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安宁缓和医疗论坛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宁晓红,李佳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接诊安宁缓和医疗病例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N医生处连续接诊患者的门诊资料,记录整理其中85岁以上、恶性肿瘤晚期、非肿瘤性慢性脏器疾病导致功能不全或原发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就诊目的和给予的处置。结果 共接诊并记录有缓和医疗需求的患者1388例,其中,男712例(51.3%),平均年龄(69.7±13.5)岁(8~105岁),60岁以上患者占73.3%。其中,63.4%的患者是专门寻求缓和医疗帮助前来就诊,87.2%是因为恶性肿瘤晚期引发的痛苦来就诊。在221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中,衰弱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最主要病因。在记录到的5483个症状中,疼痛(21.2%)、纳差(13.1%)、乏力(11.6%)、便秘(6.9%)、失眠(4.6%)、腹胀(4.6%)是最常见的6个症状。在共计2502例次的就诊中,26.2%患者为多次就诊;在多次就诊的患者中,50.3%患者就诊次数大于等于3次。患者本人来就诊的比例为38.6%,65.7%的就诊是2位及以上家人(包括患者)参与。就诊时长平均为(19.6±8.5)min(2~85 min),其中,10 min以内、11~20 min、21~30 min和超过30 min结束诊疗的比例分别为13.5%、53.0%、25.6%和7.9%。结论 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患者中,有缓和医疗需求的患者比例很高。在老年医学科门诊提供安宁缓和医疗服务是可行的。

  • 张雨,刘茜,戴晓艳,赵小萱,葛楠,曲璇,宁晓红,邹海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9-1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对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医护人员的影响。方法 对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缓和医疗会诊对医护人员的正面影响有:可以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给予医护人员心理支持,减少职业耗竭感;给予医护人员技术支持,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实现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弥补传统医疗缺乏的人文关怀以及重拾被忽视的医学伦理问题的作用。结论 三甲医院内缓和医疗会诊对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末期病患的品质意义重大,现有的缓和医疗会诊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 金爽, 刘硕, 汪雪萍, 布鲁汗·哈兰, 陈冬妮, 袁欣瑞, 葛楠,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5-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房中末期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构成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安宁缓和医疗的卫生经济学价值提供依据。方法 浏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病房2018年内入院的患者病史,根据统一标准,选取适合进入安宁疗护的终末期患者,收集并归纳重要人口学信息及病情情况,对住院费用及其组成进行计算。结果 共有35例患者入选,其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78±8)岁(59~91岁),平均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10±3,中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40(10,70)分;晚期恶性肿瘤23例,慢性心力衰竭4例,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1例,终末期肝病2例,痴呆4例,其他严重疾患3例。患者在院期间接受规范内科、老年医学科治疗,最终死亡8例,出院27例。35例患者的中位住院天数为15(12,23)d,中位住院费用为2.15(1.38,3.76)万元,中位日均费用1425(970,2503)元;平均药费占比(28.5±12.3)%,检查检验费占比(33.2±18.0)%,中位床位费占比11.5%(6.4%,15.8%);日均控制症状药物费用(77±58)元,平均占总住院费比例为(5.2±3.5)%。结论 与基层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相比,终末期患者入住三级医院老年病房的费用较高。费用组成方面,药费与检查费占比接近,症状控制费用较低。我国需进一步研究安宁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

  • 沙蕊,宁晓红,程月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21-2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为1例晚期肿瘤患者提供由住院到居家无缝隙对接的全程照护,以远程医疗为媒介,为居家患者提供症状控制指导、舒适护理指导、心理灵性的支持以及最后的哀伤辅导。真正做到全人、全家、全程、全团队的“四全照顾”。最终做到患者善终、家人善别、生者善生。

