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3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闫柳清,杨洋,高瑜阳,侯富壤,张茜,代雪梅,周静,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29-7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东西南北4个方位对≥16岁的非成都市户籍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2392名流动人口,GHQ-12平均得分为(1.09±1.61)分;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11%,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担心、焦虑和紧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0.425,95%CI=0.213~0.847)、初中学历(OR=0.541,95%CI=0.356~0.824)、居住时长≥5 年(5~9年:OR=0.603,95%CI=0.394~0.923;≥10年:OR=0.534,95%CI=0.346~0.823)、个人年收入≥18 000元(18 000~35 999元:OR=0.524,95%CI=0.328~0.836;36 000~59 999元:OR=0.327,95%CI=0.190~0.565;≥60 000元:OR=0.356,95%CI=0.192~0.662)、与雇主关系好(OR=0.519,95%CI=0.363~0.742)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离婚/丧偶(OR=2.351,95%CI=1.341~4.124)、5年后的居留意愿为回家乡(OR=1.805,95%CI=1.084~3.006)和尚未考虑去留(OR=1.844,95%CI=1.269~2.681)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但还需重点关注婚姻状况不佳、在成都归属感差的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和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归属感等,多方面促进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

  • 吴朋,崔蕾,郭宏兵,王成瑶,崔书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37-74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表观扩散系数差(ADCDR)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微小浸润的鉴别诊断,提高对微小浸润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27例乳腺导管微小浸润癌(DCIS-Mi)和3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术前行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和乳腺专用相控阵列表面线圈进行乳腺检查。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中从多个感兴趣区中选出ADCMin和最大表观扩散系数,同时计算ADCDR,此外,分析MRI-DCE特点。结果 DCIS-Mi的ADCMin明显低于DCIS[(1.15±0.03)×10 -3 mm 2/s比(1.34±0.04)×10 -3 mm 2/s,t=-7.192,P=0.002],ADCDR值高于DCIS[(0.32±0.03)×10 -3 mm 2/s比(0.18±0.08)×10 -3 mm 2/s,t=-10.228,P<0.001];DCIS-Mi早期强化率高于DCIS[159.71(157.82,162.49)%比147.29(143.59,160.22)%,Z=-3.578,P=0.007]。DCIS-Mi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以节段为主,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簇环状强化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肿块内部特点、肿块边缘、肿块内部强化特点、时间信号曲线、早期强化率、ADCMin及ADCDR为诊断DCIS-Mi最佳变量,最佳变量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ADCMin、ADCDR、非肿块内部强化特点和肿块内部强化特点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临界值分别为:1.12×10 -3 mm 2/s、0.31×10 -3 mm 2/s、1.50、1.50。结论 DCE-MRI联合ADC值有助于鉴别乳腺DCIS-Mi和DCIS,尤其ADCMin、ADCDR、非肿块内部强化和肿块内部强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 田香,熊琪,陈琳,文若剑,茹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46-75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探讨梓醇对NAFLD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梓醇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3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阿托伐他汀钙组(30 mg/kg)。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小鼠NAFLD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梓醇或阿托伐他汀钙,各组均连续灌胃18周,每周称量体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重、肝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油红O和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和脂肪变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天冬酶-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梓醇各组处理后小鼠体重(P均=0.001)、肝指数(P=0.083,P=0.001,P=0.001)、ALT(P=0.004,P=0.001,P=0.001)和AST(P=0.008,P=0.001,P=0.001)含量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C(P=0.005,P=0.001)、TG(P均=0.001)、LDL-C(P均=0.001)显著降低,高剂量组HDL-C(P=0.009)含量显著升高;病理结果显示NAFLD小鼠肝脂肪变性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ELISA结果显示梓醇显著抑制NAFLD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P均=0.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梓醇干预后,NAFLD小鼠肝组织中NF-κB p65(P=0.014,P=0.001,P=0.001)和半胱天冬酶-3(P均=0.00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28,P=0.001,P=0.001),高剂量组中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03)。结论 梓醇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体重、肝指数和肝脏脂质的蓄积程度及调节血脂紊乱,并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肝细胞凋亡,从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发挥预防作用。

