 31例肺外结核患者中29例T-SPOT.TB检测阳性,敏感性为93.5%(95% CI 84.8%~100%),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肽段库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数中位数为196/106 PBMCs(4分位间距72~532/106 PBMCs),10kD培养滤过蛋白肽段库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数中位数为276/106PBMCs(4分位间距72~568/106 PBMCs),对两个肽段库总的斑点形成细胞中位数为612/106PBMCs(4分位间距192~1152/106 PBMCs)。结论 T-SPOT.TB检测对肺外结核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综述
    金红芳; 杜军保; 唐朝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4): 518-524.
    Baidu(100)
    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的发现开创了气体信号分子这一新型研究领域,目前已发现3种气体信号分子: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他们在体内内源性生成,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仅就3种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在心血管系统中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NO、CO和H2S分别与其相应的合成酶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红素加氧酶(HO)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形成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体系(NO/NOS体系、CO/HO体系、H2S/CSE体系),不仅参与心血管系统生理状态下功能和结构的维持,
  • 论著
    刘博;刘鋋;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关静子;左丽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6): 647-65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08.06.004
    摘要 (3670) PDF全文 (699)   可视化   收藏
    Baidu(97) CSCD(8)
    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就诊眩晕患者的基本数据,探讨眩晕发病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获得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32 例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问卷调查和临床测试资料。 结果 3432 例患者接受访谈和前庭功能检查,年龄4~89岁,平均(40±18.6)岁。其中男性1513 例(44.09%)、女性1919 例(55.91%),男女比例为1∶1.27。发病年龄呈一定规律性,主要集中在7~15岁和41~60岁两个阶段,其中后者达到高峰。居住城市的患者人数随教育程度增高有增多趋势,而且眩晕发病与职业和情绪有一定关系但差异较大。结论 41~60岁是眩晕的高发年龄,此后随着年龄增加,眩晕发病有趋缓现象;眩晕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 论著
    刘炜,薛华丹1,曾学军,孙昊,王萱,陈钰,张云庆,徐凯,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6): 645-6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6.011
    摘要 (5111) PDF全文 (883)   可视化   收藏
    Baidu(97)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双手腕、双肘、双膝及双足踝关节双能量CT扫描,对照组为10例非痛风患者。双能量CT GOUT软件处理扫描图像后,由两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病例组17 (46%)、6 (16%)、10 (27%)、33 (89%)例患者分别在双手腕、双肘、双膝及双足踝关节CT检测到尿酸盐沉积,双足踝关节受累较其他关节多(P=0.000)。对照组无尿酸盐的沉积,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7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CT共发现297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2.25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132处)(P=0.000)。结论"双能量CT可以检测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包括一些亚临床部位,但其检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论著
    谢明星, 张 丽, 吕 清, 王新房, 韩 伟, 张 静, 刘莹莹, 付 倩, 项飞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1): 58-62.
    摘要 (2967) PDF全文 (807)   可视化   收藏
    Baidu(95)
    摘要: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 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 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及其达峰时间、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 R)、解旋减半时间(HTU), 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 HCM组MV-Prot、AP-Prot、Ptw、AVCtw、MVOtw和HTU测值增加, Untw R测值减低(P均<0.05)。(2)HCM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3)HCM组内左心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STI可无创性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 HCM患者左心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 论著
    罗金梅;彭 敏;肖 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2): 141-14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2.003
    摘要 (4865) PDF全文 (996)   可视化   收藏
    Baidu(94) CSCD(8)
    摘要:目的 研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IPFI的4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继发性和原发性IPFI的临床特点。结果 48例确诊病例主要是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和肺隐球菌病,各占37.5%,社区获得性感染占87.5%。66.7%的病例为继发性IPFI,以曲霉菌属感染为主,原发性IPFI以肺隐球菌为主。IPFI临床表现不特异,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60.4%),出现肺内空洞占22.9%,继发性和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5.8%的病例接受抗真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20.8%的病例死亡,均为继发性IPFI。继发性IPFI的病死率31.2%,与原发性IPFI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3)。结论 IPFI以曲霉菌感染和肺隐球菌病为主,大部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继发性IPFI以曲霉菌属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不特异,病死率高,需要尽早行侵入性手段协助诊断以早期治疗。
  • 论著
    油红文,陈 曦,油红捷,张宇清,蔡 艳,刘国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4): 520-523.
    摘要 (3280) PDF全文 (679)   可视化   收藏
    Baidu(94)
    摘要:目的 观察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R)对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一定浓度的 ET-1作用细胞24 h,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亮氨酸(3H-Leu) 掺入法测定细胞DNA、蛋白质合成,Bradford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心钠素(ANP)mRNA的表达;用针对ETA受体(ETAR)、ETB受体(ETBR) 的特异性拮抗剂BQ123、BQ788分别阻断两个受体,观察两种受体的作用。结果 ET-1显著促进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3H-TdR、3H-Leu掺入,总蛋白含量增加,ET-1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且使心肌细胞ANP mRNA表达明显增加,ET-1的作用可被ETAR拮抗剂BQ123明显抑制,ETBR拮抗剂BQ788对此无影响。结论 ET-1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ET-1的作用通过ETA R介导,ETBR对此无明显作用。
  • 论著
    陆 瑜,郎景和,朱 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3): 402-406.
