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GEO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心肌病的mRNA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关键基因。方法 使用GEO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工具GEO2R对数据集GSE4745和GSE5606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后,在R中绘制差异表达基因火山图,利用在线韦恩图绘制工具分析两个数据集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在R中利用clusterProfile包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GSEA软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同时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的插件Cytohubba中最大集团中心算法计算出排名前10的基因,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中观察比较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在正常组和高糖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Pdk4、Ucp3、Hmgcs2、Asl6、Slc2a4与芯片分析结果相符,Pdk4、Ucp3、Hmgcs2在高糖(25 mmol/L)刺激72 h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Acsl6、Slc2a4在高糖刺激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下降。结论 Pdk4、Ucp3、Hmgcs2、Asl6、Slc2a4可能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 探讨乙胺丁醇片(EMB)对肺结核(PTB)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TB组、PTB+EMB组(30 mg/kg)、PTB+EMB+Colivelin(JAK/STAT通路激活剂)组(30 mg/kg+1 mg/kg),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通过注射0.2 ml 5 mg/ml的结核杆菌悬液构建PTB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连续4周(1次/d)的给药处理,检测大鼠在给药第1、14、28天时的体重变化;计数结核分枝杆菌菌落数;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γ干扰素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16S rRNA测序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B组大鼠体重减轻(第14、28天时)、结核分枝杆菌菌落数增加,肺组织呈现出严重的病理学变化,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水平、CD8+、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乳酸杆菌科、疣微菌科、韦荣球菌科相对丰度及肺组织中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均显著升高,CD3+、CD4+、CD4+/CD8+、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PTB组比较,PTB+EMB组大鼠体重增加(第14、28天时),结核分枝杆菌菌落数减少,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水平、CD8+、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乳酸杆菌科、疣微菌科、韦荣球菌科相对丰度及肺组织中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均显著降低,CD3+、CD4+、CD4+/CD8+、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Colivelin减弱了EMB对肺结核大鼠模型感染的改善作用(P均<0.001)。结论 EMB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肺结核大鼠模型的感染。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行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ULIF组和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肌酸激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ULIF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P<0.001),但手术后住院时间低于MIS-TLIF组(P=0.022)。ULIF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MIS-TLIF组(P均<0.001)。ULIF组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P均<0.001)、C反应蛋白(P<0.001,P=0.002)、白细胞介素-6(P=0.003,P<0.001)均低于MIS-TLIF组。ULIF组术后第1、3天D-二聚体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7,P=0.683);ULIF组与MIS-TLIF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ULIF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578,P=0.538);ULIF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2,P=0.797,P=0.619)。结论 ULIF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与MIS-TLIF术式疗效相似,且具有出血少、炎症反应轻、肌肉损伤小的优势,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目的 系统评价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总体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非典型性脑膜瘤肿瘤复发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7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个研究,包括31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术后肿瘤总体复发率为3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0岁患者肿瘤复发率为51%,<60岁患者肿瘤复发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2%和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窦旁脑膜瘤复发率高达52%,患者出现脑组织浸润后肿瘤复发率为47%,Ki-67>8%的患者复发率为63%,有丝分裂数≥6/10高倍视野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53%,存在组织坏死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69%。肿瘤次全切的复发率高达58%,接受放疗较未接受放疗的患者肿瘤复发率高,分别为38%、29%(P=0.007)。结论 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需予以一定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目的 探讨IgG4作为反映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PLA2R-MN)病情活动和治疗预后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PLA2R-MN患者56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者13例和IgA肾病(IgAN)患者10例,收集血尿标本,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尿IgG4水平。结果 PLA2R-MN患者血中位IgG4/IgG比值显著高于SMN(P=0.009)及IgAN患者(P<0.001);尿中位IgG4/肌酐比值显著高于SMN患者(P=0.008)。PLA2R-MN中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中位IgG4/IgG比值及尿中位IgG4/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 (P=0.049,P=0.015)。PLA2R-MN中血清白蛋白<30 g/L患者组的血中位IgG4/IgG比值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30 g/L组(P=0.005)。53例PLA2R-MN患者随访观察至少1年,缓解组血清IgG4/IgG比值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05)。其中23例缓解的患者血中位比值从治疗前的5.82%(4.54%,10.20%)降至2.91%(2.11%,5.37%)(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PLA2R-MN的血IgG4/IgG比值<10.24%有更高的缓解趋势(P=0.005)。结论 血及尿IgG4可能反映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情活动和治疗预后。
