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6-3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刘宇甄,曾荣,段志敏,徐浩翔,吴秋菊,陈青,林彤,李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283-28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774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 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和单纯ALA作用组(ALA组)、单纯LED光照射组(LED组)及阴性对照组(ALA-PDT-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死菌/活菌比值,四甲基氮盐法(XTT)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果 CLSM观察结果显示,与ALA-PDT-组相比,ALA组和LED组的生物膜结构无明显差异;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生物膜结构则明显被破坏,且光照强度越强,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350±0.033、0.305±0.046、0.330±0.032、1.525±0.439、2.293±0.148和3.092±0.189,其中,ALA组(md=0.003, P=1.000)和LED组(md=-0.025, P=1.000)与ALA-P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A-PDT1组(md=-0.162, P<0.001)、ALA-PDT2组(md=-0.254, P<0.001)和ALA-PDT3组(md=-0.352, P<0.001)明显高于ALA-PDT-组。XTT检测结果显示,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力分别为0.462±0.028、0.465±0.044、0.437±0.047、0.301±0.040、0.207±0.001和0.110±0.007,其中,ALA组(md=-0.044, P=1.000)和LED组(md=-0.020, P=1.000)与ALA-PDT-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LA-PDT1(md=1.175, P<0.001)、ALA-PDT2(md=1.942, P<0.001)和ALA-PDT3组(md=2.742, P<0.001)明显低于ALA-PDT-组。结论 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不仅能够破坏生物膜的结构,还能够抑制生物膜的活力。

  • 张爱东,史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289-29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14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胃癌中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研究异常表达的富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中的剪接因子10(SRSF10)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RNA-seq数据,对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剪接因子。从中挑选出SRSF10研究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RSF10敲低的胃癌细胞,同时采用MTS、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方法研究敲低SRSF10后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 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剪接因子有48个,其中表达上调35个,表达下调13个。挑选表达上调的剪接因子SRSF10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SRSF10敲低后的胃癌细胞与正常胃癌细胞相比增殖减慢,迁移能力降低,划痕愈合能力下降。结论 胃癌患者中存在较多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剪接因子SRSF10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柳秀平,郑铮,喻丽玲,胡娟,李夏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297-30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163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 2A 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PP2Ac 及PP2A 调节亚基 b(PP2Ab)表达水平;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野生型 HEK293 细胞(293wt)共转染si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293wt细胞共转染siPP2Ac质粒和mito-Dendra2质粒40 h后,实时观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293wt 细胞沉默 PP2Ac表达后,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水平及细胞膜电位和细胞活力;稳定表达人tau的HEK293细胞(293htau)共转染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分析线粒体分布和形态及功能。结果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表达人 tau 蛋白引起突起线粒体分布下降并伴有PP2Ac水平显著下降(t=4.814, P=0.0086)。下调PP2Ac表达引起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变长并异常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引起293wt细胞线粒体融合明显加速(t=2.857, P=0.0074);使293wt细胞融合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t=6.768, P=0.0025)、MFN2(t=3.121, P=0.0035)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t=3.775, P=0.0199),动力样蛋白1和Fis1水平不变;使HEK293细胞线粒体相对膜电位(t=2.300, P=0.0270)和细胞活力(t=6.249, P<0.0001)显著降低。上调PP2Ac表达可减轻293htau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及功能异常。结论 PP2Ac表达下调参与了人tau蛋白引起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细胞活力下降。

  • 毛妮,陈进伟,王佳,谢希,李芬,刘一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07-3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16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来自湖南地区20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AS患者(AS组)以及12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其中200例AS患者的诊断符合美国1984年纽约标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胞嘧啶延伸法检测DNA甲基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特异免疫测定法检测红细胞叶酸浓度。 结果 AS组患者MTHFR基因位点C677TT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0%比5.0%;χ2=9.874, P=0.002)。AS组的血浆Hcy浓度为(18.71±2.4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97±2.93)μmol/L(t=24.402, P<0.001);其中,MTHFR基因位点C677CC和C677CT基因型组的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8.31±1.94)(q=12.088, P=0.01)和(17.80±2.18)μmol/L(q=6.496, P=0.01),均明显低于C677TT基因型组的(21.70±1.80)μmol/L。AS组C677TT基因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5.655, P<0.001)和AS组的C677CC(t=11.514, P<0.001)及C677CT基因型(t=10.287, P<0.001)。结论 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AS发病相关。MTHFR基因677位点T/T突变是AS组高Hcy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MTHFR基因677位点T/T突变与AS基因组DNA低甲基化相关,DNA的低甲基化可能是AS发病的机制之一。