    摘要 (3220) PDF全文 (835)   可视化   收藏
    Baidu(94)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患者肛提肌及周围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 绝经前、后SUI组肛提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1%、0,对照组分别为35%、33%。肛提肌未见ERα和ERβ表达,ERα和ERβ分布于肛提肌周围筋膜组织。ERβ在部分盆底筋膜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呈阴性,绝经前、后SUI组盆底筋膜组织ERβ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7%、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各组盆底筋膜组织ERβ染色阳性率较绝经前显著降低(P<0.05)。绝经前、后SUI组盆底筋膜组织ERα测定值分别为(4.43±2.64)%和(5.14±1.79)%,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的(9.61±5.48)%和(10.88±2.90)%(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盆底筋膜组织的ERβ表达低于ERα,SUI组ERα和ERβ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女性肛提肌未检测到ERα和ERβ。妇女绝经前SUI的发生与低雌激素水平有关。盆底筋膜组织ERα表达减少和ERβ表达阳性率降低与SUI发生有关。
  • 论著
    任 常, 朱 兰, 郎景和, 史宏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6): 760-764.
    摘要 (3160) PDF全文 (637)   可视化   收藏
    Baidu(93)
    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膨出的临床结局。方法 对30例经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诊断为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的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 并评价术后1年内各项客观和主观指标。结果 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4.2±21.5)min, 术中出血平均(103.3±40.1)ml; 76.7%的患者次晨即可拔除尿管, 且残余尿小于100ml; 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2±1.8)d; 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 以POP-Q评分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 治愈率达93.3%; 以脱垂生活质量量表为主观评价指标, 主观满意度达96.7%。术后仅1例发生网片侵蚀, 6.7%的患者出现新发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性交痛, 为66.7%, 患者术前性生活质量[平均(13.2±6.9)分]优于术后[平均(15.7±3.7)分], 但术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方式, 但术后性交痛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 综述
    张 骞, 盛 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3): 344-347.
    摘要 (3699) PDF全文 (1084)   可视化   收藏
    Baidu(92)
    摘要:自基因芯片出现以来, 这种同时具有信息量大、操作简单、速度快捷等优点的技术就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越来越多物种的基因组进行研究, 得以大量应用的基因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成熟, 并广泛运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本文重点介绍基因芯片技术的进展、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论著
    徐红; 陈丽萌;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2): 232-236.
    Baidu(92)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 所有肾功
  • 论著
    张 璟, 姜玉新, 戴 晴, 孙 强, 吕 珂, 谭 莉, 高 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1): 49-53.
    摘要 (3290) PDF全文 (680)   可视化   收藏
    Baidu(91)
    摘要:目的 观察乳腺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评价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116个乳腺病灶(良性63个, 恶性53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增强程度; (2)增强方式; (3)是否完全增强; (4)是否均匀增强; (5)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 (6)病灶有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按照增强明显/不明显, 向心/非向心、完全/不完全、均匀/不均匀, 边界清晰/不清晰, 周边出现/未出现放射状增强, 对良、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 116个乳腺病灶中5个无增强, 其余111个病灶有不同程度增强。良、恶性病灶增强模式, 除是否明显增强一项特征外, 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恶性病灶多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83%、86.8%), 增强时病灶边界不清(81.1%), 出现不完全增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增强两个征象的病灶中均以恶性占多数, 分别为72.2%和96.8%。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杨筱,张波,姜玉新,赵瑞娜,张晓燕,李文波,张青,赖兴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3): 261-26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3.006
    摘要 (3318) PDF全文 (956)   可视化   收藏
    Baidu(91) CSCD(10)

    目的 比较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 以2013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HT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连续病例各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其术前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60例恶性结节中,60例(100.0%)为甲状腺乳头状癌。60例良性结节中,33例(55.0%)为桥本结节样改变,26例(43.3%)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1.7%)为腺瘤。与良性结节相比,恶性结节更多表现为实性(91.7% 比68.3%,P=0.001)、低回声(96.7% 比48.3%,P=0.000)、边界不清(95.0% 比41.7%,P=0.000)、形态不规则(96.7% 比43.4%,P=0.000)、微钙化(71.7% 比30.0%,P=0.000)、缺乏规则晕(96.7% 比65.0%,P=0.000)、纵横比≥1(46.7% 比13.3%,P=0.000)、血流局部丰富或不规则(61.7% 比26.7%,P=0.000)。结论 超声对于伴HT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总体敏感性理想。实性结构、实性成分回声水平低、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缺乏规则晕是较好的筛查指标。除纵横比≥1外,其他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均不理想。

  • 论著
    李胜利, 陈秀兰, 欧阳淑媛, 姚 远, 龚 博, 陈琮瑛, 杨晓东, 肖志莲, 廖玉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1): 69-74.
    摘要 (3120) PDF全文 (735)   可视化   收藏
    Baidu(90)
    摘要:目的 研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结构异常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和引产且最终诊断有畸形的993例新生儿和引产儿的资料, 以产后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产前超声诊断的价值。结果 本组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2.5‰。产前超声对993例患儿(共1 344处畸形)的畸形总检出率为79.02%(1 062/1 344); 其中严重畸形检出率为87.58%(860/982), 明显高于轻微畸形检出率的55.80%(202/362)(P<0.005)。各系统中, 骨骼肢体系统及颜面部畸形的漏诊较多, 漏诊率分别为 39.46%和31.91%, 漏诊畸形主要为指/趾畸形、单纯腭裂及耳畸形等。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严重畸形的检出率高, 但对于一些微小畸形及单纯腭裂等检出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