目的 构建集门诊、病房、手术室于一体的辅助生殖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生殖临床护理质量控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辅助生殖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1、0.91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0.253(P均<0.001),最终确定辅助生殖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结论 辅助生殖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可作为质量管理标尺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评估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期间是否发生hs-cTnT>0.1 ng/ml分为hs-cTnT升高组和hs-cTnT非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确定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25例脓毒症患者,hs-cTnT升高组49例(21.8%),hs-cTnT非升高组176例(78.2%)。最大hs-cTnT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有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95%CI)为0.767(0.699~0.835),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79.9%(P<0.001)。hs-cTnT升高组28 d内死亡率较hs-cTnT非升高组明显增高(53.1%比17.0%,χ2=26.595,P<0.001)。年龄≥75.5岁(OR=5.990,95%CI=2.143~16.742,P=0.001)、乳酸≥4.05 mmol/L(OR=4.982,95%CI=1.433~17.315,P=0.012)、氧合指数≤169.15 mmHg)(1 mmHg=0.133 kPa)(OR=5.052,95%CI=1.888~13.514,P=0.001)、B型利尿钠肽前体≥6 687.0 pg/ml(OR=5.991,95%CI=2.226~16.128,P<0.001)、纤维蛋白原≤2.87 g/L(OR=3.325,95%CI=1.175~9.404,P=0.024)与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5.5分(OR=7.631,95%CI=1.157~50.338,P=0.035)为脓毒症患者hs-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TnT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凝血异常、微血栓形成及心肌氧供需不匹配可能是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压力、社会支持对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至8月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非手术患者158例。压力评估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采用多维度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果 性别(P<0.001)、婚姻(P=0.022)、年龄(P=0.022)、病感症状群(P=0.009)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PCS,性别(P=0.016)、经济(P=0.012)、病感症状群(P=0.038)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MCS;感知压力与PCS、MCS均呈负相关(P均<0.001)。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与PCS、MCS均呈正相关(P均<0.001)。非手术胃癌患者PCS与性别(OR=0.219,95%CI=0.091~0.525,P=0.001)、年龄(OR=0.969,95 CI=0.942~0.998,P=0.035)、病感症状群(OR=1.142,95%CI=1.013~1.287,P=0.030)、感知压力(OR=0.921,95%CI= 0.860~0.987,P=0.019)、家庭支持(OR=1.195,95%CI=1.064~1.343,P=0.003)相关;非手术胃癌患者MCS与性别(OR=0.169,95% CI=0.062~0.459,P<0.001)、感知压力(OR=0.910,95%CI= 0.844~0.981,P=0.013)、其他支持(OR=1.136,95%CI= 1.002~1.288,P=0.046)相关。结论 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感知压力和社会支持相关,女性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目的 对比评估术前双能CT及MR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价值,同时探讨术后病理指标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KRAS基因检测的5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野生型组(29例)和突变型组(21例)。纳入分析的术前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肿瘤标志物,术后病理资料包括病理分期、淋巴管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三期能谱CT定量参数包括碘(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准化碘浓度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参数包括最小ADC、平均ADC和相对ADC值。此外,分别从静脉期CT图像获得直肠上静脉宽度,从MRI图像上获得肿瘤分段、肿瘤最大轴向长度及肿瘤最大纵向长度。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定性及定量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比评估两种检查方式参数及病理指标对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类抗原199异常组较正常组具有更高的KRAS基因突变率(P=0.036)。淋巴管血管侵犯阳性组更易出现KRAS基因突变(P=0.034)。KRAS基因突变型组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高于野生型组(P=0.016),MRI参数平均ADC、相对ADC值低于野生型组(P=0.008,P=0.002),其中相对ADC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755)。结论 双能CT及ADC定量参数对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诊断效能相近,其中相对ADC优于其他参数。
目的 通过比较多种重建算法,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对增强CT上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30例本院进行增强CT检查并伴有胆总管或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三维自适应迭代(AIDR 3D)、全模型迭代算法(FIRST)和DLR对门脉期图像进行重建。比较4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对4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排序并比较。结果 除AIDR 3D肝实质CNR外,DLR图像的CNR(胆管:4.42±0.87,肝实质:3.78±1.47)显著高于FBP[胆管:2.21±1.02(P<0.001),肝实质:1.43±1.29(P<0.001)]、AIDR 3D[胆管:2.81±0.91(P=0.024),肝实质:2.39±1.94(P=0.278)]及FIRST[胆管:2.51±1.24(P<0.001),肝实质:2.45±1.81(P=0.003)],DLR图像的SNR(胆管:1.39±0.85,肝实质:9.75±1.90)显著高于FBP[胆管:0.86±0.63 (P<0.001),肝实质:3.31±1.12 (P<0.001)]和 FIRST[胆管:1.01±0.61(P=0.013),肝实质:5.73±1.37 (P<0.001)],DLR图像的噪声(10.51±3.53)显著低于FBP[24.10±3.92 (P<0.001)]、AIDR 3D[15.72±2.41 (P=0.032)]和 FIRST[17.20±3.82 (P<0.001)]。DLR图像的主观评价排序[4(4,4)分]显著高于FPB[1(1,1)分](P<0.001)、AIDR 3D[3(2,3)分](P=0.029)和FIRST[2(2,3)分](P<0.001)。结论 深度学习重建可提高增强CT图像质量,有助于更好地观察胆道系统。