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7-01
  

  • 全选
    |
    减重、糖尿病手术及综合治疗论坛
  • 于健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19-2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症最有效并可明显减重的治疗选择之一。与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相比,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具有更多的获益及手术风险。减重手术后可出现多种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能部分解释减重手术后的体重下降及糖尿病缓解机制。减重手术后的治疗管理应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量、纠正行为和药物治疗。
  • 龚亚红, 虞雪融,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24-22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态肥胖患者头颈部和胸腹部脂肪组织异常堆积可导致上气道梗阻和呼吸功能受损,且患者往往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等合并症,因此围手术期出现困难气道、术中通气不足、术后呼吸抑制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给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麻醉医生深刻理解肥胖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合适的处理原则,对于提高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 陈伟, 潘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28-2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减重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重度肥胖患者,不仅可以显著减轻体重,而且还对肥胖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紊乱产生有利影响。近来有证据显示,减重手术能够降低重度肥胖患者的整体死亡率。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的营养及内分泌代谢相关并发症,影响了手术效果。其中,多数并发症的病因为宏量及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均衡。因此,应该在减重手术的围手术期设立常规营养巡诊机制,结合手术对营养代谢的可能影响,及时监测,早期给予预防性治疗以有效避免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 龙笑, 王晓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32-23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减重手术的不断开展,减重后需要身体塑型的患者不断增加。全身皮肤软组织的重塑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对减重的效果更为满意。但减重术后患者因其特殊的身体状态,塑型手术的并发症较高。本文简述了身体塑型手术的各种术式,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进行了总结。
  • 罗金梅, 肖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35-23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肥胖发生率的增高,肥胖已成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肥胖还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特别是睡眠呼吸疾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本文总结了肥胖与这三种疾病的关系。
  • 于康, 刘燕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39-24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营养治疗是肥胖症患者长期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 。本文总结了医学营养治疗的流程、原则、营养评定方法 、膳食种类及营养素供给原则等,介绍了减重手术的营养干预。
  • 朱惠娟, 金自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43-24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肥胖症已成为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乃至肿瘤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增加,肥胖症的治疗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减重治疗能够预防甚至逆转肥胖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公认的减重治疗仍是以科学合理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的行为治疗,对于行为治疗失败或者已出现肥胖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减重药物包括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中枢食欲抑制剂等。新型的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也被发现具有显著减重作用,而更多类型的减重药物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如选择性5-HT2c激动剂、选择性β3受体激动剂和黑皮质素受体4激动剂等,有望成为减重治疗的药物选择之一。
  • 常翠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48-2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动对控制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作用,运动治疗是现代糖尿病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2010年岁末,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联合发表2型糖尿病运动最新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也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运动进行明确规定。指南的落实需要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和运动方案。本文对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抗阻运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安全运动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简介和述评。
  • 陈伟, 江华, 陶晔璇, 舒晓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53-2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标准,使得这一治疗手段难以正确执行与坚持。为此,国内糖尿病和临床营养领域的学者根据近年来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科学研究进展,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系统,结合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营养现状,共同起草了首个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该指南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等诸多领域,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宗旨,提出规范、持久营养治疗,使之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负担的必要手段。