  • 金美林,杨娜娜,邵佳凯,杨静雯,石广霞,闫超群,刘存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13-31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74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 以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31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ylori将FD患者分为H.pylori+组和H.pylori-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指数(SID)、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测评,并检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在SID(Z=-0.858, P=0.858)、NDI(Z=-1.464, P=0.143)和医院抑郁评分(Z=0.699, P=0.48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pylori+组患者的医院焦虑评分明显高于H.pylori-组(Z=-2.470, P=0.014)。H.pylori+组的CGRP水平为(0.999±0.274)ng/ml,明显高于H.pylori-组的(0.812±0.172)ng/ml(t=2.238, P=0.033)。两组患者的HRV在极低频率(t=-1.210, P=0.236)、低频功率(LF)(t=0.419, P=0.678)、高频功率(HF)(t=0.612, P=0.546)、LF/HF(t=-0.882, P=0.399)和总功率(t=-0.963, P=0.34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FD患者中, H.pylori感染阳性的患者较阴性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情绪及CGRP水平,但是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不大。

  • 马明星,常谦,于存涛,舒畅,钱向阳,孙晓刚,马琼,魏波,胡晓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19-3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339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 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 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 P=0.138)、5年生存率[(81.7±5.9)% 比(87.2±4.2)%;χ2=0.483, 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 比(85.5±4.8)%;χ2=0.010, 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 于丽云,孙立智,王飞,赵晓燕,韩文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27-33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0498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CA)。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狭窄组,15例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在稳定的全身麻醉状态下,同时记录脑组织氧饱和指数(TOI)和平均动脉压,计算相关系数r,根据r值判断CA状态。结果 狭窄组患者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T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52±6.50比65.23±4.50;t=0.93, P=0.368),狭窄组狭窄侧与对照组同一侧的TOI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6.52±6.50比64.22±3.87;t=1.18, P=0.248)。狭窄组狭窄侧和非狭窄侧的r值分别为0.36±0.12和0.17±0.11,狭窄组狭窄侧和对照组同一侧的r值分别为0.36±0.12和0.13±0.08。术前3个月内,狭窄组15例患者中,5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有脑梗病史。将r值为0.342作为评估CA异常的判断点时,其敏感性为0.625,特异性为0.909。结论 在正常血压波动范围内,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侧的脑血流和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 朱亚琼,金壮,张颖,姜波,阎琳,田晓琦,张明博,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31-3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1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前向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内注射少量无水乙醇对提高RFA治疗效率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标准纳入98例(98个结节)病理确诊为良性的实性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消融(EA)联合RFA组(EA+RFA组)和 RFA组,每组49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时间、消融能量、消融功率、术后结节体积缩小率(VRR)、症状评分(SS)及外观评分(CS)、甲状腺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A+RFA 组平均RFA时间[(441.30±243.31)s比(790.70±349.82)s;t=4.403, P=0.000]、平均消融能量[(3.92±2.01)kJ比(5.15±2.12)kJ;t=2.709, P=0.009]和平均消融功率[(6.07±1.44)W比(7.30±1.29)W;t=3.612, P=0.006]均显著低于RFA组。术后 3、6、12 个月,EA+RFA 组VRR分别为(57.73±11.07)%( t=-3.16, P<0.001)、(64.40±10.56)%( t=-5.45, P<0.001)、(77.29±8.48)%(t=-10.46, P<0.001),RFA组分别为(55.44±13.01)%(t=-1.76, P<0.001)、(65.28±11.33)%(t=-5.09, P<0.001)、(75.17±9.84)%(t=-8.93, P<0.001),均较术前明显缩小;EA+RFA 组和RFA 组间术后1(t=3.41, P=0.33)、3(t=2.05, P=0.21)、6(t=2.77, P=0.49)、12 个月(t=5.05, P=0.10)的V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超声造影检查未见结节复发。术后12个月,EA+RFA 组SS[(1.77±0.86)分比(5.54±2.15)分;t=9.63, P<0.001]和CS[(1.39±0.77)分比(3.32±0.61)分;t=10.09, P=0.004]均明显低于术前,RFA组SS[(1.63±1.04)分比(5.90±1.79)分;t=12.72, P<0.001]和CS[(1.64±0.83)分比(3.15±0.72)分;t=8.13, P=0.012]也均明显低于术前,EA+RFA 组的CSS明显低于RFA组[(0.93±0.55)分比(2.44±0.53)分;t=-11.70, P=0.007]。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EA注射可有效提高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RFA治疗的效率,并在结节VRR、压迫症状和外观不适方面有显著疗效。

