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30
  

  • 全选
    |
    专家述评
  •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61-3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已用于临床并证实有效。尚未确认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选择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有效的患者。许多全身、循环中、肿瘤组织中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需要前瞻性研究证实。
  • 论著
  • 宁晓红,王毓洲,白春梅,李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66-3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9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IGF-1R检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53.8%(21/39)的标本检测到IGF-1R的表达。IGF-1R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IGF-1R不表达者含铂方案化疗效果更好。结论IGF-1R可能能够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疗效。
  • 张子瑾,张萍,武晓楠,李琳,程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71-3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厄洛替尼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有效率0%,疾病控制率75%(9/12),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80 d(6.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31 d(27.7个月)。结论对于既往吉非替尼有效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失败后,厄洛替尼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 石燕, 陈丽, 李杰, 吕亚莉,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75-38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 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6.4%、43.7%和38.4%,三者表达程度无相关性,ERCC1(P=0.008)和RRM1(P=0.028)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腺癌,而β-微管蛋白Ⅲ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癌(P=0.001)。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5.8个月,8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4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24.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6)、临床分期早(P=0.001)及非腺癌(P=0.004)患者较女性、临床分期晚及腺癌患者中位DFS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程度对DFS无影响。分层分析显示,RRM1高表达时,含吉西他滨方案组较其他方案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54)[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时,紫杉类方案组较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76)。而在RRM1或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以及ERCC1不同表达程度层中,各化疗方案组对DFS的影响无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和临床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高表达者对吉西他滨耐药,而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者对紫杉类耐药,在耐药人群中使用其他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有助于筛选辅助化疗药物及预测化疗疗效。
  • 汪进良,焦顺昌,胡毅,李瑾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83-38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rAd-p53增强顺铂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比较rAd-p53联合顺铂与单独顺铂处理后的肺腺癌A549细胞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SAM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Ad-p53联合顺铂与单独顺铂处理的A549细胞比较,1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8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rAd-p53增强顺铂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导入外源性p53基因后,p53基因表达上调并引起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变化。
  • 胡毅 ,高燕宁 ,冯奉仪 ,林冬梅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89-39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染色体片段的扩增与缺失,揭示这些异常改变与NSCLC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从NSCLC患者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以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扩增并标记探针,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检测染色体片段的扩增和缺失,分析其与NSCLC化疗疗效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样品扩增占96.12%,缺失占3.88%。扩增频率最高区段是19p13.1-13.3(15/34,44.12%),其次为9q12-q22(10/34,29.41%)、22q12-q13(10/34,29.41%)和Xq(11/34,32.35%)[化疗敏感者染色体区段变异总数为188,化疗抗拒者染色体区带变异总数为452[化疗敏感与化疗抗拒染色体变异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14p12-p13和19p扩增与化疗敏感相关(P<0.01)[1q12-q22(P=0.005)、10q25-q26(P=0.029)、5p15.1-p15.3(P=0.039)、19q13.2-13.4(P=0.029)、20p11.2-p12(P=0.039)、21q22(P=0.016)和Xp21-p22.1(P=0.006)扩增与化疗抗拒密切相关。染色体异常改变与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术后较早复发转移和初诊晚期、病理分型、年龄、性别、临床分期(ⅢB和Ⅳ期)无相关性。结论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检测特异性染色体区段的扩增与缺失与以铂类为主的一线化疗疗效关系密切,有助于进一步确立与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具体的功能基因,预测临床化疗疗效,实现个体化治疗。
  • 邵亚娟,王颖轶,孟长婷,王毓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94-39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和结果,并进行随访,对其治疗模式进行探讨。结果局限期患者43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1%[根治术后化疗4例,全部存活,平均43(12~73)个月[根治术后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未手术患者化疗、未手术患者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28个月。广泛期1、2年生存率为56%、25%,中位生存期14.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限期患者放疗和手术可改善预后。颅内转移对预后无影响。结论对局限期患者,放化疗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对早期患者是否选择根治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广泛期患者采取多线治疗方案,可改善生存。分期是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
