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30
  

  • 全选
    |
    封面和目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吴珂,吕晋浩,奥彦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81-18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RDD)的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中枢神经系统RDD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1.7)岁。4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胸椎管。MRI表现:病变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略低及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左顶部及左额颞硬脑膜病变周围脑实质受压水肿,临近硬脑膜增厚强化,可见“硬膜尾征”;3例病变临近颅骨板障及胸椎骨质破坏;1例左顶部病变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呈略低灌注。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RDD的 MRI表现为等、略低及略高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临近骨质易受累破坏,灌注成像呈略低灌注。RDD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其术前诊断及评估。

  • 王雁茹,董继元,杨仁庆,刘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88-1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气温对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利用定西市2018至2019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以及农村居民每日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定西市气温与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暴露反应曲线近似一个倒“U”形,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暴露反应曲线形状基本类似,但气温阈值各不相同。低温(-7 ℃)和较低温(0 ℃)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存在累计滞后效应。低温(-7 ℃)累积滞后7 d时,RR值最大,为1.121(95% CI=1.002~1.255);较低温(0 ℃)累积滞后14 d时,RR值最大,为1.198(95% CI=1.123~1.278);较低温(0 ℃)在累积滞后14 d时对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RR值分别为1.034(95% CI=1.003~1.077)和1.039(95% CI=1.004~1.066);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缺血性心脏病均在当天RR值最大,分别为1.148(95% CI=1.092~1.206)和1.176(95% CI=1.096~1.261);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心律失常累积滞后效应均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71(95% CI=1.001~1.147)和1.112(95% CI=1.011~1.223);较高温(17 ℃)和高温(21 ℃)对脑血管疾病累积滞后效应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84(95% CI=1.025~1.145)和1.094(95%CI=1.013~1.182);未发现气温对心力衰竭住院人数的累积滞后效应。分层分析显示低温(-7 ℃)和较低温(0 ℃)对女性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有影响,但仅较低温(0 ℃)对男性有影响;高温对女性的累积效应高于男性,相比于男性,气温对女性的影响更大,<65岁人群较≥65岁人群对低温和高温更敏感。结论 气温变化会增加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温度对不同病因、性别及年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有差异,居民应注意气温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女性、<65岁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重点人群在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防范。

  • 杜艳,王庆志,叶睿雪,毛丹梅,蒋小勇,郑庆梅,甘霖,顾菁,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199-20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省级、市级、县(区)级CDC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自填问卷收集其基本特征、工作状况、培训情况、工作困难及工作单位的支持等,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分别测量CDC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DC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653名CDC工作人员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8.35%、50.0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5,95%CI=0.92~0.97)和工作单位提供精神支持(OR=0.61,95%CI=0.45~0.82)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保护因素;身体疲劳(OR=1.82,95%CI=1.20~2.74)、工作压力(OR=1.61,95%CI=1.21~2.12)、防护用品不足(OR=1.92,95%CI=1.06~3.49)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7,95%CI=0.94~0.99)、每天睡眠时长(OR=0.74,95%CI=0.56~0.96)和参与技术培训工作(OR=0.33,95%CI=0.12~0.95)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保护因素;精神疲劳(OR=1.68,95%CI=1.18~2.41)、工作压力(OR=2.94,95%CI=2.08~4.17)、加班激励制度不清(OR=1.99,95%CI=1.23~3.23)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CDC工作人员焦虑与抑郁状况堪忧,主要受年龄、睡眠、防护用品供应、激励制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杜红霞,胡媛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08-2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瘢痕改善情况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术后对照组常规涂抹红霉素眼膏,试验组术后涂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分析随访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瘢痕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8)。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红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25),结痂时间(P=0.002)及水肿消退时间(P<0.001)均明显提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Goodman和Baron痤疮瘢痕分级1级比例明显升高(P=0.001,P=0.027),4级比例明显下降(P<0.001,P=0.034),且治疗后试验组1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31),4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3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P均<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 在CO2点阵激光治疗基础上辅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面部瘢痕情况,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周奕杉,杜艳,吴玉菊,叶睿雪,王庆志,孙畅,郑庆梅,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13-220.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 连隽,苏小游,陈新月,王文军,于飞,米国栋,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21-22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50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性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知晓比例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借助同性社交软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对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等信息。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37例≥50岁MSM中,知晓其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的比例仅为38.4%(398/1037),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情况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0.660倍(95%CI=0.473~0.922,P=0.015);失业和在职者分别是退休者的0.537倍(95% CI=0.322~0.896,P=0.017)和0.663倍(95%CI=0.466~0.944,P=0.022);过去一年有≥2个男性性伴者是没有或仅有1个男性性伴者的0.433倍(95%CI=0.320~0.586,P<0.001);未进行过HIV检测者是进行过HIV检测者的0.544倍(95%CI=0.403~0.734, P<0.001);对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不知晓者是知晓者的0.636倍(95%CI=0.466~0.868, P=0.004);有性病感染史者是无性病感染史者的0.472倍(95%CI=0.349~0.637, P<0.001),同时,艾滋病污名化水平越高者其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的可能性越低(OR=0.742,95%CI=0.604~0.912, P=0.005)。结论 ≥50岁MSM对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比例较低。文化程度、职业状况、过去一年性伴数量、HIV检测、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性病感染史及艾滋病污名化水平等均为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的相关因素。