  • 刘庆,徐宵寒,许力,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38-34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00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缺血后疼痛(CPIP)模型术后皮肤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细胞来源,探讨NMDA受体在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2)、CPIP组(n=12)、CPIP+生理盐水(NS)组(n=6)、CPIP+NMDA组(n=6)和CPIP+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组(n=6)5组。Sham组随机取6只和CPIP组于造模后1 d深麻醉下处死,取术侧足底皮肤和L3~L5脊髓组织用于NMDA受体NR1亚基免疫荧光检测和NR1、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其余大鼠在造模后2、6、10、14 d记录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TW)并从造模后第6天开始皮下注射相应药物,于第14天取材皮肤和L3~L5脊髓,检测方法同前。结果 与Sham组相比,CPIP组在造模后第1天的皮肤中NR1表达量(1.708±0.064)(t=12.12, P<0.001)、IL-1β表达量(2.575±0.305)(t=5.158, P=0.003)、TNF-α表达量(2.691±0.217)(t=7.786, P <0.001)明显升高。给予NMDA和MK801干预后,在造模后第10天,与CPIP+NS组MWT值[(20.37±0.95)g]相比,CPIP+NMDA组大鼠MWT值[(15.85±1.09)g]明显降低(q=10.920, P<0.001),CPIP+MK801组大鼠MWT值[(22.95±0.96)g]明显升高(q=6.421, P<0.001)。在造模后第14天,与CPIP+NS组MWT值[(21.57±0.96)g]相比,CPIP+NMDA组大鼠MWT值[(16.53±1.63)g]明显降低(q=12.190, P<0.001),CPIP+MK801组大鼠MWT值[(23.27±1.28)g]明显升高(q=4.094, P=0.025);与Sham组相比,CPIP组皮肤中NR1表达量(1.708±0.064)明显升高(t=10.910, P<0.001),CPIP+NS组脊髓中IL-1β表达量(2.518±0.147)(q=11.010, P<0.001)和TNF-α表达量(1.949±0.184)(q=10.870, P<0.001)表达也明显升高;与CPIP+NS组相比,CPIP+NMDA组大鼠脊髓中IL-1β表达量(4.816±0.607)(q=16.670, P =0.003)和TNF-α表达量(2.629± 0.349)(q=7.790, P<0.001)表达明显升高,CPIP+MK801组大鼠脊髓中IL-1β表达量(1.048± 0.257)(q=10.660, P=0.003)和TNF-α表达量(0.790±0.165)(q=13.280, P<0.00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大鼠后足慢性缺血后,皮肤角质细胞中NMDA受体激活,介导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可能参与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中枢敏化和疼痛传导。

  • 李颖,徐宏燕,冯星淋,刘凯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47-35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40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服务效率情况,为优化北京市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体系提供相应政策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6年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服务年度报表数据,质控后提取关键变量,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北京市各区超声筛查服务效率及变化趋势,并探讨城市、远郊地区服务效率差异。结果 2010至2016年超声筛查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呈波动增长趋势,远郊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均值高于城市地区。2010至2016年超声筛查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了12.3%,其中技术变化年均提高了12.0%,综合技术效率年均提高了0.3%,纯技术效率年均提高了13.9%,规模效率年均下降了0.4%。结论 2010至2016年北京市超声筛查服务效率有所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提高是主要推动力。建议北京市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率,增加超声筛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 施进喜,蔡东旭,赵新斌,齐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54-35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88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同一类型及不同类型心肌桥(MB)患者校正的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CCO)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检查确诊为左前降支(LAD)单一MB且桥前段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2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B类型分为不完全型及完全型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桥前段冠状动脉同种程度狭窄(轻度、中度、重度)间TAG-CCO的差异;随后进一步比较同一类型MB患者桥前段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中度及重度)组间TAG-CCO的差异。结果 84例完全型MB患者中,桥前段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36、30、18例;116例不完全型MB患者中,桥前段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45、42、29例。完全型MB患者轻、中、重度桥前段冠脉狭窄组的TAG-CCO分别为(-0.0086±0.0014)/10 mm、(-0.0170±0.0180)/10 mm、(-0.0230±0.0026)/10 mm,不同狭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728, P<0.001);不完全型MB患者的轻、中、重度桥前段冠脉狭窄组的TAG-CCO分别为(-0.0039±0.0011)/10 mm、(-0.0100±0.0140)/10 mm、(-0.0160±0.0020)/10 mm,不同狭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7.756, P<0.001);完全型MB患者轻(t=16.519, P<0.001)、中(t=2.570, P=0.012)、重度桥前段冠脉狭窄组(t=10.714, P<0.001)的TAG-CCO均明显低于同程度狭窄的不完全型MB患者。结论 TAG-CCO与MB类型及桥前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TAG-CCO可作为MB患者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预测指标。

