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28
  

  • 全选
    |
    论著
  • 胡尚英,郑荣寿,赵方辉,张思维,陈万青,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19-12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在1989至2008年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制定和评价我国子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989至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城市和农村子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以及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全国子宫颈癌粗发病率由1989至1990年的3.06/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11.87/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4.96/10万上升到11.98/10万,农村地区由2.39/10万上升到11.77/10万。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由1989至1990年的2.19/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3.20/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由3.21/10万到2.56/10万,农村地区由1.82/10万上升到3.75/10万。1989至2008年子宫颈癌的粗发病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后以平均每年14.4%和22.5%的速度递增;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后,城市地区增速变化不大,农村地区小幅降低。虽然全国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1989至2008年总体无变化,但在1999年后粗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8.1%;城市地区的粗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在2001年后均以平均每年7.3%的速度递增;而农村地区的粗死亡率在1989至2008年平均每年上升3.9%,世界人口标化率无变化。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子宫颈癌筛查和疫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 陈志晔,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26-13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边缘区在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例左侧壳核软化灶导致右侧躯体偏身疼痛患者及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计算。结果 左侧边缘区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主要位于双侧尾状核头、壳核及左侧苍白球。结论 边缘区可能参与人类疼痛调节,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刁永鹏,刘昌伟,宋小军,陈跃鑫,郭李龙,郑月宏,刘暴,叶炜,陆夏,李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31-13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p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CEA组和pCEA组。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使用转流管、抗生素例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在治疗成本上优于pCEA术式,可作为首选术式。

  • 孙颖,丁焕,黎晓晴,黎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35-13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用联合用药公式分析合用效应(q值0.85~1.15为单纯相加,>1.15为协同,<0.85为拮抗);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PARP抑制剂AG014699、DTX、CBP单独作用于MDA-MB-231细胞,均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引起细胞周期阻滞;PARP抑制剂AG014699(10 μmol/L)与DTX(10-8、10-7、10-6、10-5 mol/L)、CBP(10-5、10-4 mol/L)联合作用时,q值在0.85~1.15,显示相加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与CBP(10-3 mol/L)联合作用时,q值>1.15,显示协同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DTX或CBP能进一步促进凋亡,并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药物DTX或CBP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发挥相加或协同抗肿瘤作用。

  • 周雯,关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40-14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小分子RNA-96(miR-96)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化疗疗效、敏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8例(Ⅰb2期~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分析miR-96表达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敏感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 检测miR-96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新辅助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iR-96的相对表达量是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的(5.330±5.06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00)。化疗前后miR-96的表达变化:中、低分化者(2.345±1.153)低于高分化者(9.941±5.359)(P=0.000);间质浸润深度<1/2间质者(8.236±5.399)高于≥1/2间质者(1.978±1.030)(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1.848±0.95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942±5.348)(P=0.000);而年龄≤45岁、>45岁,临床分期为Ⅰb2期、Ⅱa期者化疗前后miR-96的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水平,因此测定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敏感性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晶晶,李南方,姚晓光,周玲,邵亮,洪静,殷婷,孔剑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45-1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性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1至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且行多导睡眠监测的高血压患者85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225例)和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组(625例)。首先在96例重度OSAS患者中测序筛查IL-1β基因功能区的变异位点,选取代表性变异位点,应用Taqman-PCR在研究人群中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开展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 在IL-1β基因的功能区共发现1个新的和5个已知的变异位点,选取3个代表性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IL-1β基因rs1143633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总人群及男性人群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02;χ2=5.119,P=0.024);总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中rs1143633变异不同基因型组间各项睡眠呼吸监测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人群及男性人群中CT基因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值比CC、TT基因型高,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在3种基因型间(CC>CT>TT)有逐渐增高趋势。总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中两组间单体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及男性人群中IL-1β基因rs1143633变异位点CT基因型是OSAS的危险因素(OR=1.574,95%CI=1.061~2.437,P=0.042;OR=1.887,95%CI=1.091~3.265,P=0.023)。结论 IL-1β基因rs1143633变异位点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