  • 应红艳, 白春梅,管梅,陈书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398-40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60-69岁和70岁以上两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拟为7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规范化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将患者分为60~69岁和70岁以上2个年龄组,记录患者的年龄、临床合并症、病理类型、分期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患者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疾病复发率等资料。结果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T2-T3)、受累腋窝淋巴结数目(N2-N3)、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表皮生长因子-2过表达率及2个以上合并症的比例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p53基因突变和Ki-67比例大于30%的患者例数与60~69岁年龄组接近(分别为13.9%、16.7%和29.4%、33.3%)(P=0.09, P=0.08)。70岁以上年龄组33.3%的患者采用了肿物扩大切除术,而60-69岁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0.005)。70岁以上年龄组与60-69岁年龄组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为25%和56.9%(P<0.005),术后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分别为77.8%和68.6%(P=0.347)。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与年龄、受累腋窝淋巴结数目和雌激素受体状态有关,而肿瘤大小及合并症对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无影响。2组患者2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大致相似,但在治疗方面,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较低,更倾向于辅助内分泌治疗。
  • 王治宽,孟海燕,韩春,杨俊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03-40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53.33%,显著高于原发灶(18.33%、31.67%)(P<0.05)[Her-2总的变化率为28.33%,VEGF总的变化率为35.00%。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Her-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Her-2与VEGF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 管梅, 张路, 赵林,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07-41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使用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8例。化疗方案:奥沙利铂静滴2h,第1天给药[卡培他滨分2次口服,第1~14天给药[每3周重复。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见不良反应判定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3周期后评价疗效:一线化疗34例、二线化疗4例。一线化疗患者中32例可评估,完全缓解0例(0.0%)、部分缓解8例(25.0%)、疾病稳定14例(43.8%)、疾病进展10例(31.2%)。中位随访9.5个月(4~46个月),23例出现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0个月(95%CI为 4.5~9.5个月)[20例已死亡(均为肿瘤相关死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0个月(95%CI为9.8~14.2个月)[1年生存率40.6%、2年生存率23.7%。3~4度不良反应主要有粒细胞减少(10.5%)、血小板减少(2.6%)、恶心(7.9%)、呕吐(5.3%)。结论XELOX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安全。
  • 赵林,应红艳,管梅,程月鹃,王毓洲,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12-41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52例胃癌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占36.0%。老年组男:女=3.74∶1,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20)。腹胀腹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但老年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43.3% 比61.7%, P=0.005)[老年组消瘦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5.6%比6.2%)(P=0.015)。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第二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2.2% 比2.5%)(P=0.002)。老年组贲门胃底癌最常见,占36.7%,非老年组胃窦癌最常见,占34.6%。老年组2.2%的患者胃癌为多起源,而非老年组均为单中心起源。总体77.8%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0.9%,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例相近。98%的患者接受了化疗,老年组接受三线及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比例仅为非老年组的1/3(3.3% 比 9.3%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方案选择方面,老年组更多的患者选择了FOLFOX/XELOX的两药联合方案(73.3%)。中位生存时间老年组26.5个月,非老年组28.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按分期分层比较,Ⅳ期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22.7个月)有较非老年组(16.1个月)延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易以消瘦起病,贲门胃底癌最常见,多中心起源及合并第二肿瘤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升高[治疗方面,老年胃癌患者可以耐受规范的手术及化疗,手术比例与非老年组相近,更多患者选择了两药而非三药的联合化疗方案[老年胃癌整体预后与非老年患者相似。
  • 简报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16-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普及和提高肠外内营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水平,进一步促进北京及全国肠外内营养的学术交流,北京医学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将于2010年10月16日在北京举办2010年北京肠外内营养学术年会。届时国内外临床营养学界著名专家将对我国临床营养发展及进步、肠内外营养治疗理念、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老年患者营养支持、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炎性肠病患者营养支持、营养风险评估、肠外营养配液等肠内肠外营养专题进展作学术报告,同时将进行学术论文交流及专题研讨。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投稿。投稿请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及E-mail,投稿E-mail:kangweiming@163.com,投稿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论著