  • 邹颖,王世伟,李涛,陈科,张兴华,罗春材,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59-36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05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合成的单能级图像对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9例临床怀疑有腹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进行腹部CT检查。以3 ml/s的速度注射60 ml 碘帕醇对比剂(320 mg/ml),3 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原始图像被重建成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基于能谱的图像(SBI),获得40、50、60、70 keV的单能级图像。分别测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单能级图像下腔静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相对于腰大肌的对比噪声比(CNR)。单能级40~70 keV图像与常规混合能量(120 kVp)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5组间CT值、噪声、SNR和CNR,选择显示下腔静脉的最佳单能级图像。结果 5组间下腔静脉CT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 和50 keV单能量组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40 keV单能量组的SNR明显高于50 keV组(P=0.002),40 和50 keV单能量组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结论 40 keV是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下腔静脉成像的最佳单能级,有助于下腔静脉疾病的诊断。

  • 赵禹,邹海欧,谷嘉宁,周滢,李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64-36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04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生活在社区的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生存压力。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5例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得出4个主题:精神疾病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的生理性压力;因疾病转归和日常生活角色冲突产生的精神心理性压力;社会歧视、缺乏工作机会和难以获取社会福利资源等带来的社会环境压力;贬低歧视和家庭亲属关系恶化导致的人际交往压力。结论 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后存在明显的生存压力,压力源包括疾病症状、社会歧视、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因此,应注重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完善社会支持与社会福利体系,增加个性化的社区精神康复活动,以减轻患者生存压力,促进其康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邹文彬,刘常宇,蔡奕欣,曾志林,张霓,付向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70-37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91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组和重/危重型组,比较恢复期首次CT影像特点,统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性别、就诊症状、合并症、氧疗方式、CT至发病时间、CT特征、病灶分布、肺叶评分和累计CT评分。结果 普通型组纳入37例,重/危重型组纳入26例。与普通型组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43±16)岁比(52±16)岁;t=2.10, P=0.040],平均住院时间更长[(15±6)d比(19±7)d;t=2.70, P=0.009],呼吸困难(5.41%比53.85%;χ2=18.90, P<0.001)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0比57.69%;χ2=25.62, P<0.001)更高,经鼻导管吸氧比例更低(81.08%比19.23%;χ2=23.66, P<0.001)。重/危重型组患者纳入CT影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23±6)d,明显长于普通型组的(18±7)d(t=3.40, P<0.001)。普通型组磨玻璃样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67.57%比15.38%;χ2=16.74, P<0.001),而重/危重型组铺路石样表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6.15%比21.62%;χ2=4.24, P=0.039);普通型组肺野外周带病灶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78.38%比34.61%;χ2=13.43, P<0.001),重/危重型组弥散性分布病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65.38%比10.81%;χ2=20.47, P<0.001);重/危重型组中位CT评分为11(8,17)分,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的7(4,9)分(Z=3.81, P<0.001)。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 出院患者恢复期CT影像存在差异,重/危重型组双肺病灶浸润程度明显重于普通型组,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观察重/危重型患者胸部CT最终吸收情况。