  • 郝正梅,郑梦龙,马新星,胡春洪,邢建明,朱鸿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56-76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包括脑膜瘤23例、髓母细胞瘤5例、听神经瘤8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9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横断位DWI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病灶区及邻近正常小脑白质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即标准化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及标准化ADC值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标准化ADC值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中,12例DWI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81±0.445)×10 -3 mm 2/s,标准化ADC值为2.70±0.62;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中,51例DWI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771±0.202)×10 -3mm 2/s,标准化ADC值为1.17±0.33。两组肿瘤相比,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均明显高于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9,P<0.001;t=9.184,P<0.001),标准化ADC值取1.89作为诊断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结论 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乔一娴,肖毅,夏维波,罗金梅,黄蓉,王晓娜,苏琳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61-77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HR-pQCT)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骨强度及结构,探索其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方法 连续收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睡眠呼吸中心就诊的男性患者,完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爱普沃茨睡眠量表(ESS)评分、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等,行HR-pQCT测定其非优势侧的肱骨及胫骨的相关指标,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OSA患者及非OSA人群在骨几何学参数、骨密度及骨微结构方面的差异,并寻找OSA与骨质疏松症的联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3名受试者,其中轻、中、重度及不符合OSA的对照组人数分别为21、18、34及10人。4组人群在年龄、血压、ESS评分、睡眠分期及睡眠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质量指数(BMI)及颈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4,P=0.008;F=3.100,P=0.031)。4组研究对象的桡骨HR-pQC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骨方面,4组研究对象骨几何参数指标皮质骨面积(Ct.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7,P=0.011);骨微结构指标骨小梁厚度(Tb.Th)、皮质骨厚度(Ct.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7,P=0.001;F=3.746,P=0.014),表现为3组病例组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重度OSA组的Ct.Ar明显高于轻度OSA组(P=0.019);对照组的Tb.Th明显高于轻、中度OSA组(P=0.006,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桡骨和胫骨的总体积骨密度(Tt.vBMD)、Tb.Th与年龄呈负相关(r=-0.312,P=0.004;r=-0.328,P=0.002;r=-0.265,P=0.015;r=-0.280,P=0.010;),与BMI呈正相关(r=0.240,P=0.029;r=0.369,P=0.004;r=0.299,P=0.006;r=0.416,P=0.010)。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桡骨与胫骨的Tb.Th受BMI(β=0.262,P=0.008,R 2=0.243,F=6.270,P=0.000;β=0.494,P=0.000,R 2=0.186,F=7.243,P=0.000)及年龄(β=-0.216,P=0.030,R 2=0.243,F=6.270,P=0.000;β=-0.306,P=0.003,R 2=0.186,F=7.243,P=0.000)的影响,桡骨Tt.vBMD与睡眠效率及OSA引起的夜间较低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β=0.312,P=0.002, β=-0.249,P=0.012,R 2=0.327,F=7.482,P=0.000)。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非老年男性中,OSA主要引起胫骨Tb.Th、Ct.Th的下降。骨强度及结构的改变主要与年龄及体型相关,与睡眠效率及OSA引起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的下降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周建芳,杜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72-77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北京市社区老年与非老年居民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方法 对所有居住于北京月坛街道、并在研究期限内(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入住医院的成年患者进行筛选,合并感染者将被纳入分析。结果 共筛查19 472例住院患者,其中3449例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7%。老年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21.5%比 10.5%,χ 2=362.202,P<0.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老年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13.6%比 3.4%,χ 2=56.829,P<0.001),且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急诊手术入院、合并实体肿瘤、慢性心功能不全、Charlson评分高、腹腔、胃肠道、下呼吸道、血行性感染以及医院获得性感染为老年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月坛街道居民老年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且住院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更高。

  • 王举,窦忠霞,王永强,姜洪伟,袁宏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78-78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探索STIL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靶向STIL的慢病毒ShRNA(ShSTIL)以及乱码序列ShRNA(ShCon)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系,提取总RNA,合成cDNA,反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片段化后与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采集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转录因子调控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 与ShCon组相比,ShSTIL组显著上、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17个、87个(P<0.05,差异倍数>1或<-1)。GO和KEGG分析显示,DEGs位于胞浆、外泌体、高尔基复合体及生物膜,与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干细胞多能性调控及P53信号通路有关。KEGG通路相关基因、转录因子调控及蛋白互作联合分析显示,IGF1R、STUB1、SKP2、FOXO1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STIL可能通过互作激活E3泛素连接酶STUB1或SKP2,促进转录因子FOXO1降解,调控IGF1R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 赵宇星,朱惠娟,童安莉,夏鹏,王林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87-7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感染患者临床出现低钠血症原因,其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作为主要的低钠血症病因,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布鲁氏菌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11例,其中血钠水平小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总结患者病史、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分析其低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111例诊断布鲁氏菌病患者中,14例住院期间存在低钠血症(12.6%),其中3例明确诊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0例疑诊抗利尿不适当分泌、1例诊断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布鲁氏菌病引起抗利尿不适当分泌的患者其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并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贫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低钠血症发生率不低,而其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是引起其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