  • 武晓楠,赵赟博,伍建宇,丁丽,艾斌,李琳, 周美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17-4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5例应用贝伐单抗剂量为5mg/kg,每两周用药1次[4例为10mg/kg,每两周用药1次[2例为15mg/kg,每3周用药1次。应用贝伐单抗的同时联合应用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剂量为2000mg/(m2·d),共14d,每21天重复。结果5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5例稳定,1例进展。疾病控制率为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个月,中位总生存15个月。与贝伐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2级高血压(27.3%),1到2级蛋白尿(36.4%),其他不良反应有口腔黏膜炎、乏力、皮下出血等。无严重出血和血栓形成以及其他3到4级的不良反应。与卡培他滨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54.6%)、腹泻(27.3%)、中性粒细胞减少(18.2%)。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肯定,但停药后维持时间较短。总体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较好。
  • 程月鹃,白春梅,张在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21-4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方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临床获益反应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未接受过全身化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方案(第1、8天吉西他滨1000mg/m2 静脉滴注,厄洛替尼口服100~150mg/日,每21天重复)化疗。结果20例患者中无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患者,11例(55%)病情稳定,9例(45%)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55%,临床获益率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70%,其中3~4度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20%,3~4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5%。皮疹发生率为55%,均为1~2度,1例出现2度腹泻,5例出现1度转氨酶升高。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总体临床耐受性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和皮疹。
  • 陈丽,石燕,蒋成英,孙琼,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24-42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与肝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Raf-1、pMEK1和pERK1/2在肝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38.3%、46.7%和38.3%,三者过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Raf-1、pMEK1和pERK1/2过表达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状态、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Raf-1过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P<0.05)。结论Raf-1的过表达是肝癌预后不良的显著标记,可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张洁莉,孙昭,霍真,罗玉凤, 马水清,王德田,曹金伶, 杨缇, 崔全才,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29-43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 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 16/18 DNA的含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i-67、P53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62.8%的患者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检测到HPV 16/18 DNA,46.15%的患者肿瘤组织表达P53蛋白为阳性。患者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在2%~70%。HPV 16/18 DNA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吸烟、饮酒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0.350,P=0.001),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179),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4)。结论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可能和HPV 16/18感染有关,致病机制涉及P53蛋白的降低表达。
  • 杨波,刘辉,张丽娅,李瑾昱,白莉,孙胜杰,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33-4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阻断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观察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杀伤能力。方法将HT-29细胞与TGF-β1共孵育,使其终浓度为10ng/ml,采用Amaxa Nucleofector技术分别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和pIRES2-AcGFP空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活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二者对HT-29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和绿色荧光蛋白空质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18.85%和35.28%[Western blotting、RT-PCR证实DNTβRⅡ在NK细胞表达[与TGF-β1共孵育后,原代NK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效靶比10∶1时 14.40%±2.00%比26.14%±2.50%, P<0.05[效靶比20∶1时19.18%±2.49% 比 40.81%±3.50%, P<0.05)[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绿色荧光蛋白对照质粒转染组(效靶比10∶1时21.17%±2.49% 比11.48%±1.11%, P<0.05[效靶比20∶1时35.30%±3.78% 比17.19%±2.29%,P<0.05)。结论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提高了NK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 高向东,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38-44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门诊化疗患者中疼痛发生的情况对社会功能和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睡眠、呕吐、便秘、社会功能状况等进行调查,并分析疼痛与它们的关系。结果门诊化疗患者中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2.2%,其中78.8%为持续性疼痛。疼痛的发生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显著相关(P=0.000),疼痛强度和疼痛部位与疾病种类均显著相关(P=0.035,P=0.000)。15.7%(67/428)的患者在安静情况下就疼痛,24.5%的患者表示与家人说话会减轻疼痛,17.3%(74/428)的患者由于疼痛导致活动受限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变,7%(30/428)的患者有食欲减退、情绪不稳。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与睡眠、大便异常、困倦、疼痛强度均显著相关(P<0.05),睡眠异常与疼痛强度显著相关(P=0.000),排便异常与止痛药的使用无相关性(P]0.798)。结论门诊化疗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较高,而且其社会功能下降与疼痛相关的躯体症状出现有关。
