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01
  

  • 全选
    |
    论著
  • 苏林, 孔燕, 刘长征, 杨克恭, 陈松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51-3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筛选具有人干细胞因子(hSCF)生物学活性的模拟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从噬菌体环七肽库和十二肽库筛选与重组hSCF受体(rc-kit/Ig1-3) 有较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提取噬菌体单链DNA进行序列测定,根据序列测定结果合成阳性小肽,四甲基偶氮噻唑盐(MTT)法检测合成小肽刺激UT-7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经3轮筛选获得11个来源于环七肽库和8个来源于十二肽库与rc-kit/Ig1-3 结合活性较高的噬菌体克隆,DNA测序结果显示环七肽库筛选到1个共有序列DPSPHTH,十二肽库没有筛选到共有序列。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这些小肽与hSCF没有同源序列。MTT法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4个小肽均能促进UT-7细胞增殖,其中CE16和LE20刺激效果明显。结论 获得4个具有较高hSCF生物学活性的模拟肽。
  • 肖跃海, 孙发, 李崇斌, 石家齐, 谷江, 谢春, 官志忠, 于燕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57-36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睾丸组织氧化效应的影响,探讨燃煤型氟中毒的生殖毒害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4组,每组10只。各染氟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构建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120、180-d分批处死,各时间点每组处死大鼠数为5只。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制备睾丸组织匀浆,检测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大鼠尿氟含量及睾丸组织氟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氟中毒模型。各染氟组大鼠睾丸组织氟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睾丸生精小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120-d和180-d时,各染氟组大鼠睾丸组织T-NOS、iNOS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随染氟剂量增加而升高;120-d和180-d时,各染氟组大鼠睾丸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燃煤型氟中毒可导致大鼠睾丸内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生殖细胞受损。氧化应激损伤在燃煤型氟中毒所致的雄性大鼠生殖毒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刘云, 都定元, 胡旭, 向小勇, 夏道奎, 顾玮, 蒋建新, 刘朝兵, 覃文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62-36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 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1145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1145G等位基因携带者并发MODS的可能性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33),G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217,隐性遗传模式P=0.037)。-159T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048,隐性遗传模式P=0.198)。-1145、-159等位基因型与MODS评分呈线性相关(P=0.043,P=0.046)。两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与只有1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患者相比,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 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SCT患者并发MODS有相关性。
  • 周剑锁, 史娟, 朱洁卿, 袁海芹, 刘彦信, 尤欣, 郑德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67-3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抗死亡受体抗体(AD5-10)与表阿霉素联合作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存活率,用蛋白免疫印迹研究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蛋白和p53、p21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的表阿霉素可增强FLS对AD5-10的敏感性,促进FLS凋亡。表阿霉素处理可使FLS细胞中caspase-3、-8、-9,c-FLIP,Bcl-2,p53和p21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结论 表阿霉素可能通过改变p53、p21、c-FLIP和Bcl-2协同AD5-10诱导FLS凋亡。
  • 陈青, 李岷, 唐荣才, 刘维达, 周武庆, 沈永年, 吕桂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71-3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磷脂甘露聚糖 (PLM) 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细胞(THP-1)产生的炎症反应是否依赖Toll样受体(TLR)2。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分析PLM体外刺激THP-1细胞TLR2、TLR4、前炎症因子[白介素(IL)-6] 和趋化因子(IL-8)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8分泌含量。免疫印迹法分析TLR2的蛋白表达。结果 PLM可升高THP-1细胞的IL-6和IL-8 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均P=0.0000)。PLM上调THP-1细胞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000),但对TLR4 mRNA表达无影响。PLM经β-D-甘露糖苷水解酶处理后,不能诱导上述受体及因子的表达。 TLR2中和抗体能抑制PLM诱导的IL-6和IL-8产生(P=0.0003,P=0.0010)。结论 白念珠菌胞壁PLM依赖TLR2介导激活人THP-1细胞产生炎症反应。