  • 闪莹,左亚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27-23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Kindler综合征(KS)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FERMT1基因新突变导致的KS病例和国内外报道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类型、临床特点及其并发肿瘤发生的年龄、部位和类型等。结果 共收集186例KS患者,男110例、女76例,平均年龄(28±16)岁,其中151例报道了基因突变位点,94例报道了详细的临床表现。KS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异色症、童年水疱史、光敏感,次要临床表现有口腔内炎症、掌跖角化、假性并指、吞咽困难、尿道狭窄等。其中口腔内炎症(r=0.234,P=0.023)、掌跖角化(r=0.325,P=0.001)、假性并指(r=0.247,P=0.016)、吞咽困难(r=0.333,P=0.001)、尿道狭窄(r=0.280,P=0.006)与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32岁以上患者发生概率明显增高。尿道狭窄(χ2=11.292,P=0.001)、肛门狭窄(χ2=4.014,P=0.045)与性别具有显著相关性,男性多于女性。151例患者中发现8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为c.676C>T。27例KS患者发生41例次肿瘤,鳞状细胞癌占92.7%。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与患者所处国别与基因突变位点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KS是罕见的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以FERMT1基因c.676C>T突变最常见,易发生鳞状细胞癌,曝光部位(手、口唇)为主要的发病部位。

  • 王睿乾,杜艳,吴玉菊,叶睿雪,孙畅,张菊英,沈丽琴,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36-24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儿童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衡量家庭和个人膳食多样性的准则》计算儿童膳食多样性得分(DDS)。采用标准的人体学测量设备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计算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092名儿童,DDS为(4.8±1.7)分,低膳食多样性(DDS≤4)的儿童所占比例为45.3%。汉族儿童的DDS[(5.8±1.4)分]均高于藏族儿童[(4.9±1.6)分]和彝族儿童[(3.9±1.6)分](P均<0.001)。儿童生长迟缓(HAZ<-2)率、低体重(WAZ<-2)率以及消瘦(WHZ<-2)率分别为21.1%、4.9%、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是否早产、父母身高因素后,DDS与HAZ呈正相关(β=0.206,95%CI=0.158~0.254,P<0.001),进一步调整家庭固定资产、民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因素后,DDS与HAZ仍呈正相关(β=0.077,95%CI=0.026~0.128, P=0.003)。结论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的膳食多样性情况较差,且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其中彝族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儿童DDS与HAZ呈正相关。建议针对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的儿童膳食特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 李施霖,孔祥溢,方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44-25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紫堇灵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以及机制,为开发新的抗三阴性乳腺癌药物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用CCK-8法、Western blot、平板克隆、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紫堇灵对MDA-MB-436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RNA-Seq探究紫堇灵的作用机制。结果 紫堇灵可明显特异性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36的增殖与干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可能通过氧化磷酸化通路发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结论 紫堇灵可发挥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为解决三阴性乳腺癌现有化疗药物疗效欠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为未来临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选择。