  • 宋兰,宋伟,隋昕,杜铁宽,刘武,王百羽,陆晓平,徐燕,杨启文,曹玮,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76-38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88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CT异常病灶的部位、分布、密度及其他伴随征象进行分析,并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分型。结果 13例患者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平均年龄为(46.8±14.7)岁(27~68)岁。10例有武汉接触史,2例有近期旅行史,1例有北京郊区出游史。92.3%(12/13)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15.4%(2/13)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92.3%(12/13)患者发热,11例因发热就诊,2例(15.4%)表现为低热;8例(61.5%)有干咳。13例患者胸部CT均有异常,病变主要沿支气管束及胸膜下分布为主,8例病变相对局限(1~3个肺叶受累)、累及右下叶或左下叶多见,5例为双肺弥漫多发病变。10例(76.9%)患者胸部CT以磨玻璃影表现为主,7例(53.8%)部分磨玻璃影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76.9%)病变内见血管束穿行、增粗,12例(92.3%)有支气管壁增厚,10例(76.9%)伴空气支气管征,7例(53.8%)病灶内见散在小透亮影,3例(23.1%)合并细网格影、小叶间隔增厚,2例(15.4%)见反晕征,2例(15.4%)见铺路石征,2例(15.4%)伴胸腔少量积液。结论 本组COVID-19确诊患者多有武汉接触史,初诊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正常或降低。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束分布及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病变,早期呈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浸润实变影,部分患者病灶内可伴散在透亮影。

  • 综述
  • 吴娜,胡裕翔,许晓璇,晏立,程艺,饶杰,吴雅俊,吴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83-38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5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肌无力(MG)是由抗体介导、对T细胞依赖及不同补体参与共同发挥作用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是MG中的一种类型,其症状仅局限于眼外肌。新近研究表明,包括OMG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因此,对Tfr细胞的探讨或许可作为眼OMG相关性研究的一个新切入点。本文总结了Tfr细胞在OMG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曹杰,杨人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88-39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57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血小板是广泛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无核血细胞,其主要作用是参与止血和形成血栓。Toll样受体(TLRs)是天然免疫受体,大量研究发现血小板表达多种TLRs且可通过识别配体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促进血栓形成。本文总结了血小板TLRs与血栓形成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 吉磊,李方达,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93-3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089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炎症小体是定位于胞浆内的多蛋白复合体,能够介导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细胞焦亡,对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腹主动脉瘤作为一种无菌性炎症,除手术外,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总结了炎症小体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旨在为腹主动脉瘤的转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 朱智慧,孟凡皓,夏嘉斌,徐晓凤,胡阳,张爱金,张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399-40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70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癌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口腔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原发灶切除的彻底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非弹性散射光来进行检测的光学技术,能够探测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结构及组织构象的振动光谱,可提供细胞、组织或生物流体“化学指纹信息”,在医学领域有较多应用。随着相关技术及光学仪器的发展,拉曼光谱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总结了拉曼光谱在口腔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 朱长真,李元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405-40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48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性肠炎(RE)是腹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最严重、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受累肠道病变广泛、复杂、迁延不愈,治疗难度极大,效果欠佳,严重者可形成短肠综合征。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功能十分广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放射所导致的R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RE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 叶威,孙梦阳,王新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410-41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49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功能损害为特点的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细胞微环境主要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细胞外调节分子和液体物质组成。现代研究发现,微环境成分的变化与IPF发生关系密切。本文从细胞微环境中细胞调节因子、间充质细胞、细胞外基质、未折叠蛋白4个方面阐述IPF的发病机制。

  • 病例报告
  • 刘东明,许宏伟,易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417-4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7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隐球菌性脑炎是一种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则是发生在人体组织内的一种以精神、行为异常、痫性发作及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种疾病的病理及发病机制完全不同,但都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而抗NMDAR脑炎还可以情绪及精神障碍为核心表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了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同时合并隐球菌性脑炎和抗NMDAR脑炎,首次证实两种疾病可以共存于同一患者,并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其他感染后诱发抗NMDAR脑炎的机制类似。

  • 华思屹,刘有,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421-4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67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高灌注幕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CT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对称性类圆形高密度病变,周边可见大片状水肿。磁共振成像表现为稍长及等T1、稍长及长T2信号影,扩散加权成像病变呈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值高于邻近正常脑实质,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右侧病变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影,磁共振灌注成像表现为明显高灌注。

  • 邹颖,李涛,杨立,罗春才,张兴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 42(3): 427-43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276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心内膜所致,容易累及心脏瓣膜,其特征性病损为赘生物形成,而赘生物脱落可以引起动脉栓塞并造成重要组织器官的缺血、坏死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多发心外并发症,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形成,CT、MRI检查发现多发脏器、血管受累,具体表现为脾梗死、肾脏梗死、脑梗死、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肾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管腔狭窄、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