  • 论著
  • 李子全,耿墨钊,赵森,吴志宏,仉建国,吴南,王以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25-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Klippel-Feil综合征(KFS)的临床特征,利用自主设计的多基因panel测序筛查KFS患者的可能致病基因,为疾病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明确KFS诊断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多基因panel二代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KFS可能的致病突变。结果 25例KFS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12.9±7.3)岁,颈椎活动受限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12例,48%)。根据Samartzis分型,KFS Ⅲ型患者出现短颈(P=0.031)和颈椎活动受限(P=0.026)的比例明显高于KFS Ⅱ型和KFS Ⅰ型。Panel测序共在8例患者中检测到11种基因突变,包括COL6A1、COL6A2、CDAN1、GLI3、FLNB、CHRNG、MYH3、POR、TNXB,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未发现已报道的5种KFS致病基因(GDF6、MEOX1、GDF3、MYO18B和RIPPLY2)的突变。结论 长节段连续性颈椎融合畸形患者更易表现出短颈畸形、颈椎活动受限及临床三联征的表现,因此在临床中更应引起关注和密切随访。筛选出COL6A、CDAN1等与KFS相关的候选致病突变,扩展了KFS的已知突变谱,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王栋梁,宋海栋,郝庆沛,方继侠,刘波,周景儒,焦风,范存刚,刘如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32-3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4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2组:(1)A组(n=242):诱导前静脉滴注2 ml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2)B组(n=243):诱导前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0~24 h和24~48 h PONV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补救治疗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病史、手术侧别、PONV史、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在0~24 h和24~48 h的PONV发生率分别为35.5%和18.2%,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18.5%(χ 2=7.331,P=0.007)和8.2%(χ 2=4.364,P=0.037)。A组患者0~24 h和24~48 h加强止吐药物的比例分别为15.2%和8.7%,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5.3%(x 2=5.327,P=0.021)和2.0%(χ 2=4.432,P=0.035)。 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可以有效预防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PONV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 章旭,李方达,王威,吉磊,任金锐,陈跃鑫,叶炜,刘暴,刘昌伟,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37-4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合并结直肠癌21例,胃癌6例,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其中21例选择先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期行肿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动脉瘤破裂、肠缺血、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存在Ⅱ型内漏,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性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微创、不改变腹腔内解剖结构等特点,缩短了分期手术时间间隔,降低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难度,是治疗方案中值得推荐的方法。

  • 郑增光,孙文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42-4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治及预后。 方法 收集7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 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4岁(40~71岁)。 肿瘤均位于甲状腺内,平均最大径(4.0±1.2)cm(2.2~6.0 cm)。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辅助放疗,其中5例接受化疗。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63个月,随访病例均存活,其中2例多次局部复发,1例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病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所有病例均阳性表达CK-pan、P63、CD5、CD117,不表达TTF-1、TG、CT和PAX8,其中1例弥漫表达SYN和CgA,Ki-67增殖指数在10%~90%。 7例EBV原位杂交均为阴性。 结论 甲状腺内胸腺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惰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5、CD117及单克隆PAX8组合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EBV可能不参与甲状腺内胸腺癌的发生。手术腺叶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内胸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明显周围组织侵犯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和/或联合化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 李娟,陈新月,徐凯,何铭,孙婷,朱亮,薛华丹,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47-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期相数目融合得出的自定义容积图像,找到灌注CT诊断胰岛素瘤的最佳融合期相数目。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怀疑胰岛素瘤、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灌注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的患者39 例,采用后处理软件dynamic angio获取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之后将腹主动脉峰值及其邻近2、4、6、8、10 期,共计3、5、7、9、11 个时间点融合,得到5 组自定义容积图像。对5 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胰腺实质信噪比(SNR)、肿瘤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总体图像质量、胰岛素瘤显示)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Friedman M秩和检验。结果 随着融合期相增多,图像噪声明显减低,胰腺SNR明显增加(P均<0.001)。5期融合图像胰岛素瘤对比度为69.81±41.35,与3期融合图像的72.77±45.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01)。5~11 期融合图像胰岛素瘤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99),但均显著高于3 期融合图像(P均<0.05)。5 组容积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7)。结论 5 期融合图像胰岛素瘤对比度及CNR不劣于甚至优于其他融合图像,且拥有中等图像噪声及胰腺实质SNR。灌注CT诊断胰岛素瘤的最佳融合期相数目为5期。

  • 马拓,曹立秀,李会菊,任红亮,陈大鹏,高媛,李志东,赵新斌,董思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53-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未见确切原发灶的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SCLC组)及纵隔结节病患者26例(结节病组)为研究对象,行能谱CT增强扫描,对比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等参数,比较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表现差异。结果 SCLC组动脉期40~80 keV段单能量CT值均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9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静脉期40~90 keV段单能量CT值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10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动、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1.56±4.06)和(13.39±0.87)μg/cm 3,均明显大于结节病组的(4.43±3.85)(t=11.564,P=0.026)和(7.23±2.71)μg/cm 3(t=13.653,P=0.021);SCLC组动、静脉期水浓度分别为(1040.67±5.62)和(1035.23±8.57)mg/cm 3,与结节病组的(1028.87±6.94)(t=3.155,P=1.861)和(1021.53±4.68)mg/cm 3(t=3.265,P=1.68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CLC组静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均明显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两组间动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扫描可在动脉期40~80 keV、静脉期40~90 keV单能量CT值,动、静脉期碘浓度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上显示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差异。