  • 王进峰,郭建华,郑卫国,邝乾华,瞿巍巍,祝宏斌,黄振昭,舒文云,黄培,吴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93-7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硬镜处理“不能窥见全貌”输尿管上段结石钬激光碎石中,采用间断性膨肺技术提高碎石成功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输尿管硬镜术中采用间断性膨肺技术处理“不能窥见全貌”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6例,术中麻醉师间断性膨肺,改变和短时间稳定输尿管结石位置,保证输尿管镜视野,进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1、3个月复查泌尿系腹部平片或CT尿路造影了解结石残余等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8例1次碎石成功;5例输尿管硬镜碎石过程中部分结石逃逸至肾内,改用输尿管软镜碎石;3例由于术前结石负荷太大需要二期碎石,其中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4.6%(53/56),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56/56)。术中及术后无输尿管撕脱穿孔、大出血、感染性休克、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下,采取输尿管硬镜处理“不能窥见全貌”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通过间断性膨肺,可以有效改变结石位置,进行安全、有效地碎石,拓展了输尿管硬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适应证。

  • 孙青,王超,闫斌,史晓虎,石玥,屈岭,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799-80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次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年龄、体重匹配的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血糖、体重变化,成模后12周应用电子Von Frey仪测定机械痛阈值,处死取坐骨神经进行坚牢蓝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XNIP、NLRP3、半胱天冬酶-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18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模型坐骨神经中TXNIP蛋白表达为3.78±0.08,较正常对照组0.99±0.06显著增加(t=26.980,P<0.0001);与正常对照组(0.97±0.05)相比,糖尿病组NLRP3蛋白表达(2.44±0.16)明显升高(t=8.885,P<0.0001);糖尿病组活化的半胱天冬酶-1蛋白表达为4.45±0.19,正常对照组为1.08±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00,P<0.0001)。糖尿病组IL-1β蛋白表达为4.50±0.16,较正常对照组1.19±0.08显著增加(t=18.630,P<0.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清中IL-1β[(110.50±8.80)pg/ml比(17.97±3.18)pg/ml,t=9.892,P<0.0001]、IL-18[(591.70±8.78)pg/ml比(160.70±8.33)pg/ml,t=35.620,P<0.0001]均分泌增多。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XNIP表达增加、NLRP3炎症小体激活以及下游炎症反应有关,该通路可成为DPN治疗的新靶标。

  • 刘姬艳,贺琳娟,杨艳宏,王晓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06-8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探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对2006至2018年基因组学疾病标志物研究领域的发文国家和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基因组学疾病标志物研究领域文献998篇,载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和2018年的发文量达到最高值112篇;美国的载文数量(477篇)最多,中国(93篇)排名第2;NatureP Natl Acad Sci USAPLoS OneScienceNew Engl J Med等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关键词共现分析将研究热点分为疾病研究、研究方法及技术、研究水平和应用目的。结论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癌症免疫疗法、全基因组关联和多组学技术、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学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 谢昊,孔祥溢,张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13-8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患者、非肺癌人群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人群[(7.12±6.98)ng/ml比(2.09±1.83)ng/ml,t=11.540,P<0.001];血清IDH1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7.91±7.26)ng/ml比(2.76±2.27)ng/ml, t=6.345,P<0.001];血清IDH1在肺癌、Ⅰ+Ⅱ期肺癌、Ⅲ+Ⅳ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7.4%、49.1%和46.3%。结论 血清IDH1的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Ⅰ和Ⅱ期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液IDH1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付月,华思屹,刘梦琦,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18-8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探索正常腮腺导管的结构参数。方法 采用磁共振三维重T2加权成像对21名正常受试者进行腮腺导管水成像。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 200 mg,含药3 min后行冠状位磁共振腮腺导管水成像,将图像传至GE AW4.5工作站,采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对腺体内、外导管长度、直径进行测量。结果 21名正常受试者中24个腮腺出现副导管,占57.1%(24/42),平均长度(9.54±9.98)mm,平均直径(0.87±0.88)mm。腺体内导管观察到3个节段3例,占7.14%(3/42),2个节段19例,占45.23%(19/42),1个节段20例,占47.62%(20/42)。第1节段平均分支数量2.38个,第2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88个,第3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1个。腺体内导管平均长度为(36.97±7.97)mm,平均直径为(2.01±0.76)mm,腺体外导管平均长度为(34.98±10.25)mm,平均直径为(2.13±0.79)mm。腮腺导管总长度平均为(71.95±11.47)mm,平均直径为(2.07±0.68)mm。结论 磁共振水成像可以精确显示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可进行量化评估。