  • 左超,孙东雷,赵田禾,王静静,张遵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53-26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预测三氯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三氯生改善NAFLD的靶点与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三氯生作用靶点和NAFLD疾病靶点,映射得到三氯生与NAFLD共同靶点;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网络图,计算Degree值筛选出三氯生改善NAFLD的潜在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三氯生与潜在靶点的结合性,并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三氯生治疗NAFLD关键靶点。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使用400 mg/(kg·d)剂量的三氯生灌胃8周,使用HE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脂肪沉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到34个三氯生与NAFLD的共同靶点,蛋白质网络分析显示白蛋白(AL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PPARα、脂肪酸合成酶等19个靶点Degree值高于平均值,可能是三氯生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分子对接显示19个靶点中ALB、MAPK8、PPARα与三氯生结合能最低;KEGG分析结果显示靶点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ALB、MAPK8并未参与。实验结果显示三氯生减少NAFLD小鼠肝脏HE染色出现的气球样变和脂滴空泡,降低肝脏油红O染色的脂滴面积,提高小鼠肝脏组织中PPARα的表达水平。结论 三氯生可以改善NAFLD肝脏病变,PPARα极可能是三氯生治疗NAFLD的关键靶点,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参与脂肪酸氧化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 陈苏衡,甘露,庄苗,张小晓,郭鸿,黄蓉蓉,李玉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62-26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过度劳累(OW)对大鼠动脉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3组(n=6):对照组无特殊处理;OW组每日强迫游泳2次,连续15 d;睡眠限制(SD)+OW组每日强迫游泳2次后放入水上平台限制睡眠,连续15 d。第16天深度麻醉大鼠,心脏取血后分离大鼠腹主动脉与颈总动脉,取部分腹主动脉进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颈总动脉行弹性纤维EVG染色,用Image J图像软件定量分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Ⅰ型胶原(Col-1)蛋白定量,透射电镜检查血管基质超微结构;其余腹主动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 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Col-1的mRNA表达。结果 胶原纤维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W组与SD+OW组胶原纤维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弹性纤维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W组与SD+OW组弹性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均<0.001),OW组与SD+O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W组血管壁出现轻微纤维断裂,SD+OW组血管壁纤维出现虫蛀样或海绵状纤维碎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W组和SD+OW组MMP-1与MMP-2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均<0.001),OW组与SD+O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MMP-9、TIMP-1的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W组与SD+OW组Col-1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Col-1的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OW组与SD+O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W可降低动脉血管细胞外基质中Col-1与弹性纤维含量,破坏血管壁的弹性板层,增加MMP-1与MMP-2的表达,造成动脉血管损伤。

  • 张雪,兰岭,苑雨辰,张越伦,申乐,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70-27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出血相关围手术期心搏骤停(POCA)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所有出血相关POCA纳入POCA组,并按POCA组∶对照组=1∶3比例选择同时期进行同类型手术、且相同性别、年龄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相关POCA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生出血相关POCA 16例,发生率0.36/万,POCA组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 037.50±5 477.70)、(375.63±675.14)ml(P<0.001),其中87.5%(n=14)的患者在术后3 d内死亡。POCA组患者体重指数[(21.79±3.57)kg/m2比(24.26±3.91)kg/m2,P=0.043]、术前血红蛋白[(113.44±31.08)g/L 比(131.75±19.70)g/L,P=0.039]及谷丙转氨酶水平[(17.31±7.73)U/L 比(26.91±24.73)U/L,P=0.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低体重指数及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为出血相关POC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相关POCA发生率低,但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接受高出血风险手术前应更加积极准备,提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出血相关POCA发生率。

  • 任晓梅,张立,辛宝,钱文文,夏曾润,祁蒙,杜小平,史传道,刘启玲,张荣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76-285.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胶质瘤组织表达变化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构建和评价GPX对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数据库中下载胶质瘤患者数据集,获取663例患者的临床参数信息及其GPX表达水平,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153例、低级别胶质瘤(LGG)510例,分析GPX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并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再次筛选验证,基于筛查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PX1、GPX3、GPX4、GPX7、GPX8的表达在胶质瘤患者中显著升高(P均<0.001),且除GPX3外,GBM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LGG患者(P均<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GPX1(P=0.013)和GPX4(P=0.040)高表达的GB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GPX1、GPX7和GPX8高表达的LGG患者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P均<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及Lasso回归筛选出GPX7和GPX8为影响LGG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利用该结果构建列线图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为GPX7,一致性指数为0.843(95%CI=0.809~0.85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GPX7是影响LG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LGG患者的生存率。