  • 闵锐, 李玉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57-26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型糖尿病传统的治疗理念以降血糖为核心,近年来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证实,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治疗、血压管理、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阿司匹林的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的最终结果改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兴的治疗手段胃减容手术在减重和血糖控制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关注。
  • 古应超, 于健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62-26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肠手术能治疗2型糖尿病,但作用机理不清楚。本文总结了体重减轻、胃肠激素、前肠学说、后肠学说、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等方面机制的研究进展。
  • 于健春, 康维明, 马志强, 古应超, 刘燕萍, 朱惠娟, 于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65-27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及多学科(MDT)综合治疗重度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LAGB及MDT综合治疗的16例重度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减重及合并症改善情况。 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完成术后3个月回访,平均体重(P=0.000)和BMI(P=0.000)均明显低于术前,额外体重减轻百分比(%EWL)为(25.7±7.4)%。13例完成术后6个月回访,术后6个月平均体重(P=0.001)和BMI(P=0.001)明显低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P=0.053);术后6个月的%EWL为(37.0±14.7)%,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的(29.1±6.8)%(P=0.042)。6例完成术后12个月回访,术后3个月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术前(P=0.007),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07);术后3个月的平均BMI明显低于术前(P=0.005),术后6个月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45),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13);术后3、6、12个月的%EWL分别为(29.6±6.8)%、(42.4±14.0)%、(60.4±12.6)%,术后6个月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28),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01)。 9例术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均明显缓解。16例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10例术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9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7例术后停用降压药物,血压恢复正常;1例减少药量,1例改用更缓和的降压药物。8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7例术后停用降糖药物,血糖恢复正常;1例降糖药物剂量减少。结论 LAGB及MDT综合治疗病态肥胖及其合并症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 黄致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72-2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LRYGB)在非病态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2例体重指数(BMI)介于25~35 kg/m2间的非病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LRYGB,观察手术前后BMI、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2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LRYGB,并完成术后12个月的随访。2例(9.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早期出现胃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因发生腹泻需要重建肠绕道长度。术后第12个月,14例(63.6%)患者达到糖尿病治愈,6例(27.3%)血糖得到控制,2例(9.1%)血糖得到改善。与血糖控制或改善组患者相比,糖尿病治愈组患者手术前的BMI较高(P=0.001)、年龄较轻(P=0.002)、糖尿病病程较短(P=0.001)。结论 LRYGB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非病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早期行LRYGB干预可能效果更佳。
  • 王萱, 薛华丹, 康维明, 于健春,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77-28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重度肥胖患者脂肪体积与人体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以14例重度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Volume软件评价患者全身脂肪体积和内脏脂肪体积,测量脐平面内脏脂肪体积、皮下脂肪体积和总脂肪体积,研究各参数与体重、体重指数(BMI)和腰围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扫描均成功进行。全身脂肪体积与体重(r=0.7185,P =0.004)、BMI(r=0.8079,P=0.004)和腰围(r=0.7627,P=0.002)均呈显著正相关;内脏脂肪体积与体重(r=0.5727,P=0.032)和腰围呈显著正相关(r=0.6707,P=0.001)。全身脂肪体积与脐平面皮下脂肪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8926,P=0.000),内脏脂肪体积与脐平面内脏脂肪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r=0.5949,P=0.02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用于评估重度肥胖患者全身及腹部脂肪分布。腰围与内脏脂肪体积显著相关,可用于简易衡量脂肪在腹部的分布。
  • 张兰涛, 常翠青, 刘阳, 陈志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81-28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氯原酸(CGA)对自发性肥胖糖尿病db/d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3只5~6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CGA组(n=7)和db/db-CON组(n=6),13只5~6周龄雄性db/m小鼠随机分为db/m-CGA组(n=6)和db/m-CON组(n=7);CGA组均给予80-mg/(kg·d) CGA灌胃,CON组均给予等体积PBS灌胃。12周后检测血浆、肝脏、骨骼肌中糖脂生化指标,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和内脂素含量,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给予CGA 12周后,db/db-CGA组小鼠血浆、肝脏和骨骼肌中三酰甘油含量和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db/db-CON组(P均<0.05),肌糖原含量明显高于db/db-CON组(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db/db-CON组(P<0.01),低于db/m-CGA组(P<0.05);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db/db-CON组(P<0.01),高于db/m-CGA组(P<0.05);G-6-Pase mRNA表达水平较db/db-CON组明显下降(P<0.05), 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db/db-CON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GA可改善自发性肥胖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脂肪因子分泌,上调肝脏PPAR-α水平及抑制G-6-Pase表达有关。