  • 范猛, 汪爱媛, 王玉, 彭江, 赵斌, 刘斌, 张莉, 孙建奇, 许文静, 卢世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75-38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两足动物鸸鹋的新股骨头坏死塌陷动物模型,提高塌陷的发生率和一致性,以期更好地进行骨坏死机制及治疗评价的研究。方法 采用成年鸸鹋20只,通过定制的治疗探针插入股骨头负重区,采用局部液氮冷冻和射频加热交替的方法 ,进行闭合回路的液氮冷冻损伤和射频加热损伤的交替,术后2、4、8、12、16周进行髋关节MRI检查,并在动物处死前进行下肢骨内微血管造影,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无明显感染征象,未发生实验动物异常死亡。髋关节MRI表现为:(1)术后4周广泛水肿;(2)术后8周异常信号逐渐局限;(3)术后12周开始出现股骨头塌陷。术后16周股骨头标本Micro-CT和组织学检查显示股骨头内血运受损,骨小梁骨折,空骨陷窝;塌陷侧股骨头的骨矿物量和骨小梁间距分别为(380.31±28.12)mg/cm3和(0.86±0.32)mm,明显低于对照侧的(415.75±41.28)mg/cm3和(1.17±0.17)mm(P均<0.05);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分别为(47.28±17.14)%和(506.17±220.58)μm,明显高于对照侧的(30.92±4.01)%和(325.50±44.53)μm(P均<0.05)。术后16周骨内微血管造影显示,对照侧血管体积分数为(0.315±0.055)%,明显大于塌陷侧的(0.142±0.059)%(P<0.05)。结论 采用局部冷热交替的方法 成功建立鸸鹋塌陷性股骨头骨坏死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塌陷率,是股骨头骨坏死研究的良好模型,可用于骨坏死的塌陷机制研究和治疗评价。
  • 朱少芳, 何援利, 付霞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82-38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离和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超微结构。方法 提取人脐带MSC,测定其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结果 人脐带MSC为成纤维细胞样,增殖能力强,超微结构分析其细胞代谢活跃,迁移分化能力强,能分泌VEGF、IGF-1和HGF等细胞因子。结论 人脐带MSC能分泌多种抗凋亡因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
  • 姚旺祥, 马安, 朱六龙, 陆凯, 朱敏, 彭兆祥, 边振宇, 何其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87-3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浓缩自体骨髓复合纤维蛋白胶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初步探讨其促进成骨的机制。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单纯纤维蛋白胶组(A组),纤维蛋白胶复合自体骨髓组(B组),纤维蛋白胶复合浓缩自体骨髓组(C组)。每只动物均在左侧桡骨中段制造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1个月后在骨缺损处分别植入3种方法 制备的组织工程复合材料。取浓缩骨髓、纤维蛋白胶复合物行电镜观察、长期培养及细菌学培养。术后4、8、12周行X线检查、硬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效果,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电镜下可见骨髓有核细胞与纤维蛋白胶相容性良好,无细菌污染,长期培养无致瘤性。X线观察显示B组和C组的修复效果明显高于A组。术后8、12周,C组的Yang氏评分分别为(9.348±0.364)和(12.664±0.388)分,明显高于B组的(7.984±0.229)(F=40.167,P=0.001)和(10.584±0.836)分(F=20.3647,P=0.004)。B组(F=36.004,P=0.001)和C组(F=155.141,P=0.000)术后12周的Yang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8周。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学切片见B组和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修复。结论 自体骨髓或浓缩自体骨髓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修复兔桡骨陈旧性骨缺损,单纯纤维蛋白胶无此作用。
  • 文进, 李汉忠, 纪志刚, 严维刚, 石冰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93-3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膀胱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有前景的膀胱癌生物标志物及可能的药物靶点。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及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RTK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TKs家族中的TGFA、STAB1、SERPINE1、ANGPT2、SPINK5、ANGPTL1、PROK1、MDK、CXCL9、GRN、RUNX1、VEGFA、TGFB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EDIL3、PTN、CCL2、PDGFD、FGF13、KITLG、FGF2、SERPINF1、TNF显著下调。ALK、Btk、EphB2、ErbB4、PDGFR-α、ROS、Tie-2、Tyk2、VEGFR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FRK、Fyn、IGF-IR、Insulin R、Itk、JAK1、JAK3、LCK蛋白低表达。结论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药物可能在治疗膀胱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马骏, 巴华杰, 张文杰, 李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397-40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拉萨地区藏族人群1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采用国产AGCU17+1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结合AB9700扩增仪和3130XL遗传分析仪,对拉萨地区132名藏族无关个体的静脉血进行基因组多态性检测,并用GeneMapper 3.2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7个STR基因座在132名藏族无关个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介于0.0038~0.5720,个体识别能力介于0.779~0.979,非父排除率值介于0.327~0.737, 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538~0.910,杂合度介于0.629~0.871。累积耦合概率为3.93×10-20,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9995234。17个STR基因座中,Penta E与D6S1043的各项多态性指标均为最高,TPOX基因座的各项指标值均为最低。 结论 17个STR基因座在藏族人群的多态性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该地区的群体学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等领域。
