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10-30
  

  • 全选
    |
    专家述评
  • 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53-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重视早期诊断,准确进行术前评估,合理切除范围和积极开展综合治疗,是胰腺癌诊治规范化的关键环节,对改善其整体预后至关重要。
  • 廖 泉,朱 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56-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胰腺癌的发病近年在国内外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提高胰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当前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概述。
  • 专家论坛
  • 窦科峰,安家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60-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孙家邦,朱 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63-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胰头癌外科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 ~ 2003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346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58 ~ 1976、1977 ~ 1987、1988 ~ 1998及1999 ~ 2003年胰头癌切除率分别为26.6%(21/79)、26.7%(16/60)、20.2%(22/109)及22.4%(20/98),总切除率为22.8%(79/346),未能切除病例多采用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解除胆道梗阻。1958 ~ 1976、1977 ~ 1987、1988 ~ 1998及1999 ~ 2003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3%(9/21)、37.5%(6/16)、27.3%(6/22)及10.0%(2/20)。1958 ~ 1976年手术死亡率为19.0%(4/21),原因为胰瘘(2例)、肝肾功能衰竭(1例)和胆道感染(1例);1977 ~ 1987年手术死亡率为12.5%(2/16),原因为胰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1988 ~ 1998年手术死亡率为4.5%(1/22),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999 ~ 2003年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958 ~ 1976年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3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55.5%、23.1%及11.0%,1977 ~ 1987年分别为56.3%、25.0%及12.5%,1988 ~ 1998年分别为59.1%、27.2%及13.6%。结论 由于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操作的成熟,胰头癌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但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没有显著变化。
  • 杨尹默,万远廉,田孝东,庄 岩,黄莚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68-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头癌切除联合腹膜后淋巴清扫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 ~ 1997年以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的20例胰头癌患者(标准手术组),及1998 ~ 2002年以标准手术联合腹膜后淋巴清扫治疗的46例胰头癌患者(扩大根治组)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合并症及生存期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扩大根治组患者标本内淋巴结数量大于标准手术组(P < 0.05),其腹膜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比率为26.09%(12/46)。标准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扩大根治组死亡2例。扩大根治组可见腹泻、淋巴漏等术后合并症,但两组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标准手术组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3.16%、31.58%及21.05%;扩大根治组分别为65.91%、37.71%及21.2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标准手术组患者的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41.67%、16.67%及8.33%;扩大根治组分别为64.52%、32.26%及12.9%;两组1 ~ 2年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胰头癌切除联合腹膜后淋巴清扫未增加术后合并症,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作用。
  • 钱祝银,苗 毅,戴存才,徐泽宽,刘训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72-5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胰腺体尾部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 ~ 2004年在我院接受多脏器联合切除的16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体尾部原发癌6例,转移癌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胰腺体尾部和脾脏在内的多脏器联合切除,同时切除的脏器有:结肠,脾,直肠,胃,十二指肠第四部,左、右肝叶局部,左肾上腺,左肾,胆囊和左膈肌。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例原发性胰腺癌和1例胰腺间质肉瘤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2例恶性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至今仍存活,分别为术后51和39个月。10例转移癌中,3年生存率70%,其中肠癌2例,至今无瘤生存分别为37和48个月。结论 对累及邻近脏器的胰腺体尾部肿瘤,只要无远处转移,通过脏器联合切除可能达到局部根治者,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且术者具有这方面经验的条件下,应积极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胰腺原发性外分泌癌效果差,而胰腺内分泌癌和转移癌效果较好。
  • 刘续宝,严律南,翟宏军,鹿 冰,胡伟明,田伯乐,张肇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75-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头癌扩大切除术对长期生存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将93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癌患者按是否行扩大切除分为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 = 51)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n = 42),比较两者的长期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和16.67%,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3.92%和2.38%,1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和63.33%,2年生存率分别为20.59%和23.33%,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否可提高长期生存率尚需大样本研究。
  • 廖 泉,赵玉沛,王维斌,戴梦华,胡 亚,刘子文,朱 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79-5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胰头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00年1月 ~ 200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的胰头癌患者34例(治疗组)及同期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单独肠外静脉营养的胰头癌患者4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再分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组(治疗组n = 13,对照组n = 24)及姑息手术组(治疗组n = 21,对照组n = 24),对各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 0.05);治疗组中Whipple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Whipple术组患者(P均 < 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可明显改善胰头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金 钢,胡先贵,刘 瑞,张怡杰,邵成浩,唐 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83-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利用最新的淋巴管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3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内平均LVD值(9.4 ± 10.0)显著低于癌旁(16.0 ± 9.7)(P < 0.001)及正常胰腺组织(13.5 ± 6.0)(P < 0.01)。癌旁高LVD组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 < 0.05)。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癌旁淋巴管数量的增加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