  • 李艳,艾红梅,梁伟中,李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21-82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一种微创有效去除中重度眉间纹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改良抽吸针,对皱眉肌进行钝性切割并负压抽吸,抽吸所获肌肉颗粒对重度眉间纹进行皮下回填,消除眉间纹。结果 临床应用17例,回访6~12个月,针口瘢痕不明显,皱眉力量明显减弱,眉间纹基本消失,外观满意。结论 微创针吸式皱眉肌切除并回填肌肉可有效去除眉间纹,效果良好,愈后无明显瘢痕。

  • 黄兰,余丽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25-8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NoSAS评分与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筛查模型在女性人群中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筛查效果,并对两种筛查工具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425例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女性的资料,包括NoSAS评分、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筛查结果。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4组:非OSA组(AHI<5次/h)、OSA组(AHI≥5次/h)、中重度OSA组(AHI>15 /h)和重度OSA组(AHI>30次/h),评估2种筛查工具的筛查效果。结果 在OSA组、中重度OSA组和重度OSA组中,NoS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3%、64.9%、69.5%和83.5%、76.6%、70.9%;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7%、74.8%、75.8%和92.5%、84.3%、74.5%;两种工具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可有效排除女性人群中的非OSA患者。AHI≥5次/h时,NoSAS评分和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筛查结果与OSA诊断结果均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01、0.541;两种工具的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92(95%CI=0.750~0.829)、0.866(95%CI=0.830~0.897),均有中度筛查价值。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NoSAS评分(P=0.002,P=0.003,P=0.019)。结论 两种筛查工具对女性人群均有中度筛查价值。与NoSAS评分相比,女性OSAHS筛查模型在女性人群中的筛查效果较好,但灵敏度仍需提高。

  • 综述
  • 黄耀,隋昕,宋兰,徐晓莉,宋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32-8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真菌性肺炎,因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发生误诊漏诊。本文主要对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及患者免疫状态的关系和鉴别诊断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指导。

  • 刘召远,张正红,吴佳琦,王正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37-84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体是雌性动物生殖周期中形成和退化的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组织,由排卵后残留的卵泡组织发育而来,这一过程与血管的快速增生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血管增生过程的最重要的刺激因子,在新生黄体形成中同样具有重要调节作用。VEGF受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亚单元和β亚单元组成的异二聚体转录因子HIF-1调控。由于卵巢卵泡的破裂排卵以及新生血管网的缺乏,导致卵巢局部处于缺氧状态,诱导了HIF-1α表达的增加,并通过VEGF依赖性血管增生参与新生黄体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从排卵前与排卵后卵巢局部缺氧情况阐述黄体形成过程中卵巢功能与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旨在进一步理解缺氧在黄体形成与卵巢生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 陈广文,赵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42-85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肿瘤药物相关心功能不全日益受到关注。抗肿瘤药物治疗前的风险评估、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心功能监测、心肌损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预防临床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降低药物剂量、调整给药管理和使用低毒剂型等优化化疗方案降低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心脏保护剂如抗心力衰竭药物、右丙亚胺等在预防和治疗抗肿瘤药物相关心功能不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进展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器械辅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机械辅助循环装置)亦可获益。本文主要综述抗肿瘤药物相关心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治疗。

  • 谭骁,申乐,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51-8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是常用的麻醉镇痛方式之一,但瘙痒是该镇痛方式给患者带来的极大困扰,目前的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综述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瘙痒的治疗现状、基础研究进展(包括神经递质学、阿片受体学和信号通路学),结合本课题组关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瘙痒的相关研究,为治疗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瘙痒提供新思路。NMDA受体在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瘙痒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瘙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林芝娴,陈江锋,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57-86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 病例报告
  • 许欢,刘有,王雪,樊文萍,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66-87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多囊性脑软化1例。磁共振表现为双侧额叶巨大囊性病变并胼胝体受累,病灶边缘扩散加权成像呈环形高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明显强化,磁共振波谱示病灶边缘强化部分胆碱峰稍升高,N-乙酰门冬氨酸峰稍减低。

  • 田园,白冰,崔旭蕾,梁乃新,李单青,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6): 871-87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筋膜间隙平面阻滞能够相对快速、安全、简单地完成,可为胸腔镜手术疼痛提供有效的镇痛。但已报道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问题。本研究探索并定义了一种全新的筋膜间隙平面阻滞方法-髂肋肌平面阻滞,并通过回顾尸体标本染色及临床应用情况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有效性,以期为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