  • 宋可新, 乔群, 刘大庆, 王晓军, 赵茹, 刘志飞,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02-40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方法 方法 从人包皮组织中获取黑色素细胞,从人骨髓中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二者为种子细胞,按照1:10的比例混和培养,并与I型胶原膜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对裸鼠创面进行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体内示踪标记、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 ,观察组织工程化皮肤修复裸鼠皮肤创面缺损及黑色素细胞的分布情况。 结果"裸鼠创面皮肤生长良好,DAPI体内示踪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蛋白及透射电镜观察可以发现黑色素细胞以正常的组织结构形式分布于创面皮肤。结论 黑色素细胞与BMSCs通过适当的比例及体外条件培养,与I型胶原膜复合可以在体外构建出具有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 陈海刚, 朱兰, 崔全才, 郞景和, 李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08-41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明确相关机制。方法 性成熟雌性大鼠肌注200-μg和300-μg雌激素(E2),每周2次,持续8周和10周后处死,观测血清中E2和孕激素(P)水平,及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计算肌瘤形成率和动物死亡率。HE染色对大鼠子宫肌瘤与人子宫肌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比较,确定E2诱导大鼠子宫肌瘤形成的最佳剂量和给药周期。结果 肌注E2 200-μg 8周后,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肉眼可见肌瘤形成。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人子宫肌瘤相似,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大鼠肌注E2 200-μg /只,2次/周,连续8周可建立与人相似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动物子宫局部组织高浓度ER、PR与子宫肌瘤发生有关。
  • 袁强, 陈雪, 成岚, 周昌华, 傅雪梅, 李幼平, 王乃红, 王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12-4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录的白细胞滤过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截至2009年12月31日),对预防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558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英文研究。Meta分析显示,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PTR的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RR=0.59,95%CI(0.42, 0.82),P=0.002],且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低于标准血小板输注[RR=0.49,95%CI(0.33, 0.74),P=0.0006]。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差异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32, 0.56),P<0.00001],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由于样本量有限,尚未发现统计学意义[RR=0.50,95%CI(0.10, 2.41), P=0.39]。 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显示输注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可减少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预防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但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结果。
  • 姚金朋, 余卫, 李太生, 罗玲, 林强, 田均平, 畅银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21-4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脂肪营养不良(LD)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女性HIV感染患者25例,根据临床是否出现脂肪营养障碍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LD组、非LD组及对照组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25例HIV感染患者的全身脂肪量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431,P=0.029)。脂肪量与体重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肌量呈负相关(r=-0.973,P=0.000)。除上肢外,LD组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上肢外,全身和局部骨矿量在L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腰椎骨密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组肌量较非LD组相对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脂肪量及骨矿量均减少;与非HIV-LD患者相比,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肌量相对增多。
  • 王红霞, 李秀梅, 韩秀华, 江亚军, 朱贵华, 庄万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27-4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病情评估、预后及短期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NHL患者(病例组)化疗前、化疗4周期后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TF及VEGF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数及短期疗效的潜在关系。结果 NH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1(16例)的NHL患者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Ann Arbor分期Ⅱ期(6例)、无全身症状(25例)、乳酸脱氢酶正常(26例)、体力状态分级0~1级(35例)及结外病灶数≤1者(31例)(P均0.05)。结论 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高表达可作为NHL病情评估、预后评价以及短期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 牟利军, 陈丽萌, 左来孟, 王海云, 陶建瓴, 文煜冰, 叶文玲, 秦岩,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32-4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功能一直保持正常。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脏受累,1例仅有肺出血, 3例表现为肺肾出血综合征。6例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荧光:4例表现为IgG 2+~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线样沉积;光镜差异较大,从肾小球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伴大量毛细血管襻坏死,但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5例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治疗。6例肾功能正常者与同期肾功能异常的29例抗GBM病相比,贫血轻[血红蛋白(99.67±19.80)比(77.97±20.62)g/L,P=0.024]、抗GBM抗体滴度低[(80.23±85.73)比(224.34±145.79)EU/ml,P=0.027]、肾小球新月体比例低(0.17±0.27 比0.58±0.29,P=0.005)。平均随访12~133个月,6例肾功能正常者4例完全治愈,2例遗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并不少见,多数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轻,预后良好。