  • 田树平,李春平,宋翔,甘露,吴芳陈敏,肖华锋,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53-15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9 862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并分别按照前降支有无冠脉粥样硬化及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家族心脏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静息心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于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结果 9 862例患者中3 359例患者前降支存在50%以上狭窄,前降支心肌桥为3 182(32.3%)例,心肌桥平均长度为(17.3±5.2)mm,覆盖的心肌平均厚度为(1.2±0.9)mm。前降支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 658例,前降支无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 52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2,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心肌桥的OR值为3.07,95%置信区间2.81~3.37(P<0.001),最终经过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糖尿病、静息心率等因素校正后,OR值为2.86,95%置信区间2.60~3.16(P<0.001)。结论 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 王一玮,钟勇,马瑾,杨宁,王客非,姜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58-16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眼部症状为主要的就诊原因(78.3%)。结膜充血、水肿(78.3%)、眼球突出(69.6%)、眼球运动障碍(56.5%)是最常见的体征。直接型CCFs 13例(56.5%),间接型CCFs 10例(43.5%),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61.5%比10.0%)、更易引起颅内血管杂音(69.2%比20.0%)。9例患者曾被误诊,眼压升高、眼红、复视等非特异性表现是常见误诊原因。结论 CCFs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对于慢性红眼、结膜水肿、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眼科医生应高度警惕CCFs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检查并借助影像学技术以明确诊断。

  • 李瑾昱,焦顺昌,张国庆,孙胜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64-16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对西妥昔单抗及其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对肺腺癌A549细胞杀伤的影响。方法 以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将pEGFR-EGFP质粒用核转染技术导入A549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组与野生组A549细胞表面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以及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对转染后A549细胞与野生组A549细胞的体外杀伤率。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野生组A549细胞EGFR表达呈弱阳性,而转染后的A549细胞EGFR表达呈强阳性。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对转染后高表达EGFR的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P<0.05),而西妥昔单抗单独作用时,转染组与野生组间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表面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能够影响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而对西妥昔单抗本身的杀伤作用无影响。
  • 王红梅,李南方,洪静,罗文利,严治涛,王新玲,朱沂,沈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68-17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疆哈萨克族人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弗林蛋白(Furi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是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878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新疆哈萨克族自然人群。测定48例随机选择的哈萨克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女性24例、男性24例)弗林蛋白基因启动子、外显子区序列,筛查代表性变异。采用TaqMan PCR分析弗林蛋白基因变异在878例哈萨克族自然人群(男性370例、女性508例)中的分型,分析其与哈萨克族人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在4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共筛查出弗林蛋白基因的12个变异,包括4个代表性变异(rs6226、rs6227、rs2071410、rs4932178)。4个代表性变异均在大样本哈萨克族人中基因型分型成功(成功率≥99%)。在哈萨克族自然人群中,rs6226、rs6227、rs2071410、rs4932178多态性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单体型频率分别在高胆固醇血症组、对照组间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每个多态性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的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人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弗林蛋白基因变异不相关,该变异可能不是哈萨克族人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易感因素。

  •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王琼,姚咏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76-17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沉默表达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病毒RNA干扰技术沉默hCASMCs的IGF1表达。分别用未感染病毒载体的细胞和感染阴性对照病毒载体的hCASMCs作为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肿瘤坏死因子-α 50 ng/ml与白细胞介素-1β 40 ng/ml共同刺激细胞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F1浓度,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果 炎症因子刺激后,IGF1沉默表达的hCASMCs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426.35±120.96)比(1 030.69±54.69)和(992.82±26.90)pg/ml,P=0.000];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0.302±0.011比0.401±0.028和0.393±0.017,F=37.628,P=0.000),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7±0.99)%比(0.19±0.13)%和(1.31±0.30)%,P=0.001]。结论 炎症因子可能具有抑制IGF1敲减后的hCASMCs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 杨毅,王瑾晖,赵红,狄建英,史宏晖,张蕾,朱兰,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80-18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D&C)在诊断异位妊娠(EP)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常增高但阴道超声未见到明确宫内妊娠囊且行D&C的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18例和β-HCG>5 000 IU/L但未行D&C的患者24例,最终诊断来自诊刮后血β-HCG的变化、病理和腹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行D&C患者中,65.3%诊断为EP,34.7%诊断为宫内妊娠(IUP)。诊断为EP的患者诊刮前血β-HCG水平明显高于诊断为IUP的患者(P=0.005),而IUP组的平均产次明显高于EP组(P=0.001)。当β-HCG<2 000 IU/L时,EP组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为8例(40.0%),IUP组为3例(11.0%)(P=0.035)。EP的诊断率在β-HCG<2 000 IU/L和2 000 IU/L<β-HCG<5 000 IU/L时分别为42.6%和68.3%(P=0.012)。在β-HCG>5 000 IU/L的患者中,诊刮组和未诊刮组EP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比96%,P=0.915)。结论 虽然子宫内膜薄、存在盆腔包块与EP相关,但是不能作为诊断EP的独立因素。为了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甲氨蝶呤的治疗,在2 000 IU/L<β-HCG<5 000 IU/L可疑EP的患者中,D&C仍有重要的作用;当患者血β-HCG>5 000 IU/L、宫内无妊娠囊且存在盆腔包块时,EP的可能性极大,D&C的意义减少,可直接行腹腔镜检查。