  • 谭宏宇, 马士平,叶铁虎,王晓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41-44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ICa(HVA))的影响。方法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Ca(HVA)。加用不同浓度(10、30、100、300、1000μmol/L)氯胺酮后,计算ICa(HVA)抑制率,建立氯胺酮的浓度-效应曲线,选择100μmol/L氯胺酮作ICa(HVA)稳态激活(及失活)曲线。结果10 μmol/L 的氯胺酮对ICa(HVA)的电流幅度无影响[30、100、300和1000μmol/L的氯胺酮对ICa(HVA)的电流幅度抑制率分别为(17.5±4.5)%、(25.5±6.9)%、(38.5±4.1)%和(42.3±4.6)%。拟合后的浓度-效应曲线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为68.2μmol/L,希尔系数为0.47。激活曲线的最大激活膜电位由(5.4±0.9)mV 变为(5.3±0.8)mV[失活曲线的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从(-26.7±3.9) mV移动到(-32.8±4.2)mV,斜率从-0.0067±0.0002变为-0.0076±0.0002。结论氯胺酮对ICa(HVA)通道有抑制作用,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与ICa(HVA)抑制有关。
  • 关云谦,,谢淑,孙静敏,邹春林,,陈凌,,张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45-4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ES)移植入大鼠脑内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和Thy-1抗体在指示细胞及细胞分化方面的特点。方法标记方法一: 将p-EGFP-N1质粒转入ES细胞, 连续10代抗生素筛选表达GFP的GFP-ES, 并将GFP-ES移植入活体大鼠脑内。取材后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上的绿色荧光。标记方法二:直接移植胚胎干细胞后取材,用特异性抗小鼠Thy-1抗体作移植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另外,两种标记方法均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抗体神经细胞核抗体(Neu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是否与GFP或Thy-1抗体双标记,以此判定细胞分化情况。结果GFP质粒转化后的ES细胞团和单细胞均表达亮绿色的GFP,转化效率为30%[移植21d后,大鼠脑内存活的移植细胞仍表达GFP,但不能和NeuN、GFAP的染色双标记。大量Thy-1阳性的植入细胞和NeuN、GFAP双标记。结论GFP质粒标记胚胎干细胞后移植可以较好地显示移植细胞,但不能观察细胞分化[而Thy-1抗体不仅在显示移植细胞上有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准确地标记分化细胞。
  • 刘珍宝,周波,王海燕,张海玲,刘兰霞,朱敦皖,冷希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49-45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羧基化及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肝细胞的毒性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原始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征。将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200μg/ml 的3种碳纳米管分别与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共育24 、48 、72h。采用水溶性四氮唑法进行细胞毒性评价,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结果透射电镜显示3种碳纳米管平均管径均为10~20nm,长度均为10~30μm[扫描电镜显示碳纳米管形貌相似[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显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分别在289和286ev处特征峰峰值明显增高。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显示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并与作用时间具有一定关系。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及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小。诱导细胞内ROS升高的次序为原始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共育时间有关:碳纳米管与细胞作用36 h以内时,细胞内ROS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36h后细胞内ROS含量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在低浓度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在48h 后表现出稍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同化学表面性质的碳纳米管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 朱庆莉,姜玉新,张璟,刘赫,戴晴,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56-4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对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4和5级的触诊不清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 4或5级触诊不清的213个乳腺病灶为本研究对象,对照病理结果,评价各超声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213个病变中,病理证实为良性128个(60.1%)、恶性85个(39.9%),恶性病变的平均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形态不规则”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9.9%,其余超声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均较低(7.6%~ 42.4%)[边缘成角、小分叶、毛刺及血流丰富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高(89.0% ~ 95.6%)。BI-RADS 4和5级中良性病变的常见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66.7%)、边界不清(35.1%)、后方回声衰减(27.2%)、纵横比>1(26.3%)。结论形态不规则是诊断乳腺癌敏感性最高的超声征象,超声可准确识别乳腺癌的浸润性边界征象,对于诊断BI-RADS 5级有较大帮助。
  • 吴迪,张立民,蒋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61-46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至2009年收治的9例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1±19)岁[诊断前病程1周~31个月[鼻脑型1例、肺型4例、播散型2例、皮肤型1例、单纯中枢型1例[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酸中毒、大面积皮肤破损等[辅助检查示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6例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肺部受累患者CT 表现为双肺多发片影[均使用静脉两性霉素B治疗,2例联合手术[住院期间1例播散型患者死亡,鼻脑型患者病情稳定,余患者均好转。结论毛霉菌病罕见,患者均存在高危因素,病情多进展迅速,应尽快诊断,正确治疗,以改善预后。