  • 论著
  • 柳金顺, 李汉忠, 张玉石, 王澎, 严维刚, 谢静, 董德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87-29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联合磁性微球和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MALDI-TOF-MS)技术筛选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峰。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磁性微球从99份血清标本(肾细胞癌62份,肾脏良性占位病变37份)捕获血清蛋白,MALDI-TOF-MS质谱仪检测蛋白峰,Biomarker Wizard 3.1和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分析数据,以47例肾细胞癌及26例肾脏良性占位病变标本建立肾细胞癌诊断模型,15例肾细胞癌和11例肾脏良性占位病变标本进行盲法验证。结果 发现7个蛋白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质荷比2945.35 、15340.8、6984.51、5819.23的4个蛋白峰建立肾细胞癌诊断模型,该模型区分肾细胞癌与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敏感性为83.0%,特异性为84.6%;盲法验证,该模型诊断肾细胞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1.8%。 结论 采用磁性微球与MALDI-TOF-MS技术可以检测肾细胞癌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峰,并建立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肾细胞癌诊断模型。
  • 田永菊, 崔保霞, 马道新, 张妍, 侯菲, 张文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92-2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21及IL12单用或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的PBMCs,用低浓度IL2维持培养,经不同的刺激条件(对照组、抗IL21组、IL21组、IL12组和IL21+IL12联合组)诱导培养72-h后,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PBMCs 的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FOXP3+ T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和CD4+ IL17A+ T辅助17细胞(Th17细胞)的含量,细胞活性检测试剂-8(CCK-8)法检测PBM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的凋亡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21及IL12可显著增强PBMCs细胞毒活性,IL21+IL12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用IL21组和IL12组。IL21及IL12可显著降低Treg细胞含量,抑制PBMCs凋亡。不同细胞因子处理组对Th17细胞的含量和PBMCs的增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IL21及IL12可增强子宫内膜癌患者PBMCs的细胞毒活性,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抑制Treg细胞的分化和PBMCs的凋亡可能为其机制之一,而与Th17细胞的分化无关。
  • 郭艳英, 周玲, 姚晓光, 严治涛, 王红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299-30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前列腺六次跨膜上皮抗原4(STEAP4)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新疆和田地区2127例维吾尔族人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胰岛素抵抗病例组669例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3 65%],正常对照组664例(HOMA-IR≤1.3 35%)。首先对50例胰岛素抵抗患者(HOMA-IR≥2.3)STEAP4基因的功能区进行测序,根据连锁不平衡(r2>0.8)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5%的原则选择代表性变异在自然人群中行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 STEAP4基因测序共发现16个变异,其中新发现10个。在关联分析的3个变异中,rs8122(P/Pc=0.004/0.012)和rs1981529(P/Pc=0.015/0.045)与维吾尔族人的胰岛素抵抗表型关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8122 3种基因型间(GG>GA>AA)的腰围(P/Pc=0.032/0.256)、体重指数(BMI)(P/Pc=0.004/0.032)、HOMA-IR(P/Pc=0.010/0.08)、空腹胰岛素(P/Pc=0.023/0.184)及rs1981529 3种基因型间(AA>AG>GG)的腰围(P/Pc=0.005/0.040)、BMI(P/Pc=0.002/0.016)水平均有逐渐减小趋势。胰岛素抵抗病例组单倍型1(rs8122 G- rs1981529 A- rs34741656 G)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1)。结论 STEAP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关联。
  • 翟羽佳, 陈嘉, 仉红刚, 张静, 张秋菊, 修瑞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06-3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W7)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转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影响。方法 "以含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1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细胞无血清分化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W7的分化培养基)和高(30-μmol/L)、中(20-μmol/L)、低(10-μmol/L)剂量W7组。hADSCs加药8-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EC von Willebrand 因子(vWF)和血管选择性钙黏素(VE-Cadherin)表型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荧光探针(Fluo-3)标记的细胞内 [Ca2+]i变化;同时将W7处理后的hADSCs种植在Matrigel胶上,观察细胞成血管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8-d后细胞外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变化。结果 分化至8-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ADSCs转分化后的细胞VE-Cadherin 和vWF表达量随W7浓度降低而显著上升(P<0.01),胞质[Ca2+i显著升高(P<0.01)。W7干预组的培养细胞均有管腔样血管结构形成,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无血管管型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W7干预组间细胞的ER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W7浓度的降低,p-ER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W7可促进hADSC向EC诱导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Ca2+i增加,激活细胞分化过程中的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 罗皓, 梁旭, 陈坚, 杨晓波, 蒋俊俊, 邓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13-3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男性矿工对包皮环切术的接受意愿,分析影响其接受意愿的关键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百色市煤矿中男性矿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包皮环切术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69名男性矿工中有包皮环切意愿的占25.13%(143/5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愿意接受包皮环切手术组和不愿意接受手术组矿工中的婚姻、文化程度、对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危害及实施包皮环切手术的原因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矿工中患包茎或包皮过长的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OR=0.498,95%CI=0.272~0.913)、有包皮疾患(OR=8.181,95%CI=4.252~15.741)和知道包皮过长可形成包皮垢(OR=1.713,95%CI=1.090~2.693)更愿意手术。结论 男性矿工包皮环切接受意愿较低,提高艾滋病和包皮环切术基本知识可能有助于在该人群中推广包皮环切术。