  • 孟庆林,许欢,宗林雄,刘梦琦,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57-6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光谱CT的腹部实质器官碘浓度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行腹部光谱CT增强患者的静脉期无水碘图图像,测量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脾脏、胰腺及双肾皮质碘浓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及Bland-Altman法进行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观察者内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脾脏、胰腺、左肾及右肾的ICC值分别为0.938(0.894,0.965)、0.932(0.884,0.961)、0.939(0.895,0.965)、0.947(0.909,0.970)、0.912(0.851,0.949)、0.946(0.906,0.969)及0.907(0.842,0.946),可重复性等级均为优;观察者间ICC值分别为0.947(0.909,0.970)、0.927(0.875,0.958)、0.943(0.902,0.968)、0.956(0.924,0.975)、0.934(0.887,0.962)、0.927(0.875,0.958)及0.892(0.818,0.937),可重复性等级均为优。Bland-Altman法分析提示观察者内肝尾状叶、脾脏、胰腺及双肾两次测量差值点均超过95%位于一致性界限内,观察者间肝尾状叶、脾脏及右肾两次测量差值点均超过95%位于一致性界限内。结论 基于光谱CT的肝尾状叶及脾脏碘浓度测量具有稳健的可重复性。

  • 刘健,武敬平,王宁,李广涵,王秀红,王瑛,郑敏,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63-6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与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联合诊断乳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71例乳腺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应变弹性成像检查,应用SR联合BI-RADS-US对乳腺结节分类进行分级调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联合法与BI-RADS-US单独诊断乳腺结节的效能,比较两者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471例乳腺结节中,良性180例,恶性291例,联合法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BI-RADS-US(0.798比0.730;Z=2.583,P=0.010)。SR法、BI-RADS-US及联合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6.6%、99.0%、96.6%,特异度分别为67.2%、47.2%、63.3%,准确性分别为79.2%、79.2%、83.9%。联合法较BI-RADS-US单独诊断乳腺癌特异度从47.2%提高到63.3%(χ 2=14.25,P<0.001),将57.5%(42/73)BI-RADS 4A类中的良性结节降为3类。结论 SR联合BI-RADS-US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提高诊断特异度,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 代雪梅,张茜,周静,段晓霞,廖宇婷,闫柳清,高瑜阳,侯富壤,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69-7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至9月抽取成都市832名提供快食简餐类外卖餐厅的厨师和配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7.28%,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成人每日油的用量、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和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7.43%、22.60%和25.36%。具备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能力、调味品估量能力、营养标签解读能力的商家比例分别为8.77%、8.77%和15.02%。≤25岁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最低,为71.47%,26~39岁最高,为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419,P=0.001);汉族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78.45%)明显高于少数民族(57.14%)(χ 2=10.346,P=0.001);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20.458,P<0.001);从事餐饮行业时间越长,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8.503,P=0.00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从业时间、工作岗位、证书持有情况的调查对象间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和调味品估量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8.69%)明显高于女性(9.86%)(χ 2=12.335,P<0.001);≥40岁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最低,为9.91%,26~39岁最高,为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28,P=0.044);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越高( χ 趋势 2 =36.514,P<0.001);厨师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7.86%)高于配餐员(12.82%)(χ 2=4.068,P=0.044)。结论 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仍不容乐观,营养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应重点加强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膳食指南和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知识培训,全面加强营养相关技能培训。

  • 段晓霞,廖宇婷,黄金城,张茜,代雪梅,周静,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77-8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成都市外卖平台商家中热销外卖套餐的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情况,调查厨师和配餐员的营养素养水平,了解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主城区的100家外卖平台商家,对其店内销量最高的快食简餐类外卖套餐进行实验室检测,对其厨师和配餐员进行营养素养水平问卷调查,并对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合理性与营养素养、套餐价位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都市外卖平台快食简餐类商家的厨师/配餐员的营养素养知识总及格率为61.0%,套餐中仅2.0%总能量供给合理,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合理率分别为3.0%、62.0%、21.0%,供能过剩分别为97.0%、26.0%、73.0%,其余为供能不足。不同价位套餐与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合理性之间无相关性,配餐员营养素养水平与蛋白质供能合理性之间呈正相关(r=0.414,P=0.003)。结论 成都市外卖平台快食简餐类商家厨师/配餐员营养素养水平一般。热销快食简餐类外卖套餐的各种营养素供能过剩问题突出。营养素养知识不能有效指导合理营养搭配,厨师和配餐员的营养素养水平与其所制作套餐的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合理性之间无相关性。