  • 王虹,田园,丁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65-46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现象。伴有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患者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长反流时间高于单纯无效食管运动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和非无效食管运动非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患者(P<0.05)[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与食管炎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远端食管收缩振幅呈负相关(P<0.05)[远端食管收缩振幅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食管炎严重程度与无效食管运动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效食管运动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者中,重度食管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轻度食管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过程,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可能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过程,但仅用一种机制难以解释所有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也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 罗渝昆,李俊来,王月香,王知力, 徐建红,唐杰,王茂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70-47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技术对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下腔静脉的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结果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后能清楚显示下腔静脉的梗阻部位及程度,闭塞处局部无增强,狭窄处局部血流形态变窄,治疗后闭塞及狭窄处血流灌注改善,可见造影剂通过或血流增宽。介入治疗前下腔静脉肝后段显影延迟(32±11)s,延迟时间与下腔静脉压力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下腔静脉内压力下降,下腔静脉肝后段显影时间明显缩短(11±5)s(P<0.05)。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判定下腔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 综述
  • 艾斌,程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73-4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占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半数的老年患者,因重要脏器功能的衰退以及合并疾病的影响,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前瞻性的Ⅲ期临床试验确立了三代新药的单药治疗成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经典的Ⅲ期研究的亚组分析支持一般状况好、合并症少者可以接受含铂的联合化疗,二线单药化疗可以用于状况好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望成为重要的治疗药物,抗血管新生的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尚不明了。需要针对老年患者设计前瞻性Ⅲ期试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 论著摘要
  • 姜艳,夏维波,邢小平,李梅,王鸥,张化冰,付勇,景红丽,李方,钟定荣,金今,周炼5,亓放6,李汉忠7,孟迅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4): 477-47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 TIO)是一种由肿瘤引起肾脏排磷增加造成的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临床表现为肌无力、骨痛,严重者出现骨骼畸形、骨折、活动障碍,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切除肿瘤后,病情可以获得明显缓解。TIO肿瘤常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多位于骨或软组织内,位置隐匿,生长缓慢,不易被发现,造成诊断困难。本研究主要探讨TIO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象和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 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94例青春期后发病且无骨骼疾病家族史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进行体检和锝-99m标记奥曲肽显像(technetium-99m octreotide scintigraphy,99Tcm-OCT)检查,有阳性发现者再进一步行B超、CT或核磁以明确肿瘤定位,定位明确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监测临床表现和血磷值变化。结果94例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99Tcm-OCT检查 45例存在异常摄取增高区,经B超、CT或核磁定位后38例进行手术治疗,37例确诊TIO[1例99Tcm-OCT、 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示左肩胛骨内侧软组织肿物,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但既往有右下颌肿物根治术,术后低磷血症恢复正常,病情改善,2年后病情反复,从病程分析符合TIO。2例99Tcm-OCT阴性,体检发现肿物(1例在牙龈、1例在大腿后方软组织),术后确诊TIO,共发现40例TIO患者。 40例TIO患者中男∶女]19∶21[年龄21~69岁,平均(42.8±14.0)岁[病程1.5~28年,平均(7.1±6.2)年,病程中位数4.8年[发病年龄14~63岁,平均(35.8±11.8)岁。TIO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肌无力、骨痛、活动障碍、身高下降、非暴力性骨折。X线检查有椎体压缩性骨折(31/40,77.5%)、骨盆变形(17/40,42.5%)、假骨折(13/40,32.5%)、耻骨联合显示模糊(5/40,12.5%)。TIO患者的血钙(2.32±0.13)mmol/L(正常2.12~2.70 mmol/L),磷(0.44±0.13)mmol/L(正常0.72~1.34 mmol/L),碱性磷酸酶(287±164)U/L(正常27~107 U/L),甲状旁腺激素(90.4±67.6)pg/ml(正常7~53 pg/ml),1,25(OH)2D3(14.2±10.3)pg/ml(正常18.7~65.1 pg/ml),磷廓清指数为(0.39±0.16)mmol/L(正常0.80~1.35 mmol/L),24 h尿钙(2.5±1.6)mmol,24 h尿磷为(17.4±9.1)mmol。肿瘤的部位(包括既往下颌部手术1例)62.5%(25/40)分布在四肢、32.5%(13/40)在头部、5%(2/40)在躯干。肿瘤的病理62.5%(25/40)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15%(6/40)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4例牙源性纤维瘤,血管瘤、腱鞘巨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例。其中4例(10%)为恶性肿瘤,分别为恶性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恶性神经鞘瘤、肾透明细胞癌。本次术后33例患者(33/39,84.5%)的血磷水平在1周左右上升至正常,1例右下肢软组织恶性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肿瘤切除后血磷值仍低,行右小腿截肢术后1周血磷值恢复正常。5例术后低磷血症仍存在,其中1例为恶性神经鞘瘤并有神经纤维瘤病,4例因肿瘤部位较深或侵犯周围组织手术无法完全切除。随访过程中34例血磷水平恢复正常者术后3~6个月骨痛明显缓解并逐渐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其中3例患者(3/34,8.8%)术后8~28个月再次出现低磷血症。结论本研究在94例青春期后发病且无骨骼疾病家族史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中发现40例TIO(42.6%),提示TIO并不少见。99Tcm -OCT是发现TIO肿瘤的有效方法,99Tcm -OCT检查结合B超、CT或核磁有助于肿瘤定位。完整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TIO的关键,可使87.2%(34/39)的患者病情缓解,但少数患者(8.8%)再次出现低磷血症,提示TIO术后可能复发,应注意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