  • 卢耀增, 吴小闲, 陈颂, 袁菊, 赖春辉,鲍琳琳, 孙丽华, 卢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18-32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观察灵芝制剂治疗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AIDS)的疗效。
    方法 以5只成年雌性中国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经直肠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mac239株,17个月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SAIDS造模成功。给予其中3只每日口服1次灵芝制剂,共8个月,整个实验时间为1年。对照组2只猴不服药。
    结果 治疗组猴#393,对照猴#361、#348分别死于实验开始后3.5、6、11个月,尸检显示为艾滋病后期和机会性感染,治疗组猴#374和#381存活至实验结束。治疗组猴#374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上升30%,其后有些波动。治疗组猴的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达1 log10,对照组猴的病毒载量没有下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猴出现淋巴组织免疫重建、胸腺再生、海马回神经细胞新生,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器官在形态学上均恢复趋向常态;对照组猴则表现为淋巴结耗竭、脾脏萎缩、胸腺消失,内分泌噐官处于高-中度萎缩,甚至衰竭状态。
    结论 灵芝制剂可能对SAIDS猴的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李小毅, 王常珺, 钟定荣, 高维生, 刘洪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25-32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6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随访患者的治疗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手术病例占同期全部胃癌手术病例的9.04%(176/1946)。166例患者中,查体发现异常9例,29例(17.47%)有明确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病史,20例(12.05%)有胃食管癌症家族史;64例行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57例(89.06%)有异常发现;胃镜显示远端胃部、胃体部、胃底部病变分别为115例(69.28%)、26例(15.66%),25例(15.06%)。手术范围小于或等于D1者126例,D+1以上者40例。术后病理显示病变平均直径为(2.52±1.62)cm,肿瘤局限在黏膜内者75例(45.18%),侵及黏膜下者91例(54.82%);淋巴结转移20例(12.05%),均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者(20/91,21.98%);脉管瘤栓8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87.9%;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P=0.000)和脉管瘤栓(P=0.001)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15.67,95% CI:3.40~72.14)。结论 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手术比例较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完善早期胃癌术前分期,明确肿瘤浸润深度,采取适当的、规范治疗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 董建宇, 管珩, 朱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30-33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74年10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55例HPT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455例患者中,男156例(34.3%),女299例(65.7%),男女比例1∶1.92;372例(81.8%)出现骨骼系统症状,其中283例(62.2%)表现为骨痛;252例(55.4%)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其中结石162例(35.6%);200例(44.0%)出现消化系统症状;54例(11.9%)出现神经精神系统非特异性表现;21例(4.6%)患者无临床症状;133例(29.2%)身高降低,平均降低(6.23±5.02)cm;49例(10.8%)出现高钙危象。结论 HPT多见于女性,临床症状以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多见。无症状HPT患者比例较低,医师应重视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周正, 胡运东, 隋青松, 阎念军, 叶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34-3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弹性义齿在单个前牙缺失临时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有临时修复需求的单个前牙缺失患者76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临时修复体类型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用弹性义齿做临时修复体,B组用普通胶连活动义齿做临时修复体;同时以拔除单个前牙且无临时修复要求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于戴入临时义齿前(拔牙后2周)及进行永久修复前(拔牙后97~100d)制取印模,并于模型上测量缺牙两侧邻牙临床冠高度,两次临床冠高度的差值为该牙唇侧牙龈萎缩高度。结果 A组患者缺失牙两侧邻牙临床冠高度的差值为0.5mm(0.0~1.2mm),明显大于B组的0.0mm(0.0~0.6mm)(P<0.05)和C组的0.0mm(0.0~0.4mm)(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弹性义齿应用于单个前牙缺失的临时修复有导致缺失牙邻牙唇侧牙龈萎缩的危险,不适合应用于单个前牙缺失的临时修复。
  • 短篇论著
  • 梁登攀, 王昌敏, 张菊红, 郭艳英, 严治涛, 王红梅, 李南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37-34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勤芳, 赵海涛, 吕立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42-34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程娇影, 卞美璐, 马莉, 陈颖, 刘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45-34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缨, 裘雅芬, 夏奇, 刘桂菊, 俞波, 叶纯华, 马天宇, 赵文斌, 阮爱娟, 禇红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3): 347-3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