  • 王朦朦,陈赵静,王颖,徐贤荣,李红娟,杨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82-9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维生素 D补充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及新生儿预后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以维生素 D为干预措施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至2020年2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采用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 和Stata 1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7个RCT共143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04例,对照组728例。Meta 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补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MD=-6.11,95%CI=(-7.17,-5.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D=-10.80,95%CI=(-14.72,-6.89)]、三酰甘油[ MD=-8.11,95%CI=(-10.09,-6.13)]水平,显著升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MD=45.45,95%CI=(41.98,48.92)]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MD=2.77,95%CI=(1.59,3.96)]。维生素D补充还可以显著降低高胆红素血症[RR=0.49,95%CI=(0.35,0.68)]、早产[ RR=0.44,95%CI=(0.27,0.72)]和新生儿住院[ RR=0.44,95%CI=(0.29,0.67)]发生率。结论 维生素D补充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浦冬青,刘政,周超,梁佳玮,郝清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92-10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相关文献中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021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多集中在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等基因风险位点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热点围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NA甲基化、微小RNA、信使RNA等方面,研究前沿与趋势集中在长链非编码RNA、DNA甲基化及免疫代谢等方面研究。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近年来逐渐提升。

  • 医学人工智能
  • 陆春吉,郭珉江,张芳源,郑见立,李亚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01-10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医生诊疗水平,规避过度检查与过度用药,弥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先天短缺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为出发点,分析现有应用模式及典型案例,研究其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与面临问题,为人工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供对策建议。

  • 综述
  • 陈苗,庄俊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09-11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高度协调的表观遗传调控,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以激活或沉默基因的转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可以抑制造血干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增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多种HDACIs,如曲古他汀A、丙戊酸钠等,被用于在体外无血清培养中与细胞因子组合联合处理造血干细胞,尤其是脐血造血干细胞,促进与干细胞自我更新相关的多能基因的转录表达,抑制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造血干细胞扩增,抑制分化,获得数量更多的长期重建细胞。小分子HDACIs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有望改变脐血干细胞数量不足、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的缺陷。大规模高通量筛选出扩增作用强的HDACIs、选择不同通路表观修饰剂协同作用、筛选高选择性HDACIs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 综 述
  • 陈琳,茹琴,周梅,吴钰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16-1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可卡因、尼古丁、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等精神活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小,易穿过血脑屏障,最终导致成瘾等严重的神经、精神损害,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成瘾的药物和手段。免疫药物治疗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成瘾疗法,其原理是基于主动或被动产生的毒品-抗体复合物难以穿过血脑屏障,从而降低游离毒品的浓度并阻止其在大脑中分布,最终影响毒品成瘾相关奖赏效应。本文从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毒品代谢相关酶学、佐剂等方面着手,系统总结了近50年来可卡因、尼古丁、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等精神活性物质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以期对防治毒品成瘾药物的未来研发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 综述
  • 张倩,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24-12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导致糖尿病足、截肢风险增高。筛查评估DPN方法较多,包括传统10 g尼龙丝检查、音叉震动觉检查、腱反射等,还应结合一些神经功能量表提高检出率、准确性。近年来,一些无创性的新技术可用于评估神经损伤,包括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感觉检测、电流感知阈值检测、交感神经泌汗功能、皮肤终末糖基化产物定量检测技术等。本文针对筛查和评估DPN的无创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以帮助临床医生尽早发现并关注DPN。

  • 综 述
  • 张如心,张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30-1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1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脂肪因子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可能成为疾病的干预靶点和发病机制研究的突破口。本文总结了脂肪因子网膜素、趋化素和nesfatin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综述
  • 段函宇,刘子嘉,许广艳,拉巴次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36-1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胸腔镜手术(VATS)是肺叶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多模式镇痛则是VATS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管理围手术期疼痛,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实现术后全面的早期康复。近年来,多模式镇痛不断发展更新,强调综合应用多种镇痛方式和不同机制镇痛药物的协同治疗。本文总结了VATS肺叶切除术多模式镇痛应用的新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制定更为有效、实用的ERAS镇痛方案。

  • 病例报告
  • 吉磊,章旭,王威,李方达,刘志丽,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44-14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外周动脉瘤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常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瘤体切除重建或腔内修复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本文通过2个病例介绍1种新的手术方式——“袖状塑形术”,收集病例基础资料、影像学、手术及随访数据等,并结合文献,详细阐释该术式可作为切除重建和腔内修复的补充手段。

  • 黄娟,孟环宇,王丽静,何碧秀,许宏伟,周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 43(1): 149-1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S3PE)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男性的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手足远端滑膜炎及凹陷性水肿,而实验室检查常提示类风湿因子阴性,多合并肿瘤、感染等疾病。本文报告了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且依赖的RS3PE合并肺癌,并对另外6例国外关于RS3PE并肺癌病例的发病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