  • 李兆申,何小平,屠振兴,高 军,潘 雪,龚燕芳,金 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87-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克隆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基因,重组表达canstatin蛋白。方法 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做模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canstatin cDNA,转入克隆载体pUCm-T,再转化E.coli DH5α,挑选阳性克隆,测定基因序列。酶切克隆载体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E. coli BL21,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与目的基因长度一致。RT-PCR产物与pUCm-T的连接产物转化E.coli DH 5α,篮白斑筛选后,选6个白色菌落做酶切鉴定,证实其中1个为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canstatin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pUCm-T上目的基因片段酶切后插入pET-22b(+),转化E. coli BL21,挑选7个菌落做酶切鉴定,证实均为阳性克隆。IPTG诱导其中1个克隆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24 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条带。结论 成功克隆出canstatin基因,重组表达出canstat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 郭俊超,赵玉沛,廖 泉,陈 革,张立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92-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胰腺癌耐药细胞株,鉴定并分析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择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采用5-氟尿嘧啶(5-FU)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胰腺癌耐药细胞株SW1990/FU;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比耐药和亲本细胞株在遗传学上的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细胞周期;MTT法计算4种药物的耐药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浓度;BHLB/c-m裸鼠种植瘤实验观察肿瘤形成的时间和大小。结果 胰腺癌耐药细胞株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变化,明显区别于亲本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SW1990/FU具有特异的18号染色体四倍体核型。与亲本细胞株相比,SW1990/FU生长缓慢(P < 0.05),倍增时间延长(P < 0.05),大部分肿瘤细胞集中在G0-G1期。MTT结果表明,SW1990/FU对5-FU、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和吉西他滨(GEM)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32.7、3.2、1.5和4.7。ELISA实验表明,在细胞数和培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SW1990/FU分泌的CEA和CA19-9明显高于SW1990(P < 0.05)。裸鼠种植瘤实验显示,第4周时耐药细胞株肿瘤直径为(1.5 ± 0.30)cm,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的(0.8 ± 0.15)cm(P < 0.05)。结论 5-FU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的胰腺癌耐药细胞株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生物学及遗传学特点。SW1990/FU的建立可作为体外细胞实验模型用于探索在胰腺癌化疗中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并为寻找克服肿瘤耐药的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 马 刚,郭克建,张 浩,尾崎岩太,松桥幸子,郑新宇,董 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597-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相比,8例胰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或缺失。69例胰腺癌中,PDCD4低表达(阳性细胞数 < 30%)者占52.2%。其中,在中、低分化腺癌中,PDCD4低表达者分别为67.4%(15/23)和70%(14/20),而高分化腺癌仅有26.9%(7/26)为低表达。相关分析显示,PDCD4表达减弱或缺失与胰腺癌的不良分化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结论 PDCD4蛋白在胰腺癌中多呈低表达,并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黄东胜,徐 骁,郑树森,陈建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01-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NS398对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悬浮细胞/贴壁细胞比值测定BxPC-3细胞凋亡的改变,并检测Caspase-3活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BxPC-3细胞COX-1、COX-2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OX-1、COX-2及Caspase-3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NS398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xPC-3细胞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随着NS398处理浓度的增加, 悬浮细胞/贴壁细胞比值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上调,在高浓度时尤为明显。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X-1 mRNA及蛋白表达不受NS398药物作用影响,COX-2 mRNA及蛋白表达在各浓度组中亦无明显变化,Caspase-3蛋白水平在高药物浓度时表达上调。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胰腺癌BxPC-3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这种效应与COX-2表达无明显相关,而与Caspase-3的活化密切相关。
  • 牛备战,陈 革,李丽君,吴元德,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06-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对吉西他宾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歇浓度递增法诱导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宾耐药,检测其生物学性状变化,并对比观察TrxR活性变化。结果 药物培养9个月后,得到稳定传代的SW1990/GZ耐药细胞株;其形态学、生长特征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胞变圆、体积缩小、内质网扩张、颗粒样物质增多及细胞倍增时间延长;对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性均显著增加;耐药细胞的TrxR活性也明显增高。结论 SW1990/GZ有多药耐药现象,TrxR在耐药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周建平,董 明,Nio Yoshinori,孔凡民,郑新宇,郭克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11-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中国和日本人胰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Bcl-2和pBax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中国和65例日本胰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Bcl-2和 pBax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59例中国患者中,pBcl-2和p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6%和49.2%;在65例日本患者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 和64.7%。在男性患者和组织学中分化的患者中,pBcl-2的表达中日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 4.447,P = 0.035;χ2 = 4.114,P = 0.043);在 65岁以上人群中,pBax的表达中日间差异也有显著性(χ2 = 6.657,P = 0.010)。中日pBcl-2(+)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与pBcl-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 = 9.99,P = 0.0016;χ2 = 7.63,P = 0.0058);日本pBax(+)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与pBax(-)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 = 9.37,P = 0.0022);中日pBcl-2(+)组之间及pBax(+)组之间术后生存时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48,P = 0.0342;χ2 = 5.23,P = 0.023)。结论 pBcl-2和pBax在中日胰腺癌患者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在中日两国患者中,pBcl-2表达均提示较好的预后。pBax表达在日本患者中可提示较好的预后,而在中国患者中却没有显著意义。