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旨在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存档的11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进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黏蛋白4(MUC4)、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孕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P53、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染色结果评估。结果 共116例脑膜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4~73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影像学检查显示114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08例位于颅内、8例位于椎管;肿瘤最大径0.3~10.0 cm,平均(5.7±2.2) cm。显微镜下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方面:111例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53例)、脑膜上皮细胞型(20例)、过渡型(24例)和砂砾体型(10例)多见;4例为WHO Ⅱ级(3例为非典型脑膜瘤、1例为透明细胞型);1例为WHO Ⅲ级(乳头型)。免疫组织化学方面:9例(9/116,7.8%)H3K27me3表达缺失,64例(64/116,55.2%)MUC4阳性,101例(101/116,87.1%)SSTR2阳性。80例有随访结果,71例无复发、9例复发。结论 脑膜瘤是西藏地区病理存档资料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中年女性患者多见,颅内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大脑凸面占位为主。WHO Ⅰ级的纤维型脑膜瘤最多见,WHO Ⅱ和Ⅲ级的脑膜瘤少见。MUC4在脑膜上皮细胞型和过渡型脑膜瘤中表达率较高,在纤维型中表达率偏低;H3K27me3表达缺失可能与预后无相关性。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对预测胃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5月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胃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总病变糖酵解量,并计算不同SUVmax阈值(40%×SUVmax、80%×SUVmax)对应的MTV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将斜率的绝对值视为原发灶的代谢异质性,即异质性指数(H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HI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患者中HER2表达阳性10例、阴性35例。MTV(P=0.043)及HI(P=0.048)在HER2表达阳性患者中明显低于HER2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V及HI最佳阈值分别为12.10 cm3及3.71,其预测HER2表达的准确性分别为62.2%及57.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MTV及HI与HER2表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肿瘤的分化程度(OR=20.130,95%CI=1.843~219.860,P=0.014)是HER2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对肿瘤分化程度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中/高分化胃癌中,HER2表达状态仅在不同MTV阈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MTV及HI与胃癌HER2的表达相关,但均无法起到独立预测作用,需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用以辅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 调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建立和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30例,按照7∶3比例原则,随机分为建模组(161例)和验证组(69例),利用建模组数据分析重症颅脑损伤MDRO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230例患者中68例发生MDRO肺部感染,分离的耐药菌主要包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5.21%、23.29%、16.44%、15.07%。影像学表现多见胸腔积液、肺实变、磨玻璃影,分别占72.06%、63.24%、4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03)、糖尿病病史(P=0.0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P=0.038)、机械通气≥7 d(P=0.001)、外院转入(P=0.008)以及昏迷(P=0.002)是建模组患者发生MDRO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回归方程中各指标对应的β值,四舍五入取整,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其中年龄≥60岁、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机械通气≥7 d、外院转入以及昏迷风险评分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1、1、2、2、1分,该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809,其中≥4分为高风险人群。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MDRO肺部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影像学检查多见胸腔积液、肺实变和磨玻璃影,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具有较高的判别效度。
目的 了解共病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共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8月11日收录的共病相关文献,使用BI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使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引文及关键词的突现分析。结果 共病相关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作者Mercer SW发文最多,被引最多的是作者Fortin M,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作者Barnett K 2012年发表在Lancet上的文章共被引最多。共提取75个高频主要主题词,归纳出7个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包括流行现状和趋势;用药相关研究,涉及多重用药、服药依从性等;医疗支出相关研究,包括疾病花费、医疗服务等;老龄化相关研究,包括老年患者、衰弱、失能等;心理相关研究,涉及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共病管理相关研究,包括共病治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整合照护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共病研究,涉及肥胖、卒中、糖尿病等。结论 共病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威胁和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单一疾病相比,共病管理更复杂,面临更多挑战,尚需研究者、医疗保健人员和决策者的关注。
目的 评估《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加入实践课后的教学效果。方法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第3轮授课中加入实践课,授课前及授课结束后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对选课学生进行2次调查评估。结果 授课前及授课结束后调查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8%。24名学生中17名(70.8%)来自非肿瘤专业。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对放射治疗的了解程度均较授课前有明显的提升,其中86.96%的学生对授课内容及安排“非常满意”,91.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感觉满意。放射治疗新技术应用—观摩与实践课被学生评价为收获最大的章节之一。结论 该门课程在针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讲授中,实践课与课堂理论讲授部分同等重要,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联合值得进一步探索。