  • 刘开江, 刘青, 韩娜娜, 王娟, 李培全, 茹明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36-4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例Ⅰa2~Ⅰb1期行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病理、并发症、妊娠情况等。结果 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仅宫颈和阴道断端缝合经阴道完成。手术时间155~21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约60~120 ml,平均105 ml。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未见淋巴结癌转移,癌细胞未侵及韧带、脉管、阴道切缘和宫颈上端。随访8~20个月,1例患者妊娠4个月,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未生育且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可行的。
  • 魏灵欣, 邓晓明, 王磊, 隋静湖, 张雁鸣, 佟世义, 唐耿志, 胥琨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40-44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用于儿童无肌松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100例4~10岁、ASAⅠ级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儿童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 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静脉注射0.01 mg/kg阿托品和0.1 mg/kg咪达唑仑5 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为6 μg/ml。待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平衡后,给瑞芬太尼组患儿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为5 ng/ml;给对照组患儿靶控输注生理盐水的同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行气管插管。根据下颌松弛度、置入喉镜容易度、声带位置、咳嗽程度及体动5个方面进行气管插管条件评分。 结果"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和98%。两组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 结论 联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6 μg/ml的丙泊酚和效应室浓度5 ng/ml的瑞芬太尼能成功诱导儿童无肌松气管插管。
  • 权翔, 朱波,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45-4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昂丹司琼和格拉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预防作用的效果。方法 200例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术后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女性、非吸烟者和术后应用阿片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2组,每组100例,分别于术毕静注昂丹司琼4-mg或格拉司琼3-mg,比较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术后24-h内格拉司琼比昂丹司琼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高(昂丹司琼组46.9% 比 格拉司琼组62.6%, P=0.048)。术后恶心发生率(昂丹司琼组42.9%比格拉司琼组34.3%)、术后呕吐发生率(昂丹司琼组25.5%比格拉司琼组20.2%) 和术后补救性止吐药使用率(昂丹司琼组19.4% 比格拉司琼组1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术后恶心呕吐高风险的患者,格拉司琼比昂丹司琼术后24-h内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高。
  • 短篇论著
  • 张军平,吕仕超,朱亚萍,周亚男,肖楠,王小玲,仲爱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49-45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商晓,朱兰,郎景和,李琳,王文艳,孙智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52-45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蒋兴然, 陆士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56-46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化成熟的体细胞可在体外被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后者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多潜能性,同时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患者特异性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将成为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和毒理测试的理想工具。
  • 邓建华, 李汉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62-4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为17.9/10万,有逐年增加趋势。转移性和高危肾细胞癌预后差,且对化疗和/或放疗均不敏感。虽然细胞因子(干扰素和白介素-2)治疗被广泛应用,但因其反应率低和生存期短,故而疗效欠佳。针对抗血管生成途径,运用靶向药物行术前辅助或术后辅助治疗肾细胞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复发存活率。本文主要综述从基础到临床,尤其是有关血管生成拟态和马赛克血管在肾癌治疗中的一些重要进展。虽然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已确立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新标准,但是仍需要新的药物或联用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相关的毒性。
  • 袁佳奇, 张晓威, 徐涛, 王晓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68-47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迅速升高。目前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但雄激素剥夺治疗引起的代谢异常,如代谢综合征等,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 李艳, 郭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4): 473-47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1.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为特点。胰岛素治疗已经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注射胰岛素不仅不便,还会引起局部脂肪组织萎缩和硬结。因此,新的给药方式是目前一大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改进注射给药系统、研制新的基因重组胰岛素和改变给药途径等。本文介绍了皮下埋植系统这一新的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