  • 朱庆云,李兆申,潘 雪,孙振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15-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mesothelin蛋白表达对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细针穿刺(EUS-FNA)标本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27例胰腺实性占位病变患者的EUS-FNA标本,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esothel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及最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7例患者中,最终诊断为胰腺癌19例,良性病变8例。其中,细胞学检查恶性的10例患者最后均确诊为胰腺癌;细胞学检查可疑恶性或见到异型细胞的11例患者中,有7例最后确诊为胰腺癌,4例为良性病变;细胞学检查良性的6例患者中,有2例最后确诊为胰腺癌,4例为良性病变。在19例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中,有14例mesothelin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敏感性73.7%);而在8例良性病变标本中,有7例mesothelin蛋白染色呈阴性(特异性87.5%)。7例细胞学检查可疑而最后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中,5例有mesothelin蛋白表达(敏感性71.4%,特异性75%),4例最终确诊良性病变的可疑恶性病例中有1例mesothelin蛋白染色呈阳性。结论 mesothelin在EUS-FNA标本中的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mesothelin的表达对鉴别诊断细胞学检查可疑恶性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 谢 勇,赵玉沛,陈 革,原春辉,李丽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19-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金属硫蛋白(MT)及其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株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T表达与胰腺癌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T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镉/血红蛋白饱和-电化学分析法检测MT表达情况。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MT可由MT-1A、MT-1B、MT-1E、MT-1F、MT-1G、MT-1X及MT-2A基因编码;MT-1B、MT-1E、MT-1X及MT-2A基因和MT在人胰腺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MT及其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及化疗耐药性相关。
  • 李晓辉,熊炯炘,王春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24-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MUC4 mRNA在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UC4 mRNA的表达。结果 MUC4 mRNA在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20例胰腺癌患者中有12例表达,其阳性表达率(60%)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MUC4 mRNA阳性表达率有随胰腺癌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TNM Ⅲ ~ 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76.92%)明显高于Ⅰ ~ Ⅱ期(28.57%)(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MUC4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董 明,周建平,孔凡民,郭克建,田雨霖,董雨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28-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p53和Gadd45a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胰腺IDC标本中p53和Gadd45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8%(40/59),Gadd45a蛋白为42.4%(25/59)。< 65岁胰腺IDC患者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65岁者(χ2 = 4.711,P = 0.030),Gadd45a蛋白表达则与患者年龄无关。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和不同TNM分期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不同TNM分期癌组织中Gadd45a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癌组织中则差异有显著性(χ2=10.052,P=0.007)。p53(+)组和Gadd45a(+)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短于p53(-)组和Gadd45a(-)组(χ2 = 0.09,P=0.764; χ2=0.14,P=0.704)。结论 p53和Gadd45a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p53和Gadd45a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单独或联合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关。
  • 陈 熹,兆寅,胡志鹏,吴 涛,纪宗正,张 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3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Ras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胰腺癌Pc-2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 应用Ras ASODN抑制Pc-2细胞中Ras和P-糖蛋白(P-glyoprotein, P-gp)表达,采用MTT法测定Pc-2细胞化疗敏感性,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内MDR-1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浓度的改变。结果 Ras ASODN能明显抑制胰腺癌Pc-2细胞中Ras和P-gp蛋白的表达(P<0.05),提高Pc-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P<0.05),降低Pc-2细胞中MDR-1基因水平(P<0.05),增加Pc-2细胞中的ADR摄入量(P<0.05)。结论 Ras ASODN可能通过调控MDR-1基因水平,增加多药耐药胰腺癌Pc-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刘才兴, 徐达宇, 黄鹤光, 郑智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37-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4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确定靶点数目、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5%的靶体积,单次剂量350~450cGy,治疗10~12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结果 治疗结束后止痛有效率93.9%,黄疸消退率达75%,2~18个月CT复查42例,肿瘤消失5例(11.9%),缩小30例(71.4%),无变化5例(11.9%),肿瘤较治疗前增大2例(4.8%)。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77.1%,1年生存率37.5%,18个月后仍有5例存活。副反应少,经内科处理后均能继续完成治疗。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综述
  • 宁 力,张太平,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40-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综述了目前胰腺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方法、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季加孚,李子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4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胰腺癌的治疗仍然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从外科手术的角度进行分类,病变可分为局限性病变、局部进展期病变和转移性病变。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在20%左右。但手术主要适用于局限性病变,此类病例仅占15% ~ 20%。大部分病例接受姑息治疗,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4%。提高胰腺癌疗效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实体肿瘤的新辅助治疗在乳腺、胃肠道肿瘤已经逐渐得到认可,本文综述了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历史、现状、理论优势和实际问题。
  • 王 敏,王益林,雷若庆,奉典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48-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的认识日益加深。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探索已经在多方面展开,如抑制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诱导凋亡和采用基因导向的酶解药物前体治疗及免疫激活等,期待新的靶基因发现及基因技术的新进展,带来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技术改进
  • 王西墨,江 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 27(5): 654-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