实现医学科技自主可控,推进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近年来系统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布局,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面向国家重大健康需求,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医学科技转化成果。面向新时代,亟待提高我国健康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扭转高端生物医药产品以仿为主、以进口为主的局面,中国医学科学院将继续完善医学科技转化链条,破除新型诊疗技术转化瓶颈,用高质量的自主创新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胞质中的DNA感受器,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能够识别细胞质内的异常DNA,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该通路可通过促进Ⅰ型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本文就cGAS-STING通路在多个系统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的激活与调控及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其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新方法的应用,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与肺功能和COPD相关的基因变异,为COPD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就目前基因组学在COPD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伴随新药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显著改善,半数以上患者将长期生存10年以上;因此,其疾病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健康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方法;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要求健康管理应从疾病前期到终末期全过程实施。把全周期管理理念植入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健康管理实践中,将有力且高效地指导并规范骨髓瘤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工作切实推进。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全周期概念以及相应的健康管理内容进行综述。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短链RNA,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多种调节作用。甲基化是从基因组层面研究RNA转录调控的重要领域,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和沉默,与肿瘤、衰老等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miRNA甲基化异常可以调控miRNA的表达,并影响其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信号,这为进一步研究肝细胞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探索有价值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约9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骨髓瘤骨病的传统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放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研究证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RANK)信号传导通路在骨髓瘤骨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治疗骨髓瘤骨病提供了新靶点。本文就RANKL-RANK信号传导通路在骨髓瘤骨病中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由前体线性RNA通过反向剪接方式形成的具有环状闭合结构的小分子RNA。其具有结构稳定、高度保守等生物学特征,在各种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均表现出重要的调控作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具有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成本低等特点,circRNA及与其相关的发育和炎症疾病可在斑马鱼体内展开更高效的研究。近年来,斑马鱼中的circRNA不断得到鉴定并表征。研究发现,circRNA在斑马鱼的发育进程及炎症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circRNA的分类和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斑马鱼cir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因肝脏等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下降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的一种病理性反应。IR作为2型糖尿病典型的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是抗糖尿病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糖尿病状态下的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炎症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指导。
肌少症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失衡,导致骨骼肌质量和力量显著降低。在衰老过程中骨骼肌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也可增加老年人患其他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然而,与衰老相关骨骼肌流失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自噬是衰老过程中清除功能障碍细胞器和受损大分子的降解途径。线粒体在骨骼肌功能中也发挥关键作用。为了维持骨骼肌质量需要关注自噬过程,并通过自噬或其他方式改善线粒体的稳态。本文总结了自噬和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在肌少症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共同表现,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受损、交感-副交感失衡是其进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疗法(BAT)通过植入设备发放电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增强副交感系统兴奋性,抑制交感系统兴奋性,对HF起到治疗作用,改善患者预后。本文试对BAT治疗HF的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其优势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与展望。
目的 总结与评价欧洲生命质量五维度量表-儿童及青少年版(EQ-5D-Y)测量属性与效用积分体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EQ-5D-Y这两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8篇文献。总结发现EQ-5D-Y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可行性很高,并且在不同国家与人群中均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EQ-5D-Y的5水平EQ-5D-Y(Y-5L)版本相对于3水平EQ-5D-Y(Y-3L)版本的优势可能有限。关于EQ-5D-Y效用积分体系的构建,前期的研究证明了不能沿用EQ-5D的效用积分体系,并且目前已经有了Y-3L效用积分体系的标准化研究方案,各国据此已经或正在构建各国的Y-3L效用积分体系。结论 研究系统性阐明了关于EQ-5D-Y测量属性与效用积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今后在我国开展关于EQ-5D-Y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非典型囊性脑膜瘤因MRI表现不典型,诊断有时较为困难。本研究报道1例非典型囊性脑膜瘤,并详细描述其MRI表现,为诊断囊性脑膜瘤的定位及分型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证据。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间变细胞的特征,表达CD30,不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本文报道1例藏族儿童发生的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并总结此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本疾病的认识。