  • 姜永斌,梁斌,郑娇娇,杨春梅,张靖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86-289.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8例,根据胆囊管及胆总管直径、腹腔感染及组织水肿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16例);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94例);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一期胆总管缝合(48例)。评价手术时间、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率(出血、胆漏、伤口感染)。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1±14.7) min,B组为(102.2±18.1) min,C组为(110.1±16.4) min,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0,P=0.887)。A组有1例术后出现结石残留,B、C组无结石残留,总体结石清除率为99.4%。总体并发症率为1.9%,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在适合的人群中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安全有效。

  • 教学研究
  • 易妍,王怡宁,张大明,丁宁,苏童,孙昊,薛华丹,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90-29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4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T影像诊断案例教学(CBL)早读片对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培养成效及接受度反馈。方法 收集2020至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共4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基地规范化培训轮转医师、临床型博士后及基层医院进修医师对该教学活动的反馈问卷,从全面提升临床CT诊断技能及科学影像诊断思维角度了解和分析CT影像诊断CBL早读片的受众学习体验。结果 CT影像诊断CBL教学有助于提升学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同时对于夯实临床诊断技能、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培养科学的学习及思维能力都有明显改善和提高。结论 CBL早读片教学有助于促进受众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CT影像诊断临床技能及应用思维能力的提升。

  • 综述
  • 邹龙,杨爱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94-298.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黏蛋白是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中的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参与胃上皮细胞的保护及细胞的许多生理活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等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黏蛋白的表达和糖基化会发生异常改变,进一步影响疾病进程。本文总结了黏蛋白及其糖基化修饰在正常胃上皮的表达特征和各种病理状态下发生的改变。

  • 刘永丽,黄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299-304.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2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妇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率较高,肥胖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母体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有关,还与胎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有关,故早期筛查诊断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对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至关重要。

  • 韩松辰,殷华奇,徐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05-312.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是晚期肾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靶向药物的问世大大改善了晚期肾癌患者的预后,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产生耐药。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基于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治疗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人们对TME认识的深入让晚期肾癌生物治疗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得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在晚期肾癌治疗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本文对肾癌TME的特点以及基于TME的潜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 张倩,宋玮,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13-31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在高血糖条件下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整体代谢变化,阐释其发病机制,挖掘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长期高血糖可以引起三羧酸循环异常、氨基酸代谢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途径的异常,与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本文针对近5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逸成,黎嘉雯,孙博,陈依琳,申树群,袁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18-323.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空气污染暴露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空气污染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总结了空气污染暴露损伤机体的机制,旨在更好地认识空气污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性。

  • 王希恒,薛华丹,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24-33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囊性肿瘤(PCN)检出率日益增高,国内及国际对PCN的诊断及监测的指南相继发布。本文以影像学视角,分析对比7篇国内外指南制订概况、术前监测方法和策略、危险分层、手术指征及术后随访等内容的异同,以期为影像科评估PCN及临床医生制订个性化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 白冰,田园,于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32-33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时监测血压、便于频繁的动脉血气分析,是麻醉、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临床技术之一。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 赵琪,杨利军,郑艳波,弓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38-347.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不依赖于Caspase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介导。近年研究表明,程序性坏死具有促进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通过调控程序性坏死可以影响肿瘤的发展。许多能够诱导程序性坏死的药物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此外,诱导程序性坏死还是克服肿瘤凋亡耐受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程序性坏死的相关机制及其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通过诱导程序性坏死而产生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包括天然产物、化疗药物、死亡受体配体、激酶抑制剂、无机盐、金属配合物和金属纳米颗粒等,以期为肿瘤尤其是凋亡耐受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病例报告
  • 赵佳,薛华丹,林澄昱,刘婧娟,金征宇,何泳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48-351.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发生于宫颈的Ewing肉瘤极为罕见,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本例主要影像表现为宫颈囊实性占位,体积较大,密度、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强化。因其增长迅速,病灶内易形成液化坏死及出血。本病早期易发生转移,及时诊断评估很重要。

  • 王丹,周宝桐,葛瑛,周熹,刘勇,曹玮,李太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4(2): 352-356. https://doi.org/10.3881/j.issn.1000-503X.139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假丝酵母菌性椎体骨髓炎是一类相对少见但具有挑战性的临床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诊断延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故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胃肠道手术后侵袭性假丝酵母菌腰椎骨髓炎病例,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