  • 王立万,邹琳,李洪霞,李天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85-18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PDR-Ab所致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PDR-Ab肺部感染提供临床经验与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区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为研究对象,分离获取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PDR-Ab,并对其临床分布特征、药物敏感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26例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42例以PDR-Ab为优势菌。A组2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5%,细菌清除率为40%。B组22例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22.7%,细菌清除率为13.6%。PDR-Ab培养阳性前住院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细菌清除的主要因素(P均<0.01)。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对PDR-Ab引起的下呼吸道-肺感染具有一定疗效,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位振清,王任直,姚勇,邓侃,王剑新,刘小海,代从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89-19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下侵袭海绵窦的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同期72例神经内镜下和55例显微镜下侵袭海绵窦的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两组均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多普勒,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在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术后鼻腔通畅率和术后复发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03,P=0.000,P=0.002);在脑脊液漏、术后尿崩、颅神经损伤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巨大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法,外侧海绵窦入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 温静,梁浩,蔡逢春,令狐恩强,杨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94-19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1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以“胰腺假性囊肿”并“引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1994至2012年)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至2012年)。共纳入5篇文献,10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118例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经胃穿刺置管引流9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24例。成功率为94.9%,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3.9%。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多为术中出血、支架移位堵塞、继发囊肿内感染。1例失访、1例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

  • 王林娜,郑和义,左亚刚,李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198-20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梅毒患者的临床以及血清学特点,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中心的60岁以上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比为1.6∶1(男性31例、女性19例),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染来源,术前检查异常是发现这些患者的主要途径。50例老年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3例、二期梅毒13例、早期潜伏梅毒10例、晚期潜伏梅毒12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12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患者血清抵抗的发生率为40%。结论 梅毒在老年人中比率比预想的要高,有必要在临床对梅毒做常规筛查。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人类宿主相关的螺旋体、实验室检测等因素是老年患者易发生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 短篇论著
  • 索利斌,李成辉,张金华,李昭,陆承,李卫霞,袁玉静,刘鲲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01-20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姚志涛,王茂,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06-2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瑾瑾,刘欣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09-21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面临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瘢痕妊娠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率较低,尚无规范的统一治疗指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预防大出血、保护子宫的生育功能、维护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期待治疗并不被推荐,早期诊断并尽早予以单纯或联合药物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治疗、及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可避免子宫破裂及大出血,从而保护子宫的生育功能。

  • 田树波,于健春,康维明,马志强,叶欣,曹战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14-2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的发生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小RNA(miRNA)分子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从miRNA表达谱研究、miRNA与表观遗传相互调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miRNA等方面揭示了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miRNA在血液中有高稳定性,循环miRNA无创诊断胃癌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成殷,崔全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18-22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特性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日益深入。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侵袭性区域,这部分组织黏附分子表达缺失,甲状腺未分化癌中有较多肿瘤相关干细胞特征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可能在甲状腺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研究甲状腺未分化肿瘤靶向药物的新方向。

  • 鲍轶,郭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2): 223-2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2014.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T细胞受体的不同,人体T淋巴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近年αβ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在γδT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少。明确这些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通路在γδ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正向负向调节作用,将为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后排斥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